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专题》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577ec3781c758f5f71f6785.png)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一、课程简介:作为对外汉语的专业选修课,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是在系统学习语言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
该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词汇专题和语法专题。
词汇方面主要介绍义素分析法,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语法方面主要介绍虚词词类的来源,判断句、被动句、动补结构的发展变化等。
在我们掌握丰富的古代汉语材料的基础上,老师利用现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介绍最新的研究方法,注重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综合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系统。
二、我的几点心得体会: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相关资料的阅读,我对古代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发展变化的历程,能够融会贯通进行比较性学习,同时能够运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语法现象进行溯源分析。
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1)对几对模糊易混概念的区分;(2)对词义的发展变化、常用词的历史演变、实词虚化、句式演变等问题,有了系统而有效地研究步骤与分析方法;(3)对一些问题――例如“反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写了读书报告;(4)对古代汉语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一点看法。
(一)几对模糊易混概念的区分:1、“一字多词”与“一词多义”: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而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因而研究古汉语词汇要以词为单位。
字和词的关系主要有四种:一字记录一词;一字记录多词;两字记录一词;多字记录一词。
在区分是一字多词还是一词多义时,主要依据音和义,同时参考字形。
其基本规律是:音义相同,即使字形不同也是一个词;音同而义不同,就是两个同音词;义同而音不同,就是两个同义词。
例如:“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分列为三个词: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光亮,明亮;清楚,明白;副词徒然;白2:(字音或字形)错误;白3:说明,告诉,陈述;戏曲中唱词之外说的话。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专题1:文字词汇篇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专题1:文字词汇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3f2a6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1.png)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 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泽之事,常山王奉头鼠 窜,以归汉王。”
象形字 指示字 会意字 形声字(省声字 省形字) 亦声字
六书 四体二用
眉 泉 石 行 叉 亦 具 孔 雀 爨 嵩 岳 斗 庙 励 动
奉(從手、廾,丰聲)、肴(吃肉),從肉,爻聲
概念 汉字结构分析题 简答题
基本概念弄明白 造字方法要熟记 古书用字分得清
词的构成
词的意义
单音词 复音词(连绵词 偏义复词)
词义变化 同义词 辨析 本义 判定 引申义 类型 方式
规律
异字同词 异词同字
一 (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礼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宫殿
司马相如《凡将》篇 史游《急就》篇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南宋: 王应麟《三字经》
元明清:明 程登吉 《幼学琼林》
清 车万育《声律启蒙》
明 吕得胜《小儿语》《女小儿语》
明末清初 朱柏庐《朱子家训》
清 李毓秀《弟子规》……
汉宣帝时……徵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而受之。
张敞—张吉(子)—杜邺(外孙)—杜林(子)
清 段玉裁著
先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开始编纂 长编性质的《说文解字读》,历时十九年, 共540卷。
以此为基础,加工精炼,又经过十三年, 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完成《说文注》。 1915年刊行。
1、阐明许书体例,以许注许,订正讹误, 2、提出新的看法,订正前说 3、在文字词汇学上的贡献 (1)阐明字形与词义的关系,解释词义更为详
历史发展:
意义编制-《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诗词曲语辞汇释》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历年试题及答案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历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3155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5.png)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历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多音多义字?(A)A. 干B. 干B. 乎C. 乎C. 乃D. 乃答案:A2.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B)A. 且B. 且C. 也D. 也答案:B3.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D)A. 车B. 车C. 马D. 马答案:D4.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副词?(A)A. 皆B. 皆C. 皆D. 皆答案:A5.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异体字?(C)A. 又B. 又C. 又D. 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类型?(ACD)A. 名词活用为动词B.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 动词活用为形容词D. 副词活用为动词答案:ACD2. 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有哪些?(ABCD)A. 乎B. 哉C. 也D. 矣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古代汉语中的实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表示实在意义的词。
