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控制
巷道围岩控制
![巷道围岩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dec4fd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5.png)
巷道围岩控制
巷道围岩控制是指在地下巷道开挖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以保证巷道周围岩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巷道围岩控制是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止巷道塌方:采用支护结构和材料,如钢支撑、锚杆、锚喷等,对巷道周围的岩层进行支护,防止其塌方。
2. 防止岩爆和冒顶:通过喷浆封孔、锚喷、钻爆、预裂、顶板保护等措施,增强巷道周围岩体的稳定性,防止岩爆和冒顶的发生。
3. 控制地表沉降:在地下巷道开挖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措施和技术,控制地表沉降的幅度和范围,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4. 控制地下水:巷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水压和渗流量增大,容易引起巷道周围岩体的涌水和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水文地质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水压和渗流,保证巷道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巷道围岩控制是地下巷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施工技术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确保巷道的稳定和安全。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737974f01dc281e53af0d5.png)
③ 增加围岩强度可以显著减小巷道围岩的位移
综合考虑可靠性、经济性和使用方便。
三、用工字钢、U型钢、废钢轨等各种钢材加工的支架)
锚杆及其与其他形式组合的联合支护(包括锚梁、锚网、锚喷,锚注等)
① 1945~1950年,机械式锚杆研究与应用;
(四)、巷道支护理论学说
悬吊理论 锚 杆 传统学说 组合梁理论 组合拱理论 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刚性梁理论 近代学说 锚固平衡拱理论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支
护 理 论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
二、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一)、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分类指标
对于煤层巷道而言,采动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本区段的采动影响 和相邻区段的残余采动影响。
① 本区段的采动影响:指因本
区段工作面回采引起的超前支 承压力的影响。在工作面的正 常推进过程中,由于采煤工作 面的大面积回采,工作面前方 煤体上形成了很大的超前支承 压力作用,这个超前支承压力 的影响是煤层巷道在整个服务 期间内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 原因。
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示意图
二、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一)、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分类指标确定
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与工作面老顶运动状态密切相关,井下实测资料 表明,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比值 N可以反映老顶的来压强度,即在同样的 老顶条件下,N值越大,老顶来压强度越小;反之,老顶来压强度就越大。 因此,可以利用N来反映本区段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
⑥ 1990~2000年,以螺纹钢锚杆为代表的锚杆加之长锚索得到了广泛应用;
⑦ 2000~至今,以高强、高预应力锚杆及锚索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或型钢)混凝土支架 少量的不支护巷道
三、巷道支护机理
2021《矿压》主要知识点(1)
![2021《矿压》主要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4a39d63950e2524de4187e0f.png)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主要知识点第一讲绪论●基本概念:●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采场围岩控制:●巷道围岩控制:●研究和学习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意义。
第二讲采场上覆岩层结构与顶板破断规律(第三章)●基本概念:顶板●底板:●上覆岩层(覆岩):●直接顶●基本顶(老顶)●直接底●关键层;●直接顶初次跨落、●基本顶初次破断与周期破断;●岩石碎胀系数。
●直接顶初次跨落前的离层机理及其危害。
●直接顶跨落后的碎胀特性及其对矿压影响。
●基本顶破断规律与破断距计算。
●采动覆岩“大结构”的内涵及主要假说。
● 砌体梁假说及“砌体梁”结构的失稳形式及稳定条件。
● 基本顶破断面角度对“砌体梁”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层破断后的岩块互相挤压有可能形成三铰拱式的“砌体梁”平衡结构,此结构平衡将取决于咬合点的挤压力是否超过该咬合点接触面处的强度极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岩块随着回转而形成变形失稳;另外即是咬合点处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的相互关系,当剪切力大于摩擦力时形成滑落失稳,在工作面的表现形式为顶板的台阶下沉。
防止“砌体梁”结构的滑落失稳条件:咬合点处的摩擦力大于剪切力,ϕtan ⋅≤T R 根据“砌体梁”结构受力分析,,即,岩块长度要大于2~2.5倍岩块厚度。
防止“砌体梁”结构的变形失稳条件:回转变形形成的咬合点的挤压力小于该咬合点接触面处的抗压强度极限。
根据“砌体梁”结构受力分析,结构回转下沉量小于一定值⎪⎪⎭⎫ ⎝⎛⋅⋅-⋅=∆K K n h 311 ● 通常通过触矸来实现。
⎝⎛⋅-⋅=∆Kn h 311●基本顶弹性基础破断的反弹与压缩特征。
●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第三讲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第二章、第四章)基本概念:基本顶初次来压:基本顶(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发生初次断裂,断裂的基本顶岩块回转下沉,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和支架阻力普遍增大现象,称为基本顶(老顶)初次来压。
《巷道过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巷道过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d2322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e.png)
《巷道过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采空区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巷道穿越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时,围岩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并探讨该类采空区的围岩控制技术,以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特点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顶板坚硬、房柱式结构、空间分布不规则等特点。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的影响,该类采空区往往存在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冒顶等问题。
