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所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所在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行为,更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没有人文关怀就没有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基础,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会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提升人格魅力: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学校的一切要以教师的人格为主;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箴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不难看出,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和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纯正的教育力量。

师德的核心内容包括对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这首先是因为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教师的人格影响是制约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诸多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种。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道德教育的巨大资源,是直接参与教书育人过程的重要元素。再次,道德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的道德生活过程,教师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过程,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人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格魅力才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内容,提升人格魅力才会成为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健康的价值观,加上高尚的道德情操,再加上站在时代前沿的学术水平,其总和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具体可以分解为: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个人品德,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上的社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塑造理想形象:教师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

体现崇高师德的人文关怀绝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标志。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良师”,他包含了三个“师”的和谐统一,即具有道德感召力量的人师、具有知识摄取力量的经师和具有综合素质力量的技师。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益友”,他包含了三个“友”的和谐统一,即道义相规的诤友、值得信赖的挚友和受益终生的益友。

只有当教师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良师益友”的理想形象时,他才具备了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才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据一项调查显示,“良师益友”型的教师形象最受学生欢迎,比例高达97.7%。在学生眼里,这种类型的教师身上具有下列品质:尊重、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言教与身教结合,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喜欢、热爱教师工作,乐观、宽容、公正、思想开放,讲课精彩、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激情,不吝赞美,是畅所欲言的朋友等。调查同时也显示,学生最不欢迎的教师大都具有以下特点:容不得学生提意见、总是高高在上、对学生抱有偏见、和学生无话可说。

可见,形象问题绝不是形式问题,它是锻铸师魂,强化教师精神境界的“灵魂”问题;是涵养师德,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是锤炼师能,提高教师专业化技能的

“基础”问题。

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调查显示,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妨碍学生学习快乐感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是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应该再是“一曰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应该多了些许温馨色彩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真诚、相容、悦纳,互相尊重,互信相知,互为老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其要求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做知心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

系;提高教师素养,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人文关怀是核心。关怀源自对人与人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的体验与认同,关怀的基础是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作为前提,那么关怀只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师生交往上要坚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底线,坚决抵制和拒绝“铜钱气”的污染和侵蚀。

弘扬崇高师爱:教师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师爱是一种无痕、无疆、无价的大爱和至爱,是教师人文关怀永恒的主旋律。它是一种理智的、高尚的情感,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因素;同时,它更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他们情感生活中能引起创造活动倾向的重要基础。“师爱”的表现形式是千姿百态的,富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要把“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扉”的格言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并注意努力淡化“师爱”的功利性,浓化“师爱”的亲情感,在师生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他们以不同的“师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一个教师出自肺腑的“爱之温馨”。

偏爱后进生。在现实生活中,后进学生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歧视,甚至嘲讽,他们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更真挚的师爱。挽救或转变一个后进生往往与培养和造就一个尖子生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因此.对这样的学生常常要倾注更多的师爱,让他们从师爱中获取信心和勇气,增强自尊意识,提高进取心,“知耻而后进”。

厚爱特殊生。这里的“特殊生”是指那些破损家庭的学生、回沪知青子女以及父母下岗家庭的孩子等,这些学生往往经历过一个坎坷的生活历程,心灵遭受过程度不等的创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比一般学生对生活、对同伴、对师长更敏感,意志也比较消沉,心理、行为更容易出现偏差。他们失去了其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天伦亲情,因此,比一般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被爱”的补偿心理。对这些学生,往往要施以更深厚的师爱,用师爱的温馨熨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师爱的力量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博爱中间生。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具有动态性强的特征,他们属于随时都有可能向两极方向(好与坏)发展变化的群体,他们的趋向往往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施爱”的程度。因此,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平时同样要给予其同等的师爱,使师爱成为他们朝正极流向发展的推动力。严爱高材生。高材生都是教师喜欢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在赞扬声中成长.在人生的河道里常常是撑顺风船的;而我们的教师叉容易受主观好恶和认知偏见驱使,对这些学生更多的是采取“响鼓不用重槌敲”或“一俊遮百丑”的态度。因此,为了对这些学生负责,教师要对他们“严爱”,使他们在“严爱”中构建健全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和社会耐挫力。

如果说师德是一首歌的话,那么“师爱”就是它动人的主旋律。这种师爱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也同时表现在对自己教师工作的热爱上。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应该对他的学生和工作充满真诚的爱。这就构成了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增强育德素质:教师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育德素质即育人素质,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是教师履职行为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指标。一般而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维度——专业理念。主要包括牢固树立德育核心、学生发展为本、德育整体性和有效性以及教育是服务等基本观念,科学理解德育的本质、德育的价值、德育的过程、德育的原则等基本原理。

第二维度——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以敬业、兴趣、毅力等为支撑的对本职的持久、旺盛的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