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I)
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2.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
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3.“帝”原本是天神的尊号。
秦国的神话中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高。
嬴政去“泰”、用“皇”、加“帝”,合成“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此举旨在A.受秦国传统的影响B.体现嬴政好大喜功C.显示皇帝至高无上D.延续家天下的传统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5.《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6.宋代建国后,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如锁院制度、弥封制度(糊名制度)、誊录制度、别试制度等,这些措施A.打破了传统的门第限制B.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流动C.注重程序的规范和公平D.使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高一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凉山州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全卷共8页(试题卷6页,答题卷2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A.原始人群时期B.旧石器时代C.金石并用时期D.新石器时代【答案】D2.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B3.春秋时代,出现了“诸侯僭越自己的身份,用天子之礼;卿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天子之礼”的现象。
这说明A.世袭制崩溃B.分封制瓦解C.宗法制巩固D.礼乐制破坏【答案】D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
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
该文献是A.《论语》B.《墨子》C.《老子》D.《韩非子》【答案】D5.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
“九州”的出现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答案】D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与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与世袭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答案】C7.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制度D夺去王侯爵位【答案】A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答案】C9.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答案】D10.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测试卷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卷02高一·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
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B【详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是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特别是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内涵丰富,被视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排除A,B符合题意;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性的退化B.原始社C.国家的建立D.私有制的产生【答案】D3.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君主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诸侯争霸,各国君主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①②③都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故选A;春秋战国时期,“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不符合史实,排除④,故排除BCD。
4.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高中教育】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8。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工业资产阶级渐入政权中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
新贵族赢得了被选举权
D。
无产阶级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席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
所以本题选A;B,C,D不符合史实。
点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代议制确立与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结合教材不难选出此题。
9。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
17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
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法国1785年宪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10。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驻马店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1.西周初年,因分封制形成了同姓诸侯国和异姓诸侯国,周王室与异姓诸侯国联姻,从而出现了甥舅之国的现象。
这一现象A. 促进了华夏各族的民族融合B. 有利于稳定统治集团内部关系C. 保证了地方政权的长治久安D. 树立了周天子贤明君主的形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周王室与异姓诸侯国联姻”,形成了“甥舅之国”,说明了宗法关系的扩大,有利于稳定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巩固了统治,故选B;周王室与异姓诸侯国联姻与“华夏各族”的融合无关,排除A;C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周王室与异姓诸侯国联姻无法体现周天子是贤明君主,排除D。
2.战国时期人才的选拔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或由大臣荐举,或是通过自己上书自荐游说,或是积累军功得官。
这反映出A. 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B. 官吏选拔制度尚未建立C. 宗法分封制度完全瓦解D. 社会转型助推阶层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型时期,人才选拔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打破贵族世袭特权,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故选D;A项中“已被废除”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战国时期人才的选拔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已经存在多种选拔方式,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
3.秦汉时期,国家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由廷议决定,参加廷议的除了重要官员之外,还有位卑权轻的文化博士,廷议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后,再由皇帝集思广益,最终裁决。
这种做法A. 避免了皇权决策的失误B. 解决了群臣的矛盾分歧C. 削弱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廷议经过广泛深入讨论,由皇帝集思广益,最终裁决,制定出法令,这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选D;AB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材料表明皇帝掌握决策大权,排除C。
4.唐宋时期,六部长官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和发布皇帝诏令;而明朝时,六部长官却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和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利。
2020-2021学年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长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材料反映了分封的对象主要是A.王族B.贤能的平民C.功臣D.古代帝王后代2.有学者指出,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制度,皇帝可以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
这体现出A.皇帝独尊的特点B.皇帝制度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中央权威的渗透力D.“家天下”政治观念逐渐形成3.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
