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器的设计与运用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为研究对象,以盲抽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2)。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
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且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数值明显更高(P<0.05)。
结论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通过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机体功能恢复的也更为迅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促进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在创伤骨科中,下颈椎骨折脱位属于常见急症。
有调查表明[1],此类患者有70%以上均合并有脊髓损伤、神经根受压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研究也表明[2],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持续上升趋势。
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非常有效,但需遵循早期复位固定的原则,并解除神经根、脊髓的压迫,让患者的颈椎稳定性得以康复。
近年来,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对脊柱畸形、脊柱骨折脱位、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为研究对象,以盲抽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2)。
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
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可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永久性损害。
手术治疗是这种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相关信息。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
手术的目的是稳定颈椎,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并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引导针穿刺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使用X光和CT等影像学技术确定手术部位和手术方案,然后对皮下和皮肤进行消毒。
然后,医生会使用引导针穿刺技术找到椎间孔的位置,以便在手术中正确植入钢板和螺钉。
2. 钛合金内固定在位置确定后,医生会用骨钻钻出一些孔来安装钢板和螺钉。
钢板和螺钉通常是用钛合金制成的,这种材料比其他材料更强,更能承受人体骨骼的压力和重量。
一旦钢板和螺钉安装好了,它们将始终位于颈椎的两侧,以确保椎骨得到完全的支撑和稳定。
3. 植骨和骨折合并如果颈椎骨折和骨缺损较大,骨移植手术就可能需要进行。
医生会取出病人自身髋部或者从捐赠者身上获得骨髓灌注或打碎骨片,用来填补骨缺损并帮助加速骨骼愈合。
植骨手术时间通常较长,需要4至6个月的康复期。
4. 关节牵引关节牵引是一项能够使颈椎松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时在手术之前或之后都会进行。
它通过供应轻微的拉力来拉长颈部,并减小骨折的位移,以减轻疼痛和帮助动脉供应。
二、手术风险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程序,有着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褶屈畸形等。
三、手术后康复在术后,病人需要持续康复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疗法,如康复训练、牵引、热敷和按摩等。
此外,病人还需要进行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总之,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程序,需要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
手术后,病人需要逐步恢复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并避免长时间的坐姿或站立,以防止对手术区域产生过分的压力和影响。
全麻下颅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
全麻下颅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的新方法。
方法全麻下C臂机全程监控下行颅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
结果 2006年2月~2009年8月共11例,复位11例,成功率100%,复位平均时间29.2分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
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全麻颅骨牵引手法端提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内固定是获得复位稳定的最佳方案,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常难以立即手术。
为使颈椎尽快获得减压和稳定,避免神经功能加重损害,即刻复位就变得十分重要。
我们通过全麻下颅骨牵引结合手法端提,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