(×)2.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与短语、短语与短语的词。
(√)3.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是用来帮助实词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词。
(√)4. 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是用来表达语气、情感的词。
(√)5.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四、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的_________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与短语、短语与短语的词。
答案:连词2. 古代汉语中的_________是用来帮助实词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词。
答案:助词3. 古代汉语中的_________是用来表达语气、情感的词。
答案:语气词4. 古代汉语中的_________是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答案:通假字五、简答题1. 请简述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副词活用为动词等。
2. 请简述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的特点。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6ab8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5.png)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15c79bb9d528ea81c77978.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三、名词解释。
1.省声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
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2b4bebe009581b6bd9eb6b.png)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30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1、(殷商后期的)甲骨文2、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3、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4、小篆5、《汉书·艺文志》6、三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②从小篆变为隶书;③从隶书变为楷书7、1899 王懿荣8、河南安阳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成的遗址9、叙辞(占卜的日期和占卜的人)、命辞(占卜的事)、占辞(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验辞(事后应验的情况)10、①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②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有若干个不同的形体、偏旁可以不同11、对贞12、著录甲骨文的书考释甲骨文的书于省悟《甲骨文字诂林》郭沫若、互选后主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编》徐中舒《殷墟卜辞综述》13、商代后期两周14、①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②从笔势上看,由于金文石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③形体不规范;④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较少。
15、①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知识。
②在字形以外,加花鸟虫之类的饰品。
16、古文字①草体或俗体流行;②文字异形。
17、西周文字18、春秋战国之交(秦悼公、厉公之世)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19、秦隶(古隶)汉隶(今隶)战国末期秦国篆书西汉武帝、昭帝东汉20、正书真书汉隶草体东汉后期今隶21、《周礼》班固《汉书·艺文志》许慎22、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老考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3、戴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完整)《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2878860c22590102029d6b.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许慎__编著的《___说文解字_____》,由宋代徐铉校定的文本,正文分为__14__篇。
每篇又分上下,加上目录和自叙共__30___卷,分为__540___部首,共收___9353___单字;重言字__1163____个。
2.《__尔雅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张相_____的《___诗词曲语辞汇释___》。
4.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_汉语大词典》。
5.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部曲、音序检字法、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6.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读若(读如)和直音,反切其中反切较为科学。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刘淇的《助字辨略》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经籍纂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释名》。
11.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方言》。
12.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30部。
13.《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王先谦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郭庆藩_的《庄子集释》。
14.《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编写的,分为__193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陈彭年编成《广韵》。
15.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16.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_____知徹澄娘_____。
