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环城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适应形势发展 完善环城公园功能建设

适应形势发展完善环城公园功能建设作者:晏荣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在对合肥市環城公园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环城公园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并对有些项目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城公园;自然;动物;雕塑一、环城公园概况合肥市环城公园是在合肥市城墙和护城河遗址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始建于1984年,总面积137.6公顷,长8.7公里。
环城公园建设立足于“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人文景观。
总体布局方面,整环的北半环主以茂盛的乔木林为主,体现传统自然古朴,而南半环则以水平开阔,运用植物造景为主,其间点缀园林建筑、雕塑小品等,呈现的是园林秀美的景观。
环城公园整体打造为六大景区不同特色:有包公文化的包河,水景特色的银河,动物雕塑的西山,现代游乐的环西,自然野趣的环北,游园服务的环东。
其中杏花公园的春、银河包公的夏、西山景区的秋、逍遥津园区的冬景尤有特色。
在城市园林绿化总体空间布局上,环城公园以点串线成带状形式,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交融,园城一体的城市风貌,具有“城市的翡翠项链”“都市中的自然鸟岛”的美誉。
是一个体现生态效益、审美效益、游憩效益的公园典范。
合肥市也因此园的建成于1992年获得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光荣称号。
二、环城公园的建设1984年,第一次集中建设时,共栽植各类树木4.5万株,铺植草皮20公顷,砌石驳岸4800米,水泥干道5200米,游步道1.4万平方米,建成亭、榭、回廊、曲桥、桥亭十座,茶楼4座,餐厅和浮庄仿古建筑。
有稻香水榭、银河双亭、晚香亭、迎曦阁、听泉亭、桥亭、茶社等。
为加强对公园建成后的管理,1985年8月定为副县级环城公园,1987年制定《环城公园环境管理条例》。
20世纪末,由于年久失修,公园整体设施也已老化。
2002年至2006年,环城公园实施三园改造工程;2006年对《环城公园环境管理条例》进行修订。
2012年实施环城公园养管改革,将环城公园的日常养管下放到庐阳、蜀山、包河三个区,以理顺关系调动各区建设积极性。
关于合肥市公园改造

关于合肥市公园改造近日,合肥的城市建设有几大改变,首先是34条道路的美容,接着就是三大公园的改造项目。
合肥市的公园不多,这三个是合肥市比较有名的公园,游客较多。
这几个公园以往都没有什么自己的特色,主要是游玩和休闲位置。
这次的改建,都给每个公园定下了鲜明、独特的主题。
合肥“三园改造”,指的是对环城公园、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进行系统改造。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2年“三园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完成大小工程148个,完成总投资5500余万元,环城公园改造建设了观景长廊、灯饰、爬坡廊,杏花公园改造建设了东大门广场、欢乐岛,逍遥津公园改造建设了逍遥阁、渡津桥、三国历史文化馆等。
讲到公园,脑中出现的是波光鳞鳞的湖面,倒映着繁茂的树丛,有人在小路间散步、在草坪上嬉戏等等。
但是现在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公园的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公园的改造,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公园对城市的作用是什么?随着城市中公园建设的日益增多,公园的主体与规划,选址与设计,究竟应该怎样来影响我们的城市呢?首先是公园的绿色环境急需改善。
公园中的绿地树木是城市中的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含量非常丰富,能够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公园绿地的医药作用,一是制造氧气,;二是绿色安详,绿色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平静情绪,眼明目清;三是净化空气,吸收毒气、尘埃;四是杀灭毒菌;五是调节气温,进入森林冬暖夏凉。
所以,公园不仅保护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还宏观的调节城市的空气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公园的绿色指数,让公园成为我们城市中的“绿心”、“绿肺”。
不仅如此,公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起到解压器的作用。
人们在公园里不仅可以散步,还可以锻炼、交谈,还可以游玩。
它可以帮人们降低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调节人们的心情,让人们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因此,城市的公园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其解压器的作用——在缓解城市交通人流压力方面,许多街边绿地公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南淝河庐阳段)景观亮化工程立项的批复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南淝河庐阳段)景观亮化工程立项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10.23
•【字号】合发改投资〔2018〕1094号
•【施行日期】2018.10.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设工程合同
正文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南淝河庐阳段)景
观亮化工程立项的批复
合发改投资〔2018〕1094号
庐阳区市政和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
你单位《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南淝河庐阳段)景观亮化工程立项的函》(庐市政绿管函〔2018〕8号)及附件材料收悉。
经市政府批示同意,本项目已增列入我市2017-2019年大建设计划。
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合肥市环城公园(南淝河庐阳段)景观亮化工程立项建设,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二、本项目位于南淝河沿线(庐阳段),西起合作化路桥,东至胜利路桥,全长约6.2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南淝河沿线建筑物、绿化等范围进行景观亮化提升。
三、本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资金按照市、区7:3比例分担,其中市级投资由市建投集团统筹。
请据此进一步完善前期工作,加强重要节点的设计比选和论证,降低工程造价,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用地、规划等相关手续,待可研、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报我委审批。
项目编码:
2018-340103-78-01-019639。
蓝、绿、红线:城市滨水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分析——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

翟
嗣
一
笠 “ 并l “ 线 薯 赫; = ; ; 是 馨
1 翟 ^境 . 获 水:2 搿王 P: l 薄 { Ii 付 H
藕 糅嬲 骥
£
鬣 '。 冀 _圈 - 登
f —吐 ( ,场 Ii f - 线 I j 线 l I I一 线 计穿 于 2 绿 线 幻 : 之 nJ 线 ,
关 键 词 : 、 、 线 ; 化 组 织 ; 城 公 园 ; 景 线 蓝 绿 红 优 环 风 中图分类号 : TU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o 0 — 0 60 1 7 - 1 8 2 l ) 70 9 — 2 2 1 传 统 的蓝 、 、 线 组 织 模 式 . 绿 红
1 城 市 滨 水 地 区蓝 、 、 线 概 念 绿 红
在 城 市 滨 水 地 区 , 线 、 线 、 线 是 三 种 主 要 的 控 制 蓝 绿 红
线。
1 1 蓝 线 .
