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18起违约债市危机我们怎么办(附最新违约名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亿,18起违约!债市危机,我们怎么办?(附最新违
约名单)
导读6月2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其官网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对2015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其中提到,2015年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共有18起违约事件,较上年有所增加。

其中,公司债12起,涉及债券本金35.3亿元;企业债2起,涉及债券本金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4起,涉及债券本金60亿元。

也就是说2015年全年的债券市场违约金额超过100亿
还没完。

值得一提的是,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今年已经发生18家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只,涉及本金超过200亿元。

而在此之前,中国债券市场曾长期(超过10年)未发生过实质违约。

这些名字中包括大量之前人们心目中的明星企业:南京雨润、保定天威、东北特钢、广西有色、金满堂、上海云峰、山东山水、春和集团等。

半年的债市违约金额即达到去年全年的两倍,这也意味着今年全年债市违约金额或达到去年的4倍!
近日,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发布《中国违约情况增加令市场稳定性面临风险》报告警告称,中国境内债券违约风险加
剧,仅今年头四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

若出现一宗意料之外的大额违约将引发市场动荡。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日前就中国企业债务高筑表示担忧。

从2014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的神话逐一被打破:公开信息显示,2001年至2014年3月,中国债券市场没有发生过发行主体实质性违约;即便偶尔出现信用事件,也都在刚兑的环境下化解,债券收益并不反映其风险,投资人总能稳得信用利差。

这一“神话”随着2014年3月“11超日债”(ST超日于2012年3月7日发行,至2014年3月6日期满两年)未足额兑付终结。

2015年,中国信用债市场风险继续暴露和蔓延。

2015年4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未能支付发行额度15亿元的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成为首只违约的国企债券;当年9月,天威称集团及旗下三家子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拟申请破产重整。

这意味着央企不败金身告破。

国资委随后摸底排查106家央企债券,三年来债券违约涉84亿元。

信用债违约也从私募债蔓延到公募债。

2015年4月,“ST 湘鄂债”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内地公募债券首次本金违约。

中科云网(002306.SZ)发布公告称,其虽然通过股东财务资助、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1.61亿元,但仍
有2.41亿元的资金未能到位,最终导致当天回售日到期的“ST湘鄂债”出现违约。

目前,城投债成为信用债市场少有的尚未出现违约的品种,然而,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已有城投担保的债务出现违约。

今年4月份,北山投资、海南交投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提前兑付“14宣化北山债”“14海南交投MTN001”。

有业内人士认为提前偿还债务,只还票面利息,对于投资来说并未能如期拿到足够的回报,也是一种变相的违约。

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中表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债券违约事件有所增加。

二是违约企业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

2015年,发生违约的企业主要处于光伏、造船、风电、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的行业,约80%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违约事件也开始显现。

监管方面对此的表态是:对于当前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要客观看待。

在经济下行周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是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标准普尔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债券市场在2007-2011年违约率从0.49%上升到5.71%。

我国债券市场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处于经济上行周期,较少发生违约,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部分发行人经营出现一些困
难,违约概率上升是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映。

如今,防风险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如何防风险成为现实的问题。

根据既有违约事件来看,机构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当前信用市场上有四大风险点值得特别关注。

其一是关注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

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内,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整体低迷导致部分企业经营能力普遍下行,现金流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据悉,2015年发生的信用风险事件中有70%以上集中于产能过剩及强周期行业,2016年已经发生违约的云峰集团和淄博宏达在经营利润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能源价格下降的拖累。

资信机构中诚信国际指出,考虑到目前监管层已经就化解煤炭、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出台具体政策,且后续还可能针对产能过剩行业进一步出台相关文件,2016年或将迎来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幅调整,预计行业内相关低等级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将加快释放。

其二是关注短期债务偿还风险。

中投证券报告提示,企业债务短期化现象越发严重,再融资压力提升,进而可能促发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中投证券认为,前期亚邦集团短融违约、当前的春和集团流动性危机实则均为企业现金流管理不善、债务短期化叠加银行收缩贷款、进而促发短期流动性风险的鲜活案例。

目前发行人债务短期化的趋势并未缓解,而银行信贷风险偏好暂难
回升,不排除后期仍将有现金流管理能力较弱、经营及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出现短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

其三是关注民企股权结构变动、公司治理及实际控制人风险。

“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稳定性较弱,其经营状况与实际控制人的关系更为密切,更容易受到股权结构变动或实际控制人风险等公司治理问题的不利影响。

”中诚信国际指出,严重的治理结构漏洞一方面会对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容易加剧银企之间的不信任,引发银行抽贷、压贷行为,导致企业外部融资环境迅速恶化,因而在考察企业偿债能力时,应对发行人股权结构变动以及实际控制人风险持续关注。

山东山水、南京雨润等可以说是这一类风险的“代表人物”。

其四,关注已发生兑付危机企业的存续债务偿还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