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
课型课题梅岭三章学科语文
主备人杨爱明审核倪艳红年级七年级授课时
间
1 班级1001 1002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本诗的作者是陈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本诗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遍种.( ) 应.( )有yá( ) jīng( )旗
yán( )罗fēng( )烟捷.报()
3、解释加点字
余.伤病:我伏.丛莽间:潜伏,藏匿
虑.不得.脱:考虑能够得.诗三首:做好、完成
旋.围解:随即,很快。意.如何:考虑、想。
正.十年:恰好。应有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三、讲授新课
(一)朗读这三首诗
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二)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序写出诗人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写作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
(三)解读第一首诗。1、自测。
2、诵读课文。
3、分组讨论问题。
4、完成作业。
1
1、指名朗读全诗。
2、分组讨论: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
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
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
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
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地
流露出来了。
(3)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设问、借代。
(4)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3、学生齐读、背诵。
四、布置作业
(一)填空
1、《梅岭三章》的序言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交代了、、
,说明了本诗的背景。本诗第二首押韵的字是、、,
押的韵是:。
2、《梅岭三章》是同志在年写的,作者正处于的
险境。“留衣底”表明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3、《梅岭三章》中作者预言反动派必败,革命必胜的诗句是。
(二)默读第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其中的
“意”解释为。
2、“创业”的“业”指。
3、“泉台”指。
4、“阎罗”影射。
5、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答案:(一)1、时间、地点、缘由;年、悬、钱;an 2、陈毅、1936、
被敌人围捕、战斗到底、视死如归。3、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1、今日断头意如何考虑、想。2、革命大业。3、迷信所说的阴
间。4、反动势力的首领。5、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
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
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教学后记:
2
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
课型课题梅岭三章学科语文
主备人杨爱明审核倪艳红年级七年级授课时
间
2 班级1001 1002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由检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解读第二首诗。
1、学生齐读全诗。
2、分组讨论: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
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
解放的革命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飞来。
(3)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借代:“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
这里借代战争。
引用: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
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
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
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表现出即使
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
3、学生齐读、背诵。
(二)解读第三首诗。
1、学生齐读全诗。
2、分组讨论问题: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
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
命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应有涯、取义成仁。
(3)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