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ξ = aC = 240mm/s
2
2 2 2 2 2 则 aa = aa η + aaξ = (-140) + 240 = 277.85mm/s
如图曲柄连杆机构中,在连杆AB上固连一块直角三角 板ABC,θ已知。OA=O1B=r, O2D=r, D点可以在三角板 ABC的斜边上滑动。图示位置时,OA、O1B铅垂,AB、 O2D、OO1均为水平,已知此瞬时OA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零,试求此时O2D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而aC=2 ω vr=240 mm/s2
由加速度合成定理:
n t aa = ae + ae + a r + aC
大小:? 方向: ? √ √ √ √ √ √ √ √
(1)
作加速度矢量图如图示。 将(1)式沿图示坐标轴投影,有
n 2 2 aaη = -ae + ar = (-200 + 60)mm/s = -140mm/s
ar = 36.6mm/s2
2 aC = ae = 136.6mm/s
将(1)式向铅直方向投影得
n t aa cos30 + aa sin30 = ae
例 4 如图所示半径为 R的圆轮轮心 C的速度=常数,在图 示瞬时, DE=OD= 3 R , φ = 60° 。求此时杆 OA 的角速度、 角加速度。 解:取轮心C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杆OA上。
3.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建立了绝对加速度、牵连加速度、 相对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动系平移时的加速度合成定 理与动系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当动系为平移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它的牵连加速度 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以公式表示为
aa ae a r
当动系为转动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它的牵连加速度、 相对加速度与科氏加速度的矢量和,以公式表示为
大小: √ 方向:√ √ √ ? √ ? √ √ √
(1)
2 2 v v n 2 式中,aa = 0, ae = 2R • ωOA = , aC = 2ωOAvr = 2R R 将(1)式沿 ξ 轴投影,有
t n 0 = ae cos30 + ae cos60 - aC
解得
2 3 v t ae = 2R
相对运动与相对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动点相对动系 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动点相对动系的位移、轨迹、速度、 加速度称为相对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通常用符号vr, ar表示相对速度与相对加速度。 绝对运动与绝对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动点相对定系 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动点相对定系的位移、轨迹、速度、 加速度称为绝对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通常用符号va, aa表示绝对速度与绝对加速度。 牵连运动与牵连速度、加速度: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运动称为 牵连运动。在某瞬时,动点和动系重合的动系上一点(称为牵 连点)相对静系的速度、加速度称为牵连速度、加速度,通常 用符号ve,ae 表示牵连速度与牵连加速度。
vr= 60t, ar= 60mm/s2
将φ=2t rad对时间求一阶、二阶导数得
ω= 2rad/s, α = 0 当t =1 s 时, x=50mm, vr= 60mm/s, ar= 60mm/s2,而ω= 2rad/s, α = 0
n t 则 ae = x • ω2 = 200mm/s2 , ae =0
aa ae a r aC
式中 a C = 2ωe ×v r
称为科氏加速度。
注意:
动系平移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和速度合成定理在形 式上相同,但速度合成定理里有3个矢量,而动系平移时的加 速度合成定理最多可有6个矢量。动系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 理里有科氏加速度,最多可有7个矢量,所以求解速度和加速 度矢量式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求解速度的问题,一般归 结为求解三角形的问题。求解加速度问题,因涉及的矢量较多, 通常采用在轴上投影的方法解决,计算相对复杂一些,且要注 意与刚养成的列平衡方程的习惯,方程右边等于零区别开来, 此处用的是合矢量投影定理,不要按方程右边等于零计算。加 速度合成定理一般为平面矢量式,可求解两个未知数。
解:取OA上A点(或滑块A)为动点,动系固结于杆CE上。 va 由速度合成定理:v a v e v r ve
其中, va= ω•OA=300m/s 作速度平行四边形如图示。 可解出:
vr
vr =
ve sin30
= 600mm/s
ve = va tan60 = 300 3mm/s
