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精选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一第1课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基础巩固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答案 C解析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答案 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 B解析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 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

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5.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老子在政治上还主张“无为而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6.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答案 D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之上的,故君权高于法权。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综合试题1 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综合试题1 含答案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1第I卷(选择题)1.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表明韩非子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B.具有民本思想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D.强调忠君思想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

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A.华夷观念淡化B.武力征伐影响C.儒家思想主张D.文化心理认同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使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

下列属于“另一些人”的主张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天下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4.“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

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

"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6.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

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

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三册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三册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

”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①宋明理学的形成 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①男女平等 ①议会至上①工商皆本 ①实行众治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3.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

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由此可见宋元之际()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4.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

这主要反映出()A.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C.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D.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5.下列主张,出自王阳明的是( )A.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D. “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7.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①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①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①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8.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9.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一、单选题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2.董仲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这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德主刑辅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重视伦理3.“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4.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6.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7.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1948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时,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中国古代“仁”的思想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

这一提议最终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如果你要进一步探究“仁”的思想,那么你应查阅的古籍是( )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墨子》解析:选B。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

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仁”的思想主要是由孔子倡导,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法国索邦大学教授、作家格扎维埃·瓦尔特教授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不应该包括(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解析:选C。

此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情况。

C项反映了孔子强烈的阶级等级观,是不可取的。

3.以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匾,观察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B。

解题关键是提取匾中的“仁”字,这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一致,因而选B。

A、C、D三项中的学派没有涉及仁的思想。

解答图片类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选C。

此题以韩非的话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根底知识的考察,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图 8 魏源《海国图志》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图 9 严复《天演论》优胜劣汰、民主科学图 10 陈独秀《新青年》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6.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95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二辛亥革命1.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下图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人物:孙中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解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解析:漫画常带有讽刺意义,解题时注意时间“1907年”和限制词“政治寓意”,C、D 两项不符合“政治寓意”,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漫画嘲讽的是“政府”和“官”在“外国”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作用,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可判断出答案。

答案:A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国专制与民主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与民权思想相反的是君主专制,而选项中符合君主专制要求的是A项。

答案:A4.“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腐朽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辛亥革命的影响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解析:“民主主义成了正统”等字眼体现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故选C。

答案:C5.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100页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诗经》《尚书》B《礼》《易》
 C《乐》《春秋》D《论语》《孟子》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卷试题一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卷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用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适合的是( )图8魏源《海国图志》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图9严复《天演论》B.优越劣汰、民主科学图10陈C.思想解放、天择、适者生计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议论:书排列甚远之国,指掌局势堪称奇书议论一:“百年喜读樽先兆,万里惊看”;议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据上述议论推测此书应当是()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老是较有活力的要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可的范围以内,是很难完整如愿的。

”这表示作者重申()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互相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进了C.“中体西用”就是只重申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保护中国体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期间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归纳:“西哲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即是学习了外国本事,保留中国旧习,本事要新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7.“作一政治运,百日新短寿而,但作一更广意上的有其成功之。

”里的“成功之”主假如指戊戌法() A.阻挡了民族危机的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制体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发作用D.了儒家思想正地胡适在其1918年作的《国感》里写道:“不二十年前,那些老力去康有⋯⋯我今天也痛康有,但二十年前康有太新,今天康旧。

”出种状况的主要原由是康有()A.托古改制,行君主立B.学西C.革制度,行民主共和D.救亡9.戊戌法期,湖南《湘》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地球本是物,是中央四旁。

”首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倡议新法 B .鼓舞人向西方学 C .宣科学救国朝念10、中国启发思想家复化“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致”。

表示复宣化的目的是( )A.展近代科技 B.倡议自由同等C.反制迷信11. 7所示1904年日大使枢的一奏折(部分)。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答题卷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答题卷

.高二《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答题卷友情提示:⒈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⒉本答题卷共4页,两大题,3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⒊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3分,第三小题5分,第四小题8分,第五小题8分,共40分。

