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1-3纳税-折扣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 1.3纳税与折扣 同步教案3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交流统一方法:
税额=营业额×税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2.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师: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信息,师生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
1.观察信息图说出信息图中的信息。
师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师: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请看书,了解。
指名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读信息,了解信息。
学生看书自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师:在老Hale Waihona Puke 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先理解汇率的含义,然后解答,交流。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
纳税与折扣
课题
纳税、折扣
序号
8
教学
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纳税折扣》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纳税折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税率和折扣的意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会进行关于税率与折扣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前几课我们学习了许多百分数的有关知识,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百分数知识。
板书课题:纳税折扣师:看到课题你有的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关于纳税和折扣你又了解多少呢?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对纳税和折扣的了解。
介绍纳税知识,学生阅读第40页纳税知识,说一说阅读后自己又有了哪些认识。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纳税和折扣的相关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个例子来了解纳税的知识。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学习纳税知识1.出示资料,理解纳税知识师:信誉楼商厦在我们莱芜销售非常火爆,老师特别好奇,信誉楼每天这么多人,一天要收入多少钱啊?怀着好奇心,老师上网查了一下,信誉楼的年营业额是2亿元,折算一下,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500万元,这些收入多不多?但这么多的收入并不是全部归信誉楼所有,而是要根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向国家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请同学们看小黑板:(小黑板出示相关信息)信誉楼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500万元,要按10%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天上缴税款是50万元。
现在,同学们根据刚才阅读是纳税知识,说一说,这里的500万元、10%、50万元,分别是什么?(学生理解:500万元是营业额,10%是税率,50万元是税额)2.理解税率求税额说一说什么是税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式子表示出税率。
师:谁能再说一说税率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税率是应纳税额占营业额的百分之几师: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税率是国家规定好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应用税率想办法计算纳税额是多少,也就是知道应该交多少钱的税款,这样才能及时把钱准备好上缴给有关锐税务部门,再上缴给国家。
青岛六年制数学六下《1三(纳税与折扣)》[缪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青岛六年制数学六下《1三(纳税与折扣)》[缪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6c0e8230f7ec4afe05a1df42.png)
纳税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
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
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
(进行纳税意识教育)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自主学习。
2.学生自主学。
导学单:(1)思考:“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句话什么意思。
(2)根据思考列式解答。
(3)小组交流,如有不同,订正思考。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3.我们怎样计算呢?方法一: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二: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4.全班交流。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练习注意:这个问题和例题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打折”的问题。
2.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一)导入:1、同学们春节刚刚过去,三八妇女节马上又要到了,一些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手段。
(请看大屏幕)你知道他们都采用了哪些促销手段?2、同学们提到了打折,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种商业用语,那么什么是打折?打折后商品的售价比原价便宜了还是贵了呢?同样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打折有关的数学知识。
师板书:打折(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
2、能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1、自学内容:书上第8页内容2、自学时间:8分3、自学方法:先独立学习,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什么叫“打折”?几折表示什么?三折、六折、五五折、八八折、一折、九五折各表示什么?(2)例1中,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怎样求“买这辆车用多少钱?”(3)怎样求“比原价便宜多少钱?”(4)尝试独立解答例1中的2个小题三、合作交流(10分)先小组交流,再派代表上台交流1、现价=原价×折扣便宜的钱数=原价×(1-折扣)2、完成书上第8页做一做。
四、质疑探究(2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五、小结检测(15分)(一)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窗口3 纳税、折扣教学设计

教
举一反三: 一家饭店五月份的营业额是 500 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五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 元?
