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识神
专访中国道家仙学继承人胡海牙先生
![专访中国道家仙学继承人胡海牙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b3fd3c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f.png)
专访中国道家仙学继承人胡海牙先生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专访中国道家仙学继承人胡海牙先生作者:袁筱芬关键词:道家仙学、中医、精气神胡海牙先生生于1914年,浙江绍兴人。
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
胡先生精通中医真要学理,善治疑难杂症。
在行医中根据 "先治未病,兼治已病" 的治疗原则,每以治命为主,而使病痊愈。
并将仙学养生方法有机地融于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极为显著。
曾深入研究针灸学中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的奥妙,得出从治疗局部的症状而协调全身机能,最终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先生深谙内家拳,尤精道家仙学学术,认为仙学是人类缩短进化论,为我中华民族所独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来研究。
曾数次赴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授中医针药及道家仙学方面的知识,颇受欢迎。
今已九十四高龄,每星期尚要做多次专家门诊,为患者祛除疾苦,并利用闲暇之时,着手中医与仙学文章的整理事宜。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能得到相宜的发展。
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彼此渗透的关系。
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具体联系呢?为了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道家医学的精髓,日前立品编辑袁筱芬采访了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中医师,九十四岁高龄的胡海牙先生。
学仙要先懂得医筱芬:作为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同时又是著名的中医师,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的关系?胡海牙:仙学是道家文化的核心。
学仙呢,第一要健康长寿,这是道家里的精华。
要健康长寿就要有健康长寿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
什么是元神——精选推荐
![什么是元神——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997099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b.png)
什么是元神以前讲神的时候其实讲过,真正的神就是元神。
元神是区别于识神的⼀种神,实际上还是⼀种意,是不⽤⼼的意,是全神贯注的意,是专⼀⽽虚的意。
也是⼀种直感、⼀种灵感。
后天的元神都是训练出来的。
先天就有的那种神⼀般⼈不具备,如直接开⽅那种。
后天的神是经验积累出来的,如《卖油翁》那种。
有⼈认为元神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返先天,那是⽚⾯的。
为什么再次讲元神?因为有⼈教我要抱元守⼀,要练元神。
我问他什么是元,什么是元神,⼀是什么,如何守,他没有回复。
但看他的意思,好像元神就是⼼性。
说明很多⼈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具体如何并不清楚,有必要详细讲解。
还有⼀些以前未讲过的,现在可以补充⼀下。
元是什么意思?是⼤的意思,是原始、开头的意思,还有本来的意思,⽐如《周易》第⼀卦乾就是:元亨利贞。
还有《红楼梦》中有个皇妃叫贾元春。
因此,有⼈会以为元神就是婴⼉的神,甚⾄是胎⼉的神。
要后天返先天。
理由是原来单纯的⼼性被后天的各种七情六欲搞乱了,污染了。
所以要明⼼见性,要抱元守⼀。
这有⼀定的道理,但很⽚⾯,因为有的⼈确实因为惊吓、恐惧、担忧、愤怒、僻好⽽⼼不正了,但仍有⼈⾄⽼还保持着异于常⼈的凝神能⼒,⽐如很多伟⼈,他们⼀直到晚年还能全神贯注读书,记忆⼒超⼈。
现代科学证明,⼀般来说,年龄越⼩的孩⼦专注的时间越短,所以低年级学⽣⼀节课是三⼗⾄三⼗五分钟,⽽⾼年级的是四⼗分钟。
这说明,元神并⾮完全是后天返先天,只有那些确实⽆法专⼼的⼈才要练习专⼼,好像是后天返先天。
因为破坏了神经系统,就得重建。
识神与元神的区别就在于⽤⼼不⽤⼼。
道家和儒家、佛教在收敛⼼神⽅⾯都有类似的论述。
训练⽅法⼤同⼩异。
识神是⽤⼼的,也即有意识的;元神是不⽤⼼的,所以是⽆意识的,或者是下意识、潜意识,古⼈说是“有意⽆意间”,还有⼈说“若即若离”、“绵绵若存”。
简单说就是全神贯注、专注就是⽤元神,注意,我说的是⽤元神,不是元神。
元神是全神贯注不思⽽得不勉⽽中的那种状态。
识神和元神的区别
![识神和元神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182ffb902d276a200292eec.png)
识神与元神1. 识神识神,即肉身中的魄,属阴,主眼耳口鼻身意的活动,一切学习之意欲、思考、创造发明、判断力、记忆、情感、爱恨、忿怒、争斗、色欲、物欲等皆是由识神所生,所以,识神也称为多知多识的神,它就是人的潜意识。
人的潜意识好动,心力全消耗在权欲、名欲、利欲、争斗欲、爱欲、情欲、色欲、物欲、食欲等上面,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愿放弃,可谓执著心极强。
人出世后,一切的衣食住行学习模仿皆由识神控制,故识神属后天所有。
识神又称为自我心、凡心、无明,业力由它累积,痛苦由它而生,烦恼由它而来,轮迴由它而起。
识神是顺则生的产物,生则择形而居,居毁则弃居而求它居,这就是轮迴。
顺而生人,其害莫过于沉迷色欲,而致肾精过度消耗。
识神的居所就是我们的肉心,也就是人的心脏。
所以,识神如有任何举动,我们的心是第一个感受到的,如心烦、心慌、心闷、心悸、心躁、心乱、心酸、心虚、心火、心惊、忿怒、心急、心动、心乐、欢心、喜心等等都是识神活动在心的反映。
修行的开始,要先修空,把眼耳口鼻身意六根观空,六根已空,则识神无所依而被制,凡心无可发挥,而真心则会出现。
心脏的位置,又是后天离卦之所在,故凡是精力、精神之消耗皆为离卦之所为,离中阴即识神也,由先天坤卦的坤中阴入于先天乾卦的中位所致。
故回光返照之根本,是以后天坎卦之坎中阳来转化识神,把识神转化为佛的智慧。
2. 元神元神,即真性,真心,其性不姓『阳』,而属于『中』,喜静。
元神无思、无想、无杂念,一派清静自然,所以,元神也称为无知无识的神。
人出生后,元神则居于天心之内,由始至终,元神都被深锁在天心裡面,对世事不闻不问,一切皆由识神作主,故天心是不动的。
天心虽不动,然元神却以魂的形式将元神之光寄居于双目,使眼有光感,能外视;睡眠时,魂则寄居于肝藏,使人作梦,梦境如亲历。
如果天心动的时候,元神欲出,是人的大限将至,死神来敲门也。
除非天心之动,是修鍊所致,凝神天心,回光返照,法身已成,灵通欲动,则可喜可贺也。
