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成射流控制轴流压气机中的非定常分离
几种关于附面层分离主动控制方法机制的概述
几种关于附面层分离主动控制方法机制的概述杨琪;鲍锋【摘要】随着乜机和发动机设计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流体的主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流体主动控制方式通过小尺度、局部的能量注入,特别是通过对临界点附近的控制来改变全场的流动结构,并且能够对复杂的动态系统进行精确的相位控制,所以在近年的流动控制领域变得非常活跃.本文对合成射流、等离子体、电磁体积力这些主动控制方法及其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得出结论:相对于被动控制方式,主动控制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期刊名称】《航空工程进展》【年(卷),期】2011(002)002【总页数】6页(P151-156)【关键词】流动控制;流动分离;合成射流;等离子体;电磁体积力【作者】杨琪;鲍锋【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110 引言空气动力学的流动控制是利用流体间流体动力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局部流动达到控制和放大流动信号的作用。
在过去的50年中,现代飞机的通讯、导航以及操纵系统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流动控制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缝翼、襟翼、副翼等被动控制方式。
虽然被动控制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注入,使用比较方便,但存在在工作期间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缺陷,控制效果容易受流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在非设计状态下会产生额外的附加阻力。
所以主动流动控制越来越多的应用,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是有辅助能量引入的控制方式,在流动环境中直接注入合适的扰动模式,以与系统内在模式相耦合达到控制的目的,可用于抑制流动分离、减小阻力、增加升力、压气机扩稳增效、抑制噪声、改善掺混、提高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产生矢量推力以及增强传热和传质等。
下面对几种关于附面层主动控制分离的方法和控制机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技术合成射流是一种基于旋涡运动的零质量射流,其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后叶的声学整流效应。
针对轴流压气机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设计
针对轴流压气机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设计陈得胜;刘波;那振喆;王雷;曹志远;黄建;闫守成【摘要】针对某轴流压气机构建了一种新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该造型可通过抑制角区分离来达到减小通道内二次流损失的目的。
首先,在设计工况下,针对基准叶栅建立非轴对称端壁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
然后,在设计和非设计工况下,用NUMECA/Fine turbo模块分别对基准叶栅和优化叶栅进行定常流场计算。
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优化叶栅有效抑制了角区分离,原因为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改变了通道内的涡系结构;优化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显著降低,叶栅出口气流角更加均匀和平衡。
%A novel non-axisymmetric endwall contouring was presented for an axial compressor cascade to reduce secondary flow losses by suppressing the corner separation. Firstly, a design methodology based on automated optimization was put forward for the baseline cascade at design conditions. Hereafter,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oured endwall and the baseline cascade, 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NUMECA/Fine turbo to ga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endwall contouring in both design and off-desig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contoured endwall for both conditions, the cor⁃ner separation was enormously suppressed owing to the modification of vortex structures in the blade chan⁃nel. Furthermore,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was largely decreased in the outlet plane, and the out⁃flow angles become more uniform and balanced.【期刊名称】《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7页(P16-21,52)【关键词】轴流压气机;二次流损失;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角区分离【作者】陈得胜;刘波;那振喆;王雷;曹志远;黄建;闫守成【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93066部队,黑龙江牡丹江157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3β气流角Cax叶片轴向弦长总压损失系数,=(Pt,1-Pt,2)/Pt,1P静压h叶片高度x叶高方向坐标y叶栅周向坐标z叶栅轴向坐标下标:1进口截面2出口截面t总参数压气机叶栅中,二次流效应(如角区分离现象)引起的二次流损失在总压损失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减小二次流损失会直接提高压气机效率。