损伤原因为交通伤7例,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2例。
神经损伤程度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运动指数评分[1]。
FrankelA4例,FrankelB3例,FrankelC3例,FrankelE1例。
ASIA平均为45.6分。
屈曲暴力10例,伸展暴力1例。
合并小关节半脱位3例,全脱位5例,骨折3例。
C41例,C51例,C66例,C73。
1.2 方法全麻后安放Gardner-well颅牵引弓,颈屈30°牵引起始重量5kg,每5分钟增加2.5kg,并透视下动态观察至小关节出现“尖对尖”对顶后加手法端提:术者站在患者头部,双手托住患者下巴,两前臂夹紧并有效控制其头部,实施牵引、屈曲、后向牵拉、仰伸等几个步骤,单侧小关节脱位在牵引、屈曲、后向牵拉后加以向患侧旋转步骤,此时可以出现一个清晰的弹跳感,说明脱位复位。
复位后重量减为5kg维持牵引。
复位过程必须全程频繁透视机监控,以防过牵。
2 结果11例全部急诊Ⅰ期复位,平均复位时间29.2分钟,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术后24小时复诊:4例感觉平面下降,部分运动功能恢复,1例截瘫无改变,3例恢复正常,3例原正常。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
神经(脊髓损伤+压迫)=04总分=5+神经评分
MRI显示椎间盘突入椎管
MRI显示椎间盘和后韧带破 裂无突出
前路间盘切除重建序列融合固 定,危
险是术中不全复位,可能后韧带 皱褶
后路切开复位,切除黄韧带 侧块固定融
合,危险是椎间隙塌陷,节段 性后凸
E、平移和旋转损伤的手术策略
评分
形态学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神经功能
0
无异常
完整
未受损伤
1
压缩
可疑损伤(如仅棘突 神经根损伤
间隙增宽,仅MRI异常
2
爆裂
信号)
完全性脊髓损伤
断裂(如椎间隙前侧
增宽、关节突对顶或
脱位)
3
牵张分离(如关节突对
顶、过伸)
旋转/移位(如关节突
4
脱位、不稳定
泪滴骨折或严重屈曲
压缩损伤)
+1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损伤部位脊髓压迫
八、病例报告
•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冶疗原则:应以恢复颈椎 正常排列、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生 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为基本原则
• 手术选择:应以有利于关节突解锁、脊髓减 压、前后柱结构重建和内固定为原则
应根椐具体骨折脱位类型和神经损伤情况来
选择术式:
• 1、经牵引已复位或未复位经前路术中能复 位者采用前路。
2、低血压问题
• 颈髓损伤患者经常出现低血压, 对出现低血压者应首先排 除其他部位损伤。脊髓损伤破坏交感神经传导而导致神经 源性休克(约发生于20%的颈髓损伤患者)是早期出现低 血压不可忽视的原因,并以低血压伴心动过缓为典型特点 ,在T4以上的前部脊髓损伤中最为典型。
下颈段椎体骨折脱位前入路减压复位固定融合28例体会
通 过 2 例 外伤 所 致 的下 颈 段 骨折 脱 位 经 前 路 减压 、 位 、 8 复 自 体 髂 骨 植 骨 、 板 固定 以及 术 前 、 后 Fak1 钢 术 rne 分级 评 价 , 们 体 我 会 该 术 式 对 颈 椎 创 伤 的 治 疗 是 临 床 医 师 面 临 的 重 要研 究课 题 。 颈 椎 骨 折 或 骨 折 脱 位 人 多 伴 有 颈 髓 损 伤 , 原 则 上 应尽 快解 除压 迫 , 建 颈 椎 稳 定 性 , 期最 大 限度 地 保 留脊 髓 功 能 。减压 的 目 重 以 的 是 恢 复 神 经 功 能 ; 合 的 日的 是提 供 稳 定 , 止 椎 体 异 常活 动 融 防 导 致 脊 髓 、 经 进 一 步 损 伤 , 持 脊 柱 对 线 , 持 椎 体 高度 。开 神 保 维 槽 式 减 压 切 除 损 伤 椎 体 及 相 邻 节 段 的 椎 问 盘 是 获 得彻 底减 压 的 最 佳 方式 ,维 持 植 骨 块 的稳 定 则 是 手 术 成 功 的 关 键 之 一 。研 究 证 实 保 留终 板 对 植 骨 愈 合 进 程 无 明显 影 响 能 有 效 防 止 融 合 椎 间 隙狭 窄 、 部 后 凸畸 形 , 大 限度 恢 复 和 重 建 颈 椎 生 理 功 能 , 局 最 保 持 疗 效 , 防止 复 发 。 自体 三 面 皮 质 髂 骨 是 颈 椎 前 路 融 合 的 金 标 准 。前 路 钢 板 的应 用 原 理 是 用 于 增 强 颈 椎 前 柱 的 稳 定 性 , 在 伸 展 位 时 , 板 的作 用 相 当于 张 力 带 , 屈 曲位 时 的作 用 相 当 于 支 钢 在
多角度骨折复位固定器的临床研制及应用
多角度骨折复位固定器的临床研制及应用笔者作为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近三十年,遇到的骨折病人非常多。
尤其是近些年来,一方面是交通事故伤呈明显上升趋势,伤情复杂、骨折粉碎、复位固定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年老体弱,多伴有内脏器官的合并症,治疗棘手。
非手术治疗多采用牵引或外固定的方法,难以得到满意复位,且需长期(甚至终身)卧床,存在有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结石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为使青壮年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参与工作,为提高老龄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医生推荐,患者或家属多会选择手术治疗。
近几年各种内外固定器械的改良和开发创新也为手术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但手术辅助器械的缺陷和匮乏,难以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的目的。