元神与识神
![元神与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10bac70a844769eae009ed75.png)
元神与识神这里借用"神"这个词来说明生命构成的深刻性。
神,在古文化里是一种人无法认识的可以控制人行为的超自然力量,这里在解说元神和识神的同时也破解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内在机理。
一、元神元神的来源无极界,是无极界灵质体的分体。
元神来自无极界。
在无极界,由于无极质内部没有极性,所以无极质的感觉是灵性感觉。
无极质的灵性是没有差别的,灵质的能量和灵力都相同,所以整个无极界虽然具有极高的灵质能量,但是没有势能,所以没有运动,没有声、光、形、色等,寂静不动。
无极界的这种特性,使灵质体虽然有极敏的灵性,但是却不能感觉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无极界的寂静特性和灵质体的高敏灵性,使每个灵质体的任何一丝灵动,整个无极界所有的灵质体都会感觉到,因此每个灵质体都不会随意发出任何灵动,不可以干扰整个无极界的寂静性。
元神的主体是无极界的灵质体,元神的任何感觉,元神的主体都能感觉到。
元神喜纯好静的特性就是元神主体在无极界的特性。
元神作为无极界灵质体的分体,可以在宇宙中运动,可以感觉宇宙空间中丰富的物质特性以及物质运动的千变万化,元神主体在无极界也能感觉到,这种感觉即不会干扰无极界的寂静性,又可以使灵质主体享受到高灵性生存的乐趣,这是元神从主体分离出来在宇宙中生存的根本意义。
宇宙是有极物构成的,元神灵力极大,具有创造有极物的灵力和能量,可以进出任何宇宙空间和有极物体,可以控制任何宇宙空间和有极物体的运动,所以任何宇宙空间和有极物的玄机能量都不能破坏元神本体,都不能损害元神。
但是,元神也不能独立在宇宙空间中活动,因为元神一动就会发出灵力,元神的强大灵力会破坏宇宙空间和有极物体的运动玄机。
因此,元神要在宇宙中活动,就必须居住在元神自制的特殊有极玄机体中,这种玄机体可以锁住元神的灵力,这样元神在宇宙中活动才不会破坏宇宙空间的玄机。
另一方面,元神如果曝露在宇宙空间中,空间的玄机使空间中的物质产生强烈的运动,元神在这种物质运动的冲涮中会受不了,因为元神本质上是喜纯好静的,所以也要呆在有极物玄机体中才能安神。
元神的特性及功用
![元神的特性及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a5ba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7.png)
元神的特性及功用岳际洲; 岳广欣【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5【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元神; 识神; 元精; 元气【作者】岳际洲; 岳广欣【作者单位】北京景山学校北京10000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元神一词,最初来源道家,明代李时珍首次将元神概念引进中医药领域,此后陆续有医家引用“元神”用于阐述医理,但至今元神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学说。
《尔雅·释巧》谓:“元,始也”,“元神”即元始之神。
元神是随着内丹性命之学发展而产生的,是古代内丹家在修炼实践中体验的总结。
如唐·吕洞宾在《太乙金华宗旨》中明确了识神和元神的概念,在《太上纯阳真君了三得一经》《太清中黄真经》等,已见到了“元神”概念的广泛运用[1]。
宋·张伯端更明确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
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至明·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后,“元神”概念逐渐引入到中医学中,如近人张锡纯说:“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
1 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元神之府”的提出首见于《本草纲目·辛夷条》:“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
”道家认为脑中之泥丸宫是元神之所在。
《道藏·谷神不死论》说:“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名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
神存则生,神去则死”。
不但说明了泥丸宫为元神所在之处,也就是丹家所说的“上丹田”[2],而且认为元神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
刘保和认为,脑、元神、命门三位一体,元神则是命门与脑所藏的物质。
他通过“两精相搏谓之神”与“精成而脑髓生”的分析,认为“神”与“脑髓”本为一体,“神”藏于“脑髓”[3],即“元神”是脑与命门所藏之物。
观点 超越西方心理学的道家元神识神
![观点 超越西方心理学的道家元神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253cd4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3.png)
观点超越西方心理学的道家元神识神观点超越西方心理学的道家元神识神观点|超越西方心理学的道家元神识神西方心理学家从人的认知心理状态分成:意识、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种心理状态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意识目的而为,潜意识不自觉或无意识而为,两者接受集体潜意识的深刻影响。
中国的道学家从天、时、人三才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人就是万物之灵,《太乙金华宗旨》祖师曰:“天地视人如浮游,大道视天地亦泡影。
佩元神真性,则逊于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其天地而沦丧不矣。
”“存有元神在,即为无极也,生天生地,皆存有此矣,学人但修成守护者元神,则犯法阴阳外,无此三界中,此见到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元神即人之本性,真性,从无极混沌一气而化成。
道生一,一生二,元神入胎时产生了识神,吕真人曰:“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识神体现在“我”意识,个体存在的意识,人一辈子的思维行为都在识神的控制指挥下进行,元神携带了高层能量信息体,最有灵性的,爱好清净,慈悲、大爱等特性。
元神入胎时,其阴性部分演化成识神,并与大脑,有效的控制技能,以“我”的意识指挥人的知识,语言,行动,这是元神被识神所包围与大脑元沟通,发挥不了本性(灵性)作用。
胎儿自我意识蜕变,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以及后天的教育科学知识,以上各类就是元神逐步散佚自身的力量,正像吕祖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
惟元神真性,则逊于元全而上之。