纵 观 几 十 年 来 中 国 城 市 的 发 展 , 国 的 许 多 城 市 在 滨 我 水 开 发 中 , 于 蓝 、 、 线 组 织 几 乎 都 形 成 了 一 个 共 同 的 对 绿 红 模 式 和 特 征 , 就 是 — — 蓝 、 、 线 平 行 布 置 。形 成 了 较 那 绿 红
麓疆豳 舔
1 一 筑 线 与 0建 j 培 [ 的 吐 线
体 盘 错 j I ‘ 共 』 : 1 : I 放 l
水 I q + q _ IJ 黄n 城 f r
作 者 简 介 : 羽 , 肥 工 业 大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白 合
一
9 6 —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 肥工业 大学建筑与 艺术学院 , 徽 合 肥 200 ) 合 安 3 0 9 摘 要 : 、 、 线 是 城 市 滨 水 地 区三 种 主 要 的 控 制 线 , 蓝 、 、 线 的 基 本 概 念 谈 起 , 而 提 出要 一 改 传 统 的 蓝 、 蓝 绿 红 从 绿 红 进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尽快组织环城公园绿道完善及景观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的通知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尽快组织环城公园绿道完善及景观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布日期】2018.02.07•【字号】合林业园林办〔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尽快组织环城公园绿道完善及景观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的通知合林业园林办〔2018〕13号庐阳区、蜀山区市政和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包河区农林水务局:依据市发改委关于环城公园绿道完善及景观提升工程(二期)立项及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该项目由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按各自所辖环城公园区段组织实施。
鉴于环城公园绿道完善及景观提升工程(一期)实施过程中职责不清等问题,依据2017年11月14日我局和你单位专题会议讨论达成的一致意见,现就该项目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强化组织领导。
作为项目建设单位,请尽快组建项目班子,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并落实具体职责。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确保建成合格工程,争创优质工程。
项目建设原则上实行“零变更”,确需变更的,严格履行市有关规定要求。
2.招优招强队伍。
进一步优化确定项目招标需求、合同具体条款等,对接市招标管理部门,尽快完成施工、监理招标,努力招到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
3.履行报监手续。
因该项目为市级投资,开工建设前请按相关规定向我局园林绿化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履行质量监督报批手续。
4.抓好配套服务。
实施过程中我局将全力做好跟踪服务。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2018年2月7日。
合肥中心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合肥中心公园建设情况汇报合肥中心公园作为合肥市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下面将对合肥中心公园的建设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
首先,合肥中心公园位于合肥市市政中心北侧,总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
公园的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以休闲、娱乐、绿化为主题,集文化、体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公园。
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自然环境,使公园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公园内设置了众多景点,包括大型花坛、人工湖、健身广场、游乐区等。
公园内的道路宽敞平整,给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步行和健身空间。
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供市民休息和娱乐的亭子、凉亭等设施,增加了公园的舒适性和趣味性。
为了提升公园的绿化水平,我们大力进行了植树造林的工作。
公园内广植各类树木,如樱花树、松树、银杏树等,使公园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和气息。
同时,我们还在公园内新增了草坪和花草,丰富了植被的种类,增加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在公园内建设了便民设施,如洗手间、饮水机、休息区等。
为了确保公园的安全性,我们还增设了公园内的监控设备和安全巡逻队,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安全和秩序。
通过建设合肥中心公园,我们旨在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目前,公园的建设进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的70%。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全力推进合肥中心公园的建设,希望在2022年底前完工并向市民开放。
总结以上,合肥中心公园的建设工作正在瞒磅礴的进行中。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公园的设施和服务,为市民打造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合肥中心公园将成为合肥市的城市名片,也将为市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合肥市环城公园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合肥市环城公园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衡学敏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5(011)003