因此,在巷道穿越该类采空区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围岩控制技术。
三、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一)监测技术首先,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采空区的围岩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布置监测点,利用地音、微震、应力计等设备,实时监测顶板和房柱的变形、应力变化等情况。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预测围岩的稳定性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二)支护技术针对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支护技术是保证围岩稳定的关键。
常用的支护技术包括锚杆支护、锚索支护、钢拱架支护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参数,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注浆加固技术注浆加固技术是提高围岩强度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向围岩内部注入水泥浆、化学浆等材料,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注浆加固技术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注浆压力和注浆方式。
四、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一)技术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采空区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监测技术、支护技术和注浆加固技术。
首先,通过实时监测掌握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其次,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最后,采用注浆加固技术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效果分析通过应用上述围岩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巷道穿越坚硬顶板房柱式采空区的安全性和效率。
首先,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异常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其次,合适的支护措施可以确保巷道的安全通行;最后,注浆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冒顶等事故的发生。
基于支护优化和切顶卸压的邻采邻掘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基于支护优化和切顶卸压的邻采邻掘巷道围岩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5df4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9.png)
基于支护优化和切顶卸压的邻采邻掘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邓辉
【期刊名称】《煤》
【年(卷),期】2024(33)3
【摘要】为保证东曲煤矿8号煤层邻采邻掘巷道的安全使用,对邻采邻掘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设计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切顶卸压方案,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讨论支护优化和切顶卸压对邻采邻掘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切顶卸压是改善邻采邻掘巷道所处应力环境,控制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在切顶卸压基础上对邻采邻掘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围岩稳定性。
支护优化和切顶卸压的共同影响可以保证邻采邻掘巷道使用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保证巷道能安全使用。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邓辉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3
【相关文献】
1.忻州窑矿邻空巷道二氧化碳致裂切顶卸压技术
2.深井高应力切顶卸压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
3.大采高小煤柱沿空掘巷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4.矿井深部巷道切顶卸压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5.邻采邻掘动压巷道密集钻孔切顶卸压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628bd8fc4ffe473368abd5.png)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围岩控制及支护技术成为深部巷道开采的聚焦点。
因此,本文首先简要的阐述了煤矿深部巷道围岩条件及变形特点,然后重点分析了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
关键词:深部巷道;控制措施;技术1 煤矿深部巷道开采特点深部巷道围岩条件比较复杂,只有充分了解深部巷道围岩性质的变化才能因地制宜,进行有效的围岩控制。
深部巷道围岩开采过程中会表现出如下特点:与上部围岩相比,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密度增加,围岩变硬;开挖前,岩体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下,由于巷道掘进后,周围岩石被开挖,相当于卸载,致使其压力释放,岩体容易破碎,导致围岩强度有所下降,出现大量细微裂缝,围岩软化。
开采巷道的变形特点:(1)由于巷道开挖后,围岩会发生卸载现象,岩体能量突然得到释放,使得围岩塑性区和破碎区范围加大,巷道两帮移近量大,继而两帮高应力传到底板,巷道底鼓严重;巷道变形易受扰动,对外部环境影响反应十分灵敏,外部作用发生变化变化,巷道应力、变形均会出现显著改变。
(2)巷道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
初期来压时比较快、变形也非常显著,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支护措施,极易发生冒顶、片帮等现象,当围岩变形稳定后,围岩则长期处于流变状态。
(3)巷道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
深井巷道来压方向大多表现为四周来压,不仅是顶板、两帮发生明显的变形和破坏,而且底板也会出现较强烈的变形和破坏,如果不对底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巷道则会发生严重底鼓,而强烈底鼓则会加剧两帮和顶板的变形和破坏。
(4)巷道围岩变形的冲击性。
在有明显的冲击倾向性的巷道中,围岩变形有时并不是连续、逐渐变化的,而是突然剧烈增加,这就导致了巷道断面迅速缩小,具有强烈的冲击性。
2 深部煤矿地区地应力测量与分析方法目前我国各大煤矿区对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缺乏清晰、准确的认知,在系统认识方面也有所不足。
目前可直接在深部煤矿地区地应力场分布研究过程中进行使用的数据仍然不足,很多煤矿深部井下工程如支护问题以及冲击地压防治问题等等,在过去较少考虑到地应力以及地应力场这组重要参数。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名词解释+简答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名词解释+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ae24c1611711cc7931b7164f.png)
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行程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伤的力。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压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有形的变形。
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扰动的天然应力。