手术中,对于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多而分散,难以复位,好不容易勉强复位又因不能可靠夹持而再移位,或夹持不稳,固定不牢靠,手术台上费时费力、徒增不必要的损伤。
为使夹持更稳妥,医生不得已会用持骨钳、骨膜剥离器、长弯血管钳甚至动用钢丝、克氏针、粗丝线等临时或长期辅助固定,这些器械并不配套,有时因术野太小不得已增加切口长度,操作需要动用多个人手帮助,既费人手不利于腾出人手完成后续操作,又难以协调多人统一完成操作,同时调整起来也很困难。
既往术中常常出现好不容易费神费力将粉碎性骨折聚拢复位,因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某个人的不协调,导致前功尽弃,一切重来。
问题是:老年人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粉碎性骨折也经不得反复重试。
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手术中缺乏一套能兼顾粉碎性骨折各个不同方向移位的复位夹持器械。
为此,笔者苦思冥想,翻阅资料,摆弄器械,请教专家,试图设计出一套能解决上述难题的新型三维(多角度立体)骨折复位固定器。
骨科医生如果没有好的使用工具,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对手术的安全和创伤出血提出了挑战。
尤其是在今天,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道路交通事故伤造成的粉碎性骨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解决复位固定器械不配套、费人手、费时费力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创伤,让手术在更加顺利、更为安全的状态下完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自制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自制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外固定器多系金属材料制成。
笔者选用电木、硬塑、金属材料相结合,自行研制了胫腓骨折复位固定器。
本固定器材质x光线透过度高,骨折的病理全部裸露在胶片上,安放固定器后即可在腋杖的保护下负重进行功能训练。
通过105例的临床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本复位固定器是由伸缩支架、矫正移位装置两部分组成。
分别为:套管(电木)、伸缩丝母、丝杆;半园形支持板(硬塑)、复位顶丝、压力板(硬塑)、骨园针等各连接环节,用限位螺钉固定局麻下、仰卧位、足置中立位,分别于胫骨法节至腓骨头连线中点;踝上一寸许按常规各穿入一枚骨园针,针的直径以3~4mm为宜,然后将两侧伸、缩支架分别连接于近、远端的骨园针上。
胫腓骨骨折因伤力及肌肉牵拉,会出现不同方向的变位。
假设骨折线是前下斜向后上的,应将半环形矫正装置放在骨折近端,临床上要根据骨折的病理变化适当放置。
复位前仔细读片,固定器连接后,逆时针旋动伸缩丝母,以解除短缩,检查断端有间隙时,再旋紧半环形矫正装置的螺丝,以纠正前后变位。
然后顺时针旋动伸缩丝母,使断端紧密嵌插。
如骨折确已复位,再拧紧各连接部位和伸缩丝母的限位螺丁,术后拍片,位置不佳,可再行调整。
1 临床资料近年来,应用上述方法治疗105例胫腓骨折,年龄在20~50 岁之间,男97例,女8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15例,临床畸形愈合 6例,粉碎性43例,短斜形18例,螺旋性23例。
临床愈合日期最早 39天;最晚为51天,平均为42天。
本105例中解剖对位者87例;近解剖对位者18例。
通过随访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并已恢复工作。
2 讨论胫腓骨骨折经自制复位固定矫治后,断端接触紧密,固定力强。
在后前位透视下可见上、下两针与骨骼的直径接触面积大,连接固定器后起到了控制侧移位的作用;在侧位透视下可见针与骨骼仅是针的直径相接触,故易产生轴心活动。
断端连足部的重力影响加之后群强大的肌群影响易向前成角,应在胫前安放半园形矫正装置,使断端的剪切力相对消失。
导向复位植骨器的设计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导向复位植骨器的设计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研究的开题报告
导向复位植骨器是一种新型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可以用于骨折治疗。
该器械具有复位、固定和促进骨愈合等功能,可以有效地治疗骨折和骨
缺损。
本论文旨在研究导向复位植骨器的设计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向复位植骨器的设计
导向复位植骨器是由螺旋支撑杆、导向杆和植骨板组成的一种三维
结构。
其结构设计应兼顾复位、固定和促进骨愈合等功能,并且要充分
考虑到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外形美观度。
2. 导向复位植骨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将导向复位植骨器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实现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并且能够促进骨愈合。
在使用导向复位植骨器治疗
骨折时,需要考虑术后康复训练等问题,以提高治疗效果。
3. 导向复位植骨器的优势和不足
导向复位植骨器具有治疗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患者术后疼痛等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这
些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导向复位植骨器
的设计和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导向复位植骨器的治疗效果,为骨
折和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 伤 ,0 9 2 ( )5 3—54 2 0 ,2 8 :8 8.
