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导学案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4760d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6.png)
4.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根据反思结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在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基础上,我将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我也将注重与家长、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 清晰、准确地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 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挑战与未来展望
② 词、句:
- “信息技术,改变生活”
- “摩尔定律,引领硬件革新”
- “新兴技术,开启未来之门”
- “我国信息技术,砥砺前行”
③ 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知识,增强视觉冲击力。
- 设计信息科技发展时间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信息技术演变过程。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
本节教学内容依据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从古代通信方式演变至现代互联网的诞生,梳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案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d4bcebba0d4a7302763a5d.png)
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课程内容标准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等相关内容,是整册(套)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到由于科技进步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为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为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而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则是重中之重。
为此,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影响给予高度的关注和了解。
本节把“生活真奇妙”作为引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寻常百姓家里的喜人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内到国外、从IP电话到网络视频会议等等,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与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发对信息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种种思考。
本节主要由两部分的内容组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中指出,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与传播的一门高新技术。
在教材中的“交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题目,通过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中对信息技术应用和影响作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主要有:(1)在社会生产方面的应用与影响。
这表现在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它的广泛应用正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2)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影响。
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对基础学科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8881e551810a6f42486ee.png)
硬件系统……
也就是说每台电脑都可以进行运算和存储
二、互联网
讨论:假设现在就是暑假、你们都是组织者,叫上几个同学或者是朋友一起爬山,作为组织者在出发前,你需要做哪些事。
1、通过哪种途径通知?
2、集体讨论的途径?
画图
互联网定义
互联网除了用于聊天,发消息等通信服务。还能做什么?
也就是说互联网还有一个取代?
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
机器就是机器,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的力气肯定比不过起重机,汽车、火车、飞机肯定比人快。机器是服务人类而诞生的,它让人类从某些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之间相互关联等特点。数据就是知识、数据就是智慧。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列举大数据的应用,手机识物
讨论:分别从学生、父母、学校、医院、国家的角度想一想怎样利用大数据?只需要考虑一个或两个就可以,不要求所有。
四、人工智能
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2、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认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重难点
重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难点:大数据
教学过程
导入
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人类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篇章,人类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于将信息数据化,一块小小的硬盘1个T,可以把古代的书籍全部存进去毫无压力。既然信息技术如此神奇,那么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同学们走进信息技术并学习其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02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高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02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高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e7059e53a580217fcfec9.png)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02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高中信息技术公开课
教案
分课时课堂教学策划
第周星期第节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二、概念图
三、自学教材P07-14,填空
填空:1、IT的英文全称是(),是什么意思(),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什么是信
息技术?填空: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等技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技术。
填空:3、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说的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哪次重大变革?()。
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信息技术
发展历程是哪一次?()。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有()()()()()。
填空:4、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字母缩写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字母缩写
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字母缩写是()。
了解:5、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
极影响有哪些?
了解:6、为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扩展任务:7、信息高速公路指的什么?