其精气则随其天地而沦丧矣。
”“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
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
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这也千百年来人类修练的根本原因,无论佛、道、瑜伽、中派遣法门、目的就是通过修练达至出来阳神,即为身成仙成佛的终极理想,彻底摆脱辨神对人体机构能够的掌控。
我们平时所叙述的心、心理、心灵,并不是自己的本性(元神),而是以“我”为启程辨神的情绪体验和认知意识。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adbda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8.png)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第一章天心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
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
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
自太上见化,东华递传某,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日,滥泛极矣,凌替极矣。
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
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
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
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
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水乡铅,只一味者,此也。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
《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
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萧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
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
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
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
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
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
《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
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
《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
久之,自然身外有身。
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
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第二章元神识神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
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
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
何谓元神、识神?吕祖说:“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
![何谓元神、识神?吕祖说:“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https://img.taocdn.com/s3/m/d35eeb3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0.png)
何谓元神、识神?吕祖说:“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何谓元神、识神?吕祖说:“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
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
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
……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这段意思是说,大凡人投母胎时,“元神”居住在两眼之间“先天祖窍”内,“识神”则住在下面的心脏内。
心脏是由血肉相包,大如桃形,由肺叶保护之,肝脏支持之,与大小肠相联系,心脏的活动完全被外界左右,假如天不吃食物,心就感到不舒服,甚至闻惊则跳,闻怒则苦恼,见死亡就悲伤,见美色就迷恋。
而头上的天心(元神)何尝有丝毫地动呢(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这是千古不传的秘密。
吕祖说:“识神(下识心)逞凶,如强藩悍将,欺侮天君(元神)的暗弱,夺去它的领导权,这样状态继续下去,纲纪废驰,'国政'即全非矣。
然而今元神如能凝神元宫,两眼回光返照﹐即内视“先天窍”,如贤明的君主即王位,左右大臣尽力辅弼,内政修明,那些奸雄佞臣﹐自然放下武器,俯首听命,祈求宽恕了。
”这就是告诉人们好好修炼,抱元守一,元神作主,识神退位,自然就能洗心涤虑,明心见性,修成正果。
吕祖说:“一灵真性,既落乾宫(先天窍),便分魂魄。
魂在天心,属阳,轻清之杰,它是来自太虚,与元始(无极)同形。
魄为阴,具有阴暗的本性,气混浊,它依附于肉体的心脏。
”人的感觉快乐与兴奋,一切好色与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干的。
惟有魂,才能藏神。
魂,昼居于两目,夜则居于肝,居目能视外物,居肝则梦游。
光的运转,是消阴制魄的秘诀。
所以回光返照两眼间,就是集中精力炼魂,以保护元神制伏魄,进而抛弃识神。
古人修练的出世法:都是炼尽阴滓,变成纯阳,以返本还原。
究其道理,不外是消灭魄而完成魂的力量。
元神识神
![元神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aa346b30b90d6c85ec3ac623.png)
• 达到忘言守中、守一、守虚无之境,必先“降伏其心”。 “心”不会不降而自伏的。初修内功者必须运用一定的方 法以排除杂念来入静。功夫有了一定基础后,思想 活动 可以欲止即止,不用任何方法而直接入静,甚至心常湛然, 常如止水。降心的方法很多,例如听息、随息、守内景、 守窍、存思及默念等等。按传统文化的认识 “心”约有 三部分内容:一是心脏;二是思想意识,就是所谓的“识 神”;三是本体意识,就是所谓的“元神”,就是无形的 法身道体。这里要降伏的是“识神”, 是指游思杂念, 进一步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知器官的机能。以 达到外忘其身,内忘其心,无人无我(一气流行)的境界。