【摘要】介绍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发展概述,及近年的改造情况.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衡学敏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公园,安徽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59
【相关文献】
1.古都风貌保护与大型集中绿地建设——以北京北二环城市公园建设为例 [J], 朱敬;赵锡京
2.蓝、绿、红线:城市滨水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分析——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 [J], 白羽
3.基于非介入式大数据的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 [J], 王琳;伏德杨;刘雨晴;周萌;樊泽坤;杨宇亮
4.城市中心区生态绿地规划与设计——以成都环城生态区桂溪生态公园建设为例[J], 李伟; 蔡一民
5."城市双修"视角下合肥市环城公园更新策略研究 [J], 顾大治; 王华瑞; 陈怡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管理办法》的说明

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管理办法》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12.24•【分类】其他正文关于《合肥市环城公园管理办法》的说明—2007年8月20日在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秀芳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合肥市环城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合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我受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就本《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请予审议。
一、修订《办法》的必要性环城公园自建成以来,省市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一直十分关心公园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为推进环城公园依法管理,市人大常委会1987年制定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环境管理办法》,20年来,该办法有效保护了环城公园环状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这一独特城市景观。
环城公园完整的绿地系统和“城园交融”的景观风貌,为我市1992年赢得首批国家园林城市荣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原《办法》是二十年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方面,公园管理的思路、体制、手段和方法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亟待调整。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部分条款与国家有关风景名胜区、园林管理、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相适应。
此外,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园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原《办法》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如灯饰、中水管理等,尤其缺乏量化的管理条款,公园依法管理面临人为干预的困难。
为维护法律权威,并适应新形势下公园管理要求,对其中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并增加有关管理“盲区”方面的条款,扩大法规覆盖范围,以增强其实用性和权威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办法》的修订过程及主要内容2007年4月28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请的《合肥市环城公园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蓝\绿\红线-城市滨水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分析

蓝\绿\红线:城市滨水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分析蓝、绿、红线是城市滨水地区三种主要的控制线,从蓝、绿、红线的基本概念谈起,进而提出要一改传统的蓝、绿、红线组织模式,优化组织城市滨水地区的蓝、绿、红线。
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分析了合肥市环城公园在组织滨水地区的蓝、绿、红线方面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肥市环城公园仍可补充的蓝、绿、红线组织模式展望,最后探讨了优化组织滨水地区的蓝、绿、红线的意义,并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标签:蓝、绿、红线;优化组织;环城公园;风景线1 城市滨水地区蓝、绿、红线概念在城市滨水地区,蓝线、绿线、红线是三种主要的控制线。
1.1 蓝线水域保护区的控制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蓝线是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绿线贯穿了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规划,绿地专项规划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个阶段,涉及风景、园林、绿化、景观、河流等诸多因素。
城市绿线规划对塑造整体城市景观环境、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和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1.3 红线建筑、道路和桥梁等的控制线。
建筑红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道路(桥梁)红线是城市道路(桥梁)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2 优化组织滨水地区的蓝、绿、红线2.1 传统的蓝、绿、红线组织模式纵观几十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我国的许多城市在滨水开发中,对于蓝、绿、红线组织几乎都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模式和特征,那就是——蓝、绿、红线平行布置。