四、1思考“活动手册”P7页中的活动指导;2完成“活动手册”P8页中的课堂练习。
五、打开“信息技术学习网”,进入“课堂练习”,完成“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并将得分窗口复制到下面。
六、保存此课堂作业文档,并上传给老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_信息技术及其发展_第二课时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_信息技术及其发展_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352d70abd64783e08122b16.png)
感测与识别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与智能技术 存储技术 控制与显示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思考: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类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人类最初是通过手势、表情等肢体动作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 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产生了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语言逐渐 成为人来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提高了 信息的表达质量和利用效率。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迅雷、微软)
语言的局限:转瞬即逝,难以保存。 文字的出现和使用,让人类对信息 的保存和传播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 局限。
甲骨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 分别用粉笔、钢笔写出岳云中学校训10000遍。 • 在公元7世纪初的隋唐之际,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 北宋时期的平民毕昇,在我国和世界上最早发明了活字印 刷术,是信息存储与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 (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核心) 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支柱) 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材料层出不穷 通信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 网络技术: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 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硬件:微型化、超强性能 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
计算机以其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计算精度高和通用性强, 大大扩展和延伸了人们的信息能力。 互联网的使用,使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大大缩短和缩 小,使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 一次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 信息产业应运而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 第一个重要标志。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 第二个重要标志。
高一信息技术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高一信息技术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3eb25b8e9951e79b89277f.png)
高一信息技术学案(二)第一章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学习目标](3分钟)能根据信息技术含义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知道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及其重要标志,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学习内容]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本质;人的信息功能;现代信息技术;2.信息技术的发展:五次革命及其标志和影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一章4至6页,根据学习目标及内容理解并画上重点知识及疑难点。
(15分钟)[自学检测] (12分钟)1、(分析)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这七个字是:“中国将出兵朝鲜”。
]这个例子中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至少说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体现了信息的(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空城计”体现了信息的( )A.可伪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价值性3、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5、人们对“红灯停,绿灯行”的理解,主要突出反映了信息的()。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69edc90b4e767f5bcfce01.png)
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回顾:信息及它的特征二、课题引入:请大家观看一段“唐僧取经”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总结出在视频当中共出现了那些信息交流工具。
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
三、新课讲解:老师提出问题:一、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生回答)老师再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
接着老师再提出问题二、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出信息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1、计算机技术2、微电子技术3、通讯技术4、传感技术。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老师再去进一步讲解,以便加深学生印象。
接着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信息技术的五大发展历程,然后分出五组,每一组代表不同时期的人类,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用自己所处的那个年代的信息交流工具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进行精讲,让学生注意做好笔记。
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提出第四个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四、课题练习:再经过当堂做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最后进行课堂回顾。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了解了信息的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应用几方面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
而且,信息技术的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案例,视频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个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身边开始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效果分析:在本节课当中引入两段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连贯性很强,每个问题的解决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深受学生喜欢。
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作用及现代信息技术,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几次重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描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4信息社会及其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1.4信息社会及其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db8e2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2. 教学难点
(1)信息社会的特征及其与传统社会的区别:学生可能对信息社会的特征及其与传统社会的区别难以理解,例如,信息社会的特征不仅仅包括信息的快速传播,还包括信息资源的丰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八、板书设计
1. 信息社会的定义、特征及其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 信息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信息传播迅速,信息技术普及,信息资源丰富等。
- 特征:与传统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具有信息传播迅速、信息技术普及、信息资源丰富等特点。
2.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
- 生产方式: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1. 信息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2. 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应了解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战略,认识到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个人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积极参与信息社会建设的意识。
3.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信息社会的特征及其发展,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方法,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其次,在讲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时,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具体的例子并不是很清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还不够多。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入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于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战略及其在全球信息化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并不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我国信息化的现状并不了解。因此,我计划让学生进行一些实地调查,了解我国信息化的现状,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战略及其在全球信息化的地位与作用。
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624957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0.png)
现在,让我们来进行课堂讨论。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讨论你们的想法和观点。请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5.总结与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请大家总结一下你们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教学内容分析
1.课堂氛围: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案例研究不够熟悉,导致无法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及其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我在讲解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案例研究时,可能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
6.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1.总结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制作表格和演示文稿。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案例研究:提供一些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案例研究,如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教育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https://img.taocdn.com/s3/m/9f727566f90f76c660371a39.png)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以李艺教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为蓝本(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的分析,探讨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可伪性一、设计思想李艺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教材,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它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
