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 第4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 ol. 38 No.4 2016年7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uly 2016

收稿日期:2016-01-10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绘本欣赏的幼儿生命教育研究”(14YB134)

第一作者简介:潘多灵(1982-),女,福建建瓯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绘本艺术与教学。E-mail : knifeling@

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潘多灵1,夏 成2

(1.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西 南昌 330103; 2. 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摘 要:生命教育包含着潜在的悖论,即,生命的灵性和韧性虽可以融合,但又天然存在着冲突,甚至互以对方的牺牲为发展的前提。忽视生命教育的悖论,导致成人在为幼儿挑选绘本读物时,固守暴力、死亡、性方面的幼儿禁忌,只愿选择“安全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的材料,造成了对幼儿心灵世界的过度保护,这并不利于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因此,幼儿生命教育应打破幼儿禁忌,适当选择“危险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材料,使幼儿的心灵世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达到平衡。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绘本;禁忌;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4-0078-05

幼儿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的历程和内容,帮助幼儿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产生对生命本能的依恋,从而为其在今后的人生阶段更进一步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幼儿的成长,人们遵守着与幼儿相关的种种禁忌,以避免幼儿被现实中负面的事物所惊扰。相对于传统读物来说,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使信息通过图画能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打破了幼儿阅读在文字上的障碍。因此,社会对幼儿阅读的绘本有着更严格的审查,往往只有图画可爱,文字明朗,这些所谓的“安全”的绘本才可能被提供给孩子阅读。但是,生命教育中所潜藏的悖论决定了这样的阅读审查并不利于生命教育的真正开展和幼儿的成长。教育者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需要适度打破幼儿禁忌,重视“危险”的绘本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安全的”绘本与生命教育的悖论 在博士论文中,刘乃华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五岁的孩子担心人行道上的毛毛虫被同年龄的孩子玩弄,小心翼翼地将毛毛虫从人行道移到他认为比较安全的草地上。正因为有人曾经告诉过孩子生命的可贵与伟大,这个孩子学会了尊重生命。因此,当看到现实生活中有男孩毫不留情地踩踏毛毛虫时,刘乃华深切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4 的确,一个任意踩踏小动物生命的人,可能也会漠视人的生命。反之,一个爱惜小动物生命的人,更有可能珍惜他人的生命。但是,这个五岁的孩子知不知道,某些毛毛虫的毛会引起严重的皮肤过敏症呢?

人是物理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综合体,两者的发展理应是相互促进的,但是事实上又常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由此导致了生命教育中处处存在的悖论。对于个体的物理生命来说,重要的是生命的长度,因此强调的是生命的韧性;对于个体的精神生命来说,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因此强调的是生命的灵性。这两者可以统一在一起,物理生命的健全有利于精神生命的发展,精神生命的损伤可能会造成物理生命的毁灭。但两者又常相互冲突,因为生命的韧性有时须以生命的灵性为代价,而生命的灵性有时又须以生命的韧性为代价。一个有灵性的生命,必定有对外界事物保持着高度敏感的心灵。但既然敏感,则固然不仅能敏锐感受到世界的美和诗意,也必然容易感受到世界的不完美以及由此而来的痛苦。而相应的,敏感度低的心灵,虽对世界的美和诗意少了几分

第4期 潘多灵等: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79

关怀,但也就少了几分因缺失而带来的痛苦,生命反而可能更具韧性。①正因如此,当生命教育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培养生命的灵性之时,要认识到生命教育中隐含的悖论,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同时培养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生命教育的悖论表现于许多方面。生命不应该有恐惧,但是生命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恐惧基础之上的,正是出于恐惧,人才能提前设法避开危害生命的事件、行为;生命不应该有焦虑,但适度的焦虑又使人不安于现状,奋发前进;生命不应该有痛苦,但是疼痛感又正是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疼痛感警示我们生命的某一个地方出现了状况,需要调整、疗救。正如生命不应过早涉足于情欲,但是对性的认识又是避免性伤害必备的知识。

生命教育存在着悖论,但是社会却对这种悖论视而不见。在幼儿阅读方面,社会竭力避免幼儿接触到与暴力、死亡、性相关的事物,因为社会认为这些事物给幼儿造成困惑或在幼儿心灵中生成阴影。所以一切涉及暴力、死亡、性的书籍都被认为是“危险的”,不适宜孩子的阅读。

2015年,洛阳一幼儿园给家长分发了30册幼儿读物,其中有日本绘本《我为什么讨厌吃奶》,正是这册读物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家长认为,文中有些句子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绘本文字中不时出现的“妈妈的奶”,还有对妈妈胸部的直接描绘让家长们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幼儿园在幼儿阅读方面没有把好关,一致声讨。还有人义愤填膺地说:“3岁孩子的读物,家长读起来尚且‘会脸红’,因此以‘毒物’称之并不过分。”[2]书中频繁出现与性相关的词语和对身体敏感部位直观表现,导致社会无法接受这部绘本。

与性一样,涉及暴力和死亡的绘本也受到家长的排斥。绘本《老狼,老狼,几点钟》让许多家长感到不舒服,因为绘本中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家长认为这本书“太恐怖”“暴力”,会让孩子产生对现实的不安之感,不适合小孩子看。绘本《当鸭子遇见死神》用图画描绘死神的形象,成人感觉怪异、阴森,认为会让孩子害怕,也不适合孩子看。

出于对幼儿的保护,成人为幼儿挑选的绘本总是那么幽默、温暖,充满着阳光与爱;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不会有真正糟糕的事情,不幸的事件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迎来美好的结局。的确,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最“安全的”读物。这些绘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现出一个可触可感,散发着温暖阳光气息的世界,它们犹如一支蜡烛,熠熠的火光驱赶着生命中的黑暗、冷漠和恐惧。但是,正如《地海传奇》中Herbal告诫Ged不要轻易使用魔法干涉世界的秩序那样,“点燃一根蜡烛也是投下一个影子(To light candle is to cast a shadow)”。教育者运用“安全的”绘本影响儿童,有可能只注意到蜡烛散发出的光,却没意识蜡烛投下的影子。黑暗与光同在,不能因为有光,便无视黑暗的存在。

二、幼儿生命教育与幼儿禁忌

在当今,暴力、死亡与性已成最为普遍的幼儿禁忌。弗洛伊德认为禁忌是“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的存在”。[3]29禁忌的原初含义是表示因“神圣”或“危险”“不洁”而“不可接触”的意思。禁忌是关于神圣的、不洁的、不祥的或危险事物的约定俗成的禁制。幼儿禁忌与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幼儿禁忌促进了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

1. 幼儿禁忌是幼儿生命教育的基础

幼儿禁忌是与儿童观同步发展和变化的。“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对儿童的认识。”[4]1由于儿童是教育对象,所以儿童观必定会对儿童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幼儿禁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观便不存在,幼儿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暴力、死亡与性等禁忌产生的过程,也是现代儿童观形成的过程。菲利浦•阿力埃斯认为,“我们现代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中,有一条规则最具有强制性,也遵守得最好,这就是要求成年人在孩子面前避谈有关性的话题,不能有任何暗示,尤其是不能开这方面的玩笑。但古代社会对些观念完全陌生。”[5]152曾经人们可以在儿童面前言语放肆、举止粗俗,也并不有意遮掩淫秽下流的动作和场景。儿童的性禁忌到16世纪末开始出现。“某些教育家获得某些权威性,决定不遗余力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他们的顾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