基于非定常射流的对转涡轮气动调节性能研究
由于高压涡轮静-转叶片数约化之后叶片数通道数
之比为 21 ∶ 40ꎬ为减少计算量ꎬ改变导叶叶片数ꎬ使其与
NT
( m0 +m j ) h1t æç 1-
è
转子叶片数之比约化为 1 ∶ 2ꎬ见图 1( a) ꎮ 涡轮叶片流道
h′2t ö
÷
(4)
h1t ø
采用 Autogrid5 自动生成 HOH 型拓扑网格ꎬ忽略叶尖间
于定常射流更易实现ꎬ故定常射流更具工程应用价值ꎮ
关键词:对转涡轮ꎻ非定常射流ꎻ定常射流ꎻ气动调节
中图分类号:V2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5276(2022)06 ̄0173 ̄04
Research on Aerodynamic Regulation Performance of Counter - rotating
PR
î
(2)
0ꎬD / f≤t-int( t) <1 / f
式中:A 是射流幅值ꎻt 是射流时间ꎻf 是射流频率ꎻD 是射
(3)
流占空比ꎮ
式中:m0 表示涡轮进口流量ꎻP 和 η 表示涡轮的膨胀比和
1.2 数值计算方法
式(3) 中考虑冷气射流的涡轮效率定义式 [1 1] 如下:
效率ꎬ下标“ R” 、“ j” 分别为基准工况和冷气射流工况ꎮ
流量调节方法主要包括可调导叶的机械调节和冷气射流
流量的有效性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节ꎬ是其实现工程应用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ꎮ
的气动调节两种方式ꎮ 雒伟伟等 [2] 发现对转涡轮的高压
导叶角度增加 15° 或 - 8°ꎬ涡轮流量变化范围约为 25%ꎮ
但高温环境下可调导叶设计难点在于结构密封及冷却问
高负荷压气机附面层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高负荷压气机附面层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松涛,周逊,蔡乐,刘宝,徐皓
申请号:CN201811628842.6
申请日:20181228
公开号:CN109681475A
公开日:
201904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负荷压气机附面层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基于附面层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实现,包括:所述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引入合成射流技术作为人为非定常激励,促发附面层抽吸流动控制中的吸气流量产生周期性振荡变化,进而在抽气过程中引入非定常激励效应,调节流场的非定常特性。
本发明方法可以达到有效抑制流道内复杂三维流动分离的目的,并降低损失,增大折转角,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减少流动堵塞。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利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的控制研究
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的控制研究
叶顶间隙流是叶栅通道中复杂流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压气机效率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人们对叶顶间隙流动的成因和发展演变过程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种主、被动流动控制手段的特点也较为明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采用了合成射流对叶顶间隙流进行主动控制,该主动控制手段对改善叶顶间隙流场、降低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和提高发动机稳定性具有一定价值。
文中以NACA64-A905叶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动网格和滑移网格相结合的方式模拟了合成射流控制腔顶壁的周期性振动以及机匣壁面与叶片之间相对运动。
利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合成射流激励振幅和激励频率对叶顶间隙流控制效果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合成射流对叶顶间隙流场的总压损失系数和泄漏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多排合成射流腔的综合控制效果较好。
合成射流可以有效降低叶顶间隙流场的总压损失系数,提高机匣壁面对流体的带动作用。
合成射流的激励振幅越大,总压损失系数减小的越多,控制效果越显著。
文中,合成射流激励振幅A=0.4mm时叶片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系数较基态降低幅度可达3.2%;提高合成射流的激励频率对降低总压损失系数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合成射流的激励频率f=5000Hz和f=6000Hz时,减小叶片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系数均约为0.6%。
激波诱导边界层分离的研究
振等问题,除了造成大量旋涡,大大增加机械能消耗【42】;当边界层分离发生在火箭芯级表面时,将显著加大飞行阻力,当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加剧时,会引起分离区的扩大,导致火箭的抖振I”l;如果边界层分离发生在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内时,将会弓l起流场的畸变,流量系数减小,还会加大气流总压损失,使总压恢复系数降低I“l。
清楚地掌握流动分离的机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分离是十分重要的,且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研究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既是边界层分离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为解决航天航空和军事作业中一些工程实验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分离现象的研究,对于推进航空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当今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和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应用基础理论课题,也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几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物理现象及研究方法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Shock.Wave/Boundary-LayerInteracti蚰),一股简称为“SWBLI”【1l’主要体现在激波冲击边界层诱导其发生分离的现象,见图1.3。