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河流水域—沿河绿化—道路—建筑带状布局的模式,这几乎成了解决滨水地区用地布局的“万能公式”。
在早期城市发展的初期,在工业社会,尤其是河流以水运交通职能为主的背景下,这种布局模式有其合理性。
浅谈环城公园道路系统所存问题及相关建议

浅谈环城公园道路系统所存问题及相关建议11城市规划二班朱子健11202020209浅谈环城公园道路系统所存问题及相关建议在调研的第一日,我们组一行人来到了合肥环城公园,首先对该公园的背景做简要介绍。
合肥为千年古城,环城公园是在原环城林带基础上建设形成的带状敞开式公园。
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绿树碧水宛如丝带,束在新城旧市之间,被人们誉为“翡翠项链”。
连接城区内几个块状绿地,如“项链上的明珠”,为合肥市获得“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并被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科书引为范例。
公园总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其中水面52.6公顷,陆地85公顷,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条件形成不同特色的六个景区:纪念宋代清官包拯、弘扬包公文化的包公文化园;以水景为特色的银河景区;以动物雕塑为特色的西山景区;以现代化大型广场设施为特色的琥珀潭景区;以自然野趣为特色的环北景区;以提供娱乐服务为中心的环东景区。
如今的环城公园已成为环绕古城合肥一处不可多得的美景胜地,同时也成为提升合肥城市品位和形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合肥环城公园建设始于1980年,1990年基本建成。
公园设计新颖,构思独特,曾获国家建设设计奖。
东西向穿城而过的主干道长江路把环城公园分成“南环城”、“北环城”两部分。
南北两环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形成西山、银河、包河、环东、环北、环西6个风格各异的环城景区。
包河、银河以荷花为主体形成夏景,包河中还有以包公祠、包公墓、浮庄为主的风景名胜;西山岗峦起伏,枫树成林,形成秋景;环西、环北连接杏花公园,以杏花为主,构成春景;环东拥三国古战场逍遥津公园,松柏连片,寒梅绕林,构成冬景。
南半环水面开阔,以人工造景为主,精雕细刻,呈现清新秀雅的园林风光;北半环则以苍郁的乔木林为主,朴实粗犷,呈现自然浓郁的山林野趣。
在地势起伏的西山景区,结合丰富的植物群落,塑有成群结队的珍稀动物,形成自然生态野生动物雕塑群。
基于绿道理念的合肥环城公园规划浅析

基于绿道理念的合肥环城公园规划浅析朱慧【摘要】From the greenway produced so far, boulevard has evolved into a multi-purpose, multi-value green ;city has a mor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irstly, 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concept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greenway and the ring park relat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aper also selected the London Green Chain, Pearl River Delta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 abroad greenway case for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the greenway concept of ring park planning.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ring park and greenwa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ring park of Hefei, analyzed of the ring park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landscape resources advantage,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Fina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reenway concept ,the paper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of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greenway and ring park problems of Hefei.%从绿道产生至今,其含义已从单纯意义上的林荫大道演变成多功能、多价值的绿地系统。
环城公园城市规划方案设计

环城公园城市规划方案设计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环境品质、交通流动、建筑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环城公园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本文将以环城公园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为主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和设想。
1. 定位和功能环城公园的定位是打造具有生态、休闲、运动、文化多重功能的城市绿心。
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环城公园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户外运动、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
同时,还将通过规划景观、引入植被、增加水域等手段,打造城市的绿色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 总体规划环城公园的总体规划应以“大绿带,小景点”为原则,将整个公园划分为几个功能分区,如运动休闲区、文化娱乐区、生态景观区等。
每个功能分区内部再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进行细分,并进行布局和设计。
3. 运动休闲区运动休闲区是环城公园中最重要的功能分区之一。
在该区域内,可以设置多功能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满足不同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设置健身步道、亲水区等,供人们散步、跑步、垂钓等活动。
