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思考(山东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家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思考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家栋
一、会议目的:
1.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有效实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的整本书教学内容。

3.交流分享我省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经验。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1.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朱光潜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

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

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

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

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

第二一一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一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

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

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一一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

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1)《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书目的要求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2)教材读书栏目中安排的书目以及与教材课文相关联的书目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推荐的阅读书目。

(4)新出版的优秀作品
2.创设适宜的读书环境(学校、家庭)。

3.依据课程标准、阅读的目的,借鉴阅读层次研究理论,确定恰当的阅读要求。

阅读的目的:获得乐趣,获取信息,学习阅读。

获得乐趣:将阅读作为愉悦身心的一种生活方式。

(无压力阅读)
获取信息:通过阅读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

学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
尔斯·范多伦
基础阅读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阅读准备阶段,身体方面有良好的视力和听力,智力方面有基本的认知能力,语言上能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学生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第三个阶段具有能快速建立词汇的能力,功能性读写能力。

第四个阶段,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只是还不够老练,也是人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实践的。

检视阅读是基础阅读的发展,基础阅读不过关,就无法进入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包括略读和粗读两种。

分析阅读的四个规则:一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

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早先知道。

二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内容)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三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结果。

四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进行主题阅读,首先要确定主题,接着根据主题筛选不同的书目,然后阅读书目,最后分析比较讨论所提出的主题。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累积的,较高层次的阅读包括前面的低层次的阅读。

4.正确处理整本书阅读与教材课例学习的关系。

整本书阅读与教材课例学习既有联系,也有其独立性。

有时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在整本书阅读中需要及时实践精读课例学到的阅读方法。

但是,整本书阅读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律,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套用精读课例的学习方式与要求来阅读整本书。

5.依据阅读进程,实施不同课型的教学。

新书推荐课:激发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提示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交流分享,质疑问难,促进发展,激活阅读动力,提出新的阅读目标。

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课: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整本书阅读后的成果(戏剧、朗诵、书评等)。

6.研究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要求与规律。

实用性作品、想象文学
如阅读抒情诗,不论你觉得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这是因为任何诗都有一个整体大意,只有整体读完,才能发现诗中蕴藏的意念与经验。

在此基础上大声朗读,诗的节奏或是押韵的地方,能帮助你把该强调的地方凸现出来,增加你对诗的理解。

当然,要能够与诗进行深度对话,还要借助写作背景等资料来认识。

比如说,研究古诗词教学:
(1)读通诗句,感受节奏美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读出理解,感受画面美
渔歌子
【唐】张志和
/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关注意象,读出意境美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桃源行》桃花流水在人间,
武陵岂必皆神仙。

——苏轼《烟江叠嶂图诗》(4)走近作者,体会情感之美。

一蓑烟雨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810),浙江人,精通书画、音律、诗词。

十六岁科举考试中选,深得皇帝器重,被赐名“志和”,曾任翰林待诏。

后因事贬官,他看透名利,弃官舍家,浪迹江湖。

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歌
【唐】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7.合理定位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

先行者,同行者,组织者,引导者(提供阅读支架,进行阅读示范)。

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朱光潜
8.学校、班级组织活动助推学生的阅读。

9.开展有意义的评价,推动整本书阅读。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