学
过
程
列式解答:
作 业 布置
自主练习第 2、3 题
板书 设计
纳税、折扣 一、纳税二、折扣 115×3% 60×85%×23 =3.45(万元) =51×23 =1173(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 3.45 万元答:买门票需要 1173 元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进行税率、折扣的简单计算
教学策略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 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 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 纳给国家。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 税、消费税、营业税、个 人所得税等。 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 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 (销售额、营业额„„) 的比率叫作税率。
教学 反思
说明: 1.电子备课模板中课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2.“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环节的不足、不妥或不同的设计,用笔记录。 3.“教后反思”是指对整堂课的教学后感想及整改措施。 4.模板后的说明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删除。
六年级数学学科电子教案 主备人第 1 周星期六(年月日)总第课时 授课人: 课 题 教学时间: 第周星期(年月日) 纳税、折扣 知识 技能 教学目标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课型 新授课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 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 的深刻性 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 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 知识点一纳税的意义及税额的计算
《1.3.6纳税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

《1.3.6 纳税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1.3.6 纳税问题》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的第6个小节,主要讲述了纳税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知道纳税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明白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购买商品时产生的消费税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纳税的概念。
2. 讲解纳税的意义:解释纳税的重要性,强调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通过PPT展示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具体的案例。
5. 板书设计: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
6.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计算个人所得税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作业设计题目:小明2023年度的综合所得为200000元,其中工资收入为150000元,年终奖为30000元,求小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小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6000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对一些特殊情况处理不够熟练。
因此,在课后,我鼓励学生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计划在下节课中,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纳税的重要性。
《纳税与折扣》(教案)

《纳税与折扣》(教案)教案教学内容:纳税与折扣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商店折扣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商店折扣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演算、互动、游戏等。
教学流程:1.导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纳税和折扣的理解及应用情况。
(2)通过课程小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内容(1)纳税通过PPT讲解纳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举例介绍纳税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购买物品时支付的税金。
(2)商店折扣的计算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教师向学生介绍商店折扣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商场里各家商店在促销时开展的各种折扣活动,并通过具体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计算折扣。
3.教学案例演算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实例演算商店折扣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所需支付的费用和折扣总金额。
4.互动体验通过游戏形式,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比如让学生在场景再现中体验已有金额的纳税和折扣计算过程。
5.回顾总结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总结所学,回顾课程中的知识点,并评价本次教学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商店折扣金额的计算。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小学数学教材、习题集等教学资源;2.多媒体教学软件、小视频、教学游戏等视听资料。
教学建议:1.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准备丰富有趣、具体实用的例子,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2.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表演、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折扣和纳税运用的实际场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他们的记忆。
教学建议:3.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体练习、探究导向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和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3)

《折扣》教学设计一、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
二、教材分析1、《折扣》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中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学会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把折扣知识与百分数知识联系起来,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掌握折扣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百分数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是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新课标要求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媒体等对折扣有一些接触和了解,但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而对折扣知识概念并未真正理解。
2、学生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没有把生活中的折扣与教材中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起来。
因此,学生只要理解了折扣的意义,掌握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能解决折扣问题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折扣的意义,能把折扣与百分数进行互化,并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促销广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折扣的意义,经历运用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五、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六、教学难点理解折扣问题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的促销广告、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和学习单等。
八、教法学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过物吗?(是)你们知道大人们最喜欢在什么时间段里去购物吗?(节假日)他们为什么最喜欢在节假日里购物呢?(因为节假日里许多商家都在搞促销)师:谁知道商家都有哪些促销方式?生:买一送一;满200送40;积分换购;全场八折….师:其实促销的方式还有很多,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
信息窗三(纳税与折扣)-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三(纳税与折扣)-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纳税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常见的税种及其税率。
3.掌握计算含税价、税额、税后价的方法。
4.学习计算折扣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纳税、折扣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税率的计算与应用。
2.折扣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或黑板–教材–计算器–例题2.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预先掌握百分数的运算。
五、教学过程1. 纳税的概念和作用1.引入问题:当我们在商场或超市购物时,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在结算时加上一定的税费呢?2.解释纳税的概念和作用:纳税是指国家、地方政府从个人或单位收取的一种经济性质的财政收入;税收的作用是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用于医疗、教育、安全、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