2 1 尸体标 本柃 验 .
本器 械运用 于尸 体标 本 4具 , 反复 造
成 c 、 、 节突绞 索脱 位病例 2 c ~ C ~关 4次( ) 通过前 例 ,
[ ]吴成胜 , 2 谭远超 , 张恩忠 , 颈椎后 路椎弓根 固定治疗不稳定性 等.
颈 椎 骨折 脱位 . 中医 正 骨 ,06,0 6 :8—2 , 20 2 ( )2 9
[ ]曹鹏, 3 梁裕 , 龚耀成 , 下颈椎骨折脱 位伴 关节突绞索的治疗策 等.
略 选择 . 国矫 形 外 科 杂 志 ,07,5 2 :1 3 中 20 1 ( )8 —8 .
路 手 术 , 用 本 器 械对 其进 行 复 位 , 程 均 顺 利 。 应 过 2 2 临 床运 用 . 本 器 械 临 床 运 用 于 1 患 者 , 中男 7例 , 3例 其
女 6例 。C ~脱位 2例 , C ~脱位 3例 , 5 脱位 5例 , c~ c ~脱
位 3例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进 行 X线 片 及 MR 检 查 , 有 不 同 I 均 程 度 的 脊髓 损 伤 症 状 。所 有 患 者 均 采 用 前 路 手 术 复 位 钢 板
内固定 , 但冈其中爆裂 骨折 1 , 例 前路 复位失败 , 需联 合后路
手术复位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 手术 , 未再 次造成脊 均 髓、 神经及血管的损伤 , 无肺 部感 染 、 褥疮 、 尿系 感染 等各 泌
14 2 局 限性 ..
对椎 体爆 裂骨 折之 绞索脱 位 , 因骨折椎 体
个 理 想 的 颈椎 前 路 复 位 器 , 少 后 路 复 位 创 伤 , 短 手 术 减 缩
对螺钉的把持力差 , 位 困难 , 可能 需后路 补 充复位 。并 复 有 且此下颈椎 骨折脱位 复化器适用 于 c 以下的骨折脱 化。 ,
常排列 、 问高度及 生理 曲度 , 椎 但其往 往较 难解 决下颈 椎骨 折脱位合并关节 突绞索者 。后 路手术 对下 颈椎 骨折脱 位关 节突关节的复位是极 有价值 的, 而且亦 能获得理想 牢固的即 可稳定和较好的融合 J但下颈椎 骨折脱位多合并椎 问盘突 , m或损伤 , 后路手术往往难以解决 , 可能进一 步加重脊髓 、 神 经的损伤 , 而且后路 手术创 伤较前路 手术 大 , 间高 度的 椎 恢 复不理想 , 融合范 嗣广影响颈椎 活动等。前后路联合 手术 只有在合并椎板 骨片 或黄韧带 突 向椎 管 内或合并 后结构 严 重撕 裂时前路 完成稳 定时 , 再行 后路 手术 。所 以 , 如何设 计
12 提拉加压复 位器 的设计 .
再增加一个既能上下移 动 , 又能前后提 拉加压 的螺纹钉 。此 螺纹钉植人脱位之椎体上 , 到提拉 加压的作用 。再 者与其 起 他两枚椎体螺钉配合能改变前方椎体 间隙 的大小 , 配合椎 再
间后 缘 撑 开 器 , 开关 节 突 之 间 隙 , 到 解 索 的 目的 。 牵 达
( 稿 1期 :00— 2—0 ) 收 3 21 0 3
( 义 编辑 : 雄 杰 ) 本 张
・
l6・ 6
堂剑
至 1 6月 第 7卷第 1 0年 8期
Mei l noa o f h aJn.0 0 V 1 o1 d a Invtno C i , e2 1 , 0 7N . 8 c i n u .