原岩应力分分布的基本规律:①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石层重量。
②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③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④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构造应力: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构造应力的基本特点: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方向性。
①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构造应力主要是水平应力;而且地壳总的运动趋势是相互挤压,所以水平应力占绝对优势。
②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有很大的变化。
③岩体中的构造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
④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比较普遍,在软岩中存储构造应力很少。
砌体梁结构:在上覆岩层中存在由断裂岩块组成的“砌体梁”,因岩块相互挤压,形成承载结构。
认为:①上覆岩层可以坚硬岩层为底划分若干组,其上软弱岩层为载荷;②随着工作面推进上方坚硬岩层断裂形成岩块,岩块间受水平推力成铰接关系;③铰接岩块在某些条件下可形成平衡体。
弹性应变能: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
极限平衡状态:随着破坏向岩体内部发展,岩块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直到某一半径R处岩块又处于弹性状态,这样,半径R范围内的岩体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减压区和增压区(支撑压力区):比原岩应力晓得压力区是减压区,比原岩应力高的压力区是增压区(即支撑压力区)。
采场:把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工作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或简称采场。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顶板或称为上覆岩层。
底板:赋存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底板。
煤矿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煤矿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b2d009bed5b9f3f90f1cb4.png)
速 复喷 0m止 塌方处位 于隧道左线 Z 9+2 处 ,已穿 同时 , K 6 85 将塌方 的情况 及时 向上级单 位汇报 , 时 的喷射砼 陕 封闭 , 至厚度 2c 。 及
研 过 F 断层破 碎带约 15 , 中 Z 9+ 2- 赶赴现 场组织 相关单 位人 员进行 现场 踏勘 、 1 米 设计 1 K 6 85
一
~
1 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0一
:』 C i a N w T c n lge n r d cs hn e e h oo isa d P o u t
工 程 技 术
浅谈 隧道 塌 方, 福建 泉州 3 20 ) 6 0 0
摘 要 : 中结合铜 黄 高速公路 大堆 尖隧道塌 方段 的 治理 , 文 阐述 了隧道塌 方的经过和 治理过程 , 出采取控 制爆破减 少 围岩 的扰 动 、 提 超前 支 护、 作好洞 内水的排 治和超前地 质预测等预防隧道塌方 的技术措施 。
主题词 : 隧道 ; 塌方治理 ; 预防措施
2塌方经过 3治理方案
凰 _一 方 _ . l塌 丞 悫凰
凰 … 方 理 壹 意图 塌 处 纵 . 蚕
3 被埋开挖 台车不能移 动或拉 出 , 碴不 . 1 塌
塌方发生后项 目部在及 时进行相关处理 的 能 清除 , 对现有 掌 子面 、 方面 、 体用 C 5 塌 塌方 2 3 2对 右 半部 拱顶 塌穴 内采 用 H10格栅 5
提高支护强度的方法 ,卸压技术通过采 取松动 爆破 、 力割缝 、 水 打卸压孔 等措施使 同岩受到多 种形式的压力卸载。 2. 3 1深孔卸压爆破 。爆破 卸压主要运用 围 岩力 学特征 , 卸载 、 固为一 体 , 集 加 是一 种积极 有效 的治理方法。 2. . 3 2工作 面卸压 。利用迎 头瓦斯排放孔进 行高压水射流割缝 , 使钻孔两侧 形成一定深度 图2应 力转移效果与钻孔长度的关 系 的扁平缝槽 , 即钻孔 附近煤体 得到局部卸压 , 从 杆实现高 阻让 压支护。高阻即锚杆给 嗣岩提 供 而对迎头顶板起到卸压作用。 2. .3巷帮卸压。在 已经施工的巷道两帮施 较大支护 阻力控制塑性区发展 、降低塑性 区流 3 提 工卸压孔 , 每帮一个 ,间距 0 m . ,卸压孑规格 变速度 , 高支 护阻力可以大大减小 围岩变形 。 7 L 让压 即允许 围岩有一定变形 ,允许 围岩变形可 D8 mmx m。 9 l 2 减少 锚杆载 荷 , 防止 锚杆 破断 , 2 A 利用卸压巷道卸压。在被保护的巷道 降低 围岩应 力 、 . 3 侧或两侧 再掘 进一条 巷道 , 门进行 卸压 , 改善巷道维护状况 。 专 顶板 支护 : 作面巷道顶板稳定性差 , 某T 易 让其 冒落。 产生离层 、 冒落 , 用树脂 药卷加 长锚 固 、 预 采 高 2 _ 4进行注浆从而改善围岩力学性能 高强度锚杆 支护强化顶板 。 支护 的顶板 该 深部开采时 , 由于围岩埋深大 , 水平应力和 紧力 、 减 巷 垂直应力均 比较高 ,围岩 的承载 能力 难以抗拒 岩层强度和刚度显著提 高 , 少顶板下沉 量 , 高应 力的影响 , , 注浆加 固 , 高围岩 道顶板安全性能得 到提高。同时采用快速 承载 因此 通过 提 的整体性和 自 承载能力 , 整个加 固的岩体 的高预应力锚索将 下部锚 固的顶板悬 吊在上 部 身 使 确保顶板 安全可靠 。 顶板锚杆为直 能有效地 同锚杆 有机地 结合为一个整体 ,从 而 稳定岩层 中, 2 m,长 2 m的高强度螺纹钢锚杆 , 距 a A 排 变 为软岩。 提高破碎 围岩 中的锚杆锚 固力 ,从而能够适应 径 2r 70 m,锚杆布 置见 图 3 锚杆 破断载 荷大 于 5m , l I 道松动 范围大顶底 板和两 帮移近量 围岩 的较大变形。 3巷 20 N 延 伸率 大于 2%, 现高 阻让 压支 护 。 1K , 3 实 大 3巷道支护具体技术 同时采用锚索加强 支护 , 锚索直径 1. m 长 5 4 m, 2 由于深部开采围岩存在软化现象 , 岩层 比 3 超前钻孔应力转移 . 1 3 . 每排 2 , 长 1 m 0 根锚 . 。 6 较破碎 , 松动范围大 , 破碎 持续时 间快 、 长。围岩 由于巷道埋深 大 、 围岩强 度小 、 复合顶板 , 7 m 排距为 3 m, . , 存在大量 的节 理裂隙 ,降低 了 围岩的整体性 和 掘进后 、 锚杆支 护之 前 , 已经产生较大 的离 顶板 下沉 使顶 巷道维 护 强度 , 围岩处在 峰值后 的范围 内, 了围岩 层 、 , 板承载 能力快 速衰减 , 使 加剧 21 5) 裂 隙的发 育程度 , 成破碎 区并 向纵深 发展 , 形 因 难 度更大 , , 瓦斯抽 放 , 进迎 头前 为此 结合 在掘 7s 0 此巷道 围岩松动范围大 ,顶底板和两帮移 近量 方煤层布置钻孔 , 一方面抽放瓦斯 , 一方 面将 另 70 5 大。 掘进引起的支承应力峰值 向深 部转 移 ,降低巷 " 70 5 2措施概述 道迎头应 力 , 减少无 支护 空间顶 板离层 、 下沉 。 2 . 1统筹规划 , 合理布置 巷道迎头超前钻孔布置见图 1采用 F A 软件 。 LC 巷道 布置在稳定的岩层 内,巷道方 向尽可 数值计算 、分析应力转移效果 与钻 孔长度 的关 如 所示 , 道迎头 钻孔后 , 峰值位 巷 应力 能与本区最大 主应力方 向一致 , 小其应力对 系 , 图 2 减 嫠 巷道的作用 ;避免开采 引起 的支承压力 的强烈 置 随钻孔长度增 加显著向深部转移 ,钻孑长 度 L 图 3锚 杆 布 置 图 2 作用, 将巷道布置在 已采 的采 空区下 ; 采取上部 超过 1m,后 ,峰值位置距巷道表 面的距离减 两帮支护 : 采用树脂药卷加长锚 固 、 强度 高 煤层预先开采 , 回采等方法 , 开上部开采 小 , , 跨巷 避 因此 确定钻孔长度 1m, 0 每掘进 5 m钻 1 次 锚杆支护两 帮 , 提供较 大的支护阻力 , 两帮 控制 遗 留煤柱 的影 响,且 与煤柱 边沿保 持一定 的距 塑性 区的发 展 、 塑性 区的流变速度 , 降低 同时 该 离; 避免相邻巷道之 间的相互影响 ; 合理开采顺 支护 又能适 应两帮的较大变形 , 实现 高阻让压 序 以避免采掘在相邻的 区段 内同时进行等。 支护 。帮 、 角锚杆均 为直径 2m 长 2 m 的高 0 m, . 2 2 . 强围岩 约束 能力 , 2增 限制破碎 区向纵深 强 度 螺纹 钢 、尾部 热处 理 的锚 杆 ,锚 固长度 发展 1 m, . 排距 7 0 m。 1 5m 增加支护体强度 , 防止危岩 出现 , 出现 即使 3 - 固两帮和底角 3加 危岩也 能限制形成较大 的破碎 区。在支 护手段 某工作 面两巷为梯形巷道 ,两帮 和底板 均 上 比较有效 的方法 是采用 高强度 锚杆 、 索 、 锚 为强度较小 的煤层 , 巷后 围岩破 碎 区从两 帮 掘 网、 联合 支护 , 梁 进一 步改 善围岩 力学性 能 , 增 和底角开始 , 最终也 以两帮最大。 