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1.1.1

1.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2.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八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刺鲀:遇险形成刺球;含羞草:碰触后叶片合拢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

(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1.2

1.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若调查的范围很大,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举例:我国每五年一次的森林资源调查和人口普查。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1.2.1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3.生态因素的分类: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合作捕食关系(最常见)

(1)种内关系(2)种间关系竞争关系

种内斗争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有益)

寄生关系(对一方有益,另一方有害)6.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分,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表达和交流讨论

8.鼠妇实验:(具体过程请同学们参阅课本16-17页)

(1)提出问题:光/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光/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制定计划: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在两侧中央各放入五只鼠妇,静止两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鼠妇的数目,共统计十次。(变量为光)

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在一侧铺一层湿土,另一侧铺一层干土,在两侧中央各放入五只鼠妇,铁盘盖上纸板,静止两分钟,每分钟拿开纸板统计一次,共统计十次。(变量为土壤的潮湿程度)

(4)实施计划: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5)得出结论:光/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6)表达与交流

用多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计算平均值的原因: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1.2.2

1.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填空)

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填空)

3.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4.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过程请同学们参阅课本22页)

(1)实验装置上面盖盖板的目的: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2)为什么还要留出一定缝隙:保证瓶内有充足的空气,有利于蚯蚓呼吸。

(3)五六天后观察到的现象:沙与土的分层不明显。

(4)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1.2.3

1.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产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

生态系统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

生产者(植物):制造有机物,储存来自阳光的能量;

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相互影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起点,且只包含与生产者与消费者。

5.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与食物网流动的。(或: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6.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保证动物的正常生活。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7.物质可以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性,全球性。

8.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9.(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0.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1.2.4

5.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植物占优势,作用:净化水源、蓄洪抗旱,被称为“地球之肾”。

6.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量的70%.

7.淡水生态系统是由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作用:为人类提供引用、灌溉及工业用水,调节气候。

8.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

9.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1.2.5

1.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总共约20千米。

2.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像一张纸那么薄。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4.大气圈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生物包括昆虫、鸟类、细菌等。

5.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6.岩石圈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7.各类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地域关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相互关联。

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