由于边界层内贴近壁面的总是一层亚音速流,而激波只能在超音速流中形成,因此从主流区射向平板壁面激波,只能伸到边界层内的声速处,不能直接伸展到壁面上,而平板边界层不能承受较大的逆压梯度,这对,激波后面的突跃高压使得流场质点通过这一亚音速层往前移动,流线凸起,出现了边界层分离。
图1.3激波与边界层作用的X光照片【2】分离区的出现使得流线的凸起更加显著,呈凸包状。
于是在激波入射点上游,形成一个压缩波区并汇聚成一道激波,称为第一道反射激波,第激波形成过程和边界层形成过程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干扰,由此导致极为复杂的现象,至今尚未完全了解这些现象。
由于激波常常引起边界层的分离,所以对于物体的阻力来说,激波的出现有重要的影响。
激波及相应流场的理论计算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不作讨论。
因为边界层的特性主要取决于Reynolds数,而激波中的条件则主要取决于Mach数。
低速轴流压气机中流动分离的定常与非定常控制研究
低速轴流压气机中流动分离的定常与非定常控制研究分离流动是一类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流体机械等各类实际工程问题中,其本质源于粘性流动和非粘性流动的相互作用。
闭式流动分离和再附伴随着较大的能量损失,对流体机械的性能影响很大,分离结构的控制已经成为流体机械工程中的一个研究重点。
本文围绕轴流机械中流动分离及其相关问题,从定常的角度讨论轴流机械中角区分离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手段,同时从非定常的角度通过一些新的视角研究并寻求流动分离控制、降低损失的途径,以挖掘低速轴流压气机/大型轴流风机中的性能潜力。
通过三维雷诺时均N-S(RANS)方程对轴流叶栅进行定常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揭示了无叶顶间隙单流道叶栅中节点数和鞍点数相等的关系式;通过分析端壁边界层中低能流体类似于分层的运动,深入说明了周向压力梯度和流向逆压梯度作用下,端壁边界层朝吸力面的偏转及其逆流向翻转是角区三维分离形成的基本原因。
研究比较了进口有无边界层条件下的极限流线、出口总压损失分布、吸力面尾缘位移厚度以及不同来流冲角时的分离尺度和相应的流谱结构,结果揭示了端壁边界层朝角区的堆积是三维分离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后置导叶单级轴流压气机在不同速度剖面来流条件下的流场计算,研究了进口速度分布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揭示了速度分布、边界层厚度等沿流向的变化规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考察并确认了所用计算方法用于边界层相关问题计算的精度。
文中在轴流叶栅弦向开缝改善吸力面分离的问题所作的研究,例如对回气点、吸气点以及开缝的位置、高度等参数进行的比较分析,为控制吸力面边界层堆积、降低分离损失提供了的较好控制手段。
针对端壁低能流体向吸力面的堆积路径,进行了吸力面、端壁定流量抽吸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适当位置上很小的抽吸量就可能消除掉大部分明显的三维分离,其积极作用包括总压损失和端壁阻塞的显著降低、叶片载荷和出口静压的增加以及更加均匀的出口流动。
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
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
葛宁
【期刊名称】《推进技术》
【年(卷),期】2001(22)1
【摘要】采用非定常薄层Navier Stokes紊流运动方程来描述一跨声轴流压气机中径处的二维转静非定常流场 ,速度脉动的相关分析表明转子尾迹对静子的势流流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而粘性的影响取决于叶片排之间的轴向距离。
【总页数】4页(P36-39)
【关键词】轴流式压气机;纳维尔一斯托克斯方程;二维转-静非定常流场;紊流运动方程;Navier-Stokes
【作者】葛宁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35;TH453
【相关文献】
1.低速轴流压气机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J], 李志鹏;任智勇;王俊琦;许艳芝
2.9F压气机动叶Clocking效应对压气机静叶非定常气动负荷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朱安君;祁静;王江洪
3.二维轴流压气机转—静非定常Euler方程数值计算 [J], 葛宁
4.轴流压气机对周向总压畸变非定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J], 黄健;吴虎;张晓东;党春
宁
5.低速压气机静叶非定常Clocking效应数值模拟 [J], 綦蕾;邹正平;陈浮;徐国强;丁水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非定常三维流场时空结构探索
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非定常三维流场时空结构探索季珩,周盛,候安平,熊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摘要 :本文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对于一个非定常三维流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频谱分析, 为人们采取主动, 被动控制,改进压气机的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的工作包括用 CFD 方法模拟非定常三维流场,并对计算得出的流场进行结构分析和频谱分析, 捕捉流场的流动特性, 流场中旋涡的存在范围, 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以及各种旋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运动规律。
对于有脱落现象的旋涡,利用动态演示图估测和频谱分析的方法判定其脱落频率。
关键词 :非定常分离流,结构分析,频谱分析0 引言在轴流压气机中,由于流体粘性和高逆压梯度的共同作用,使得流动一般在叶背发生开式大尺度分离,因而提高压气机的性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高负荷与高效率不协调的矛盾 [1-6]。
因为分离流动这一问题本身就属于非定常流动的现象,而有关非定常流动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要掌握分离流运动的规律,了解三维非定常分离流动的结构和频谱特性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故本文首先在这方面展开工作。