3.提问:纳税有哪些种类,他们的特点和税率是多少?2. 计算含税价、税额、税后价1.定义: 含税价是商品的售价包括了税款的总价格,税额是含税价与不含税价的差额,税后价是商品的售价扣除税额得到的价格。
2.示范: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计算含税价、税额、税后价商品售价(元)税率餐巾纸 2.80 13%洗衣液25.60 17%3.计算方法–含税价 = 售价 × (1 + 税率)–税额 = 售价 × 税率–税后价 = 售价 × 税率3. 折扣的计算方法1.定义:折扣是商家为吸引顾客,按照一定比例减少商品售价。
2.示范: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计算折扣。
商品原价(元)折扣书包180 9折运动鞋320 7.5折3.计算方法:先求出折扣的比例,然后用原价乘以折扣的比例得到售价。
4. 综合练习1.提供多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教学评价1.口头提问:提问问题和引导回答问题,获得学生的理解程度。
2.练习题目:测试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此教案着重讲解了纳税与折扣的计算方法,通过多组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6课时纳税、折扣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6课时纳税、折扣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纳税和折扣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纳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纳税的含义、种类、计算方法以及纳税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其次,学习折扣的概念,探讨折扣的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纳税和折扣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纳税和折扣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纳税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社会责任。
3.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纳税和折扣的相关案例或数据。
3. 计算器或计算表格。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或故事引入纳税和折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纳税和折扣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纳税和折扣的具体应用场景。
4.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纳税和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纳税与折扣2. 定义:纳税、折扣3. 计算方法:纳税额、折扣额4. 应用场景:购物、纳税申报5. 练习题:计算纳税额、折扣额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纳税和折扣的相关概念。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场景下的纳税额和折扣额。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纳税申报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纳税和折扣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纳税人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纳税与折扣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青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一一百分数(二)信息窗三纳税与折扣老赵庄镇联校张桂新教学目标:1、知道纳税的意义和税收的种类。
理解税率的意义,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折扣的意义,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的意义及折扣的意义教学难点:解答与税率及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根据信息窗里的内容提出问题:1、纳税的意义、税收的种类、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折扣的意义、折扣与百分数的关系、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一)、1、仔细阅读课本第九页的内容让同学们明白:纳税的意义: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2、仔细阅读第一个例题请同学们谈谈对税率是3%的理解:税率是3%,说明营业税是营业额的3%,营业额为单位“1”的量。
3、试着让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多提问几名学生说一下解题思路:求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的营业税,就是求黄金周期间曲阜市门票收入营业额(即1150万元)的3%是多少。
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用乘法计算求出营业税。
4、列式解答:1150×3% =34.5(万元)答:应上缴营业税34.5万元。
(二)、1、仔细阅读课本第十页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为了促进顾客购物消费,商家有事要降价出售商品,即按原价的百分之多少出售,这种打折扣销售通常称为“打折”。
折扣与百分数的关系: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点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
如: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IO%,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八折就是十分之八点八,写成百分数就是88%,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88%。
3、提问: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指优惠后的价格是原价的85%)试着让同学们自己解决,集体订正时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方法一:先求出买一张门票应付多少元,再求买23张门票应付多少元。
《纳税与折扣》(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纳税与折扣》年级: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纳税与折扣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纳税与折扣的概念。
2. 纳税与折扣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纳税与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纳税与折扣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例子。
2. 学生准备计算器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与折扣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纳税与折扣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纳税的概念,包括纳税的种类和纳税的意义。
2. 教师讲解折扣的概念,包括折扣的种类和折扣的意义。
3. 教师通过例子讲解纳税与折扣的计算方法。
三、实例讲解1. 教师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根据实例计算纳税和折扣的金额。
2. 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纳税和折扣的金额,并与教师进行核对。
四、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核对。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与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纳税与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六、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纳税与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纳税与折扣的计算方法纳税与折扣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纳税与折扣知识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首先,我们来详细解释纳税的计算方法。
纳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将其所得的一定比例上缴给国家的一种义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税率与折扣》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税率与折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税率与折扣的含义,能够运用税率与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折扣的含义,运用税率与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税率与折扣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价值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税率的概念:(1)展示税率的相关图片,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2)引导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即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
(3)举例说明税率的应用,如购物时的增值税。
2.讲解折扣的概念:(1)展示折扣的相关图片,如商场打折、优惠券等。
(2)引导学生理解折扣的概念,即折扣是现价与原价的比率。
(3)举例说明折扣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
3.讲解税率与折扣的计算方法:(1)税率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2)折扣计算方法:现价=原价×折扣。
(三)课堂练习1.基本概念练习:(1)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折扣?(2)税率与折扣的计算方法分别是什么?2.应用题练习:(1)某商品原价100元,打8折后购买,求现价。
(2)某企业应纳税额为10万元,税率为10%,求应纳税额。
(四)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
2.给每组发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税率与折扣的知识解决。
3.各小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回顾税率与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强调税率与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 1.3纳税与折扣 同步教案2