• 《参考消息》上有这么一个报道,在英国 有一位女士,做了心脏的置换手术,换的 是一个伙子的心脏。这个小伙子生前爱酗 酒、飙车,因此出车祸而亡。这位女士在 换心不久,也出现爱酗酒、飙车的爱好。 爱酗酒、飙车。“积神于心。。。。” (《灵枢 五色》)
• “现代医学的脑电图,可以查到六七个月的胎儿有 周期出现阿耳法波,但实际上脑细胞并未对外界 起能动反映,是无识无知的状态,而胎儿的神经 活动主要是下意识的肢体活动,更多的是心脏自 律神经的活动,窦房结是这一自律活动的控制点。 • 道教内丹还有调神出壳(“出神”)、分身、投胎、 夺舍、移居等密法。 • 道家的修 炼就是要通过收敛识神而解放元神,发 挥元神的潜在作用。
灵枢五色现代医学的脑电图可以查到六七个月的胎儿有周期出现阿耳法波但实际上脑细胞并未对外界起能动反映是无识无知的状态而胎儿的神经活动主要是下意识的肢体活动更多的是心脏自律神经的活动窦房结是这一自律活动的控制点
• “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 本神》)父母的精血 相合,形成这个与生俱来的“神”,称为“元 神”。而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识神”。 • 先天精气神与后天精(交感精)、气(呼吸气)、神 ( ) ( ) (思虑神、识神)为体用关系,先天精气神为本为 体,后天精气神为用,“非神又 相互依存,共为一体,互不能离。
元神 识神 元神和识神的关系
![元神 识神 元神和识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51af0fc866fb84ae55c8d5f.png)
元神识神元神和识神的关系元神真面目自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之说始,医家常借道家元神与识神观念对人体之神进行分类解释,自有简约之功,亦具深析空间。
尤其是“元神”之说,水深得很。
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概念。
外可指天地宇宙之规律,如“阴阳不测之谓神”(《周易·系辞上》)、“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周易·说卦》)。
在内则其义有三:一是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二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三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心藏神即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
故《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而其功能正常与否,则通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诸如目光、语言、表情、动作、形态、神色等来体现。
心藏神又可称心主神明。
自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之说始,医家常借道家元神与识神观念对人体之神进行分类解释,自有简约之用。
(一)元神功用元神为先天之神,与生俱来,是生命活动固有的内在机制及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之神,是神的高级层次。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指出:“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
”心主宰五脏系统乃至全身的功能活动实际就是元神的作用。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都在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元神之谓也。
关于心(元神)是如何主宰五脏六腑乃至全身功能活动,包括教材在内的大多数中医书多语焉不详。
给人的感觉是只有结论,没有原理,但中医是讲理的,以下试释之。
张锡纯将元神的调节特点概括为:“无思无虑,自然虚灵。
”(《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元神之性类水,水性清净,它是在无思无虑,自然虚灵状态下主宰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譬如体内、体外影响体温与血压的因素均至少有几十种,但我们不需要对任何部位或系统有意识地发出调节体温或血压的指令,正常人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协调这多种因素,使我们的体温与血压保持在相当稳定的正常状态。
元神是什么如何查元神
![元神是什么如何查元神](https://img.taocdn.com/s3/m/a0ab308c1ed9ad51f11df28d.png)
元神是什么如何查元神元神是什么?如何查元神?▌一、元神是什么?元神是过去式的我们本人,我们转生到今世,或许曾经历过一百次,一千次的轮回,而我们在这千百次的轮回中,不可能都是投生在人道,在这千百次轮回中,我们有些世会是大善,当然也会在有些世是大恶,更多的会是中庸之辈。
我们在有些世会修道,更可能有些世在修一些其他宗教,有一些其他信仰。
所以,我们有时投生在了鬼道,有时在畜生道,有时因为当时的前世修行精进,成为了天人,或是成为了神仙,或是神仙的弟子。
投生在鬼道、畜生道等等的那些世是负能量,所以不叫做元神。
投生在人道的那些世,算是中庸的能量场,如果你曾是人界的圣人、开派宗师,这个就升成了正能量,这个可以称之为元神的一种。
而投生在天道,或是因修行圆满而升入神道,或是其他宗教的上善道,这个就称之为元神。
因为他们当时的能量场超脱了中庸,而又入了各个宗教的籍贯。
▌二、元神有多少?元神可以有很多个,举例你转世一百世,有三世在天道,有两世在神界,还有几世在仙界,那么这几世就都是你的元神,但我们不能把这些世都一一查出,去找当时的缘分,所以我们把在每个善道中能量场最强的一世,称为主元神,只把这个当做在此善道的元神。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了解我们在道家的主元神就可以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都到天上成神了,怎么还会轮回呢?我们即便因圆满而升善道,但并不代表我们是这个善道的最高层次的神,不是最高层次的大罗金仙就要转世。
层次低的可能五百劫转一次,层次高的可能五万劫转一次,但终究成就不了永恒。
所以,我们即便当过神仙,也还是转世到了现在。
▌三、元神很大吗?真正的元神,一般都不是我们众所周知的那些大的神仙,因为他们的级别不轮回,他们还活跃在宗教里,所以你不可能是他们。
总有一些人说自己是太上老君转世、是观世音转世、是某某神仙转世,我在这里不能说这些人全部都是骗子,但肯定百分之九十九是骗子。
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很大、很厉害,是这个宗教的领袖,某某神见到自己都要行礼,我只想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何为元神,何为识神?