・
医 学 综 合
・
下颈 椎 骨 折脱 位 复位 器 的设 计 与运 用
复位 器 和 椎 间 后 缘 撑 开 器 两 部 分 组 成 。
度及重建稳定性 为基本 治疗原 则… 。临床 常用 的手术 入路
是前路手术 、 后路 手术 、 后路联 合手 术。前路 手术更 容易 前 处理椎间盘 、 椎体后缘对脊髓 的压 迫 , 可获得 直接 、 彻底的减
压 效 果 , 够重 建 颈 椎 的 即 可 稳 定 性 , 且 可 恢 复 颈 椎 的 正 能 而
种 手术 并 发症 的发 生 , 后 x 线 片 显 示 骨 折 脱 位 复 位 满 意 , 术 理 I 良好 。 术 后 患 者 进 行 主 被 动 肢 体 康 复 功 能 锻 炼 。 m度
作 单 位 :6 0 1i 东 省潍 坊 市 中医 院 2 14 l l 通讯作者 : 卢俊 范
颈 椎是 脊柱 活动 度最 大 的节段 , 是运 动最 复杂 的节 也
段, 下颈椎 骨折脱位是一种影响脊髓功 能甚至危 险生命 的严
上, 设计并发 明了下颈 椎骨折 脱位 复位 器 , 大部 分 关节 突 使 交锁患者前路复位成为可能 , 运用 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 。
l 配 套 器械 的设 计
经 功能 均 有 明显 程 度 的恢 复 。
3 讨 论
的成功率往往 明显 下降 , 常需 要行 后路 手术来 复化 , 行前 再 路融合 , 这样使得手术 时 间延 长 , 伤增 加 , 创 难度 加大 , 发 并
轴性痛 的几率 提高 。为 克服下 颈椎 骨折脱 位前 路手 术复 位
困难 的 问题 , 者 在 对 下 颈 椎 关 节 突 关 节 的 解 剖 研 究 基 础 笔
一
13 椎间后缘撑开器的设计 .
关节 。
椎 问后缘撑 开器有两 个撑开
端 和 一 个 关 节 , 开 端 较 小 , 免 妨 碍 视 野 , 节 为 自动 撑 开 撑 以 关 14 本 器 械 的 优 点 及 局 限 性 . 14 1 优点 .. 本 器 械 操 作 简 便 , C sa 撑 开 器 相 近 , 此 与 apr 在 基 础 上增 加 了 可 提 拉 加 压 钉 。椎 问 撑 开 器 放 置 椎 体 后 缘 2ml , 开 , I 撑 1 处 解索 , 同时 复 位 器 提 拉 或 加 压 , 即可 复 位 。
2 器 械 的 尸 体 标 本 检 验及 临床 运 用
时间 , 降低患者手术费用及痛 苦, 成为医务T作 者的追求 。 笔 者设计发 明的下颈椎骨折脱位 复位器 , 有对椎体 可调 的提拉加 的螺钉 , 还有 椎 问撑 开器 , 前路 手术解 索 复位 使
容 易便 捷 , 全 可 靠 , 样 避 免 了后 路 再 次 手 术 的创 伤 及 变 安 这 换 体 位 的风 险 , 并缩 短手 术 时 间 。 经 尸 体 标 本及 临 床 运 用 证 实 了其 有 效 性 及 安 全 性 。 参 考 文 献
卢俊 范 任 志 富
【 关键词 】 下颈椎骨折脱位 ; 关节绞索 ; 前路 复位器
下颈 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 的 患 者 , 伴 有 关 节 突 绞 索 , 路 复 位 胃折 如 前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 随访 时间 6~1 5个月 , 颈椎序列 、 生理 曲度及稳定性均获得恢复 , 损伤节段全部融合 。1 3例患者神
重损伤 , 主要特 点是颈椎 的排 列异 常 、 间高 度和生 理 曲 其 椎
度丧失及稳定性破 坏 , 常合并椎 间盘 的突 『 , 叶 导致脊髓 受压 J
或 损 伤 。所 以 , 以恢 复颈 椎 正 常 排 列 、 底 减 压 、 复 椎 间 高 彻 恢
11 配套器械 的专利 .
下颈椎 骨折脱位 复位器 由提托加压 存 C sa 撑 开器 的基础 上 , a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