两帮和底角采 强 闱岩 约束力 。 用高强度锚杆支 护 ,阻止破 碎 区;塑性 区的发 2 - 3降低作用在 围岩 的压力 展, 减小该部位煤层强度 衰减 , 当两帮和底板 裂 将作用 于巷道周 围的集 中载荷转移到离巷 隙发育 , 迎头 8-0m时 , 即距 010 应用高 水速凝材 道 较远 的支承 区 , 巷道 围岩应 力 , 而减 降低 从 料对两帮及底 板注浆 加固 ,提高破碎 区同岩的 少对支护 的破 坏。 卸压技术是较好的减小压力 、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6000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6.png)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摘要:本文以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原中央行人下山)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探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实际,针对性提出了“锚网喷+底板锚杆+预留变形量+全断面封闭格栅拱形支架”复合型支护方案,从巷道返修情况来看,返修支护方案整体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对类似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稳定性;控制;分析1、工程概况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埋深在660m左右,从地质勘察来看,巷道所在层位主要是粉砂岩,其中包含有较多的裂隙,也含有一定的钙质结核和黄铁矿,包含一层厚度在0.2m左右的泥岩,非常容易出现破碎问题。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来看,最大的水平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大小接近29MPa,与巷道呈现出69°的夹角,巷道整体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地应力影响,虽然巷道围岩的强度相对较大,但是在巷道掘进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变形破坏问题。
从巷道原支护设计来看,巷道设计采用的是锚网索支护。
2、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变形破坏特点通过对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的现场观测来看,巷道主要的变形破坏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巷道在全断面出现了变形破坏问题,巷道两帮内挤明显、底鼓突出、拱顶下沉量较大。
其次,巷道围岩不仅变形量较大,同时,变形速度相对较快,且出现了变形持续时间偏长的问题。
从现场测量来看,很多巷道在掘进后的2d内,变形速度少则达到了12mm/d,多则可以得到110mm/d。
从变形时间来看,巷道变形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部分地段甚至超过了15个月。
从变形量来看,围岩变形量通常情况再280mm-1000mm之间,部分地段甚至出现了更大的变形。
第三,巷道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很多支护结构也有着明显的破坏问题,巷道表面的浆体开裂较多,同时,很多地段的锚索、锚索也出现了较多的破断。
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修复,围岩的稳定性相对于先前有了提升,但是整体仍旧不能保证较长时间的稳定。
煤矿开采的岩层控制
![煤矿开采的岩层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5638a5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8.png)
通过智能算法和控制系统,自动调整 采煤机、支架等设备的工作参数,实 现岩层控制的最优化。
新型支护材料与技术
新型支护材料
研发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的支护材 料,提高巷道支护效果,降低维护成 本。
新型支护技术
推广锚网索支护、注浆加固等先进支 护技术,提高巷道稳定性,降低事故 风险。
生态友好型采煤技术
岩层破坏机制
研究岩层的破坏机制和演化过程,为制定有效的 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岩层控制设计原理
采场设计
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合理设计采场结 构参数,确保采场稳定。
巷道支护
根据巷道的围岩条件和受力状态,选择合适的支护方 式和材料,提高巷道稳定性。
采掘顺序优化
优化采掘顺序,降低对岩层的扰动,减少岩层失稳的 风险。
绿色开采
研究开发低污染、低能耗的采煤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开采。
生态恢复
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对采煤破坏的土地进行恢复和治理,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4
巷道岩层控制技术
巷道围岩监测
监测目的
实时监测巷道围岩的应力 状态、位移变化和潜在破 坏区域,为支护设计和施 工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
采用应力计、位移计、声 发射仪等设备,对围岩进 行应力、位移和声发射信 号的监测。
数据处理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 析和处理,绘制围岩应力 、位移变化曲线和声发射 事件分布图。
岩层控制工程实践
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岩层的位移、应力和变形等参数,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生岩层失稳事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 措施进行处置。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dc050abb68a98271fefa24.png)
1)木支架
木支架易于腐烂、使用期短、防火性能差、复用率低、损耗大、对围岩移动的适应性差等,当巷道变形量超过100~200mm时,木支架就极易遭到损坏。所以采区巷道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木支护。
2)金属支架
金属支架具有承能能力大、可多次复用、可缩量小、有利于防火、贮运方便、安装容易和迅速等优点,所以是当前采区巷道支护主要形式之一。
2、巷内加强支护
1)巷内永久性加强支护
(1)在原来棚子的断面范围内以增加构件的方式加强原有的基本支架,其常见的形式有加中心柱、偏心柱或二者并用;
(2)在原有棚子之间增加一些立柱或棚子。
2)巷内临时性加强支护
临时性加强支护最好采用便于安装和拆移的支撑式单体支柱,最好是单体液压支柱。
3、巷旁支护(木垛、密集支柱、矸石带、人工砌块巷旁支护带、刚性充填带)
(3)综合支护——在巷道同一地段内除采用不同结构的支架外,还采用不同原理的围岩加固措施对巷道进行支护。如“棚子+喷层+围岩注浆”、“锚杆+薄壳支架+壁后注浆”支护等。
三、巷道锚杆支护
【笔注】
1、锚杆种类和锚固力
1)锚杆的分类
按锚杆的锚固方式分类;按杆体锚固段长短分类;按锚杆杆体的工作特性分类;按锚杆作用特点分类;按制造锚杆杆体的材料分类。
(1)平顶型可缩性金属支架
(2)拱形可缩性金属支架
3)石材支护
在井下巷道支护中,有时采用石材材料,常用的有天然石材、人工石材、浇筑混凝土三种形式。
对于天然石材,用于主要大巷的支护中,即常说的砌碹支护。对于人工石材,在井巷支护中目前较少采用。浇筑混凝土支护在目前我国井下主要大巷中采用的较多,该类支护主要用于服务年限比较长、巷道尺寸比较大、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条件下。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50d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8.png)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和矿山深部开采的开展,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必须加强对巷道围岩变形治理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针对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给出详细的方案,以期能够引起工程界的重视和关注。
