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暴露治疗
认知、焦虑管理、心理教育、戏剧治疗 (儿童)
暴露治疗
焦虑管理、认知、心理教育
暴露疗、认知、 心理教育、戏剧治疗(儿童) 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心理教育、暴露治疗
易激惹 罪恶/羞耻 警觉性增高 睡眠问题
注意力集中困难
认知、焦虑管理戏剧治疗(儿童)
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最具特征性)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短暂性意识分离状态(闪回)
3.持续的警觉增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易激惹 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地担惊受怕
4.持续的回避:
避免回想; 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 交往减少、待人冷淡 兴趣减少变窄 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
➢ 心理素质、生物学素质
3. 与PTSD发生有关的创伤后因素
➢ 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 ➢ 是否脱离创伤情境 ➢ 干预措施是否及时 ➢ 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 应对的策略
临床特点
➢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 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 ➢ 3.持续的警觉增高 ➢ 4.持续的回避
病程与精神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应,在应激源 或困难处境消除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 过6个月。预后良好,长期病程,也总以痊愈 告终。
病因机制:
直接病因:剧烈精神创伤或异乎寻常生活 事件、持续困难处境 文化背景: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 人格特点: 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排除: 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 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
【案例1 】 陈某,女,14岁,在校初中 学生。人身损害赔偿案。
分析:在被打后出现精神异常,反复出现 与被殴打有关的恶梦和幻觉,过分地担惊 受怕,并有持续的回避(不敢去学校), 精神紧张抑郁。
案例2 《教师批评学生诱发精神病,谁之过》
- 2004年5月19日《中国教师报》
小芳、小学六年级学生。各科成绩较好,受父母及老师喜爱。199 9年度上半学年的期中考试前,数学成绩
地点:
➢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CISD 分三部分: ➢情感渲泄 ➢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 ➢调动资源
➢ CISD 的时程
全程需3-5小时 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
【典型病例】
女,26,晚,与男友在江边树下约会,突出现两持刀歹徒抢劫。 病人当时大声呼救,男友奋力搏斗,手臂被砍一刀,鲜血直流。 歹徒抢劫未成,落慌而逃。当晚,病人即出现恐惧不安,兴奋躁 动,表情迷惘,行为冲动,踢打闻讯赶来的家人和警察,被强行 送入某医院急诊室,行镇静治疗。病人只睡了约2小时后醒来, 仍表现恐惧不安,起坐不宁,后转入病房。病人对发生的经过不 能完全回忆,只知道有一高一矮两个男人持刀抢劫一事,回想起 来仍心有余悸。经一周治疗,情绪行为恢复正常,但诉再不敢晚 间外出。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
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 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 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1 定义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 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
碍.
急性应激障碍
直接原因—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 起病—受刺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 表现—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或轻度 意识模糊。 预后—应激源消除,症状历时短暂,持续 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诊断:急性心因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定义:
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 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1-4% 高危人群患病率高达3-58%
(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者)
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发生机制
➢ 创伤性事件 ➢ 易感素质 ➢ 创伤后因素
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假设、信念来改善情绪
如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强烈的自责 强奸的受害者可能责怪自己不够小心 灾害幸存者可能感到自己未尽力,对亲友 的伤亡负有责任
暴露疗法
病人面对与创伤有关的特定的情境、人、物体、 记忆或情绪,暴露可以通过想象实现,也可以是 真正进入于某种情境,如在车祸后重新乘车或驾 驶车辆。
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诊断 (CCMD-3)
1.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 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
被告镇教管办、被告镇政府辩称,被告小 学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的职务行为即教学工作 中,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对原告的损害后 果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不应承担民事法 律责任。
应激相关障碍
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胡峻梅
定义:应激相关障碍(应激所致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