![何为元神,何为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6e7d7a5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4.png)
何为元神,何为识神?元神,识神有很多初学者搞不清楚,这⾥简单讲⼀下。
元神,元为本来的意思,元神,就是⼈以⾝俱来的神,在⼈胞胎结成后,从⼤道赋予,也是⼈死后,赖以投胎转世的根基。
投胎转世,不是神话传说⾥的那样,这⾥不多讲。
识神,识,有认识,学识的意思。
⽐如⼈被⽕烫伤之后,再去碰⽕时,⼼理会产⽣抵触,畏惧的⼼理,这就是识神在作⽤。
同理可知,不⽌是恐惧,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的产应,都在识神的控制之内。
不仅如此,体内⽓⾎涌动,各部位官能神的运作,都受识神节制。
太⼄⾦华宗旨云:“凡⼈投胎时,元神居⽅⼨,⽽识神则居下⼼,假如⼀⽇不⾷,⼼上便⼤不⾃在,⾄闻惊⽽跳,闻怒⽽闷,见死亡则悲,见美⾊则眩,头上天⼼何尝微微些动也。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以树来类⽐,识神为枝叶,亦为树⼲,⽽元神则独为根也。
枝⼲现于地上,根蒂藏于地下。
欲知其本,需掘地。
地者,长养万物,也收藏万物。
⼈⾃出⽣起,就不见根也,张三丰把⼈喻为⽆根之树,确实⼀点不假。
⼈平常的思考,情绪,运动,受识神控制,统归于动,动则远,远则逝,为外,为消耗。
修⾏中⼈打坐,养⽓,守静,是返识神控制,统归于静,静则近,静则返,为内,为涵养。
通过修⾏,可以涵养本源、添油接命,然后安神祖窍、翕聚先天,最后蛰藏⽓⽳、众妙归根。
让⽆根之树,再长出根来,所以可以长⽣,可以不死。
很多⼈受⼩说影响,觉得炼神,很⾼⼤上,应该很厉害,不过就算你把道藏翻破了,也绝对找不到⼀⽚独讲炼神的丹书,最多就是养神,就不错了。
为什么?因为神,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精⽓神三者互根互⽣,积⽓⽣精,积精⽣形,神依形⽣,神可御⽓。
⽓来⼊⾝谓之⽣,为何独⾔⽓?先天之⽓,体⼀涵三。
神去离形谓之死,为何独⾔死?形体凋敝,精⽓耗尽,所以神去。
识神的运⽤,都是在元神的基础上进⾏的,只是⼈见着识神,就见不着元神了。
刘⼀明,有个⽐喻很妙。
这⾥化⽤⼀下,把识神⽐作⼈偶,⽞关⽐作扯⼈偶的线,那么元神就是扯⼈偶的⼈了,平常,⼈只能看见⼈偶,少有⼈能看见扯⼈偶的线,能看见⼈的,那就更是少之⼜少。
元神与识神从何而来,因何而分?(推荐)
![元神与识神从何而来,因何而分?(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2d18a0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3.png)
元神与识神从何而来,因何而分?(推荐)道学经典以《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解你之问:《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惟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黄元吉真人解:所谓威者,纲常名教之大,天理所最难犯者。
使知慎独于衾影,畏天威于隐微,自然天锡纯嘏,眉寿无疆。
《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若天威俨在咫尺,而戒慎弗懔旦明,致令伦常澌灭,礼义消亡,则天良无存,天罚不贷,而凶灾不免,性命难全。
是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若是者,皆由不知知仁为安宅,旷安宅而弗居;义以生气,舍生气而自丧也。
呜呼!彼民不幸,未生太古之世,以德威为畏,德明为怀,故愚昧外愆,天显罔顾,而旱干水溢,疫疠灾荒,种种祸患兴矣。
惟在上者导以天下之广居,使游心于太和之宇,无狭隘为居,而日蹈于危亡也;引以浩然之正气,使直养于清虚之天,无厌弃其生,而自罹于断绝也。
夫惟自爱其生之理,自保其天之良,而不稍厌斁,即《诗》云:“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也”。
天监厥德,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实有与天地同为悠久者焉,是以不厌。
非圣人其孰能之?古帝王恭己无为,懋昭大德,日就月将,洗心涤虑,精参造化之妙,洞晰本来之天,惟自知之耳。
至若德业文章,外之所著,圣人绝不以之表见于人。
且朝乾夕惕,重道守身,一息不肯离乎仁,天下无有加于己。
其自爱为何如?它如名位声华,人之所尊重者,圣人绝不以之足贵。
虽圣人自知自爱之端,亦凡人共知共爱之端——特凡人知之而必见之,爱之而必贵之;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其慎幽独,而不致炫耀于人;重保养,而不敢矜尚于世。
岂凡人所可同日语乎?夫亦曰去欲取理,尽人合天,以至超凡人圣,绝类离群,而成亿万年不朽之神者,皆由此自知广居之安,自爱长生之乐,一于此不二于彼,而民自迁善而不知为之耳。
舍此乌能若是哉?此言无狭所居,其所居者必大。
无厌所生,其所生者必长。
虽然,用工之际,元神识神,不可不知。
道教“元神”与中国古典生命哲学
![道教“元神”与中国古典生命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f763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2.png)
道教“元神”与中国古典生命哲学翟奎凤【摘要】“元神”是道教内丹的重要标志性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早期道教经典中就已经开始出现,但多是“大神”的意思,其外在人格神意味比较浓厚。
宋代“元精”“元气”“元神”的并列出现,标志着道教内丹理论的成熟。