二、巷道围岩变形的特点及影响1. 巷道围岩变形的特点巷道围岩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岩体断裂、岩层滑移、岩层变形等,这些变形往往会导致巷道的变形和破坏,严重影响巷道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2. 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巷道围岩的变形会使得矿山的开采效率下降,矿山安全隐患增加,同时也会给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巷道围岩的变形进行治理。
三、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1. 前期调查在实施治理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变形机理、变形程度等,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技术(1)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巷道围岩支护技术,通过预应力锚杆对围岩进行受拉支护,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
(2)悬索锚索技术:通过在巷道顶部设置悬索锚索,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支护,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
(3)岩体喷浆加固技术:在巷道围岩出现严重变形时,可以采用岩体喷浆加固技术对巷道围岩进行补强,增加围岩的承载能力。
3.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实施步骤(1)测量设计: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详细设计方案,确定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2)材料采购: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采购必要的支护材料和设备。
(3)施工实施:根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的实施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4)监测和评估:在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巷道围岩变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修正。
四、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db3aa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5.png)
该理论认为:在层状岩体中开挖巷道,当顶板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坚硬稳定岩 层时,锚杆的悬吊作用居次要地位。如果顶板岩层中存在若干分层,顶板锚杆的 作用将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依靠锚杆的锚固力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 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另一方面,锚杆杆体可增加岩层间 的抗剪刚度,阻止岩层间的水平错动,从而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层 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即组合岩梁。
明显效果,但当围岩产生塑性破坏后,对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及承载能力有显著效
果;锚杆与其锚固范围内的煤体构成一种组合型的锚固支护体,在锚杆的约束与抗
剪作用下,使塑性破坏后易于松动的煤体或煤顶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并可适应
围岩变形的平衡拱,从而提高了煤体的整体性,防止顶煤松散冒落,锚固平衡拱内
存在着关键承载环,对巷道顶板可起到有效的支承作用。全长锚固锚杆的作用就是
稳定岩层
软弱岩层
虽然悬吊理论直观地揭示了锚杆的悬吊作用,但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围岩的自 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如果顶板中 没有坚硬稳定岩层或顶板软弱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无法将锚杆锚固到 上面坚硬岩层或者未松动岩层上,悬吊理论便不适用。
组合梁理论
三、巷道支护机理
度和较高的强度,其厚度越大,越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和支承能力的提高。
锚杆作用角
组合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锚杆支护的作 用机理,但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深入考虑围岩-支 护的相互作用,只是将各支护结构的最大支护力 简单相加,从而得到复合支护结构总的最大支护 力,缺乏对被加固岩体本身力学行为的进一步分 析探讨,计算也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一般 不能作为准确的定量设计,但可作为锚杆加固设 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264a7f90975f46526d3e102.png)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摘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控制与巷道的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采煤安全生产。
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途径。
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措施、方法和巷道保护与支护措施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巷道;围岩控制;支护方式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控制与巷道的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采煤安全生产。
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途径。
回采导致的支承压力不但数倍于原岩应力,并且,影响范围大。
巷道受回采影响后,围岩应力、围岩变形成几倍、几十倍急增。
巷道围岩控制的实质是利用煤层开采引起采场周围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正确选择巷道布置和护巷方法,使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内,防范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影响,控制围岩压力。
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措施、方法和巷道保护与支护措施等技术问题。
1、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1.1、围岩压力(1)松动围岩压力。
因巷道挖掘而松动、塌落的岩体,其重力直接作用在支架结构物上的压力,表现为松动围岩压力载荷形式,如支护没有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围岩形成松动垮塌圈时,造成松动围岩压力,顶压显现严重。
(2)变形围岩压力。
支护可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时,围岩位移挤压支架而出现的压力,即:变形围岩压力。
在围岩、支护力学体系中,围岩与支架互相作用,围岩就对支架施加变形压力。
弹性变形压力是围岩弹性变形时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弹性变形出现的速度很快,变形量相当小,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作用较小。
塑性变形压力是因为围岩塑性变形和破裂,围岩向巷道空间位移,使支护结构受压,这是变形围岩压力的基本形式。
塑性变形的状况由巷道塑性区和破裂区的范围所决定。
塑性区的扩展具有时间效应,它不再扩展时,围岩变形速度就下降。
(3)膨胀围岩压力。
探讨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
![探讨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767444577232f60ddcca126.png)