汉武帝这一做法A.限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扩张B.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D.旨在调整中央决策机构4.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
”黄仁宇先生旨在强调,科举制度A.反映了选才标准的多样化B.阻断了世家大族入仕的途径C.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D.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5.“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B.元代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C.行省制赋予地方较大权力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尊6.时人评价军机处:“军机大计,阁不总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
这表明军机处A.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B.机构设置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C.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代的尚书省D.属于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7.据考证,古希腊在公元前8-6世纪建立的城邦总数大约不少于三百个,然而这些城邦中绝大多数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过几千,面积也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C.赔款D.领事裁判权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A.英国对华贸易不平衡B.英国在华传教士遭遇不公C.英国商人在广州被捕D.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16.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领袖___是一位___传教士B.___军队曾攻占南京等城市C.太平天国起义的导火索是官府对D.___军队曾在天京建立政权17.下列关于甲午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中日战争B.甲午战争后,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C.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主力“定远舰”被日军击沉D.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在陆地上多次击败日军1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C.辛亥革命后,___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共和国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局势稳定,社会得到了彻底的改善19.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___成立A.五四运动B.二十八半团结C.秋收起义D.五卅运动20.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___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A.遵义会议B.中共八七会议C.___.___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本部分共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西周实行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的制度属于分封制。
2.“立子以嫡不以长,___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3.西周时期,___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4.创立皇帝称号的是___赢政。
5.___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实行了分封制。
6.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7.有人将___和地方政治制度归结为:“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高一历史_精品文档
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非选择题答案按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填写,不要写在框外。
第I卷(选择题,6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2分,总计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中认为中国文明早期形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又各有主次。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中原主导B.孤立发展C.丰富多元D.相互继承2.《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书中,“兄”字意为祭祀时排在前面且能开口向祖先说话的人;弟通“第”,即除兄之外的依次排列次序。
下列制度中,与这两个字内涵相关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3.右图体现了哪家的思想主张A.道家B.儒家C.阴阳家D.法家图14.秦阳陵虎符(如右图),青铜铸卧虎状,可中分为二,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调兵时,二者合一,方可执行。
据此可判断A.秦军权高度集中B.战国时期隶书被广泛使用C.秦官僚体制完善D.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5.司马迁认为统治者管理经济,最好的办法是顺应经济发展,其次可以用利益来引导……最愚蠢的办法是与民争利。
下列属于司马迁认为最愚蠢的办法的是A.设置刺史B.统一货币C.顺其自然D.盐铁专卖6.曹植《洛神赋》中写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由此可看出该文体的特点是A.语言生动,朴实无华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首尾相连,句式灵活D.注重法度,对仗工整7.东晋初年,从洛阳迁到吴地的丞相王导在盛夏之日为了消暑,将腹部压到冰凉的棋盘上,并说:“何乃渹(渹是吴地方言,意为凉快)”。
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是周天子派往各地的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等封疆大史,前往封地的还有他们的家族、官史以及由周人组成的军队,原有部落的社会結构對打破,原有部落居民沦为移民者的统治对象。
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维护统治秩序D.增进文化认同2.以下三幅图是秦朝时期的三件文物,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枢体制的完善C.官僚政治的确立D.郡国并行的实施3·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极高的人死去后,按其生平事速进行评定,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秦始皇即位后,认为谥号易导致“子逆父、臣谤君”,因此将谥号制度废除。
这一做法A.解决了父子君臣间的矛盾B.维护了中央政府的威信C.杜绝了臣子对君父的威胁D.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4,汉武帝时期,以明文规定: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的“贤良”、“孝廉”,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进行人才选举,取消了选举人才时财产的限制。
这些做法A.使官僚贵族垄断了人才选拔B.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D.削弱了各阶层对财产的追求5.唐朝时期,中书省拟好命令送达门下省,如遇门下省反对,即于涂归封还,如是则此道命令等于白费,即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
故唐制遇下诏救,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提升了中枢决策的合理性B.消除了相权和皇权的矛盾C.加强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D.保障了国家政策有效实施6,清代雍正年间,皇帝处理政务所下达的文书除"明发谕旨”外还有“寄信谕旨”。
"寄信谕旨"是机密文书,由皇帝亲自修改,不走正常程序发出且极为机密迅速。
这一创新A.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C.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D.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力7,雅典城邦几乎所有官职都经选举产生,大体上一年一任,而且不能连选连任。
山东省济宁市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103130162
某某省某某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
其中位于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是A.红山文化B.龙山文化C.仰韶文化D.良渚文化2.“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反映出当时A.任人唯贤B.实行禅让C.遵循宗法秩序D.注重年岁长幼3.西汉惠帝时,“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官为吏”;汉武帝时“有市籍者”“不得官”。