4. 文化娱乐区文化娱乐区将成为环城公园的文化交流和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该区域内,可以设置露天剧场、文化广场、儿童游乐设施等,供人们观看演出、举办文化活动、带孩子玩乐。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设施,能够增加公园的吸引力和活力。
5. 生态景观区生态景观区将成为环城公园的绿色生态廊道,通过规划景观、绿化植被、增加水域等手段,打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该区域内,可以设置湿地公园、花坛、景观湖等,供人们观赏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6. 设施配套环城公园的设施配套包括公共厕所、停车场、休息区等基础设施。
另外,还可以设置咖啡馆、小吃街、游客中心等商业设施,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和提供便利。
7. 交通规划为了方便人们前往环城公园,应设计便捷的交通方式。
环城公园

关于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了圈形永久性绿地,这一理论的内涵发掘在环城公园设计上得以应用,它结合滨水保护使这条绿地系统发挥了它又一新时代的作用。
城市公园应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注重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环城城市公园、可持续、历史传承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还涉及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建立与培养完美结合,才能使城市公园永葆生机。
本文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与新兴城市的环城公园来探讨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一)合肥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并植树造林。
980年始建环城公园,公园总长8.7公里,总面积为137.6公顷,是一个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线带状敞开式公园。
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绿树碧水像一条绿色环带束于其间,被海内外宾朋誉为“一串镶嵌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
合肥为千年古城,环城公园是在原环城林带基础上建设形成的带状敞开式公园。
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绿树碧水宛如丝带,束在新城旧市之间,被人们誉为“翡翠项链”。
连接城区内几个块状绿地,如“项链上的明珠”,为合肥市获得“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并被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科书引为范例。
公园总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其中水面52.6公顷,陆地85公顷,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条件形成不同特色的六个景区:纪念宋代清官包拯、弘扬包公文化的包公文化园;以水景为特色的银河景区;以动物雕塑为特色的西山景区;以现代化大型广场设施为特色的琥珀潭景区;以自然野趣为特色的环北景区;以提供娱乐服务为中心的环东景区。
合肥市环城公园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及人文历史底蕴 , 定 位 了环 城 公 园 自然 生 态 、 历 史 景 区与 现
代城市相合 的主题特点 , 整体亮化 , 智 能化 、 特 色化 , 采用不
同 风 格 的 灯 具 组 合 反 映 6大 景 区 的 不 同 特 点 : 包 河 景 区 采
用 古典庭 院灯融入北 宋文 化 的氛 围当 中; 银 河景 区沿 河岸
公 园抱 旧城 于 怀 , 又融 新 城 之 中 , 独 特 的 地 理 位 置 为 改 善 城 市 生态 环 境 起 到 了 巨 大 的 作 用 , 据 2 0 0 4年 秋 季 的 统
作者 简 介 : 衡学 敏 ( 1 9 7 3 一 ) , 女, 安 徽五 河人 , 工 程师 , 从事 园林 绿化 管理 工 作 。收稿 日期 : 2 0 0 5 - 0 5 - 3 0
城区环境作出了一定 贡献 , 从 代 表合肥 市城 市园林 特色 的
环 城 公 园可 见 一 斑 。
西景区 , 改变 了坡下脏 、 乱、 差 的局面 。建 造 了喷泉 广场 、 灯 光、 音乐 、 水上舞 台 、 山石瀑 布等景 观 , 为 市 民休 闲 、 娱 乐增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合肥市环城公园绿带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肥市环城公园绿带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季汝淑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绿带植物配置的调查总结,指出部分环城绿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们对景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参照公园绿带的成功做法,提出环城公园绿带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环城公园绿带的生态、观赏功能,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效益,为合肥市民创造更优的生活环境,营造出新时代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城公园;绿带;植物配置;合肥市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16-021 合肥市环城公园概述合肥市环城公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将围绕合肥一周的旧墙陆续拆除,修建了环城马路,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经过园林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今天拥有六大景区(包河景区、银河景区、西山景区、琥珀潭景区、环北景区、环东景区)的环城公园。
公园总长8.7km,总面积137.6hm2,是一个多功能、开放式公园。
公园内树种丰富,绿树成荫,截至2006年,据统计公园内绿地总面积79.0hm2,水面面积37.7hm2,森林面积42.5hm2,乔木密度651株/hm2,生物量126.94t/hm2,已成为典型的城市森林群落。
1986年,环城公园获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优质工程一等奖,为合肥市赢得国家首批“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先后为合肥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创造了多项“第一”,成为了全合肥人的骄傲和珍贵记忆。