探讨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in coal seam mining摘要:煤炭开采行业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行业,也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行业之一。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逐渐减少。
煤层开采巷道是保证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进出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开采过程中围岩的不稳定性及地质变化常使得巷道围岩与岩体脱落而形成事故影响煤炭开采安全。
因此加大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有利于煤炭开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本文就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Abstract: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has been our focus on the industry,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of energy supply in our country. These years with the state of the coal industry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gradually increase, coal mining accidents occurred frequency gradually reduced. Coal mining roadway is to ensure the main channel workers an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mport and, but due to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instabilityand geological changes often makes the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and rock fall off and form accidents affecting the coal mining saf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control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is going on smoothly. In this paper, the coal mining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Ming, and analyz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coal seam mining,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1.工程概况团柏矿位于霍州市城南5公里汾河西岸,铁路专用线与南通铺线相接,矿区公路与霍侯一级路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巷道围岩分次控制方法及支护技术
![巷道围岩分次控制方法及支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a4edb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3.png)
巷道围岩分次控制方法及支护技术发布时间:2022-11-04T03:04:46.973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2期作者:冯伟周聪[导读] 巷道支护是伴随煤矿生产的永恒课题,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矿井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冯伟周聪淮河能源物资采供中心安徽淮南 232001摘要:巷道支护是伴随煤矿生产的永恒课题,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矿井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回采巷道在开采扰动下,出现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围岩破碎,变形量大,影响巷道的正常服。
目前为了满足大型现代化矿井安全、高产、高效的要求,许多生产矿井回采巷道断面都不断增大,巷道长度也急剧增加,这些都对煤巷支护,特别是锚杆支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使得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凸现很多理论和应用问题,本课题围绕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巷道围岩;控制方法;支护技术一、煤矿巷道围岩支护集中表现的问题煤巷变形机理和变形过程认识不充分,大多数煤巷锚杆支护按一次支护设计,巷道锚杆支护密度过大,支护材料浪费惊人,巷道的支护费用往往高达巷道工程总费用的50%以上,但由于煤巷变形的不可抗拒性,锚杆锚索支护性能与煤巷围岩变形不协调,支护效果不理想;过高的支护参数极大地增加了掘进时的支护工作量,导致巷道掘进速度慢、采掘紧张,影响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
二、我国的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目前,锚杆支护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支护方式,尤其近年来,我国锚杆支护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锚杆支护的优越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
不管是受开采动压影响的采准巷道,还是受开采动压影响的开拓巷道,其实用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我国的锚杆支护技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专家和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锚杆支护理论日趋完善、支护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锚杆支护作为主动支护形式,通过改善围岩体受力状况和提高围岩体强度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探讨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d24c1074a7302768e9939d8.png)
直径小3 mm~6 mm; 根据前面钻孔直 径的选择 2 2锚杆长 度 . 情况 , 可以确 定选用的树 脂药卷直径为2 rm。 3 a 回采巷 道在服 务期 内会 受到 工作 面采 动 从 整 个 支护 体 系 来 看 , 杆 长 度 不能 太 2 6 W 钢带 锚 . 的影 响 , 想充分 利用 围岩 的 自承 能 力 , 护 短 , 要 支 太短 就 使 整 个锚 杆加 固的 锚 固体 厚度 过 钢 带是 煤巷锚 杆支 护 中的一 种性 能优 越 类 型应 选择 对 围岩具有 主 动控制 能 力的锚杆 小 , 度较 低 , 强 不利 于系统的 稳定 , 而且锚 杆长 的锚杆组合 构件 , 它可 将单根锚杆 联结起来 组 支护形式 , 锚杆及其布 置参数要 以在 围岩 中 度 增加 后还 有 可 能 适 当加 大 锚 杆 间 、 距 。 成 一个整体承 载结构 , 且 排 显著提高锚 杆支护的 整 形成 整 体锚 固结 构 为原 则 。 使用 全长粘 结式 锚杆 , 锚杆 长度 增加 时 , 巷 体 效果 。 带一般 由薄 钢板 压制成 w型 , 对 钢 钢带 鉴于支护 对象结构 的特殊性 , 杆支护需 道 的支 护效 果是 比较 明 显的 。 合 巷 道 围岩 上 有安 装 孔 , 锚 结 孔形 状 为 圆形或 椭 圆形 。
优点, 使得在许 多具 备相应 条件的情况 下采用 进 而 使弱 面 间产 生滑 移 和破 坏 。 树脂药卷 本身具有 一定的柔 度 , 尤其是全 大采高 综采成为首选 。 大采高综采工作 面回 采 总之 , 全长 锚 固锚杆 支护系统 比端头锚 固 长锚 固时其柔 度更大 。 为保 证树脂 药卷完全填 巷 道 围 岩 稳 定 性 控 制技 术 研 究 , 仅 丰 富 锚 杆的优点突 出。 不 一般在 顶板较完 整 、 稳定 , 且 满 预定 的 钻 孔空 间 , 内需 要 一定 的 树 脂药 孔 若树 脂药卷直 径较小 , 则需 要的长 度就大 , 了大 采 高 工 作 面 巷 道 围 岩 稳 定 性 控 制 的 应 力( 特别是 水平应力) 不大的巷道 中采用端头 卷 ,