由此可见汉代A.商人社会地位较高B.官吏不能世袭C.户籍管理十分严格D.实行抑商政策4.下图为魏晋时期墓室壁画,壁画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民族之间的交融B-江南经济的开发C.民族政权的对立D.分裂局面的结束5.唐代长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都会,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唐代A.推行重商经济政策B.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对外交往开放包容D.儒家学说广泛传播6.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上述记载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走向解体D.市民生活的富足7.宋代,儒学家们从万事万物的本源出发,由此得出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A.“理”B.“仁”C.“良知”D.“君权神授”8.明朝前期,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在某某流域设立了A.宣慰司B.宣政院C.某某将军D.奴儿干都司9.清朝实行密折制度,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达1000多人。
这一制度A.杜绝了官吏的贪腐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对官僚机构控制D.照搬了厂卫制度10.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
这一思潮A.旨在推翻封建制度B-引发了社会的变革C.具有某某启蒙色彩D.摆脱了儒学的束缚11.“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宫殿建筑及墓地1000余座,其中大墓墓主使用木棺,随葬品中不乏玉器等精美物品;小墓随葬品很少,甚至一无所有。
这表明当时A.阶级分化现象较明显B.手工业具备一定规模C.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D.祖先崇拜已成为潮流2.《史记·周本纪》记载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后来诸侯们渐渐不来了。
但是据现代学者考证,将烽火用作传递信息出现于战国,远距离传递信息应该始于秦汉。
据此可知A.《史记》所记述内容的史料价值比较低B.得知历史真相必须与实物类型史料印证C.历史文献记载必须得到现代学者的证实D.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信度较低3.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表明孔子的核心观念是A.无为而治B.兼爱C.仁政D.仁4.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这反映了A.泰国是最早实行县制的诸侯国B.秦建立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C.分封制从此退出中国历史舞台D.郡县制的确立顺应历史发展趋勢5.元初学者胡三省感慨,自隋朝以下,有许多名人都是鲜卑后裔,由于他们早已改用汉姓。
因此已经很难与一般的汉族人士区别了。
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强化了鲜卑贵族的特权地位B.使民族隔阂的现象完全消失C.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D.为元朝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6.汉末“人口流移,考详无地”,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曹魏时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隋唐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安徽省池州市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10317023
某某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卷上的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某某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2.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因此,必须对本恶的人性加以控制,并主X以“使群、隆礼、重法”加以控制,以实现“至平”的社会目标。
荀子提出这些主X,意在A.重建小国寡民社会 B.实现克己复礼理想C.适应争霸战争需要D.重塑社会有序体制3.据《六国年表》载,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封商鞅为列侯,以封地称商君。
又据《商君列传》载,商鞅封于商、洛十五邑,在封邑中“南面而称寡人”,在其封邑拥有封君和可驱使的武装。
材料表明,商鞅变法A.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B.得到了封邑之地的支持C.变革旧制度并不彻底D.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4.下图是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将领的铜铸甲兵虎符。
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12字铭文,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这反映出,在秦朝A.军权控制在皇帝手中B.地方完全听命于皇帝C.虎符象征着皇位永周D.铭文的使用十分普遍5.南北朝时期,“镇”作为军事据点被广泛设置。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1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注意:本作品是AI自动生成的,仅供参考。
2021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单位是A. 数字B. 年C. 月D. 日2. 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是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3. 以下哪个朝代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A. 北魏B. 南北朝C. 清朝D. 唐朝4. 我国的“十三经”中不包括A. 《春秋》B. 《经典》C. 《论语》D. 《易经》5.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A. 巴比伦B. 斯巴达C. 埃及D. 中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五代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即“唐传奇”。
请简述“唐传奇”的特点及对文学史的影响。
答:唐传奇是五代后周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篇幅短,内容活泼有趣,情节复杂,多采用象征手法。
此外,唐传奇还注重描写女性形象和爱情,给后世的小说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 请简述秦统一中国的因素及影响。
答: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因素是秦始皇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将国都定为咸阳,修建了一条全国性的大运河,制定了从文字、度量衡到货币等方面的统一标准。
这些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简述明代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答:明代实行的海禁政策,是明朝时期的一种经济政策。
该政策规定,只有通过精确控制和限制海外贸易和海上活动,才能控制中国内部的资源和市场。
但是,这种政策限制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的联系,导致中国经济和科技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三、论述题(共30分)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的一项独特的选拔制度,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度是指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也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科举制度实行始于隋唐时期,至明清时期,科举已成为中国的最高考试,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天津市和平区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荀子认为人出现主观武断的错误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认识片面,由此可知他主张吸收各家思想,扩大认知的范围,故选C项;荀子探讨了认知片面的原因没有体现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排除A项;荀子认为应该吸收各派思想精华,而非不同学派应该相互竞争,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朱熹提出的治学主张,排除D项。
13.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故B符合题意;宋朝前的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包括兵权和财政权,故AC不符合题意;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故D不符合题意。
5.《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承认土地私有
B. 打击旧的贵族
C. 革除陈规陋习
D. 强化社会控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ACD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雅安市2020-2021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注意: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据此可知,宗法制A. 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 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C. 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 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2.公元前220年起,秦朝陆续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