1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仄仄平平仄仄平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e7855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f.png)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2007-07-12 21:45:05)标签: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
9、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
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17、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https://img.taocdn.com/s3/m/027d4a4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3.png)
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且表示比喻的是A、船载以入B、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C、范雎到秦,王庭迎D、(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答案: D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乡: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答案: D4.在“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与“凡民有丧,葡匐救之”中的“官府”与“葡匐”分别是A、合成词、连绵词B、合成词、单纯词C、词组、单纯词D、单音词连用、词组答案: C5.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是A、贡财败贞B、锦锯钙锥C、摩孥拿拜D、昩景昶昙答案: B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谓语前置的是A、大哉,尧之为君!B、子邪,言伐莒者?C、吾谁欺?欺天乎?D、甚矣,汝之不惠!答案: C7.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句子是A、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B、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以拙人。
C、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D、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人。
答案: A8.下列各句中,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C、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D、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答案: D9.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答案: A10.在“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和“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中,“睡觉” 与“消息”分别是A、合成词、合成词B、词组、词组C、合成词、词组D、词组、合成词答案: B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e7d8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f.png)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2007-07-12 21:45:05)标签: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
9、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
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17、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9、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易考通考试题目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易考通考试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e98e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2.png)
古代汉语专题1、汉字承载了社会物质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A. 汉字反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B. 汉字记载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 汉字系统承载着物质文化D. 汉字个体承载着物质文化正确答案:C D2、《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伤胷,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句中()是异体字,其造字结构特点是()。
A. “扪”,构字部件左右结构的异体字B. “足”,构字部件上下结构的异体字C. “胷”,构字部件上下结构的异体字正确答案:C3、请问,下面哪一组是形声字?A. 燕虎B. 上回C. 多北D. 问锦正确答案:D4、请问,下面哪一组是象形字?A. 燕虎B. 上回C. 多北D. 问锦正确答案:A5、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有哪些?()A. 用汉字为汉字注音B. 整字标注整字音和反切注音C. 用字母注音D. 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正确答案:A B C D6、字义的分化是指字的后起义排除了其原有的意义,使得这类字后来的意义与最初的意义完全不同。
A. 对B. 错正确答案:B7、古文字指从商代文字到秦()阶段的汉字。
历时1400余年。
A. 甲骨文B. 大篆C. 小篆D. 隶书正确答案:C8、汉字字形结构方式包括哪些要素?()A. 接触关系B. 空间位置关系C. 组合的层级关系D. 包容关系正确答案:A B C9、《说文解字·叙》中“字”的含义是最初的文字,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描摹所得的图符。
A. 对B. 错正确答案:B10、下面关于线条和笔画的表述,正确的是:()A. 线条,特指古文字即甲骨文、金文、篆字构形所用的点画。
B. 线条,包含古文字、今文字所用的点画。
C. 笔画,指今文字,即隶、楷构形所用的点画。
D. 笔画,指今文字,即隶、楷、行、草构形所用的点画。