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 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
分类
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
➢ 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 )
急性应激障碍(ASD)
急性应激障碍、神经症等。
心理治疗
PTSD危机干预,提供支持,帮助病人接受所面临 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病人面对事件,表达、 渲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情感。
认识所具有的应对资源,学习新的应对方式
识别处理其他并存情绪
强化社会支持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程一般不超过半年。
临床特点:
➢ (1)生活事件: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其
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学、 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
➢ (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 (焦虑、抑郁、害怕等)
➢ (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
(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失眠、食欲不振等)
不同点
精神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关系 有(直接原因)
无
病前有无人格障碍
无
有
正常与异常之间有无界限
有
无
【典型病例】 女18岁,大一。不愿与人交往、烦躁、情绪低落2月。 幼宠爱,想什么买什么,不做任何家务事整天看书学 习。9月父母陪同入大学,安顿后父母欲回,病人不让。 始尚正常,生活自理差。临考试,忙学习常吃不到饭, 衣不洗,不梳头就去上课,考试不理想,父母严厉批 评。渐情绪低落,不愿与同学交往,常独自一人在宿 舍里唉声叹气、哭泣,自己没能力,不想读书,想退 学。失眠,入睡困难,次日感头昏脑胀,注意不集中。 食欲差,没有胃口。平素性格内向、胆小、顺从。自 诉在家什么都好,自从上大学后,什么都要自己做, 还要读书,感力不从心,极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想 回家,不想继续读大学,爸爸、妈妈又不同意。自知 力存在。
反复的暴露可使病人认识到他/她所害怕和回避 的场所已经不再危险,假如病人能够坚持足够长 的时间不逃避,害怕的情绪就会逐渐消退。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定义 —是指具有易感个性(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的 人格素质)的个体,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 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 或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
下降,致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理想。5月10日早读时,数学老师在 班上公布成绩并批评了小芳。上第二节数学课时,老师叫6名同学 上台板演数学题,板演后惟有小芳计算不正确,老师到小芳桌前用 教鞭指着小芳的书本,并说:“还是班长呢!这次考了71分,假 如每个同学跟你一样,我们不是考全镇第三,而是考全镇倒数第一! 下次再考这一点点,就真的要刮你的鼻子了。” 后小芳出现紧张不安、发呆、哭泣、失眠等症。17日病症加重, 口吐白沫,眼往上翻,经送往安丰、盐城、扬州等医院治疗,住院 治疗两次共41天。
焦虑管理、暴露 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管理
暴露、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管理
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处理
教给病人各种技巧: 放松训练(系统的肌肉放松) 呼吸训练(学习缓慢的腹式呼吸) 正性思维(用积极想法替代消极想法)、 自信训练(学会表达感受、意见和愿望)、 想法终止(默念“停”消除令人痛苦的想 法)
认知治疗
事后,小芳父母多次与学校交涉、要求赔偿未果, 遂以原告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将小学、镇教育 管委会、镇政府诉至市人民法院,要求三被告 共同赔偿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计 11800余元,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今 后的护理、医疗费5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用。被告小学称,原告所诉不实,要我们承担 责任主体不符。
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PTSD
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 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容易被人理解。
灾难性的生活事件 无
有
有
病程
6月<>1月 短,通常不超过一周, ≥3月,甚至
常一月内缓解
终身
2. 人格障碍
项目
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共同点
可表现为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 功能障碍
儿童
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 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恶梦的内容 ,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 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
Wilfred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 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 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
诊断
1.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 2. 易感个性和生活事件对精神障碍均起着
重要作用。
3.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 4.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 6月< >1月 6.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
激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等.