2 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环城公园的新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生态、宜居日益重视的今天,环城公园绿带慢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公园内园林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个性,某些地段尤其是环城马路内环绿化带植物长期任其自然生长,不加修剪约束,杂乱无章,缺乏营养,远看似乎郁郁葱葱,走近一看凌乱不堪,不仅不能满足视觉美感,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新时期人们对环城绿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充分发挥环城绿带的生态景观功能,即在提高绿带生态功能和优化城市景观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绿带的休闲游憩功能,满足周边居民的亲绿需求,拓展绿带的旅游、运动等功能,这已经成为促进环城绿带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的方向。
合肥市环城公园环境管理办法

合肥市环城公园环境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7.12.20•【字号】•【施行日期】1988.03.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环城公园环境管理办法(1987年10月29日合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87年12月20日安徽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为加强本市环城公园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审美、游憩效益,结合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是指:环城公园绿线范围(含逍遥津、包河和杏花村绿地)及其周围的水体、树木花卉、鸟类、文物、古迹和公园设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三条公园环境范围划分为保护区和控制区:(一)环城林带及水域以内地带为保护区;(二)保护区界限外延50米以内地带为控制区。
第四条每个公民都有保护公园环境的义务,对破坏公园环境的行为都有权劝阻、制止、检举。
第二章绿地管理第五条公园绿线范围,由市规划管理部门测量定线,市园林管理部门立碑标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移动。
第六条公园规划绿线范围内的土地和水域,属国家所有的,应按规划逐步调整为公园建设用地;属集体所有的(除集体经营的公园外)由市园林管理部门逐步征用。
第七条公园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已侵占的应限期归还。
第三章建设管理第八条在公园保护区内,禁止非公园设施的建设;对已建的有碍公园景观的建筑物,应根据公园环境需要,逐步整修、装饰或拆除。
第九条在公园控制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建筑和设施。
对已建的有碍公园环境的建筑物,应按公园景观要求逐步整修装饰。
第十条在公园视线范围内,新建的一切建筑物的天际线、建筑仰角、建筑高度、体量、造型、色彩,必须经市规划设计部门审批。
合肥环城公园绿带成功的做法分析

04
建设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
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式
精细化施工组织
项目管理信息化
通过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确 保各项工程任务有序进行,减少资源 浪费和工期延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项目管 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 和决策水平。
专业化施工队伍
组建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施工队伍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得到及 时解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保护原有 的自然生态,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促进生态恢复。
绿色植被覆盖
大量种植本地适生植物,提高 绿带植被覆盖率,创造宜居的 生态环境。
雨水收集与利用
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绿色 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收 集、净化和利用。
文化传承,地域特色
01
02
03
合肥环城公园绿带成功的做法 分析
汇报人:XX
20XX-01-22ຫໍສະໝຸດ 目CONTENCT
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规划设计理念及特点 • 植被配置与景观设计 • 建设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 • 运营管理及维护措施 • 成效评估与经验总结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合肥市城市绿化现状
绿化覆盖率
近年来,合肥市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城市绿地系 统不断完善。
色彩搭配
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和调和,利用植物的叶色、花色和果色 等色彩要素,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植物景观。如将红色系的植 物(如红枫、红叶石楠)与绿色系的植物(如桂花、香樟) 搭配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层次感。
景观设计手法及亮点
借景与对景
通过借景和对景的手法,将远处的山峦、建筑或 水体等景观元素引入到公园绿带中,丰富景观层 次和深度。
合肥环城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合肥环城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二千年风物荟萃环城为园五十载经营不辍锦上添花——环城公园规划建设数珍劳诚合肥环城公园建设,是按照国务院1982年6月批准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古城墙护城河旧址上兴建的,与古城墙、护城河密切相关。
有关资料表明,合肥古城池的历史沿革大致如下:1、合肥古城池的变迁合肥城始建于汉代。