正确答案:A C11、字音的表现方式有几种?()A. 部首表音B. 整字表音C. 笔画表音D. 声旁表音正确答案:B D12、汉字的形体记载反映了社会精神文化特征,依据是()A. 汉字反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B. 汉字系统承载着物质文化C. 汉字个体承载着物质文化D. 汉字记载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正确答案:A D13、桓宽《盐铁论?诏圣》:“严墙三刃,楼季难之。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2edbd5aeaad1f347933f3d.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许慎__编著的《___说文解字_____》,由宋代徐铉校定的文本,正文分为__14__篇。
每篇又分上下,加上目录和自叙共__30___卷,分为__540___部首,共收___9353___单字;重言字__1163____个。
2.《__尔雅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张相_____的《___诗词曲语辞汇释___》。
4.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_汉语大词典》。
5.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部曲、音序检字法、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6.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读若(读如)和直音,反切其中反切较为科学。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刘淇的《助字辨略》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经籍纂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释名》。
11.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方言》。
12.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30部。
13.《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王先谦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郭庆藩_的《庄子集释》。
14.《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编写的,分为__193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陈彭年编成《广韵》。
15.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16.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_____知徹澄娘_____。
1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仄仄平平仄仄平____________。
___《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___《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732b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8.png)
___《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以下作用:1.促进了字形的简化和规范化,使得文字更易于理解和书写;2.促进了字形的多样化,使得文字更加丰富多彩;3.促进了字形的演变和发展,使得文字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需求。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汉字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以下重要作用:1.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和历史;2.作为一种书写工具,汉字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3.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
7.___、___、___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___、___、___所说的“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基本构成方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它们的异同如下:1.象形:指的是汉字的形状和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直接相似关系;2.指事:指的是汉字的形状和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3.会意:指的是汉字的形状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直接联系;4.形声:指的是汉字的形状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间接联系,其中一个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音;5.转注:指的是一些汉字的形状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变化和转化;6.假借:指的是一些汉字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借用了其他汉字的形状和意义。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结绳记事是一种古代的记事方法,即用绳结来表示事物和事件,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以下关系:1.汉字的形状和结绳记事的形式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形状来表达意义;2.汉字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了结绳记事的影响和启示,从而形成了一些象形和指事的汉字。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9.都:形声10.朋:指事11.壶:象形12.___:形声13.基:指事14.徒:指事15.歪:形声16.本:指事17.鼓:形声18.珑:形声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
《古代汉语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28c608a216147917112835.png)
《古代汉语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结绳?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3.什么是反切?反切的原理和前提是什么?4.什么是义位?义位的划分对于学习古汉语词汇有什么意义?二、标出诗的韵脚和韵部(4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三、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每词1分,共10分)1.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吕氏春秋·慎行》)2.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5.(夏)馥顿足而叹日:“孽自己作,空污良善。
”(《后汉书·夏馥传》).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齐策》)7.不越竞,反不讨贼。