在丹道思想中,“元神”既与“道”“太极”“天地之性”等先天本体贯通,又与人的“精”“气”“心”等主体生命贯通。
这在《永乐大典》被表述为“先天元神”“自己元神”,两者实际上是一体的。
这种一体性表明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征。
丹道各派多认为上丹田泥丸宫为“元神”所居之室。
在丹道思想影响下,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医理论建构也多用“元神”一词,发展了道教元神思想,使之更富有现实性和养生意义。
南宋之后的道教元神理论,吸收了佛教的“识神”说。
在与“识神”的对比叙述中,“元神”越来越接近佛性。
“元神”在明代心学一系的儒者特别是郝敬的著作中经常出现,被借来表述儒家思想。
这从侧面反映了明后期儒佛道相融的思想图景。
【关键词】道教;内丹;元神;泥丸;识神中图分类号:B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8)05-0138-10作者简介:翟奎凤,哲学博士,(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道家修行重视炼“神”,《庄子》《淮南子》等书中都有着丰富的养神思想。
“神明”“精神”“形神”等词语在先秦两汉道家典籍中也经常出现。
但“元神”一词出现得比较晚,它在魏晋南北朝道教形成时期开始出现,后来逐步成为道教的一个核心词语。
早期上清经典《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一般认为作于晋代①,其中“洞渊洞玄混化内真生官宝名”下云“太上神仙洞渊洞玄素耀阴晖元神太极元皇耀灵元化玉童,讳幽精,字变通,作飞云三建髻,衣素文裙”②。
这种人格化的“元神”在北周武帝敕纂的《无上秘要》及后来的道教典籍中也多有出现,这与当时道教流行的存思的修行方法有密切关系。
元神和识神
![元神和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550fef2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b.png)
元神和识神神有先天与后天之别。
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
后天之神:又叫做识神。
元神:就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一套人体控制系统。
古代认为人先天存在的主要形式就是元神,元神是一种无物质,有点像电脑中的操作系统。
元神喜欢安静、无思无想、无杂念。
识神:主导后天的学习、思考、爱恨情仇、喜怒哀乐。
《道德经》说:为学日益。
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学识。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是:元神可自调节或主宰人的生命活动。
识神则主要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但如果识神过于活跃,就会干扰元神对人体的自调节功能。
元神和识神就像是干柴和烈火的一样,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元神和识神分别代表了性命之学中的:性和命。
元神本性是善的。
圣人所做的一切,是要回归善的本质。
回归到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丧心病狂,贪心丧志。
《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指的是元神,而不是性格。
有医家认为:上医治神,中医治气,下医治形。
人体精气神三宝中,因元神具有主宰之能,所以为三宝之主。
强调通过收敛识神而让元神显露,以发挥元神的潜在作用。
炼神者,炼元神,非思虑欲念之神。
也就是重视先天之神的观照。
《道德经》所说的:为道日损。
就是减损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元神主事的虚灵状态。
张至顺道长:识神不死,元神不出。
我们要让理解知识、推理逻辑这些能力慢慢退到后面去,用内心感受。
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
庄子讲:坐忘。
佛家讲:禅定。
孔子讲:心斋。
这些圣人们修行的目的:减少识神,让元神显露当家作主。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小学的时候,很有灵气,活泼泼的。
但是在多年知识和信息积累起来后识神越来越强了,阻碍甚至控制了元神的发挥,表现为意识加强了,但是灵性减弱甚至丧失了。
例如:生活中那些书呆子,被知识器住了。
就是识神太强的原因。
能把身体本能调出来,对身体的调节都是自动化的。
修炼就是练元神,调出修出自动调节的本能,发挥的更充分。
身体的本能能感知到未来发生什么事。
人为万物之灵,现在的人退化了。
略论道教内丹养生学中的“识神”
![略论道教内丹养生学中的“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2581fb50ec3a87c24128c467.png)
略论道教内丹养生学中的“识神”内丹养生学中的“识神”是相对于“元神”而言的,是指后天欲念、思虑以及由此引发的纷乱状态的心神。
从本体论上看,识神有气质说和胞胎说两种,即识神由气质之性产生,婴儿出生时识神入窍。
识神的表现形态为妄念和魔境。
识神藏于心。
去识神的方法为虚静、去除妄念。
在道教内丹养生学看来,“识神”是和“元神”相对的一个概念。
在内丹修炼中要极力摒除识神,让元神显现,如此才能招摄先天之气。
一旦识神发生作用,神意就处于杂乱状态,妄念纷生,内丹修炼也就无从展开。
1 什么是识神“识神”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大概最早由佛教使用,指心识、心灵,后被道教内丹养生学借鉴引入。
