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综合检测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墁.地()喟.然() 怵.然() 前合后偃.()

B.庠.序()刀俎.()嫁奁.()千乘.之国()

C.褊.小() 哂.笑()尚飨.() 畏葸.不前()

D.青蒿.()圜.丘() 汗涔.涔()不落言筌.()

2.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思成,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还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B.《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C.《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D.《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语言精练,言辞优美,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

B.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并且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C.要能够分辨信息的好坏,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D.媒介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对大众媒介的本质有知晓和批评的理解力,懂得大众媒介所运用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影响为目的。

4.在《红楼梦》中,晴雯是光彩夺目的,其形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故事中得到直接体现,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丫鬟。

二、专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5~7题。

【文段一】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了“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文段二】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

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5.第一段文字中的“潜在的力量”可以用第二段文字中的哪个概念来解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第一段对“木”与“树”的比较分析,说说“小团月”与“小龙团茶”两种表述在意味上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要帮助一位初中生理解诗歌艺术魅力是如何产生的,你会推荐哪一段文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