(《左传·宣公二年》)8.是黑牛也,而白题。
(《韩非子·解老》)9.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上卿送之。
(《左传·桓公三年》)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每个2分,共10分)1.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2.晋侯饮( yin)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4.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5.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每词2分.共10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https://img.taocdn.com/s3/m/879292d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4.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2.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立。
3.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戆章、王照、劳乃宣。
4.章太炎认为,把研究汉字的学问与训诂学和音韵学一并称为小学,这样名不副实,应改称之为语言文字之学。
5.按整字形体所包含的部件数量分,汉字可分类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6.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答:“汉字西来”说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苏美尔文字产生的时间比汉字为早。
苏美尔文字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汉字只有三千多年历史。
第二,中国的某些早期文字与西方文字有相像之处。
这两点理由都不能成立。
7.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答: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t六书,。
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掇,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一种是他源文字,即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或者在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例如日本文字、韩国文字等。
9.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答: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
要清晰,就要做到:第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
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
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
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10.酱:形声字11.刃:指事字12.甍:形声字13.末:指事字14.储;形声字15.须:象形字16.贫:形声字17.都:形声字18.基:形声字19.忝:形声字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中的一些词语的意义,实际上包含了 它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所有意义,只不过 是将其在历时发展中的形成的意义从纵向 排列拉成横向排列而已。因此,我们现在 研究汉语史,完全可以利用今天仍然活在 人们口头之中的方言,对一些方言中保留 古语成分比较完整的词语进行充分描写, 揭示其深层次的规律
方言的重要性——以“脖子”为例
3、与古籍的整理也有密切的关系。
4、常用词可以作为判断语料价值高低的一条有效 标准。
四、材料
1、反映口语程度较高的,如汉译佛经、小说、 民歌、某些杂著、史书中的一些对话、文人 所作的某些俳谐文字、一部分私人书信、杂 贴、狱辞等;
2、诗歌、史书、时人对先秦古籍的注疏等 3、很少或不几乎不反映口语的典雅文言 4、各类出土实物文献
分类: A研究某一个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哪些
词语来表示以及演变、更替情况;
B研究一个(组)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义项的 发展演变。
属于类型A的有
李宗江(1997)、董志翘(1998)、汪维辉(2001)对“进”、 “入”的历时替换进行了深入考察
陈秀兰(2001)从敦煌变文和同时期笔记小说的角度对“自 从”、“着(著)戴披穿”两组常用词进行了考察
可证明。 现代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如吴语、赣语、粤语、
闽语、客家话等。 日语中的“昼(ひる)”有二义:①昼间,白
天;②正午;特指午饭。 日语中表“中午”义的“昼”很可能是在唐代
从汉语中借入的。 “昼”有“以互证。
例2:只今(祗今)
“只今(祗今)”是唐代产生的口语词。
唐诗、敦煌变文、《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及八 卷本《搜神记》等均见用例。
这个词在日语和韩语中都完好地保存着:日语た だぃま(义为“现在”)汉字写作“只今” ; 韩语也写作“只今”(义为“现在”),而且是 音读(지금)。
这个词现代汉语口语已经不用了,方言中暂时也 没有发现踪迹。日语和韩语中的汉语借字/借词 “只今”,就成了这个历史词的活化石。
常用词演变研究
吕志峰
一、问题的提出
“字面生涩而义晦”和“字面普通而义别 ”
作为一个常用词,“肉”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 它的基本意义没有大的变化。
但是在先秦时期,“肉”的语义场却发生了一定 的变化,此时“肌”加入而专指人肉,分担了 “肉”的一部分意义,但是“肉”依然还可以用 于指“人肉”,并非是专指动物的肉了。当然 “肉”在有些场合下就不能出现了,如与“肤” 相对的“肉”只能用“肌”。
4、对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描写与分析
“静态的研究对汉语史来说是必经的阶段。 但是单靠静态的研究并不能达到建立汉语史 的目的。”
5、结合方言口语、异族语言进行佐证 朱德熙先生:“研究现代汉语的人往往只研究普
通话,不但不关心历史,把方言研究也看成隔 行。” 刘又辛先生:“调查方言的人未必热心古汉语, 研究古汉语的人又或不谙于调查方言;因而在这 一领域有意识地应用方言材料者实属罕见。”
又如《<论衡>复音词研究》中说《论衡》 有补充式复合词,常见的补充语素有“去” 等,所举例为“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 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
此句正确标点应为“且沐者,去首垢也; 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
就词条检索而言,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它 确实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如虎添翼,但落 实到具体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用法, 只能靠人工分析,而这就需要具有相应的 训诂学的知识,运用训诂的方法,对具体 语境中词语的意义、用法逐词逐条甄别。