驰道的修建A. 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 维护了秦朝统治的长治久安C. 使秦朝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D.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3.西汉武帝时“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
自东汉光武帝始,对所举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据此可知东汉A. 选官制度发生质变B. 举荐与考试相结合C. 注重官员吏治能力D. 官员品行不断提升4.汉武帝时“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
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
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以督查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
此举旨在加强A. 中央集权B. 思想控制C. 君主专制D. 军事防备5.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I)一、选择题:(共35题,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到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A、徽商和晋商B、晋商和鲁商C、徽商和川商D、粤商和晋商2、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4.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B、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5.《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出现在()A. 西周B. 春秋战国C. 唐代D. 宋代6、“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是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史探险家的根本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7、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
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
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B、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8.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A.牛顿 B.法拉第C.达尔文 D.爱因斯坦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1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欧洲11.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上述材料反映出()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没有影响 B. 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2.“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1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一情景最早出现在()A. 手工工场兴起时期B.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4.洋务派选派幼童出国深造,最希望他们( )A.传播中华先进文化 B.掌握西方先进技术C.探究西方民主政治 D.熟悉西方文化15.近代中国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于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后D.中华民国成立后16.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C.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17.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
”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传统的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 B.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C.自然经济顽固存在 D.商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18.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的农民仍然穿着自制的土布。
最能佐证这种现象的是()A.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C.从外国进口的洋布数量少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纺织品19.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 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 400亿元5.78倍48.6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20、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
《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
”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 “三大改造”的完成B. 美国援华的落实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科教兴国的推进2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22、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形象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C.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23.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以来,汉口城内的建筑呈现出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
这体现了( )A.西方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B.汉口的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C.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西文化呈现融合趋势24、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这一变化体现了( )A.科学民主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5.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发展非常迅速。
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媒介是( )A、电话B、电视C、互联网D、报纸广播26.1920年,有位晋商到考察经商事宜,他不可能( )A.参观当地精美的中式和西式建筑 B.看到接待人员皆脑垂发辫C.到西餐馆就餐,品尝法国干红 D.当地的商人称呼他为“先生”2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中低收入的职工以成本价买到了合适的住房,这主要得益于()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B.政府改善职工的工资待遇C.政府启动的“安居工程” D.赈济弱势群体成为新风尚28、1929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都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2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A.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经济“滞胀”局面C、第一次世界大战D、社会主义运动30.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
”为了增加就业,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C、实行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31.“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面对经济大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32.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部分),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国别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联邦德国3%48%49%美国2%36%6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3、1921年针对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34、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东欧剧变的影响35、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勃涅日涅夫B、赫鲁晓夫C、斯大林D、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