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感觉自己是“拉着 一根稻草悬挂在悬崖上”
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会将病人心理的“稻 草”转化为“永远拉不断的钢筋”
心理问题的辅助治疗
安排同类病人的访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泄愤怒 同舟共济:共同心理治疗 身心放松术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 深呼吸、引导式想象 催眠、冥想 精神和牧师咨询 日记 艺术疗法 控制焦虑的药物
(三)人文关怀的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1. 代表人物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罗杰斯(Carl Rogers)
2.主要观点 以人性本善、天赋、潜力的概念解释人的心理历 程 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为人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成为本善及自我实现的人的需要
(四)临终关怀的起源
临终关怀也称作安宁疗护,是指对濒临死 亡的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 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对临 终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国伦敦由 桑德斯首创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 。1987年成立的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第 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也是我国第 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六)医学的人文关怀的内涵
医学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对人的尊严 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 关爱是医学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要求; 博爱是医学人文关怀的追求; 至善是医学人文关怀具体的体现; 至美是医学人文关怀高层次的要求; 慎行是医学人文关怀必备的行为。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
美籍精神病学家伊莉莎白。库布勒。罗斯博士于1969年在《死亡与濒死》一书中将临 终病人复杂心理和行为归纳为五个典型的阶段: 否认期(denial):面对丧失的一种心理防卫机转,逃避现实的残酷压迫感。患者极 力否认即将到来的死亡,拒绝接受事实,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诊断错误。 这个阶段可以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愤怒期 (anger) :病情和预后被证实,但不能理解,无望的适应性反应,“为什么是 我?” 气愤命运不公,为什么死亡会选择了他。常迁怒于医务人员、家属、物品等, 以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怨恨。 磋商期 (bargaining) :人的生命本能和生存欲望的体现 ,患者接受事实,不再怨天尤 人,相反还积极配合治疗,态度友善,希望奇迹出现,能改变命运,延长生命。 沮丧期 (depression)(忧郁期):内心的剧痛和抑郁:由于病情的恶化、频繁的治疗、 亲人的痛苦、地位的丧失 、经济的负担治疗无望后,患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心理, 如悲哀、沉默、压抑、哭泣等,希望亲人陪伴、照顾,并交代后事。 接受期 (acceptance) :一切努力挣扎无望后,病人变得平静下来,准备接受死亡,不 再恐惧、悲伤,已经认命,只要求安静。“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对吧”的心理
以上五个阶段可因人而异,有时会交错出现,有时会缺失,持续时间不一,需认 真观察,分别护理。
“医乃人术,医乃仁术”
病人应该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 病灶; 医生应该首先关注的是这个“人”:这个人对自己所 患疾病的心理感受、他的“肉身”正在经受的的折磨、 他与常人不同的精神需求,而不能把他看成是一个 “病灶的载体”
3.磋商期(协议期):护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主动地关心、体贴病人,加强 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4.忧郁期(沮丧期 ):给予精神支持,尽量让家属陪伴身旁。注意预防病人的自 杀事件。护理上应多陪伴病人,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病人一些安慰、关心和心 理支持,并满足亲人陪伴的要求。
5.接受期:护理上应尊重病人的意愿,不要强迫交谈,并保持环境整洁、安静、 舒适,帮助解决未了心愿。
总结
临终患者面对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须面对人世的 各种牵挂以及对死亡的未知与恐惧,身心都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临终患者这些压力,使 其安然度过剩余的有限生存时间,可通过营造合 理环境,专业的心理疏导,亲属陪伴,合理利用 其宗教信仰等方式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缓解其焦 躁不安的内心世界,使其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有 尊严的离开人世。对临终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 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是人类文明发展,社会 需求提高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要想达此目的必须先消除临终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了有效 缓解临终患者的消极情绪,让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享 受生命最后的美好,应专业的心理护理技术对临终患者进 行心理疏导,并在疏导中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帮助其克 服心理障碍,使其内心得到平静。
如何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亲属的参与
离开亲人的悲痛是临终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且亲人的陪伴会使临终患者产生安全感,让临终患者感 到放松。因此,亲属的参与是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 重要环节。 在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时要让患者亲属积极参与,让 患者得到亲属陪伴的同时亦感知自己并非独自一人面对死 亡,亲人与其同在。临终患者亲属参与人文关怀不仅对临 终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亲属同样本身具有重大意义 。临终患者在人文关怀中获得面对死亡的平静与尊严对患 者的亲属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安慰。临终患者的亲属亦将面 对亲人离开人世的悲痛,因此,在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 怀的同时也应对患者的亲属进行人文关怀。
如何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
与生理上的病痛相比,临终患者在心理上面临更严重的问 题。即将离开人世的不甘与遗憾,死亡的恐惧,离开亲人 与朋友的不舍与悲伤等情绪会使临终患者产生消极的生活 态度,更有偏激的患者走向自杀的极端。对临终患者进行 人文关怀的目的是使其在最后的日子得到安宁,并有尊严 的离开人世,平静的面对死亡。
如何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合理利用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 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社会、对人生的总看法和态度, 是一种世界观。宗教具有协调功能,可通过宗教教义调节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宗教具有调节人心理的功能。宗教博大精深,其内 容广泛,内涵丰富,对死亡亦有独特见解,如佛教中的“ 生死有命,生死轮回”,基督教中“死亡是灵魂与肉体的 分离”等。为了使临终患者获得面对死亡的恐惧的勇气, 平静而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在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时 可根据需要合理的利用临终患者的宗教信仰,克服对死亡 的恐惧, 使其内心世界得到平静,在剩余的日子里过得安 宁。
姑息治疗
(1) treatment and care)是对那些对治愈 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所采取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
控制疼痛及其他有关症状
对患者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
其目的是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姑息治疗同样适用于早期肿瘤病人,将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
感谢聆听!