《魏书·释老志》称:“浮图,或言佛陀,声相转也。
译云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也。
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也。
”[1]三国时代的康僧会编译《六度集经》云:“深睹人原始,自本无生。
元气,强者为地,软者为水,暖者为火,动者为风,四者和焉,识神生焉。
”[2]认为识神是由地、水、火、风四者和合而生的。
及至北宋,内丹家张伯端提出“欲神”概念,是内丹养生学中较早使用类似术语的。
其《青华秘文》云:“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
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人所染气禀之性也。
”[3]以“欲神”与“元神”相对。
南宋白玉蟾对“意”和“识”作了讨论,认为意多贪欲、识多爱求。
其《修道真言》说:“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
神之驰,非神也,识也。
意多欲,识多爱。
去此二贼,真性圆明。
不欲何贪,不爱何求。
无贪无求,性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
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4]至明代,丹经《性命圭旨》出现了“识神”概念,与“欲神”同义。
《性命圭旨》之“八识归元说”明确指称:“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
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
天命之性者,元神也。
气质之性者,识神也。
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
漫谈元神与识神
![漫谈元神与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cc18437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a.png)
22气 功丹 道2018.11漫谈元神与识神朱伯伦人都是因疾病而死。
无疾而终、所谓“老死的”人没有的。
除非修道炼丹(仙)道士的“坐化”“尸解”,炼佛和尚的“圆寂”“涅槃”。
修仙得道者,“坐化”“尸解”时,多在一二百岁以上。
《丹经》《道藏》以及有关资料上记载的、大家共识熟知的如唐代释法琳《十喻篇》:“道祖老子李耳,生于公元前714年,终于公元前519年,享年195岁。
”《刘向列仙转》:“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筏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子。
历夏至殷末,寿800余岁。
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古籍隐楼藏书·修真辩难前编参证》:“驻世神人,黄名守中,时年500余岁,生于宋代,元初进中国,月支人……”《太岳太和山志》:“技击家内功之祖,研磨太极阴阳之奥蕴,静观龟鹤之动态,探究长寿之源,顿有所悟……始创太极拳者,武当山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寿二百二十多岁。
”当代道学泰斗萧天石著《道海玄微》中:“四川李庆远,曾用名李青云,生于l677年(康熙十六年),卒于1833年,享年256岁。
常年服食石斛加山药,终身修炼道教静养功。
”我的老师,终南山逍遥派十七代掌门,道号璇玑子,修炼《北冥玄功》,现年l70多岁……《陕西通志》:“薛紫贤真人薛公寿l40岁尸解时作颂:‘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明年沙道昭,复贝公于霍童山。
’此可为尸解而仙之证也。
”近几年武当山紫霄宫坤道李诚玉,修炼延寿气功,仙逝“尸解”时ll8岁。
中国本土道教内,长寿者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里不再赘述。
佛教认为“人生八苦:生、老、病、死、五阴盛、怨憎会、求不得、爱离别”。
和尚尼姑吃斋念经,只是解决“人生一个‘苦’字”并不追求“长生久视”。
佛主释迦牟尼得了急性肠炎,并不看医生,62岁“圆寂”火化,归宿“净土”进入“极乐世界”。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3丹 道气 功2018.11他曾经说,吃斋修佛的和平常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
元神与识神
![元神与识神](https://img.taocdn.com/s3/m/6ab68917ff00bed5b9f31d7f.png)
元神与识神潘毅元神与识神,虽功能各具,但都以“神”为名,则两者的功能必有协调。
至于两者是如何协调的,得先从与心相配的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说起。
既然元神属水而识神属火,则属火的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是否只能说明识神,不能说明元神?其实不然。
卦由爻组成,爻本身就有其独立性,卦可以整体看,也可以拆开看。
离卦整体属火确实代表识神更合适,但拆开看则有两说,其外的阳爻代表火,为识神;其内的阴爻代表水,古称离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中之坎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为元神。