鉴别
1.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项目
共同点
不同点
裂症、心境障碍。
治疗
➢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 3、 环境治疗
心理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时间:
➢ 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 6周之后效果甚微
➢ 性别
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 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24.7%。 ➢ 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
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
➢ 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 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 健康状态欠佳。
PDST的诊断 (CCMD-3)
➢ 1.症状标准 (1) 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处境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
➢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
后数日至数月后),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月。 ➢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是PTSD的必要条件 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虐待、强 奸、暴力事件、绑架、重大交通事故)
2.易感因素
➢ 种群
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 多于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高;Garrison在Hugo飓风 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名11-17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在 白人女生最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 女生分别为3.8%和1.5%。
暴露治疗
认知、焦虑管理、心理教育、戏剧治疗 (儿童)
暴露治疗
焦虑管理、认知、心理教育
暴露疗、认知、 心理教育、戏剧治疗(儿童) 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心理教育、暴露治疗
易激惹 罪恶/羞耻 警觉性增高 睡眠问题
注意力集中困难
认知、焦虑管理戏剧治疗(儿童)
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最具特征性)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短暂性意识分离状态(闪回)
3.持续的警觉增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易激惹 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地担惊受怕
4.持续的回避:
避免回想; 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 交往减少、待人冷淡 兴趣减少变窄 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
➢ 心理素质、生物学素质
3. 与PTSD发生有关的创伤后因素
➢ 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 ➢ 是否脱离创伤情境 ➢ 干预措施是否及时 ➢ 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 应对的策略
临床特点
➢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 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 ➢ 3.持续的警觉增高 ➢ 4.持续的回避
病程与精神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应,在应激源 或困难处境消除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 过6个月。预后良好,长期病程,也总以痊愈 告终。
病因机制:
直接病因:剧烈精神创伤或异乎寻常生活 事件、持续困难处境 文化背景: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 人格特点: 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排除: 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 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
【案例1 】 陈某,女,14岁,在校初中 学生。人身损害赔偿案。
分析:在被打后出现精神异常,反复出现 与被殴打有关的恶梦和幻觉,过分地担惊 受怕,并有持续的回避(不敢去学校), 精神紧张抑郁。
案例2 《教师批评学生诱发精神病,谁之过》
- 2004年5月19日《中国教师报》
小芳、小学六年级学生。各科成绩较好,受父母及老师喜爱。199 9年度上半学年的期中考试前,数学成绩
地点:
➢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CISD 分三部分: ➢情感渲泄 ➢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 ➢调动资源
➢ CISD 的时程
全程需3-5小时 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
【典型病例】
女,26,晚,与男友在江边树下约会,突出现两持刀歹徒抢劫。 病人当时大声呼救,男友奋力搏斗,手臂被砍一刀,鲜血直流。 歹徒抢劫未成,落慌而逃。当晚,病人即出现恐惧不安,兴奋躁 动,表情迷惘,行为冲动,踢打闻讯赶来的家人和警察,被强行 送入某医院急诊室,行镇静治疗。病人只睡了约2小时后醒来, 仍表现恐惧不安,起坐不宁,后转入病房。病人对发生的经过不 能完全回忆,只知道有一高一矮两个男人持刀抢劫一事,回想起 来仍心有余悸。经一周治疗,情绪行为恢复正常,但诉再不敢晚 间外出。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
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 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 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1 定义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 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
碍.
急性应激障碍
直接原因—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 起病—受刺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 表现—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或轻度 意识模糊。 预后—应激源消除,症状历时短暂,持续 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诊断:急性心因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定义:
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 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1-4% 高危人群患病率高达3-58%
(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者)
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发生机制
➢ 创伤性事件 ➢ 易感素质 ➢ 创伤后因素
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假设、信念来改善情绪
如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强烈的自责 强奸的受害者可能责怪自己不够小心 灾害幸存者可能感到自己未尽力,对亲友 的伤亡负有责任
暴露疗法
病人面对与创伤有关的特定的情境、人、物体、 记忆或情绪,暴露可以通过想象实现,也可以是 真正进入于某种情境,如在车祸后重新乘车或驾 驶车辆。
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诊断 (CCMD-3)
1.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 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
被告镇教管办、被告镇政府辩称,被告小 学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的职务行为即教学工作 中,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对原告的损害后 果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不应承担民事法 律责任。
应激相关障碍
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胡峻梅
定义:应激相关障碍(应激所致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