三、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应对措施
1.否认期:护理上要注意,不要揭穿此时病人的心情,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 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希望能尽快接受现实。而不应延长此阶段,并且,言语要于 其他医务人员一致。
2.愤怒期:护理上应予以理解,认识到这是有意健康的正常行为,以较否认期有 进步。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让病人发泄愤怒,倾泻感受 不正面冲突,但应制止过激 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疗相结合
-------( WHO的定义)
(2)姑息治疗的内涵:
姑息治疗要坚定生命的信念,并把死亡看做是一正常的过 程,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心理和精神治疗统一为一体 姑息治疗要使病人在临终前过一种尽可能主动的生活; 使家属能应付及正确对待病人生存期间的一切情况,以及 最后自己所承受的伤痛 姑息治疗反对放弃治疗;反对过度治疗;反对安乐死;反 对任何不尊重生命的做法
(3)姑息治疗的目的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帮助患者以较平静的心境和较强的毅力面对困难; 帮助患者积极生活直至死亡; 帮助患者家属面对现实,承受打击。
姑息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缓解症状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的 躯体痛苦和心理负担
(4)姑息治疗的的策略
确定疾病是否真的无法治愈 确定治疗目标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治疗目的 正确评估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利弊得失
内容
人文关怀的概念 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应对要点 临终期的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的概念及内涵
(一) 概念: “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核心为肯定人性的
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 (二)内涵
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的存在 尊重人的主体性及自主决定权 注重人的生活品质及生命质量 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
人世。
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意义
临终患者在面对病痛的折磨的同时,还须面对死亡的恐惧 ,身心都将面临极大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在现实生活 中表现为消极面对生活,郁郁寡欢,暴怒,轻生等。此种 种行为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缩 短患者的寿命。患者的消极,亦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以 及干扰患者亲属的情绪。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意在 减轻患者临终前的痛苦,使其平静、安宁的面对死亡。这 不仅能使患者在最后的日子过得安稳,对患者亲属在情绪 上也是极大的安慰,有效缓解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对临终 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不仅对患者本 身具有重大意义,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5)姑息治疗的目的
第一阶段 姑息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改善生活质量 第二阶段 为预期生存时间仅几周至几天的终末期患者提 供临终关怀治疗及善终服务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
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会议. 2001年2月
四、患者临终时的人文关怀
(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维护患者临终时的尊严与价值。 尽可能地解除或减少患者的痛苦 对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顾与关心; (二)对家属的人文关怀与安慰: 死亡到来之后的悲伤 我的生活该怎样继续
(三)是否需要抢救:
美国的临终病人 Advanced directives(病人临终前对自己医疗方案的嘱托) Do Not Resuscitate (不抢救)
治愈,偶然的 缓解,经常的 舒服,永远的
—— 无名氏(十六世纪)
如何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营造合理的环境
因生存的时间有限,且随时面临死亡威胁,部分临终患者 因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而变得焦虑不安或脾气 暴躁。舒适温馨的外部环境可让临终患者尽量放松,神经 在一定程度上松懈。 因此,为了有效安抚临终患者的情绪,可通过营造舒适温 馨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应尽可能营造家的温馨氛围使病房 家庭化,布置简洁大方但不失庄重,并让患者尽快的熟悉 并融入其中。合适的音乐也具有令人放松的效果。因此, 在温馨环境的基础上,可加入音乐元素,在病房内播放节 奏略缓的音乐,或根据肿瘤临终患者的个人喜好来定,在 放松临终患者的心情之余帮助其找到乐趣。
(五)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是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在 病人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对临终患者的人文关怀是临终关怀的一部分, 是人类社会精神需求提高和人类文明发展的 标志。对临终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 人为本,致力于深入临终患者的内心世界, 了解患者的诉求,旨在满足临终患者的情感 需求,抚慰病人的情绪,使其安宁的度过剩 余的日子,平静的面对死亡,有尊严的离开
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人文关怀
肿瘤科 2019.11.16
引言
临终对人的共同的含义: 恐慌! 死亡! 疼痛! 丧失功能! 没有未来! 无尽的痛苦与负担 !
引言
临终患者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在一定意义 上与弱势群体等同。他们无力改变生命的 轨迹,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还须面对身 与心的双重折磨。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当今 时代,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人类精 神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这一诉求在医学 上表现为在面对疾病患者特别是临终患者 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即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