简述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简述巷道围岩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2480b7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6.png)
简述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一、引言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是煤矿开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保障工人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随着科技的发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巷道围岩的特点巷道围岩是指煤矿中开采出来的空间所包围的岩体。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岩层厚度大:由于煤层多数为平面构造,因此开采时需要在地下挖掘出一条宽度较大、长度较长、高度较低的通路,因此巷道围岩厚度相对较大。
2. 岩层变形能力弱:由于巷道围岩受到地质构造和开采活动的影响,其变形能力相对较弱。
3. 工作环境恶劣: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如地质条件不稳定、气体浓度高等,使得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更加复杂和危险。
三、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支护技术:通过设置支架、钢架等方式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撑,以达到稳定和控制的目的。
2. 加固技术:通过注浆、锚杆等方式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 预应力技术:通过设置预应力杆等方式对巷道围岩进行预应力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4. 水泥注浆技术:利用水泥注浆剂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和封闭处理,以达到稳定和防水的目的。
5. 喷射混凝土技术:通过喷射混凝土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和支护,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工作环境和开采方式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1. 支护技术:在煤矿开采中,支护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其优点是支护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等。
2. 加固技术:当巷道围岩强度较弱或存在大块岩体时,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固方式有注浆、锚杆等。
3. 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主要用于需要长期稳定的巷道围岩中。
通过设置预应力杆等方式对巷道围岩进行预应力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4. 水泥注浆技术:水泥注浆技术主要用于防水和封闭处理。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1e8f8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b.png)
• 引言 •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概述 •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 •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应用
实例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深入,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成为 研究的热点问题。
02
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对于保障 矿产资源开采安全、提高开采效 率具有重要意义。
面临挑战
在深井巷道中,围岩承受着巨大的地压,易 发生变形和破坏;同时,深部地温高,对设 备和人员都是一大考验。因此,需要采取针 对性的围岩控制技术。
技术实施过程
技术方案设计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 合的围岩控制方案,包括选择合 适的支护方式、确定合理的支护
参数等。
施工工艺
详细描述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巷道 掘进、支护安装、监测设备布置等 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
高效掘进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千米深井巷道围岩的实时监测和 预警,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发展高效、安全的掘进技术,提高千 米深井巷道的掘进速度,降低施工成 本。
新型支护材料
研发具有更高强度、耐久性和适应性 的新型支护材料,以应对千米深井巷 道的高压、高地温等恶劣环境。
VS
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收敛计、压力计、 位移计等,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为 支护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同时,监 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支护效果和安 全性,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04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应 用实例
应用场景介绍
矿区概况
以某大型矿区为例,该矿区具有千米深度的 矿井,巷道围岩条件复杂,需要采取有效的 围岩控制技术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控制由于采场上覆岩层大范围运动和垮落,对采场附近巷道形成强烈的动压影响,使巷道维护状况严重恶化。
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控制,成为矿山巷道的难点和重点。
动压影响巷道围岩控制首先要合理确定巷道与采场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是选择适合动压巷道变形特点的支护与加固方式。
第一节采场附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如本书第1编所述,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及回采结束后,由于上覆岩层自下而上逐步冒落、破断与沉降,将在回采工作面周围形成动态的及静态的支承压力,如图11-1所示,在回采工作面四周煤体或煤柱上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采空区内出现应力降低现象。
图11-1 长壁工作面周围垂直应力的分布可以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现场实测或数值计算等方法,近似估计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包括峰值大小及位置,应力升高区压力及影响范围,应力降低区压力及范围。
一、煤层下部底板中支承压力分布上述图11-1所示的支承压力,将向其下方的底板煤岩中传递,形成相应的应力升高区和应力降低区,并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发生变形与应力的扩散和衰减过程。
1、变形的扩散和衰减规律变形的扩散和衰减规律如图11-2及图11-3所示,它们分别表示沿走向剖面和沿倾斜剖面(工作面前方10m处),下方底板中的变形特征。
图中实线表示距煤层分别0、8、24、40m的四个水平上的变形增量曲线(取水平线为零线),虚线表示附加变形完全衰减的边界。
图11-2 沿走向剖面底板中变形扩散规律Ⅰ—边缘下方压缩变形区;Ⅱ—采空区下方变形恢复区图11-3 工作面前方10m 处沿倾斜方向底板中的变形规律2、应力的扩散与衰减规律。
底板中铅直应力的集中区和卸压区基本上与支承压力的集中区和卸压区相对应,随着Z 值增加应力集中和卸压程度降低,应力分布趋向缓和。
图11-4为沿走向剖面底板中3个应力分量的分布规律。
由图11-4(a )可见,垂直应力z σ的高峰位置与法线成一定夹角向煤体前下方传播,高峰值大小按负指数规律衰减;z σ的原始应力等值线位置与法线成15°左右向后下方伸展。