此即卦中含卦,因阴阳可互藏,则卦亦可互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卦之互藏、互见又以代表水火的坎离两卦最为常见。
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本象是符合两者关系的。
元神“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不显山不露水地发挥自然调节人体生命的作用,并借其灵知给识神以为用,主要表现为神之“清”,为识神的内在根基,有内涵而低调,故深藏于内,为离中之阴。
识神则“有思有虑,灵而不虚。
”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神之“明”,且其易动难静、难收、难制,七情六欲生于兹,故显于外,为离外之阳。
但别忘了,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的卦主是中之阴爻,元神虽隐,因其主宰全身,故其用更重。
《医理真传》谓:“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在人为心,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
故曰:"心藏神。
"元神内涵颇类西方心理学家荣格所言的“集体无意识”。
若以形象比喻,人的整个精神活动就像一座海岛,意识仅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
个人无意识则是隐藏于水下的绝大部分,然而个人无意识后面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即如“深海下的海床”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如元神般原始,包括本能和原型。
大抵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无数经验在其族类成员心灵深处的积淀,是人心理结构中最本质的部分。
集体无意识与精神活动显意识的关系大抵就类于东方的元神与识神关系。
法天象地和元神的区别
![法天象地和元神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4dc74a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1.png)
法天象地和元神的区别
法天象地是古代思想家在著作中的一句常见语。
古人认为天地宇宙运行演化之中有一种无形的“道”在支配着万物四时的行进,而从天地之无为中,体会到天地无为而能主宰万物的现象中,创造出了道家思想。
所以,法天象地是在哲学思想上的一句深刻总结。
古之圣王所以王于天下,无不做到法天象地的境界。
天地之行,冥冥中的一个“道”,就是法天象地的根本,所以法天象地者,行其道也。
道家称人的灵魂为元神。
在道教的解释中,元神是归于气功这一理论中的,而且还分为先天元神与后天元神,先天元神就是从一诞生就有的,后天元神就是出生后与万物感应又再次逐渐形成的元神,也叫做识神,在《青华秘文》中说到:“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人所染气禀之性也。
”有了元神,而后又有了识神,神也就是父母的精气而成,在《灵枢·天年》中说,血气合成之后,五脏又慢慢形成,神与气慢慢凝聚,到最后魂魄归体,这就成了人,元神的状态就是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当人们出现了这一状态时,就是元神出现了。
由此可知,法天象地与元神是两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参考消息》上有这么一个报道,在英国 有一位女士,做了心脏的置换手术,换的 是一个伙子的心脏。这个小伙子生前爱酗 酒、飙车,因此出车祸而亡。这位女士在 换心不久,也出现爱酗酒、飙车的爱好。 爱酗酒、飙车。“积神于心。。。。” (《灵枢 五色》)
• “现代医学的脑电图,可以查到六七个月的胎儿有 周期出现阿耳法波,但实际上脑细胞并未对外界 起能动反映,是无识无知的状态,而胎儿的神经 活动主要是下意识的肢体活动,更多的是心脏自 律神经的活动,窦房结是这一自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的控制点。 • 道教内丹还有调神出壳(“出神”)、分身、投胎、 夺舍、移居等密法。 • 道家的修 炼就是要通过收敛识神而解放元神,发 挥元神的潜在作用。
• “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 本神》)父母的精血 相合,形成这个与生俱来的“神”,称为“元 神”。而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识神”。 • 先天精气神与后天精(交感精)、气(呼吸气)、神 ( ) ( ) (思虑神、识神)为体用关系,先天精气神为本为 体,后天精气神为用,“非先天不能生后天,非 后天不能成先天”(《还真集》)。先天精气神又 相互依存,共为一体,互不能离。
• 达到忘言守中、守一、守虚无之境,必先“降伏其心”。 “心”不会不降而自伏的。初修内功者必须运用一定的方 法以排除杂念来入静。功夫有了一定基础后,思想 活动 可以欲止即止,不用任何方法而直接入静,甚至心常湛然, 常如止水。降心的方法很多,例如听息、随息、守内景、 守窍、存思及默念等等。按传统文化的认识 “心”约有 三部分内容:一是心脏;二是思想意识,就是所谓的“识 神”;三是本体意识,就是所谓的“元神”,就是无形的 法身道体。这里要降伏的是“识神”, 是指游思杂念, 进一步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知器官的机能。以 达到外忘其身,内忘其心,无人无我(一气流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