1 数值方案本文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组求解叶排转子的流场,无叶间间隙。
对于轴向低速来流,入口处给定总压,总温和进气角,并给定出口处的静压。
采用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式计算湍流粘性系数T µ。
采用5阶精度的迎风差分格式求解时间方向的积分, 时间方向的积分采用三步三阶具有TVD保持性质的Runge-Kutta方法,采用H型网格。
计算中沿流向取160个网格节点,用沿I坐标轴的160个坐标点来表示, 坐标值从小到大表示从上游到下游,同理沿着叶高方向取40个网格节点,用K 轴上的40个坐标点来表示,坐标值从小到大表示从叶根到叶尖, 沿着压气机轴向取50个网格, 用J轴上的50个坐标点来表示,坐标值从小到大表示从叶背到叶盆。
2 对流场时均图的分析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在上一步工作基础上,计算出流场之后,做出三维时均流场图,找出流场中可能存在的旋涡,并初步分析旋涡在整个时均流场中的分布, 变化, 发展规律,为下一步流场动态演示图的分析做准备。
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
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
我们采用雅可比迭代解析解方法来分析出流动学特性。
我们结合网格修改算法和数值实验,通过广泛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室实验,分析了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的系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系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且可以提供有效的系统控制功能。
关键词:写轴流压气机; 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 雅可比迭代解析解; 网格修改算法正文: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的方法。
首先,本文定义了流动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定义流体的运动特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析流体的运动特性。
然后,本文采用雅可比迭代解析解法,来分析可以帮助解决微型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模型。
最后,本文探讨了网格修改算法和数值实验对此过程的影响,并证明了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系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可以提供有效的系统控制功能。
在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上,我们首先将能够采用雅可比迭代解析解法来分析出流动学特性,这可以解决微型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模型中的各种参数和特性,为更有效的控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使用网格修改算法和数值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系统性能,并验证不同调整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此外,写轴流压气机转静二维非定常薄层n-s数值模拟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对流体传质性能的研究,如涡流的强度和方向的分析,以及其他流体运动的控制,从而有助于研究运动或传质过程的特征。
最后,本文提出的技术可用于设计仿生机器的流体控制系统,以模仿动物体内的流体运动,这有助于活动机器人的研究及开发。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如Kutta条件、流动特性和三维潜流分布等。
压气机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
本文涉及的流动控制是通过采用小流量的射流或零流量的合成射流来改变主气流的流动特性,以延缓气流分离、减少气流阻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减轻其重量。
这项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航空推进系统的每一个重要部件德国流体力学专家普朗特早在1904年就提出用吹/吸附面层的办法来延缓气流分离的流动控制概念,并且已在超音速进气道中得到应用。
这里采用的流动控制定义为:用细小的修改(例如只占主流流量百分之几的流体射流或零流量的合成射流)来改变一股大得多的流动的特性,以延缓分离、加强或减弱混合、建立"虚拟"形状,以及减少阻力。
合成射流作为主动流动控制的一种潜在方法引起广泛关注。
合成射流是由面向主气流的底面封闭的空腔产生的。
这种装置称为合成射流作动器。
底面用压电、静电或电磁方法可做上下运动。
当底面向下运动时,主气流内的部分空气进入空腔;当底面向上运动时,进入的空气又被排出,进入主气流。
因此,这种人工射流的质量流量为零,而动量不为零,可用来进行流动控制。
风扇/压气机吸气风扇/压气机风扇/压气机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高级压比,改善工作稳定性或适用性,避免高周疲劳,以及降低噪声。
研究表明,在叶片表面吸气,可以延缓气流分离,从而提高级压比。
从1993年开始,美国空军科研局在麻省理工学院实施一项相关的叶轮机研究项目。
1998年,这个项目又获得国防部预研局的资金,进行吸气风扇的大尺寸模型验证。
麻省理工学院与NASA格林研究中心、普惠公司和联信公司合作,成功地发展了性能估算以及气动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了吸气风扇的详细设计和试验。
结果得出两个方案,一个是低速风扇,可以大大降低民用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噪声和重量;另一个是高速方案,可以在军用涡扇发动机上用一级风扇代替三级风扇。
用1%~4%的吸气量,分别可获得1.6和3.5的压比。
前者已经试验验证,后者已用三维粘性数值计算方法验算证实。
该项目的长远目标是用3排叶片达到30的总压比。
离心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
离心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
张士明;杨策;胡良军;祁明旭;马朝臣
【期刊名称】《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7(28)6
【摘要】应用NUMECA软件对跨声速离心压气机级动静叶相互干涉形成的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时刻叶片表面压力系数的变化曲线,不同时刻不同流向位置截面上速度沿流道宽度方向分布的变化曲线.模拟结果表明压力场和速度场的非定常特性主要表现在叶轮出口、径向间隙以及整个扩压器内.压力面上的非定常现象较吸力面上显著.