)31.⑴⑵⑶⑷32.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1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4分)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2分)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1分)原因是什么?(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路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人民版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1948年在草拟《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建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益上一律同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看法是A .礼B.义C.仁D.忠2.( 2011 年 5 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说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 己,谓身之私欲也 . 复,反也 . 礼者,公理之节文也 .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说为()A .“人伦者,公理也”B.“存公理,灭人欲”C.“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谛”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 2011 年 1 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以,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以,故立君. ”这类主张最切合以下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 2010 年 12 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这一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益于培育崇高的节操B.反应了儒家的道德看法C.切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 2010年 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衣饰在不一样历史期间特色各异,如商的“庄严隆重”,周的“次序井然”,战国的“清爽”,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美”,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迈”,明的“敦朴繁丽”,清的“纤巧” . 这里周的“次序井然”、战国的“清爽”、唐的“丰满华美”、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花怒放”、民主政治、新思潮萌生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败、理学流行C.郡县制、“百花怒放”、国家兴盛、“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花怒放”、国家兴盛、理学流行1/13位”这一看法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医生五尺,士三尺. ”B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 .“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 .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7.( 2011 年 1 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论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喜悦剂 .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能够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论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8.( 2011 年 4 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财产阶级不停研究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找寻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找寻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料. 以下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代替“独治”④“存公理,灭人欲”A .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9.( 2011 年 5 月徐州市三模)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达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表此刻()①先秦民本看法中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遇到批评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饰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该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制天数而用之11.①春秋期间,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燃烧玉石向上天祷告,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踊跃组织灭火 .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趋淡漠,而世俗理性渐渐据有上风. 上述资猜中属于历史评论的是()A.①B.②C.③D.④12.(2010·北京模拟 )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放学宫,约创立与公元前 4 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沟通地. 稷放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秀传统B.战国期间“百花怒放”场面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春秋期间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13.春秋战国期间的百花怒放对后代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14.促使春秋战国期间文化繁华的最重要原由是A.社会大改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巨变D.统治阶级的倡导1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质上的共同点是A.剔除不适应该时社会需要的思想B.为增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C.为削弱诸侯(王国)权力供给理论依照D.增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7.宋朝新儒学所汲取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1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且保持了长远的生命力,主要受益于①其思想系统依据时代需要不停丰富和完美②封建统治者的鼎力倡导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鼎力流传A.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朱熹提出“存公理,灭人欲”,此中“公理”主假如指A.天体运转法例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次序D.“天人感觉”理论20.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显然来自()A. 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1、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医生们,着重道德文化涵养,着重时令,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停研究成为时髦 .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行和太学的创办C.“百花怒放”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思想活跃场面的出现22、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高兴学之系统,因为二人称名于同一期间,且学术看法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辩不休 .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A.朱熹主张公理是万物的来源,陆九渊重申“心”是宇宙的本源B.“公理”能否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能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能否进行心里反思,致使良心23、“理睬得熟时,道理便在上边.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睬,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体,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倡导的是A .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心2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 在世界来源问题上,与慧能的看法有相像之处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程颢C.朱熹D. 王阳明25、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到现在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歹意之动 . 知善知恶是良心,为善去恶是格物 . "从其内容看反应了A .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D.经世致用思想26、康熙夸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 . 朕读其书,察其理 . 非此不可以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可以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可以仁心德政施于天下,非此不可以内外为一家 . ”康熙夸赞的“他”指的是A. 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27.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评,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论,正确的选项是A.重申工商皆本B.反对以“贤人”之言作为鉴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重申“经世致用”的实质学识2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脚踏实地,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评思想C.自由同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2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 ”依照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成立人人同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3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一样看法的本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一样 B .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构造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31.( 2010 年 9 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2 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论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资料,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BA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 ”“公理人欲,不容并立”“公理存则人欲DC亡,人欲胜则公理灭”“夫人者,天地之心 .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E F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1)依据上边的儒学言论,指出有关言论者,并归纳其核心思想.(6分)资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一样,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 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邪辟之说灭息,而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2)依照上述资料和所学知,指出儒家思想在代获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由.(2分)资料三:黄宗羲:“凡天下无地而得平和者,君也 .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失散天下之儿女,博我一人之,曾不惨淡 . ⋯⋯敲剥天下之骨髓失散天下之儿女,以奉我一人之淫,自然,⋯⋯然,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以上资料反应了黄宗羲的思想拥有怎的代特色?归纳指出种思想特色形成的原由.(4 分)(4)儒家思想作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社会主和社会的今日,我怎正确的它?( 2 分)32.( 10 分)以下资料资料一:北宋大学识家、理学的奠定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资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以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即是仁义礼智”,是人一定按照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矛盾时,应“存公理,灭人欲”.资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抽打,他嘲讽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荣华,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天赋之自然”,每一个人都能够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资料一表现了古代文人如何的人品追求?( 2 分)( 2)据资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由.(2分)( 3)据资料三,归纳李贽对理学批评的主要思想看法.(3分)( 4)综合上述内容,说说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3 分)33.( 10 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停演变,阅读以下图文资料:资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资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取依靠于天数和民心双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授命于天,天下授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资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公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公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 . 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1) 资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表现的?( 2 分)(2)资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看法有何异同?( 2 分)(3) 资料三中奏折的要旨是什么?联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由.(4分)(4) 归纳明康有的思想与资料二所反应的中国思想的关系.(2分)34.( 8 分)以下资料:资料一:非在《有度》中:“威不两,制不二. ” 是非借用《管子》中的,即“威独在于主,群臣恐惧;威分于臣,令不可以 . 故明主之治天下一步也,威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 故曰“威不两” . 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民不听 . 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 故曰“制不二” .资料二:黄宗羲:“凡天下无地而得平和者,君也. ⋯⋯荼毒天下之肝,失散天下之儿女,以博我一人之,曾不惨淡,曰:我固子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失散天下之儿女,以奉我一人之淫,自然,曰:此我之花息也 . 然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资料三: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可以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 ”他只有皇帝同各官吏共同掌握政,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倡导“以天下之,寄之天下之人” .回答:⑴依据资料一,归纳非的政治主. ( 1 分)他的主在当起了什么作用?( 2 分)⑵资料二中黄宗羲得出“ 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代背景是什么?( 2 分)⑶资料二、三所反应出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 1 分)列举这两段资猜中能反应该思想的重点语句 . (2 分)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参照答案1— 5 : CBACD 6 — 10: ADBDD 11—15:DBAAD16—20: DABCB 21— 25: AAADB 26—30:DBAAC31、(1)孟子:民本或德政;朱熹:“存公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心” . (每项1 分,6 分)(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觉”、“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逢迎了汉武帝开辟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此使儒学获得独尊的地位. ( 2 分)(3)表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专制)的时代特色. ( 1 分)原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败;儒学思想演变成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 ( 3 分,答出此中两点即得满分)( 4)剔除封建糟粕;汲取民主精髓;发展民族新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培育民族精神 . ( 2 分,答出此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32、(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3)批评理学家“存公理、去人欲”的虚伪;倡导人的个性自由发展(4)宋明理学保护专制统治,压迫截止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着重人的时令和道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必定踊跃作用 .33、( 1)重民生 .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重申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二者之间 . 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围 .(3)推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足,维新派力量单薄;长远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 .(4)批评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34、⑴韩非主张增强君主集权( 1 分) . 他的主张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需要,成为秦国实现一致的理论基础( 2 分) .⑵时代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增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政府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随意回答两点即可, 2 分).⑶资料二、三所反应出的共同的思想是批评君主专制( 1 分) . 重点语句:资料二中“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资料三中“人君之于天下,不可以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径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孔子对周礼的维护B.诸侯争霸的现实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D.地理空间的阻隔2.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