图11-4 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a )岩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支承压力分布;(b )z σ/h γ分布; (c )x σ/h k γ分布(3/1=k );(d )h xz γτ/分布煤柱宽度对应力传递规律有较大影响。
图11-5为一侧采空(相当于煤柱无限宽)、两侧采空煤柱较小和两侧采空煤柱较宽情况下,底板中z σ的应力等值线图,可见3种情况下底板中支承压力的峰值大小及分布范围是有很大区别的。
图11-5 煤柱宽度对底板支承压力分布的影响(a)一侧采空;(b)两侧采空,煤柱较小,煤柱上载荷呈均匀分布;(c) 两侧采空,煤柱较大,煤柱上载荷呈马鞍形分布;分布,ghi-底板内支承压力影响区边界(不超原岩应力值的5%)abc-煤柱上载荷分布,def-底板不同深度处z图11-6为层理裂隙对传播应力的影响。
图11-6 层理裂隙对传播应力的影响二、煤层上方顶板应力分布图11-7为三维相似材料模拟结果。
可见,在工作面正常推进过程中,煤层顶板中也将出现垂直应力的集中区和卸压区,其形态与底板中的垂直应力分布相似。
图11-7 煤层顶板应力分布在本实验条件下,顶板中应力高峰位置随与煤层距离H的增加稍向煤壁前方移动,该直线(图中a)与煤层法线夹角9°;应力集中区与卸压区的分界线(图中b)与煤层法线夹角12°;采空区上方各层位最低应力点的连线(图中c)与煤层法线夹角36°;高峰应力集中系数KM随距离增加而线性衰减(图中d),但衰减速度低于底板中应力衰减速度。
第二节巷道合理位置优化一、区段巷道的位置与矿压显现(一)同一煤层(分层)区段巷道回采工作面上、下两端的区段巷道,其稳定性除与开采深度和围岩性质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影响。
根据巷道布置及支承压力的影响,可将区段巷道分为三类:(1)巷道两侧均为煤体,称煤体-煤体巷道,或称实体煤巷道。
如薄、中厚煤层和厚煤层上分层的区段运输巷一般都属这类巷道(图11-8中的Ⅰ)。
图11-8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示意图a —煤柱护巷;b —无煤柱护巷该类巷道服务期间的围岩变形量:1000u t v u u ++= (11-1) 其中,0u —煤体内掘巷引起的附加变形量;00t v —掘进影响趋向稳定后期间的围岩变形量;u 1—受本工作面采动影响引起的围岩变形量。
由于巷道在回采工作面处就已废弃,所以受回采影响引起的附加变形量u 1较小。
这种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如图11-9中Ⅰ。
u 0、0v 、u 1及u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开采深度和巷道围岩性质。
(2)上区段已采完且采动影响稳定后掘进的下区段回风巷,称煤体-煤柱(采动稳定)巷道,即通常所说的沿空掘巷。
该类巷道的围岩变形量:2110u t v u u ++= (11-2) 其中,u 0—掘进巷道引起的附加变形量。
由于不是在煤体内,而是在已采区一侧开掘巷道,开掘巷道引起的附加变形量比巷道Ⅰ要大。
11t v —掘巷影响趋向稳定后期间的围岩变形量。
同样,1v 比巷道Ⅰ的0v 也要大。
u 2—巷道受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期间的附加变形量。
由于支承压力叠加影响,u 2比巷道Ⅰ的u 1要大得多。
这类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也如图11-9所示,u 0、1v 、u 2及u 的大小与护巷方式和煤柱宽度密切相关,煤柱较窄时最大(Ⅱ1),无煤柱沿空掘巷次之(Ⅱ2),煤柱较宽时最小(Ⅱ1)。
图11-9 相邻区段采动稳定后开掘的巷道围岩变形Ⅰ—位于煤体内的运输巷;Ⅱ1—煤柱较宽的回风巷;Ⅱ1′—煤柱较窄的回风巷;Ⅱ2—沿空掘巷(3)下区段的回风巷与上区段的运输巷同时掘出,或者在上区段回采过程中或采空区顶板运动尚未稳定前掘进下区段回风巷,即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正在回采,称煤体-煤柱(正采动)巷道。
(图11-8中的Ⅲ)由于受毗邻区段工作面回采影响,该巷道要经历开掘时明显变形,然后趋向稳定,受相邻区段采动影响期间显著变形,然后趋向稳定,及受本区段工作面回采影响后显著变形5个阶段。
巷道的围岩变形量为:2111000u t v u t v u u ++++= (11-3) 这类巷道整个服务期间典型的围岩变形规律如图11-10所示。
可见,其变形是非常剧烈的,在以上三类巷道布置中属最难维护的一类,因而应尽量予以避免。
但对其中的沿空留巷系统,在采取合适的巷道支护及巷旁支护后,可以在压力较小、顶底板及煤层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中采用,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与技术效果。
沿空留巷系统的支护控制问题详见本章第三节内容。
图11-10 受毗邻区段工作面回采影响的巷道变形Ⅰ—位于煤体内的运输巷;Ⅲ1—煤柱较宽的回风巷;Ⅲ1′—煤柱较窄的回风巷(二)厚煤层中、下分层区段巷道在缓斜和倾斜厚煤层分层开采系统中,分层平巷用煤柱维护时的布置方式有重叠式、倾斜式和内错式(图11-11a、b、c)以及混合式,分层平巷用无煤柱护巷时有重叠式和倾斜式(图11-11d、e),煤层倾角较大时,可采用水平式布置。
图11-11 厚煤层分层巷道的布置方式a、d—重叠式;b、e—倾斜式;c—内错式;1—运输巷;2—回风巷;a、b、c—煤柱护巷;d、e—无煤柱护巷与上分层巷道一样,中下分层巷道可分为煤体-煤体巷道、煤体-煤柱巷道(已稳定)、煤体-煤柱巷道(正采动)三类,其变形量估计方法如上分层巷道相应类型的巷道相似。
其中,煤体-煤柱巷道(正采动)变形最为剧烈,煤体-煤柱巷道(已稳定)变形较为剧烈,煤体-煤体巷道变形较小。
但是,中下分层巷道的稳定性,还与上分层是否留有煤柱,煤柱一侧采动还是两侧采动,两侧采动时煤柱宽度,采动是否稳定,以及中下分层巷道与上分层煤体(煤柱)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有关。
①位于上分层采空区下方、上分层两侧已采的煤柱附近的巷道由于上分层两侧已采的煤柱上承受很大的支承压力,对中、下分层巷道的维护危害很大,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上分层两侧已采煤柱的宽度,煤柱附近采动已经稳定还是正在采动,下分层巷道紧靠上分层煤柱,还是与煤柱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图11-12为平顶山一矿戊组煤层内,煤门的围岩变形与上分层遗留煤柱的关系。
由图可见,位于煤柱下方的地段变形最为剧烈,顶底板移近速度高达6mm/d;靠近煤柱的地段变形也比较剧烈,顶底板移近速度达3mm/d左右;距煤柱边缘约10m的地段影响基本消失,顶底板移近速度下降到1mm/d左右。
图11-12 围岩变形与上分层遗留煤柱的关系(平顶山一矿戊组煤层1246区段煤门)为了改善这种巷道的维护,要求巷道与上分层两侧已采煤柱之间保持5~10m的水平距离,但这会明显增加中、下分层的煤柱损失。
因此,在上分层开采时,应尽量避免遗留煤柱,否则会对下分层的回采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②位于上分层采空区下方、上分层一侧已采的煤体附近的巷道这种巷道如紧靠上分层煤体,由于煤体上支承压力的作用,对中、下分层巷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图11-13中的曲线1所示,但与两侧采空的煤柱(图11-13中的曲线2)相比要小得多,其影响范围也明显减小。
一般情况下,巷道与上分层煤柱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超过2~3m时,影响即明显减弱。
图11-13 中、下分层巷道变形与上分层煤柱边缘水平距离间的关系1—在一侧已采煤柱附近;2—在两侧已采煤柱(宽度20m)附近③位于上分层已采区下方、上分层无遗留煤柱的巷道图11-14为厚煤层各分层无煤柱巷道的围岩变形,与以上两种情况相比,巷道稳定性得到极大改善。
所以,上分层实行无煤柱开采(表11-1中的Ⅲ,图11-1d、e中巷道2),消除上分层煤柱的危害,对改善中、下分层巷道的维护是非常有利的。
图11-14 厚煤层各分层无煤柱巷道的围岩变形(Ⅰ)—上分层运输巷;(Ⅱ)—上分层回风巷;Ⅰ—中、下分层运输巷;Ⅱ—中、下分层回风巷总之,避免上分层遗留煤柱的影响,及相邻区段的采动影响,是改善中、下分层巷道维护的主要措施。
二、底板巷道位置优化按照巷道轴向与工作面煤壁的空间关系,煤层底板巷道大体上可以分为轴向垂直于煤壁和轴向平行于煤壁两种。
这两种巷道因为空间位置的不同,承受上部采动所引起的支承压力情况也不同。
(一)巷道轴向垂直于工作面煤壁的底板巷道对于轴向垂直于工作面煤壁的底板巷道,按其承受上部采动影响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如图4-6所示的六种。
对于Ⅰ、Ⅴ、Ⅵ这三种巷道,因采煤工作面沿其轴向并从其正上方推过,所以整条巷道沿推进方向将先后承受其所在深度水平的最大采动应力(与x 值有关)。
图11-15 轴向垂直煤壁的底板巷道种类对于Ⅱ、Ⅵ两种巷道,当第一个工作面跨过时,巷道Ⅱ承受与巷道Ⅰ、Ⅴ、Ⅵ相同的支承压力。
但是在第一个工作面后方,Ⅱ、Ⅵ因为靠近存在应力集中的煤体边缘,显然承受的压力要大于Ⅰ、Ⅴ、Ⅵ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