【总页数】3页(P942-944)
【关键词】跨声速;离心压气机;楔型扩压器;三维粘性计算;非定常
【作者】张士明;杨策;胡良军;祁明旭;马朝臣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NUMECA 北京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74
【相关文献】
1.低速轴流压气机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J], 李志鹏;任智勇;王俊琦;许艳芝
2.基于动态非结构重叠网格法的直升机前飞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J], 田书玲;伍贻兆;夏健
3.三维内埋式航弹与载机分离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J], 李菁;
4.三维内埋式航弹与载机分离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J], 李菁;陈帮;胡俊香
5.三维内埋式航弹与载机分离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J], 李菁;陈帮;胡俊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研究。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供您参考:
1.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是压气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压气机叶顶间隙流的非定常特性进行研究,以提高压气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压气机叶顶间隙流的非定常特性主要包括叶顶间隙流的脱落、涡脱落、涡-涡交互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压气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压气机叶顶间隙流的非定常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以获得流场的各种参数和特性。
4.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计算软件,如ANSYS、FLUENT等。
5.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研究。
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
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杨文军;袁惠群;寇海江【摘要】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级叶盘的三维结构及流场模型.通过对滑移网格(sliding mesh,简称SM)方法与运动坐标系(moving reference frame,简称MRF)方法在计算耗时和收敛性方面的比较,证明了运动坐标系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考虑前一级静叶尾迹的影响,求解压气机内部在不同时刻的流动特性,得到静叶尾迹对动叶流场的非定常干扰情况.经过对压气机叶顶和轮毂、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分析发现:在动叶流场的前缘形成了较主流区压力和速度较低的不均匀流场,且在动叶前缘叶顶位置受到的气动载荷最为显著;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气动载荷的分布规律相反,从叶顶至轮毂、前缘至尾缘,压力面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大小和波动幅度逐步递减,而吸力面却与其相反,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该研究为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盘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振动、测试与诊断》【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6页(P716-721)【关键词】压气机转子;滑移网格;静叶尾迹;非定常流场;气动载荷【作者】杨文军;袁惠群;寇海江【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沈阳,110819;东北大学理学院沈阳,110819;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沈阳,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3;TH453航空发动机日益向高负荷、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趋势发展,这要求必须深入考虑压气机内部流场的气动特性。
在压气机工作过程中,动叶片受到前一级静叶片尾迹的影响而产生非定常效应,导致气动力及流动特性的变化,使压气机叶片上的气动载荷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个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因此,考虑压气机静叶尾迹对转子叶片表面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已成为航空发动机气动及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内外学者针对压气机内部非定常尾迹开展了研究。
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的非定常机制研究
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的非定常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的非定常机制。
跨音压气机作为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
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是跨音压气机中一种重要的流动现象,对于压气机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泄漏流动涉及复杂的流动机制和相互作用,目前对其非定常机制的理解仍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本文将对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概述。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泄漏流动的非定常特性,揭示其演化规律和内在机制。