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 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
分类
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
➢ 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 )
急性应激障碍(ASD)
急性应激障碍、神经症等。
心理治疗
PTSD危机干预,提供支持,帮助病人接受所面临 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病人面对事件,表达、 渲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情感。
认识所具有的应对资源,学习新的应对方式
识别处理其他并存情绪
强化社会支持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程一般不超过半年。
临床特点:
➢ (1)生活事件: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其
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学、 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
➢ (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 (焦虑、抑郁、害怕等)
➢ (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
(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失眠、食欲不振等)
不同点
精神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关系 有(直接原因)
无
病前有无人格障碍
无
有
正常与异常之间有无界限
有
无
【典型病例】 女18岁,大一。不愿与人交往、烦躁、情绪低落2月。 幼宠爱,想什么买什么,不做任何家务事整天看书学 习。9月父母陪同入大学,安顿后父母欲回,病人不让。 始尚正常,生活自理差。临考试,忙学习常吃不到饭, 衣不洗,不梳头就去上课,考试不理想,父母严厉批 评。渐情绪低落,不愿与同学交往,常独自一人在宿 舍里唉声叹气、哭泣,自己没能力,不想读书,想退 学。失眠,入睡困难,次日感头昏脑胀,注意不集中。 食欲差,没有胃口。平素性格内向、胆小、顺从。自 诉在家什么都好,自从上大学后,什么都要自己做, 还要读书,感力不从心,极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想 回家,不想继续读大学,爸爸、妈妈又不同意。自知 力存在。
反复的暴露可使病人认识到他/她所害怕和回避 的场所已经不再危险,假如病人能够坚持足够长 的时间不逃避,害怕的情绪就会逐渐消退。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定义 —是指具有易感个性(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的 人格素质)的个体,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 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 或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
下降,致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理想。5月10日早读时,数学老师在 班上公布成绩并批评了小芳。上第二节数学课时,老师叫6名同学 上台板演数学题,板演后惟有小芳计算不正确,老师到小芳桌前用 教鞭指着小芳的书本,并说:“还是班长呢!这次考了71分,假 如每个同学跟你一样,我们不是考全镇第三,而是考全镇倒数第一! 下次再考这一点点,就真的要刮你的鼻子了。” 后小芳出现紧张不安、发呆、哭泣、失眠等症。17日病症加重, 口吐白沫,眼往上翻,经送往安丰、盐城、扬州等医院治疗,住院 治疗两次共41天。
焦虑管理、暴露 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管理
暴露、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管理
认知、心理教育
焦虑处理
教给病人各种技巧: 放松训练(系统的肌肉放松) 呼吸训练(学习缓慢的腹式呼吸) 正性思维(用积极想法替代消极想法)、 自信训练(学会表达感受、意见和愿望)、 想法终止(默念“停”消除令人痛苦的想 法)
认知治疗
事后,小芳父母多次与学校交涉、要求赔偿未果, 遂以原告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将小学、镇教育 管委会、镇政府诉至市人民法院,要求三被告 共同赔偿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计 11800余元,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今 后的护理、医疗费5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用。被告小学称,原告所诉不实,要我们承担 责任主体不符。
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PTSD
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 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容易被人理解。
灾难性的生活事件 无
有
有
病程
6月<>1月 短,通常不超过一周, ≥3月,甚至
常一月内缓解
终身
2. 人格障碍
项目
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共同点
可表现为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 功能障碍
儿童
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 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恶梦的内容 ,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 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
Wilfred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 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 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
诊断
1.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 2. 易感个性和生活事件对精神障碍均起着
重要作用。
3.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 4.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 6月< >1月 6.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
激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等.
鉴别
1.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项目
共同点
不同点
裂症、心境障碍。
治疗
➢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 3、 环境治疗
心理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时间:
➢ 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 6周之后效果甚微
➢ 性别
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 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24.7%。 ➢ 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
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
➢ 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 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 健康状态欠佳。
PDST的诊断 (CCMD-3)
➢ 1.症状标准 (1) 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处境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
➢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
后数日至数月后),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月。 ➢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是PTSD的必要条件 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虐待、强 奸、暴力事件、绑架、重大交通事故)
2.易感因素
➢ 种群
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 多于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高;Garrison在Hugo飓风 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名11-17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在 白人女生最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 女生分别为3.8%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