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早已经被胡锦涛总书记非常清晰并更加强调地表述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
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
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孔子做春秋,别华夏夷狄,民族精神开始并逐步演进为民族凝聚力。
两汉之际发展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天朝大国的盲目自信和妄自尊大,表明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现代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开端,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民族文化精神开始觉醒。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庄严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从1978年到2010年30多年间,中国从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一跃提升为世界第二位。
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与奇迹,激发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快速的经济成长带来了社会的急剧转型,凸显了复杂的多重矛盾。
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繁荣发展
强 文化 自信 的凝聚 力 ,体现 在 主动 承 担 先进 文化 引领责任 ,要摈 弃狭 隘 、
庸俗 的文化 观 念 ,吸 收 外来 优 秀文化 不 忘本 、包 容 并蓄 。松桃 受 巴风 楚韵
的强 烈 影 响 ,有与本 土 民族 文化 融合 中 形成 了 以苗族 神功 艺 术等 为代 表 的 绝技 文化 ,以 苗族花 鼓 舞等 为代 表 的
培育文化 自觉 增强文化 自信 实现文化繁荣发展
推进 松桃 文化发 展繁 荣 ,培 育 高度 的 文化 自觉和 文化 自信 , 把 握 文化 自强的发展 力 ,以文化 之 力引领县 域 经济社会发展 ,促 进 民族大 团结 大进步。
文 l 红 军 杨
党 的 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将 文 化 建 民族 大 团结 大进 步 ,是松 桃 宣传思 想 中原 文 化和 吴越 文化 的影 响 ,使 这里 设放 提 到了 前所 未有 的高 度 ,标志 着 文化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 。 我们 党 的文 化 自觉提 升 到了 一个新 的 高 度 ,文化 自信 提升 到 了一 个新 的水
平 ,文 化 自强 提 升 到 了 一 个 新 的 境
保 存了 很 多古老 的原 生态 文化 习俗和 富有神秘色彩 的传统文化 。 实现 新时 期 文化 的高 度 自觉 ,关 族 主体 文化 的大背 景下 ,提 升 民族 文 化 地位 作 用 的认 知 水平 和 民族 文化 的 认 同感 ,实现 文化 地位 认 识 上 、规 律 把握 上 、责任 担 当上 的高 度 自觉 。松
文化发展繁荣 , 育高度 的文化 自觉和 溯 文化 根脉 。历 史 上 ,松 桃 “ 培 地接 川 葩 。被 誉为 “ 当代 中华民 族 民间 文化 文化 自信 ,把握文化 自强 的发展 力,以 楚 、位 遏三 湘 ” ,处 于荆 楚 文化 、巴 艺术瑰 宝” 的苗族 四面鼓 舞 、6 0 0 多年 文化之力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 蜀文化 、夜 郎文 化 的缓冲 带 ,同时受 历 史 的寨 英滚龙 文化 、堪 称 “ 中华百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素质上的。
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
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
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不是要排斥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这是我们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时需要着力把握。
《决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律。
要通过深刻认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来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自觉就是从内心上要认同文化在造就人格、造就人的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熏陶方面有不可替换的作用,把它看成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你出生以后就在文化环境里成长,你受到文化的熏陶,你有一个认同和感觉,这就是文化自觉。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上)一、名词点击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主要内容(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三、内容详解(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链接:2007年以来,中宣部等六部门评选表彰了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广大群众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
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1: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2: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例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请你用《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作者:秦淑娟来源:《教育》2014年第14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养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无疑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构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具体包括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文化责任担当意识,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六个维度。
大学生文化自觉构成要素图所示,见图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觉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
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一是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地位深刻性的认识。
大学生要明确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是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认识。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也有掌握文化发展特殊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三是文化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认识。
大学生要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践行主要表现:一是推进优秀文化传承。
大学生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自觉践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二是推动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大学生要坚持刻苦学习,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觉推进文化创新。
三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大学生要利用出国交流、外国学生来校交流等平台,积极参与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在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实践是历史的、阶段性的。
当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也会要求文化自觉与之相适应。
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必须更新文化主体意识,培养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觉是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形势变化对文化实践提出的新要求的一种文化应对。
因此,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实践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非常重要。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具有坚定的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遵循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坚定地推进文化发展及文化指导下的人类社会能动的发展。
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培养,不断发展的。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面对首都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提高文化自觉。
一是在深刻认识文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上要有高度自觉。
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定位。
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就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引,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自觉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而文化自信则是指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来引导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经典小说和历史故事,通过解读和讨论,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组织学生观赏传统戏曲表演、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学习传统绘画和书法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探讨和思考自己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学作品的朗诵比赛、举办古诗词创作比赛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表达和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演讲稿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话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以实际行动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等方
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文化自觉,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主动把握,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和文化发展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文化发展前景的积极展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坚守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价值,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文化自觉的内涵与实践文化自觉,作为一个复合性概念,涵盖了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等多个层面。
它要求人们在理解自身文化的能够自觉地对其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自身文化独特性和生命力的深刻认识。
在实践中,文化自觉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它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元素,又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
这种文化的开放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觉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
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种文化的创新性,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还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关系如何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关系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不仅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影响着个体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那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文化自信,简单来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理解基础之上。
当我们拥有文化自信时,我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坚守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理念等,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依然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我们对这些文化瑰宝充满自信,相信它们能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独特的价值。
文化自觉,则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
具有文化自觉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能够主动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例如,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困境时,能够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文化自觉也意味着我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不迷失自我。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我们才愿意去深入了解它,才能够自觉地去传承和发展它。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文化都缺乏信心,认为它是落后的、无用的,那么他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探究其内涵,去思考如何让它发扬光大呢?相反,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豪和热爱时,就会主动去挖掘其价值,去思考如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这种自信会激发我们的文化自觉,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去认识、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保障和支撑。
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对文化的深入研究、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的。
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养