接着,本文将探讨非定常泄漏流动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包括稳定性、效率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优化风扇转子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以降低泄漏流动的负面影响,提高压气机的整体性能。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通过构建高精度的数值模型,模拟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的非定常过程,揭示其内部流动机理。
结合实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深入理解泄漏流动的非定常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揭示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的非定常机制,为优化压气机设计和提高发动机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叶顶泄漏流动基础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的叶顶泄漏流动是一种复杂的流动现象,它涉及到流体的动力学、热力学和气动声学等多个方面。
叶顶泄漏流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叶尖间隙的存在,使得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的流体有机会通过间隙流向叶顶区域,进而泄漏到主流中。
这种流动不仅会影响压气机的性能,如效率、压比和稳定性,还可能引发叶片振动和噪声。
跨音压气机风扇转子的叶顶泄漏流动具有非定常性,其流动特性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非定常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叶片旋转造成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叶顶泄漏流动呈现出周期性的非定常特性;二是由于压气机内部流动的复杂性,如激波、附面层、二次流等,这些流动特性会对叶顶泄漏流动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非定常特性。
基于动力学模态分解法的轴流压气机叶顶非定常流动分析
162
汽轮机技术
第63卷
辉等[7'8]通过对某亚声速轴流压气机进行的非定常数值模拟 析,对平板的不同参数所造成的模态结果差异进行了研究,
发现,叶尖二次涡是引起近失速工况参数非定常性的主要因 结果表明模态分析结果不仅显示了非定常流场的流动结构,
素。郎进花等⑼针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Rotor37进行了 而且不同参数对流场的影响也能够从模态分析结果的差异
采用CFX - Turbogrid对单流道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在 流道的进岀口段计算区域采用了 H型网格,在叶片区域采用 J型网格进行拓扑,近叶片表面区域采用0型网格围绕控 制,在转子叶尖区域进行网格加密处理,网格正交性大于20 度,所有边界层高度小于3 X 10 -5 m,多流道网格由单流道网 格旋转复制而成,如图2所示。
了分析,捕捉了列车尾部区域的主要流动结构以及相应的特 气机转子。该转子的基本几何参数和气动参数见表1。图1
征频率。Liu[l4]对一绕有限平板的分离流动进行了 DMD分 所示为该转子子午面流道示意图
表1
NASA Rotor35几何与性能参数[17]
转子叶片数
轮毂比
转子叶片展弦比
设计转速,r/min
设计流量,艮g/s
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法是流场模态分析的一种形 式,相对于一般的流场分析方法,无需流场的控制方程和边
第3期
刘震雄等:基于动力学模态分解法的轴流压气机叶顶非定常流动分析
163
界条件的信息,而是直接分析离散时间点上的流场数值模拟 或实验数据[19],可以给岀所需分析流场的特征结构的频率 和增长率以及结构的空间形态。动力学模态分解的基础是
横向射流中的非线性流动,获取了射流中的主要流动结构以
合成射流控制NACA0015翼型大攻角流动分离
低压透平叶片表面合成射流非定常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影响 , 示 了低 压透 平叶 片表 面合 成射 流 非定 常流 动 的控 制机 理. 果表 明 , 揭 结 引入 合 成 射 流 涡发 生
增 加到 2 OHz时, 相对 总压损 失 系数仅 下 降到 0 4 . . 1 这表 明 , 当合 成射 流控 制频 率 大 于 1 OHz时 , 继续增 加控 制频 率来减 少 叶片表 面流动 损 失的效 果是 不 明显 的.
关 键 词 :流 动 分 离控 制 ; 成 射 流 ; 雷 诺 数 ; 压 透 平 叶 片 ; 值 模 拟 合 a e t e fo o o p e s r u b n l d .Th fe t fs n h t e n r o v d t i lt h l w n a l w r s u e t r i e b a e m e e f c s o y t e i i to c
t l w e a a i n t u to i e o he Pa — l he fo s p r ton i he s c i n sd ft k B ow e s r u bi e bl d r m e ia l pr s u e t r n a e we e nu rc ly
中图分 类号 :V2 1 3 文献标 志码 :A 3 .
文章编 号 : 2 39 7 2 1 ) 30 9 —7 0 5 —8 X( 0 1 0 —0 50
Un t a y F o Co to e h n s o y t e i e n se d lw n r l M c a im fS n h t J to c
低速轴流压气机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低速轴流压气机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李志鹏;任智勇;王俊琦;许艳芝
【期刊名称】《航空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6(027)005
【摘要】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是固有的三维、黏性、非定常性。