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由此可知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3.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

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4.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6.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

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1-4)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1-4)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专题一~专题四测试题(本测试题仅在教师书中体现,学生书中没有,仅供教师备用。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同点。

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老子强调回到小国寡民,孔子强调维护周礼,为政以德,这都是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在这两人的思想中体现不出A项;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孔子的思想。

2.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一观点()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C.体现鲜明的民本思想D.强调了宗族血缘关系【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了孟子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各阶层都要注重“仁”,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故选B项。

3.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墨翟“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答案】 D【解析】“知足常乐”体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

5.(2014·南昌三中)“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参考答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3分,第三小题5分,第四小题8分,第五小题8分,共40分。

)31.⑴答:民本思想(1分)。

⑵答: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是取信于民(1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1分)。

⑶答: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1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1分)。

⑷答:唐太宗君臣吸取隋亡教训,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史实无错误即可,1分)。

32.⑴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1分)。

材料一主X“德”、“礼”;材料二主X尚贤;材料三主X无为;材料四主X重罚(4分)。

⑵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答:材料四的主X(1分)。

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2分)。

⑷答:材料一的主X(1分)。

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分)33.⑴答:核心是“仁”(1分)。

⑵答:态度: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1分)。

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分)。

⑶答:李贽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1分)。

时代特征:封建社会渐趋衰落(1分)。

34.⑴答: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1分)。

⑵答:黄宗羲:农工商皆本(1分);雍正帝:重农抑商(1分)。

⑶答: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是历史的进步(1分)。

雍正帝的观点是落后的(1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分)。

35.⑴答:韩非主X加强君主集权(1分)。

他的主X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需要,成为秦国实现统一的理论基础(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 B.义 C.仁 D.忠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7.(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8.(2011年4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制天命而用之11.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2010·北京模拟)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14.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1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7.宋代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1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0.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1、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22、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2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25、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26、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27.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2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2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3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31.(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分)(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3分)33.(10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请回答:(1) 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2) 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2分)(3) 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4分)(4) 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2分)34.(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一步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三: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1分)他的主张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⑵材料二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⑶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1分)列举这两段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2分)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参考答案1 — 5:CBACD 6 —10:ADBDD 11—15:DBAAD16—20:DABCB 21—25:AAADB 26—30:DBAAC31、(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6分)(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32、(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展(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积极作用.33、(1)重民生.戒奢从简;轻徭薄赋.(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4)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34、⑴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1分).他的主张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需要,成为秦国实现统一的理论基础(2分).⑵时代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政府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任意回答两点即可,2分).⑶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共同的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1分).关键语句:材料二中“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三中“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言之有理即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