浅析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摘要:本文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对于提升自我素质,更好进行学生工作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高校辅导员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对于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这种意识。
1.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也就是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和平,这是费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2.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
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
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到如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中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从井冈山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都是我们难能可贵的财富,这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再生再造,也让我们在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而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是中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更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但是我们却发现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缺失的现象,根源有其自身的认识不足,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持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及其优缺点,懂得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同时还指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了解其他文化及与自身文化的关系,进而使自身文化为世界所用,成为世界文化新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则是指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一个民族能够生存和延续离不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一个民族的立命之本。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造就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西方文化正以迅不可挡之势渗透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影响着最易受到这种力量冲击的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自觉的关键时期,然而,当今的情况却是,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外来文化及思潮的广泛传入,加之中国教育政策上的重理轻文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激烈竞争,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历史底蕴薄弱,一些人过分地关注中国文化中的负面因素,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归结于中国文化,从而盲目地推崇和仿效西方文化,贬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连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无私奉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都被认为是过了时的观念。
这种民族文化自觉性缺失的现象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可怕的,它可以让一个民族失去传统,让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改变轨迹。
各种社会因素导致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并对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 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国本。
潍坊干部学习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试题
潍坊干部学习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试题77.5考试标题《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倒计时27:41一、判断题(10 道)1. 建国以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正确错误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正确错误3. 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正确错误4.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正确错误5. 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应当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
正确错误6. 重点发展观的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正确错误7. 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正确错误8.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
正确错误9.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正确错误10. 从一个政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20 道)1. 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A. 机制健全B. 团结奋进C. 和谐繁荣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 基础设施B. 公共设施C. 公益设施D. 福利设施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学B. 发展C. 以人为本D. 统筹兼顾4. 农业“以粮为纲”和工业“以钢为纲”的思想是()的突出表现。
A. 科学发展观B. 重点发展观C. 浪漫发展观D. 荒唐发展观5.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9个大类、()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本文论述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
要培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标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国家文化安全;对策闻一多先生在其诗作《祈祷》中写到: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
这首诗的中心意义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表现了闻一多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表现了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
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其中就涉及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
闻一多先生早已有思考,我们还当继续努力,认真审视,提出对策。
《决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决定》还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为摆脱物质贫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之为“中国奇迹的制造”。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管仲所言的命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而在中国广大国民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说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地域文化打破隔膜、多元文化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
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从个人角度看: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从生产者看: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干整合]1.走进文化生活【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支持学生社团活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国画、戏曲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 2 3
建设文化展示场所
建设校园文化展示场所,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果,如校史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 历史和文化底蕴。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鼓励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学习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 ,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和理解。
03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 培育途径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感
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文 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
定期召开培育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培育工作的顺利进 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
选拔具备较高文化素 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 教师担任培育工作。
鼓励教师开展文化研 究,探索有效的培育 方法,提高培育质量 。
加强教师的文化自觉 与文化自信培训,提 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水 平。
02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 培育途径
优化课程体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国学 、历史、哲学等,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髓。
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美 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田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文化是社会变革先导,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
文化自觉自信是对自身秉承文化的一种觉悟,一种科学认识。
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大学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对大学文化地位作用、历史使命、文化育人的科学理解。
现代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觉自信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
大学在深刻认识文化的职能作用上要有高度自觉。
大学是人类文化载体,是文化高地。
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
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
文化的传承创新使得大学职能丰富多元。
古希腊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20世纪初,大学才走出象牙塔,成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现代大学已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成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具有超越作用,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的,大学的功能在于生气勃勃创造未来。
不仅要走出象牙塔,还要超越象牙塔,超越才能引领,超越才能推动,超越才能实现量的积聚和质的飞跃,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
大学具有示范作用,通过品学兼优的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大学具有辐射作用,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传播、道德责任、精神风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广泛辐射。
大学在推进文化创新的历史责任上要有高度的自觉。
文化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理性目标;创新是终点的超越,平衡的打破,动态的延伸,高度的提升,敢想敢为,敢于超越。
文化创新就是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超越,敢于求异,敢于竞争。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现代大学文化创新灵魂所在,是现在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
崇尚科学就是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一往无前。
追求真理就是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囿于权威。
科学需要积淀,学者需要执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
大学在坚持文化信念和坚守文化品位上要有高度自觉。
当代中国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体现。
大学是多元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文化思潮出现了多样化特点,既有主流意识形态,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有处于中间地带的意识形态,甚至有反主流的意识形态。
大学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坚守文化品位。
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坚持多元共生理念,承认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各种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使先进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在包容中实现引领,在共存中巩固主导。
大学在把握文化育人的内在规律上要有高度自觉。
大学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育人是大学本源价值。
大学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要强调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在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大学既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懂得保持本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中。
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盲目,视野开阔而不媚外,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