为深入研究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场结构,针对某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进行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效应,着重分析了该轴流压气机中损失的主要分布、压气机动静干涉作用,及静子叶片静压分布随转、静子不同相对位置变化。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李志鹏;任智勇;王俊琦;许艳芝
【作者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陕西西安 710089;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陕西西安 710089;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陕西西安710089;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陕西西安 71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32.4
【相关文献】
1.轴流压气机转子三维非定常流场旋涡流动分析 [J], 季珩;侯安平;熊劲松;周盛
2.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的二维数值模拟 [J], 蒋康涛;徐纲;黄伟光;陈静宜
3.低速轴流压气机单转子旋转失速三维数值模拟和实验比较 [J], 蒋康涛;张宏武;黄伟光;陈静宜
4.低速轴流压气机尾流撞击效应的数值模拟 [J], 郑新前;周盛
5.低速轴流压气机顶部微量喷气控制失速机理的数值模拟 [J], 徐纲;聂超群;黄伟光;陈静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1
实验研究
实验设备简介
1.1.1 叶栅风洞
实验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平面叶栅风洞中 进行。这是一座暂冲吹入大气式的超、跨音速平面 叶栅吹风试验器,能进行亚、跨、超音速压气机和 涡轮平面叶栅吹风试验(实验马赫数为 0.5~1.6) 。 试验段截面为 300mm(高)×160mm(宽)。风洞由闸 阀、快速阀、调压阀、稳流段、喷管段、试验段、 收集器、 坐标架、 引射器、 抽气装置和尾板等组成(见 图 1)。 实验所选叶型为 CFM56 高压压气机第一级转 子的叶根截面,选择大弯度(42.83°)叶型是为了更 容易出现流动分离。
0
引
言
人们对控制边界层分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 取得了很大进展。流动分离不仅使翼型升力减小阻 力增加,还使叶轮机和喷管的效率大大降低。以飞 机机翼为代表的外流空气动力学,在流动控制方面 走在了研究的前列。众所周知,粘性的存在和逆压 力梯度是流动分离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控制方法 都大致沿着两个思路来展开: 1) 增加附面层的动量, 例如增加气流湍流度、质量射流(吹气) 、附面层抽 吸等; 2) 减小逆压力梯度, 例如设计合理的叶型 (如 可控扩散叶型)等。 无论是附面层抽吸还是射流,都需要附加的气 路系统,这无疑增加了控制的代价。人们发现,具 有周期性吹气和吸气特征的合成射流对于升力提高 的效果大约是定常射流的十倍。非定常方法比定常 控制更有效并且可以通过小能量输入来实现,使得 合成射流在定常激励无效或者需要大质量输运率的 [1-8] 情况下得到广泛的应用 。 合成射流的特点是:1)无质量输送,净质量流 量为零, 吹起过程和吸气过程交替进行,故无须附加 的气路系统; 2) 输入动量不为零。 所以从广义上说, 不管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何,凡是能在喷口处产 生零质量周期性吹吸气的装置都可以称作合成射流 激励器。合成射流亦可称作周期性吹吸气。 轴流压气机中的逆压梯度普遍高于其他任何流 体机械的逆压梯度,当代先进轴流压气机更是向着 高推重比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有更大的级负荷。 在粘性和大逆压力梯度的作用下,轴流压气机中的 流动分离不可避免,甚至导致旋转失速与喘振。 考虑到内流中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借鉴外
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平面叶栅风洞中稳态 气流参数由 DSY-128 电子扫描阀进行数据采集, 该电子扫描阀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以及实时校 准技术,可满足多点压力测量的高速率和高精度等 要求。动态数据的采集是采用美国 Nicolet 公司的 Data acquisition system,型号为 Odyssey。这是一个 多通道的高频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共有 32 个通道, 每个通道可同时以最高为 200M 的采样频率进行采 集。用 PS682A 稳态探针和 Kulite 动态压力探针, 在叶高 10%、栅后 3mm 处测取一个栅距性能参数。 在试验过程中,整个测量系统的压力测量误差 源于电子扫描测压仪,受感部和大气压的测量,受 感部的精度为 0.001,扫描阀系统的精度为 0.001, 测量大气压力的精度为 0.0001。 合成射流速度通过一维热线风速仪(TSI probe mode 1210-T1.5 )测量,精度为 2%。数据采集由 TSI-IFA300 数据采集器完成。产生正弦波的信号发 生器连接到功率放大器, 功放的输出端连接扬声器。 热线探针由位移机构固定在喷口中心线上,其精度 为±1mm。
80 60 40 20
100 80
Blowing Suction
Velocity/(m/s)
60 40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f / Hz
(b)
20 0 0.51 0.52 0.53 0.54
最大射流速度 Umax
图6
射流速度随激励频率的变化
Time/s
(b) 图4
2
Umax / (m/s)
风速仪,所以正向吹气和反向吸气在图 4 中表现出 来都是正速度。 射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不仅与测量点的位 置有关,而且还与激励频率、功率等有关。由于在 y =1 时吸气速度基本上为零,只有半波长的吹起过 程,在此处相当于脉冲射流(pulse jet ) 。所以在研 究频率和功率影响时,测点位置固定在 y =1 处。 图 6 给出了射流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随频率变 化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所测的这个特制 扬声器,共出现了三个共振频率,分别为 750Hz, 1600Hz 和 2700Hz; 其中频率 f=1600Hz(功率 P=55w) 时,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分别为 42.5m/s 和 117m/s。 扬声器的结构不同,共振频率亦不同,对射流速度 的影响很大。 图 7 给出了功率对射流速度的影响。在小功率 时(大约 P<20w) ,斜率很大,即射流速度随着功率 增加而快速提高;在大功率时,斜率则较小。可见, 在大功率基础上,通过加大功率来获取更大的速度 是较困难的。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Frequecy/Hz