此外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银雀山汉简、马 王堆帛书、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悬泉汉简、尹湾汉简、 虎溪山汉简等。这些简帛都是词汇研究的对象,可与传世 典籍互相印证、互为补充。
解释的深刻性
描写的准确性和解释的深刻性往 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好的描写其实已 经融解释于其中了,所以吴福祥先生 说:“一个成功的描写已是解释的一 半。”
据此推测,至迟在北宋后期的中原官话 中,“脖”已经在口语中产生了。
这条方言材料的意义:一是提前了“脖” 的出现年代,超越了文献记载的局限;二是 为探寻“脖”的兴起地点提供了线索:它很 可能最初源于“南系官话”,而不一定是 “北系官话”。
域外资料的价值
例1:昼 “昼”有二义:1. 白天;2. 中午,正午。 第2义较冷僻,但古代字书、韵书和文献用例均
先秦时期:十三经、《国语》、《孔子家语》、《列子》、《吕氏春 秋》、《庄子》、《晏子春秋》、《韩非子》、《管子》、《墨子》、 《燕丹子》、《穆天子传》、《孔丛子》、《黄帝内经》、《山海 经》、《楚辞》、《难经》、《商君书》、《战国策》等作为语料库。
两汉时期:《韩诗外传》、《大戴礼记》、《春秋繁露》、《方言》、 《释名》、《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列女传》、《西 京杂记》、《说苑》、《新书》、《新语》、《潜夫论》、《伤寒 论》、《金匮要略》、《风俗通义》、《论衡》、《淮南子》、《太 平经》、《吴越春秋》、《越绝书》以及《大正新修大藏经》。
《尚书》中的这个“咨”应该是叹词,一 直误解为动词“询问”。
新版《辞源》在“讲”的第二个义项“谈论”下, 所引例子是《礼记·礼运》:“义者,艺之分、仁之节 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实际上,此句中的“讲”是不当谈论讲的。从上下 文看,这句话是讲如何对待“义”、“艺”、“仁” 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其中‘协于艺,讲于仁’的 ‘协’和‘讲’为互文,都是‘和’的意思,指协 和、协调。整句话是说:‘义’对实现‘艺’和‘仁’ 的范围、原则具有决定作用,要使‘义’与‘艺’、 ‘仁’协调统一起来,掌握了这个原则的就是强者。
检索结果一般要与原始材料核对
3、运用训诂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加工、 整理
计算机检索的问题:一是汉语没有实行词 式书写,字与词没有明显的标志。 二是汉 语有些词义项繁多,并且产生的时代层次 也不相同。
张永言曾经指出《中国语文》1986年第3
期《信的书信义的更早例证》一文,误以 《史记·大宛列传》“自乌孙以西至安息,以 近匈奴,匈奴困月氏也,匈奴使持单于一信, 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 ”之“信”为“书 信”义的最早例证。
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起着保 证语言的连续性和为创造新词提供基础的 重要作用。
就数量而言,它在整个词汇库中所占的比 重并不太大,但是它具有常用性和稳定性 两个显著的特点。
三、研究价值
1、对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2、对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上古断代辞典的编纂有着重要的
作用。 “辞书的修订是永远的”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中“咨”的“征询、商量”义
潘文、吴新江(2001)对“女儿”一词在近代 汉语中的词义发展演变进行了考察
孙菊芬(2006)对“勾当”一词的词义源流从 古到今进行了梳理。
以上研究者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有一个 更同特点:词或者义项的历史更替明显,利 于找到词汇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了我们 对于词汇的认识,使之成为修改某些大型 语文工具书的有利材料
玄奘取经记二部 玄奘碑文一卷
……明洲育王山灵鳗传一卷……
在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新雕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上面都钤有“高山 寺”的朱方印,因此将这两部看作建长二 年《高山寺圣教目录》上所记的“玄奘取 经记二部”应该没有问题。
五、研究步骤与方法
1、选取有研究价值的常用词
筛选的标准: (1)该常用词的发展演变是否能够揭示某些汉语 词汇史的规律。 (2)是否能够弥补某些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缺失、 纠正某些错误。
2、历代文献语料价值应该注意的问题
语料的鉴别
正确选用语料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的基本 前提。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跋》 中指出:“在语言的历史研究中,最主要 的是资料的选择。资料选择得怎样,对研 究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字典 》“该”字条“估计情况应该如此” 义下首引白居易《洛下卜居》诗:“该知 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该”实为“诚” 之误。
的最早用例都是《尚书·舜典》的“咨十有二牧”
这实际是错误的,因为“咨”表示此义项, 在上古前期,跟“问”一样,需要用介词 引出所征询的名词对象(如“问政于孔子”)。
到上古后期“咨”后才可以直接跟所询问 的名词对象,如《史记》“遂畴咨海内,举 其俊茂,与之立功”
“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 “好”,从汉代的郑玄到今天,人们都觉得此字通 俗易懂,用不着加以解释。从十三经注疏中的串讲, 到后代《诗经》的直译,以至于在《辞源》和《汉 语大词典》中多把“好逑”直接译作“好配偶”。 实际上这是不很准确的。
“好、美”,在上古构成一对同义词,都用于形 容人的漂亮。“好”形容人时,一开始用于形容 女子美,后来泛指人美。《诗经·魏风·葛屦》:“要 之襋之,好人服之”,马瑞辰通释“好人,犹言 美人。所以‘君子好逑’之‘好’是‘美’之义, 与‘窈窕’呼应,而‘淑’是可以直译为 ‘好’。”
二、界定
我们所说的常用词,是跟“疑难词语”相对待的一个概念, 一般而言,指的是从训诂学的立场看基本上没有考释必 要和价值的那一部分词。主要是指那些自古以来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用到的、跟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词, 其核心就是基本词。
有些词虽然很常用,但跟词汇历时更替关系不大,比如专 有名词、一些新生事物的名称(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 众多佛教名词、现代汉语中的“电视”“出租车”等)不 属于我们所说的“常用词”。
文献例证 ◆始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共出现6次。 ◆字形分歧,可证其为口语俗词。 ◆依据文献,“脖”的始见年代只能上溯到元代。
杭州方言 ◆同时使用“脖子”和“脰颈”,而周围的吴语都 使用“颈/脰颈”。 ◆杭州话中的“脖子”从何而来?
罗杰瑞指出:虽然杭州话具有一些吴语 的特征,它基本上还是个古老的官话方言。 八、九百年跟邻近吴语的接触无疑给杭州话 涂上了一层粉饰,但是基本上须把它看作一 种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