第六章 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课
一、主要内容回顾
1. 相对运动 ∙ 牵连运动 ∙ 绝对运动 动点:一个处于运动状态的无大小、质量的几何意义上的点, 可以是由一个物体抽象成的点,也可以是某运 动刚体 上的一个点。
定系:固结于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上的坐标系。 动系:固结于相对定系运动的物体上的坐标系。
注意: 在用点的合成运动概念做题时,一定要首先声明所选 的动点和动系,定系一般不用声明,也不用画出,动参考系 建于哪个物体上需用文字说明,可以画出也可以不画出。
ve v h h
a h
O
(顺时针)
(顺时针)
由速度合成定理:v a v e v r
其中, va= v 作速度平行四边形如图示。
由图可知,由三个速度组成的三角 形为一等边三角形,
ve = vr = v
则
ωOA
ve v = = 方 向为逆时针 OC 2 R
作加速度矢量图如图示, 由加速度合成定理:
n t aa = ae + ae + a r + aC
则
ωBC = ωDE
ve = = 3rad/s 方向如图示 BC
例 3 如图所示曲柄滑道机构中,曲柄绕轴 O 转动, OA = 100mm,在图示瞬时,角速度 ω=1 rad/s,角加速度 α=1 rad/s2。求导杆BC上点C的速度、加速度和滑块A相对导杆 BC 的速度、加速度。
解:取OA上A点(或滑块A)为动点,动系固结于导杆BC上。
t ae 3v 2 则 αOA = = 2R 4R2 (
)
例5 点M在杆OA上按规律x=20+30t2(其中,t 以s计; x以 mm计)运动,同时杆 OA 绕轴 O 以φ=2t rad的规律转动,如图 所示。求当t =1 s 时,点 M 的加速度大小。 解:取点M为动点,动系固结于OA杆上。 将x=20+30t2 对时间求一阶、二阶导数得
二、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1. 用点的合成运动的方法确定图中各机构中的动点、动系, 绝对、相对轨迹,牵连运动的形式,并画出其速度平行四边 形。
例2. 如图所示机构中,曲柄OA=150mm,以匀角速度ω= 2rad/s绕轴O 转动,杆BC与杆DE平行且长度相等, BC=DE=300mm, 图示瞬时,β=30°,φ=60°。求滑块A相对 于杆CE的速度,杆BC的角速度。
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建立了绝对速度、牵连速度、相对速 度三种速度之间的关系:点的绝对速度等于牵连速度与相对 速度的矢量和,用公式表示,即 va = ve + v r 由此式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称为速度平行四边形,可求解 两个未知量。 注意: 在推导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时,对动系没有加任何限制条 件,故,不论动系做何种运动,此定理均成立。 在绝对、牵连、相对速度能直观观察出的情况,可按直观 观察结果画出三种速度,若绝对速度不在牵连、相对速度的对 角线上,则观察结果有误。在三种速度不能完全观察出的情况, 可按题给条件假设某种速度方向,最后以绝对速度在以牵连、 相对速度为邻边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为准。
注意: 在静 (动) 力学中求约束力时,用来表示约束力的符号 一般具有任意性,无硬性规定,在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 但在表示绝对、相对、牵连速度与加速度时,一般要用上面 规定的符号表示,因为基本在国内所有理论力学教材和其他 教材中,都用这种符号,这已经约定俗成。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再自己重新规定一些符号已无意义,在平时考试和考研 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思考: 1. 在上面三种运动的定义中,为什么定义了绝对位移 与轨迹,相对位移与轨迹,而不定义牵连位移与轨迹?在说到 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时,是对点而言,还是对物体(刚 体)而言?说一个刚体的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对不对?牵 连运动是一个点的运动还是一个物体(刚体)的运动? 2. 在定义牵连速度、加速度时,为什么不说动参照物 上与动点重合的那一点,而说成动系上与动点重合的那一点? 参照物和参考系有无区别?
由速度合成定理:v a v e v r 其中, va= ω•OA=100m/s 作速度平行四边形如图示。 可解出:
vC = ve = vasin30 = 50mm/s
vr = va cos30 = 50 3mm/s
同样取OA上A点(或滑块A)为动点,动系固结于导杆BC上。 作加速度矢量图如图示。 由加速度合成定理:
O D va / O2 D tan
2
O D aat / O2 D 2 (1 tan3 )顺时针向
2
水平滑杆AB向右运动,摆杆OC在垂直位置时,AB的速 度和加速度为 v 及 a ,求此时摆杆OC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
C
v
a
A
B
h
OC
OC
t n aa + aa = ae + a r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大小:√ 方向: √
其中, an = OA • ω2 = 100mm/s2 a
t 2 aa = OA • α = 100mm/s
将(1)式向水平方向投影得
n t - aa sin30 + aa cos30 =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