P/w
图8
激励频率对平面叶栅损失系数的影响,Ma=0.5
(a)
120 110 100
平均射流速度 U
2
数值模拟
Umax / (m/s)
90 80 70 60 0 10 20 30
f =1600Hz f =750Hz
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研究的 内容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进行了相应的二维数值模 拟研究。数值模拟的目的有两点:1)验证数值模拟 自身的可靠性;2)进行孤立参数优化分析,揭示更 细致的流场内部结构, 以便深入的研究其物理机理。
y=4mm, y =1
射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3
45 40
0.55
Ma1=0.5, i=20
0 0
0.5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1=0.5, i=18
Loss coefficient
35
0.53
U / (m/s)
30 25 20
f =1600Hz f =750Hz
0.52
0.51
0.50
15 0 10 20 30 40 50 60
1
1-弯管段 6-调压阀 2-闸阀 7-伸缩节
11-试验段 12-收集器 13-引射器 14-抽气系统
3-直管段 8-稳压段 4-快速阀 9-小车
5-直管段 10-喷管段 15-坐标架
图3
导气筒结构示意图
图 1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超跨音速平面叶栅风洞简图
1.1.3
测试仪器
1.1.2
激励器介绍
用于流动控制的合成射流由一个大功率(额定 功率 100w,最大功率 200w)的特制电动扬声器产 生,见图 2。扬声器内部利用电磁力推动活塞以一 定的频率来回移动, 从而对空气进行有规律的吹吸, 产生合成射流。这是一个典型的合成射流激励器 (synthetic jet actuator) ,通过向边界层引入合成射 流速度来控制边界层的演变发展,从而达到控制分 离、提高气动性能的目的。 扬声器产生的合成射流速度通过导流管从叶栅 端壁紧靠叶背前缘的位置垂直导入。导流管的结构 如图 3 所示。气流通道为一个收缩的圆柱形,与扬 声器连接的一端直径为 19mm,气流导出端直径约 为 4mm。 收缩形导流管可以显著增加出口射流速度。 导流管
15 10 5
Velocity/(m/s)
Suction
60 40 20 0 0.50 0.51 0.52 0.53 0.54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f / Hz
(a)
140 120 100
平均射流速度 U
P =35w P =55w
Umax / (m/s)
Time/s
(a)
y=1mm, y =0.25
流中相对成熟的分离控制经验是一条可行之路。但 是, 这两类流动的实际情形不完全相同。在外流中 行之有效的合成射流控制技术在内流中是否同样有 效? 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合成射流这样一种全 新的流动控制技术对控制压气机叶片上流动分离的 有效性。 本文首先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合成射流的速 度,研究了激励频率、功率对射流速度的影响。在 此基础上,进行了平面叶栅实验和相应的数值模拟 研究。对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 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 了实验研究方法的改进。
利用合成射流控制轴流压气机中的非定常分离
郑新前,侯安平,周 盛
10008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 北京 摘
要:本文通过平面叶栅风洞实验与相应数值模拟(Ma=0.5),研究合成射流对轴流压气机非定常分离流的控
制效果。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出合成射流的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分别为 42.5m/s 和 117m/s,在此基础上进行合 成射流的非定常激励。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非定常激励可以调节边界层的演化和发展以促进小涡合并,流场的时 均气动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实验与数值模拟得到了定性一致的结果:当非定常激励频率与尾缘涡脱落特征频率 相等或接近时,激励效果最佳,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由数值模拟结果还可知,激励幅值存在一个“阈 值”( A =10%), 只有大于此阈值时效果才较显著,而激励位置则在分离点最佳。 关键词:合成射流;非定常激励;非定常分离;轴流压气机叶栅
2.1
40 50 60
数值方案
2.1.1 分裂格式
P /w
(b) 图7
最大射流速度 Umax
射流速度随功率的变化, y =1
采用固定在叶栅上的二维直角坐标系,该坐标 系下控制流动的无量纲守恒形式的二维可压缩非定 常雷诺平均 N-S 方程为:
1.2.2 叶栅气动性能的变化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非定常激励效果的参 数很多,大致可分成两类:气动参数和激励参数。 气动参数包括来流马赫数和攻角,激励参数包括激 励频率、激励幅值(射流速度的大小) 、激励位置、 激励方向、激励波形。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的 限制,对这些参数的影响我们无法进行详细的实验 研究。所以,实验的目的只是对非定常激励控制分 离、提高气动性能的可行性进行初步验证。激励频 率在众多参数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首先要解决的 问题是激励频率的选择问题。图 8 给出了 i =18º和 20º时,叶栅损失系数随不同激励频率的变化曲线。 由图可看出,当激励频率接近叶栅流动固有的旋涡 脱落频率时,叶栅损失系数最小,达到最佳的控制 效果。详细结果及分析请见文献[9]。从损失系数来 看,性能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其原因将在§3 中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