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纳税与折扣教学目标: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3、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预习案课前调查:课前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导学案教学过程:一、知识扩充谈话:(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谈话: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谈话: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谈话: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
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谈话:(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8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3.24%,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8777.6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表格:(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时间×利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第【1】篇〗税率与折扣教学目标: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答税率、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采摘节的情景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
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万元)答:应缴纳营业税3.45万元。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1-3纳税-折扣教学设计
《纳税折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搜集有关打折、纳税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欢乐农家游”活动还在继续,(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今天我们要去的美丽景点是山东沂水的彩虹谷。
同学们去过彩虹谷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在彩虹谷看过哪些美丽的景色?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根据图中的情境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情境图交流搜集的数学信息。
预设:彩虹谷“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收入115万元,
旅游团有23人
票价:60元
团体票(10人以上):八五折优惠
(课件随机显示学生搜集的信息)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这个旅游团买门票需要多少钱?(课件显示问题)
谈话: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好吗?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
谈话:对,求关于税额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3)反思解释,总结方法。
谈话:刚才同学们根据以前学习的百分数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指着算式具体说一说115万元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34.5万元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尝试回答。
谈话:营业税是国家税收的一种,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税额、营业额、税率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税额=营业额×税率。
(课件显示)
(4)试一试: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显示练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重点让学生交流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主交流课前搜集的纳税、税率、营业税等到相关概念,为学生利用迁移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学生独立列式后,进而总结出求税额的公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二)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这个旅游团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1.读题,理解题意。
谈话:同学们游览“彩虹谷”的时候,还需要解决23人买门票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题,边读边想,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 课件出示情境图)
预设:“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谈话: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八五折是指购买团体票每张的的价钱是60元的85%。
谈话: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85%。
(出示课件)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中的“八五折”什么意思吗?
预设:“八五折”是指每人买门票的价钱是60元的85%是多少。
谈话: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预设:知道了旅游团一共有23个人,一张门票的价钱是60元,如果10人以上,
每张门票的价钱就是60元的85%,求这个团一共需要门票多少钱。
2.列式解答,探究方法。
(1)独立列式,探索方法
谈话:想一想,要求买门票需要多少钱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课件显示:想一想)想好后列式解答。
有了一种方法,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组内交流,理解方法。
谈话:做完的同学跟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做法,不仅要会做,还要讲清楚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1:60×85 %×23(课件显示)
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求买一张打折后的门票需要花多少钱,也就是求60元的85%是多少,用60×85 %,再求23人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预设2:60×23×85 %(课件显示)
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求买23张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用23×60,再求打折后共付多少钱。
(4)总结提升,建构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有关纳税额和折扣的问题。
比较一下,他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1:它们都用乘法计算。
预设2:它们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预设3:这类问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税率”和“折扣”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一是让学生感受到“税率”和“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二是加深学生对“税率”和“折扣”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分散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习解决纳税额和折扣相关问题的计算方法。
总结提升,沟通纳税额、折扣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联系,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计算方法。
】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
(课件显示)
(1)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想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全班交流。
预设1:先算超出3500元应缴税部分的钱数,再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数。
(4000-3500)×3 %=15(元)
预设2:先算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再算税后收入多少元。
(4500-3500)×3 %=30(元),4500-30=4470(元)
交流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
教师同时向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2.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第3题。
(课件显示)
(1)学生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引导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师小结:这类题目实质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综合练习:
自主练习第4、6题。
(课件显示)
自主练习第4题:
将下面每种物品打折后的价格填入表内。
原价:10元原价:280元原价:40元原价:320元八五折五折九折六五折
名称钢笔毛衣玩具汽车皮鞋现价(元)
(1)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全班交流。
交流时要说清楚怎样计算它们打折后的价钱?
自主练习第6题:
张叔叔上月交电话费50元,本月电话费比上月多15 %。
他本月应交电话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全班交流。
预设1:先算本月比上月多交多少元,再算本月应交多少元。
算式:50+50×15 %
预设2:先算本月电话费是上月的百分之几,再算本月应交多少元。
算式:50×(1+15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一是进一步理解税率和折扣的含义,二是巩固求税额的计算方法,三是感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四是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
四、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图)预设: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预设: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
全面概括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