《史记货殖列传卷129》中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由此可见汉代合肥已是一座农、林、畜产品集散的市镇。
关于汉代合肥城的位置,《庐州府志》卷四记载:“献帝时,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立州治,今合肥西二里,故城是也”。
由此推断合肥水西门外二里的古城郢便是汉合肥城遗址。
唐代合肥城名金斗城,嘉庆《合肥县志》载:“今南半城,名金斗城……盖汉城既坏,改筑土城于今所”。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郭振“帅淮西”,因“镇大城小”,跨金斗河“拓其北”,名“斗梁城”。
南宋拓建合肥城后,南淝河绕城北,原金斗河(即九狮河)穿城而流,水运极便,合肥一度繁荣。
“谷米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径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
至十六世纪初,明正德年间,知府徐珏慑于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声威,为了加强防守,堵塞了西水关。
“由是金斗河渐湮,城无源泉,仅资井汲,市肆百货陆运孔艰”。
河道断流,九狮河成了臭水沟,遇到暴雨又给人民带来灾难。
“每春夏之交,蛟水暴发,淋潦不时,土墙茅舍,湮塞街巷,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
合肥日趋衰落。
但合肥城郭的位置从南宋经过元、明、清直到近代都在南宋斗梁城范围内。
图1合肥古城池变迁图图2合肥县傅郭城图1803年(清嘉庆八年)建国初,从合肥市1949年现状图上所示,当时合肥市的旧城墙范围与《合肥县傅郭城图》上所示的城墙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到解放初期合肥城市范围基本上仍在南宋斗梁城范围内。
图3合肥市1949年现状图2、合肥环城公园规划建设2.1合肥环城公园前期建设情况1949年合肥解放,某部在合肥建第十六步兵学校(现安徽工学院址),因当时建材短缺,遂利用破损城墙的砖石建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千年风物荟萃环城为园五十载经营不辍锦上添花——环城公园规划建设数珍劳诚合肥环城公园建设,是按照国务院1982年6月批准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古城墙护城河旧址上兴建的,与古城墙、护城河密切相关。
有关资料表明,合肥古城池的历史沿革大致如下:1、合肥古城池的变迁合肥城始建于汉代。
《史记货殖列传卷129》中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由此可见汉代合肥已是一座农、林、畜产品集散的市镇。
关于汉代合肥城的位置,《庐州府志》卷四记载:“献帝时,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立州治,今合肥西二里,故城是也”。
由此推断合肥水西门外二里的古城郢便是汉合肥城遗址。
唐代合肥城名金斗城,嘉庆《合肥县志》载:“今南半城,名金斗城……盖汉城既坏,改筑土城于今所”。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郭振“帅淮西”,因“镇大城小”,跨金斗河“拓其北”,名“斗梁城”。
南宋拓建合肥城后,南淝河绕城北,原金斗河(即九狮河)穿城而流,水运极便,合肥一度繁荣。
“谷米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径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
至十六世纪初,明正德年间,知府徐珏慑于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声威,为了加强防守,堵塞了西水关。
“由是金斗河渐湮,城无源泉,仅资井汲,市肆百货陆运孔艰”。
河道断流,九狮河成了臭水沟,遇到暴雨又给人民带来灾难。
“每春夏之交,蛟水暴发,淋潦不时,土墙茅舍,湮塞街巷,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
合肥日趋衰落。
但合肥城郭的位置从南宋经过元、明、清直到近代都在南宋斗梁城范围内。
图1合肥古城池变迁图图2合肥县傅郭城图1803年(清嘉庆八年)建国初,从合肥市1949年现状图上所示,当时合肥市的旧城墙范围与《合肥县傅郭城图》上所示的城墙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到解放初期合肥城市范围基本上仍在南宋斗梁城范围内。
图3合肥市1949年现状图2、合肥环城公园规划建设2.1合肥环城公园前期建设情况1949年合肥解放,某部在合肥建第十六步兵学校(现安徽工学院址),因当时建材短缺,遂利用破损城墙的砖石建校。
建国初期,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墙阻碍了交通,1952-1957年间陆续拆除了合肥城墙的砖砌体,并将城墙土向两侧放成缓坡,降低高度,“保留了德胜门到大西门的土丘,作为古城墙高耸的见证(注1)1修建了环城路,作为市区的内环路,并发动群众在道路两侧土坡上植树绿化,主要种植刺槐、白杨等树木。
1952年冬至翌年春,开始从大西门至北门及大东门栽植寿县城管苗圃提供的刺槐、白杨等苗木。
规格最小的仅0.2公尺高左右。
1953年春,开始至大东门至德胜门段植树,共植杂树、刺槐、白杨等苗木四万余株。
1955年改造西山,从山东、宿县、无为等地购进侧柏、青桐、女贞、栾树等树种十余万株栽植,(包括稻香楼外围的山岗)。
并在沿河植树。
至此环城绿化基本完成。
后经年复一年的补植充实,于20世纪60年代树荫基本郁闭,形成长8.7公里,最宽90余米的环城林带。
林地面积约48公顷,成为合肥老城区与新区之间的一条绿环,据估算环城林带每天生产氧气30吨,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20吨,年滞尘量1000吨以上,对改善市中心小气候,保护环境,夏季降低气温,冬季减轻寒风侵袭起到一定的作用。
以环城路护城河为主线形成的林带,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而分布在这座古城四周2000余年来丰富的文化遗存,更积淀着江淮儿女丰厚的人文内涵。
环城东北有著名的逍遥津,这里曾是三国时期魏吴争雄的古战场。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1陈衡《合肥环城公园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确立与形成》张辽威震逍遥津,演绎的就是这段故事。
这里很早就是名闻遐迩的胜迹。
城南包河有包公祠,相传为宋代名宦包拯幼年读书处,座落在景色秀丽的包河香花墩上,历代屡有修缮。
前人曾两修香花墩志,留下不少动人的轶事和诗篇。
城西南高坡有稻香楼,下临雨花塘一池碧水,风和日丽、景色清幽,稻香楼是明末遗老,清刑、兵、礼三部尚书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所建造。
建国后临址建稻香楼宾馆,是毛泽东等中央多位领导人视察安徽时的下榻处。
城西北黑池坝,壑高潭深,有参天巨树,陡壁深渊,阴森险峻,临池又是一番景象。
历届省市人民政府,对环城景观的开发都很重视。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城已经陆续兴建了逍遥津、包河公园。
七十年代末,包河公园进行了清淤、砌驳岸,建东大岛上的青松明月亭曲桥等,青松明月亭因缺乏资金缓建。