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
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
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02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02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30a5e6ff12d2af90342e653.png)
分课时课堂教学策划第周星期第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教学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习、讲授教具、媒体选用网络教室知识与技(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3)了解信息技术支撑技术与发展趋势;(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能教(1)能根据任务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几次飞学过程与方速发展的原因和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课法目(2)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表达和发布信息,开展合作学习堂标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与价值观和信息道德。
教学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学情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练、重组和内化。
本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分宏化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
析板书设计:(主要内容结构框图)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设计- 1 -分课时课堂教学策划第周星期第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教学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习、讲授教具、媒体选用网络教室知识与技(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3)了解信息技术支撑技术与发展趋势;(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能教(1)能根据任务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几次飞学过程与方速发展的原因和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课法目(2)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表达和发布信息,开展合作学习堂标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第二课信息技术》1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第二课信息技术》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e102bfbceb19e8b8f6ba75.png)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第二课信息技术》1课时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与传播的一门高新技术。
可以概括为:技术基础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目的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与传播信息,其外在表现形式是高新技术。
2、古今沟通,探索新知(25' )信息技术的现在(8')刘适家几天前安装了宽带网,上网比原来拨号快多了,他通过网上舅在网上“会面”了。
刘适觉得怪了,舅舅不是在乡下吗?和表姐网上“会面”可能吗?他马上把电话打到舅舅家。
舅舅说,他今年为自己的花木场在网上建了个销售网站,现在已有不少客户通过网站和自己做生意,订单比以前多多了。
舅舅还说,现在常用电子邮件与朋友联系,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与客户洽谈生意。
原来,表姐常常与舅舅在网上见面,是为了解最新栽培技术信息,因为她正在读园林养殖专业……最后舅舅让刘适赶快给电脑装上摄像头和麦克风,以后就可以经常在网上“会面”了,并让刘适告诉爸妈,春节时与小姨家一起来个“网上拜年大聚会”,好好聊聊,乐一乐……刘适放下电话,感慨万千,没想到才几个月没联系,变化还真不小呢……问题竞答:从案例中,你发现了哪些自己熟悉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例?(以互助组为单位进行竞答活动,优胜者组内每人加1分)列举实例:结合实际经验或所了解的,请你列举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概括与点评: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多媒体信息借助网络广泛传播;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和个人学习生活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体验:计算机操作界面的演变。
查看硬盘上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体验GUI(图形用户界面)与DOS界面(操作命令:DIR/W)的异同;评价并了解GUI对推动个人电脑普及应用的重大作用。
(3)溯源:信息技术的过去是怎样的?——五次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选择下述其中1~2个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事例,阅读并说说你从中发现了探讨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陶冶学生对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兴趣与情操。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导学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导学案(粤教版2019)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导学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导学案(粤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e6963a6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9.png)
【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及趋势。
(重点)(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2.采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活动。
(重点)(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3.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活动。
(难点)(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自主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本1112页的内容,并上网检索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相关资料,并完成下表,全班分享。
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的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学习的?小组总结案例:任务三:自主阅读课本1315页内容,归纳总结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教师精讲】1.ppt介绍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介绍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核心。
2.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领学生通过网页体验网上逛故宫,通过视频了解VR,AR,3D 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动手实践】各小组任选一个主题展开调查,向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所经历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想法,利用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数据分析报告。
【归纳总结】1.自主总结归纳本节课收获,思考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如何迎接飞速发展信息社会?2.班级内分享。
3.教师点拨,拓展提升。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共计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影响,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带动了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发展B.信息技术使得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C.信息时代,国家的各方面活动都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支撑上,将更为安全可靠D.信息时代下,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中进行交流,人际关系趋于冷淡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专用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9dd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9.png)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性,信息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内涵,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信息伦理与法律。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定义、发展,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2 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教学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操作系统的比较。
2.3 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掌握硬件设备的选择与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种类与性能,硬件选购与维护技巧。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掌握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网络协议。
3.2 互联网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包括浏览、搜索、交流等。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3.3 计算机通信技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础,通信设备的种类与性能,通信设备的选购与维护。
第四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4.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录入、编辑、分析等。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任务一:
阅读课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完成下面选择题:
1、不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是()
A、人工智能
B、电子商务
C、语音技术
D、纳米技术
2、现代我们常说或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技术
B、信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它使得很多复杂的电子系统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
B、通信技术也是信息技术,它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
C、传感技术是信息技术,它拓展了人类所有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D、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它延伸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4、在()应用中,主要采用了信息技术的传感技术。
A、科学计算
B、光纤通信
C、文字识别
D、机器人进行灭火
任务二:
阅读课文,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及其标志,完成下面判断题:
1、文字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
()
2、印刷术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
()
任务三:
阅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完成下面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A、多元化
B、网络化
C、智能化
D、单一化
2、飞行员在实际驾驶之前,都要经过一个模拟训练,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与实际操作非常相似的环境,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A、多元化
B、智能化
C、网络化
D、虚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