1980年建桐城路桥,桐城路桥是按公园桥的形式建的,设计成三孔拱桥,桥上设计了民族形式的望柱栏杆等。
1974年——1978年建设了河滨游园;八十年代初建设了稻香游园(河滨公园,稻香游园均为吴翼设计)。
上述这些建设可以说是环城公园建设的前奏,为环城公园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大规模开展环城公园建设之前,环城地域的原状大体是:大部分地段并未成景,尚有约2公里地段未打通,银河水面原为沼泽地,桐城路桥西南侧为垃圾堆场,银河以东至徽州路一段为一片杂乱无章的棚户区,环东淮河路桥以北地段充斥大量破旧的违章建筑以及一座垃圾转运站,环北阜阳路桥以西为养鸭场等等。
2.2 环城公园规划建设把环城景点连接起来,规划建设一座环城公园,这个大胆的设想,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并逐步实现的。
1978年,我市开始修编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城公园”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项目,第一次提出并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在合肥市总体规划说明书(附件八);《老城区改造规划初步意见》(注22)中明确提出:“老城区绿化基本上是一“环”一“线”所组成。
“环”就是“环城公园”。
“绕古城墙一周将建成环城公园,这一带地形起伏多变,有岗、有冲、有水、有古迹传说,具备造园条件……。
包括:逍遥津公园(三国魏吴战场)——黑池坝、西水关、杏花村——稻香楼、西山公园(历史流传一些诗话——南塘公园——包河公园(包公祠,香花墩所在地,北宋包拯读书处包河脚印塘)。
环城公园地形复杂,或岗冲起伏,或绿水潆回,古迹穿插景观丰富,充分展示出”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旖旎风光“。
2《老城区改造规划初步意见》——1980.8编编者:劳诚合肥古城一带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环城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了历史人文方面的依据。
环城公园建设大体上分三个时段,部分景点建设在时段上有交叉:1983年到1985年时段:开始编制合肥环城公园总体规划,西山景区详细规划,银河景区详细规划,完成庐阳亭、稻香水榭、叠亭(迎曦阁)、银河茶室四景点建筑设计及建设,调整充实环北景区。
1985年到1999年时段:建设环东景区,充实完善包河景区。
1996年到1999年时段:建设环西景区(包括黑池坝、琥珀潭景区)。
下面把各个时段的建设分述如下:2.2.1 1983年到1985年时段早在1981年秋,万里同志主持安徽工作期间,就非常赞赏合肥城建部门关于环城公园的初步设想,“在亲临现场察看之后,认为基础很好,应进行园林建设”。
(注13)在万里的直接倡导下,于1983年合肥环城公园开始规划建设,到1986年上半年环城公园初步规划的景点基本建成时,万里还题了“环城公园”四个大字。
1983年底合肥市人民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决定将环城公园建设作为当年市政府的十二件大事来抓,开始动员全市人民建设环城公园。
3陈衡《合肥环城公园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确立与形成》1984年3月5日,经省长办公会议批准成立了环城公园指挥部,由候永副省长任指挥,张大为市长、吴翼副市长任副指挥。
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广泛发动群众建设环城公园。
环城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由合肥市园林处规划设计室负责。
时任合肥市园林处总工程师兼规划设计室主任劳诚主持环城公园规划设计工作。
具体规划了合肥环城公园总体规划图(比例尺1:2000)(图4),西山景区详细规划图(图5),银河景区详细规划图(图6),以及设计了庐阳亭(图7)、稻香水榭(图8)、迎曦阁(图9)、银河茶室(图10)图4 合肥环城公园总平面图图4 环城公园总体规划图图5 西山景区平面图图6 银河景区详细规划图图7 庐阳亭图8 稻香水榭图9 叠亭图10 银河茶室等四景点的园林建筑。
葛守德完成银河景区种植设计,蔡一冰窦跃华负责西山景区种植设计。
环北景区绿化基础较好,基本上保持原貌,只是伐除了杂草、病树、死树,迁走养鸭场,清除垃圾废物。
顺应自然地形修筑了游步小道,点缀少量山石。
在吴翼及有关市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补栽了大量常绿树、花灌木等。
形成了良好的园林环境。
(环北景区园林设计室未提供图纸)。
在环城公园施工建设过程中,合肥园林处规划设计室全体工程技术人员(注34)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忘我工作。
还经常深入工地现场补测现状地形图,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难题。
合肥人民为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奋战在建设环城公园的工地上。
省、市离休老干部马长炎、魏安民等不顾年老体弱,也参加了环城公园的建设。
“人民城市人民建”,合肥市掀起了轰轰烈烈建设环城公园的热潮(注45)。
2.2.2 1985年到1999年时段,建设环东景区,充实完善包河景区,建设环东景区:1985年下半年开始建设环东景区,拆除了环东地域内的大量违章建筑,迁走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了九狮苑广场,淮浦春融景点,鲲4合肥市园林处规划设计室成员:劳诚(设计室主任)、蔡一冰、葛守德、汪以石、赵敏、李其彬、肖怀章、汪道福5《合肥晚报》1984年8月17日头版头条鹏志广场。
九狮苑广场(2008年被拆毁一部分)位于长江路、马鞍山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是环城公园的起点,为规则式对称布置的广场,包括九狮城周边花坛、建园碑、园形茶室等。
广场规划设计为劳诚、马若军所作,13米高的九狮雕塑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王熙民教授的力作,象征过去流经合肥的一条河流——九狮河,其造型有徽州民间砖雕的韵味,成为合肥标志性的景点图11在广场的中轴线上立了一块石碑,正面是万里书写的“环城公园”四个大字,石碑背面为安徽省教育学院许有为撰写的“建园记”。
(石碑已被拆除,建议恢复)淮浦春融景点位于环城路东,淮河路桥与寿春路桥之间,临水建一茶室,名淮浦春融。
茶室周围是草坪、绿树(劳诚设计)。
鲲鹏志广场位于环城路以东寿春路桥以北,是由合肥市共青团集资建设的。
广场的平面形状为一幅安徽省地图,雕塑的形象象征古老而年轻的合肥正在腾飞。
广场为王勇设计,雕塑由浙江美术学院所作。
图12 鲲鹏志广场1990年合肥市政府为了加强与友好城市日本久留本市之间的文化交流,由合肥市、久留本市在环城路以东,交通厅桥以南合资兴建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美术馆由劳诚设计,具有中国徽派建筑的韵味。
充实完善包河景区包河景区(原称包河公园)是一处古迹遗址,有一定的基础,如香花墩包公祠、包公脚印塘等古迹遗址,另外,青松明月亭、浮庄茶室、临濠水榭等景点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