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创伤后,如何变得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创伤后,如何变得坚强?
当我们谈起“创伤”这个词时,我们容易联想到的是它给个体发展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影响。小时候被亲人虐待的创伤,被陌生人侮辱嘲笑的创伤,长大后突如其来的意外带来的创伤,这些创伤,不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部分人,他们经历过长期的羞辱或虐待、绝症、至亲离世等创伤事件,反而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了积极的个人成长。这些人被心理学家称呼为“幸存者”。幸存者这个词,一方面代表他们经历了负面的人生体验,同时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这个词强调了“他们有力量度过了那些负面事件”。
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都会发生“创伤后成长”,那么,到底什么是创伤后成长?我们每个人在经历创伤后,如何自我修复,变得坚强呢?
什么是创伤后成长?
创伤性的事件是指与(实际的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相关的事件,暴露在这样的事件中会使人感到害怕、恐怖、无助的情绪。能够引发创伤的事件往往包含以下特征:a. 事件的发生是突然的、令人意外的或不寻常的;b. 通常包含身体上的伤害,或者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会使人产生失控的感觉。在一些特定人生阶段的发生的创伤事件更容易使人脆弱,比如童年及20岁前后。
然而,研究者却在一些幸存者身上发现,在与创伤性事件抗争的过程中,尽管痛苦仍未消失,但他们也经历了一些新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比如,针对被关押在越南监狱长达8年的前战犯的研究中惊讶地发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被释放后,都经历了持续不断的积极的个人成长。而且,那些经历最恶劣处境——反复的折磨、饥饿和肉体伤害的人,积极的成长会比他人更显著。
促成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幸存的过程——是尝试与创伤抗争、最终幸存下来的过程,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长。尽管我们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尝试给创伤赋予意义,或者从中寻找创伤的好处,但当我们做出努力时,这种成长是真实存在的。从这个角度说,创伤后成长既是一种过程,也是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创伤后成长是如何发生的?
1. 首先,当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我们会在三个方面受到重大的挑战:
·在管理悲痛情绪上的挑战,即如何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极端负面情绪;
·在人生图式、信念、目标上的挑战,即如何处理自己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信念的怀疑,建立起新的、更高级的价值观和目标;(当创伤让你怀疑人生,你还得想办法重新树立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在生活叙事上的挑战:如何摆脱痛苦的叙事,建立起新的叙事方法。对创伤的叙事,对象可能是他人(比如在互助组中),也可能是自己(比如写日记),但都会逼迫我们去直面创伤事件,直面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2. 大多数的个体会进入反复的思考,即沉思。一开始,沉思大多还是无意的、侵入性的(侵入是指不受你自己控制、明明不愿意去想却总是钻到你脑子里),这些思绪会自动进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反复进行和创伤相关的思考。
在沉思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能够自己减轻悲痛的情绪,对被动的沉思过程进行管理,进入主动、有意的沉思。还有一部分人,则会去外界寻求支持。他们会通过沟通、祈祷等方式来对他人进行自我暴露,并从其他榜样人物(比如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得关于如何认知、如何处理的模范学习和支持,获得生活叙事的新视角,从而进入主动的沉思。
3. 进入有意的沉思后,个体就能逐步改变认知图式和叙事方式,进行新的意义发现,从而获得创伤后成长,并获得人生智慧。获得人生智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会使我们“不断
地平衡反思与行动,衡量已知与未知,更能够接受人生的种种矛盾之处,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与人类存在相关的基本问题”。
了解了创伤后成长的发生机理,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创伤,提高自我修复能力呢?
1. 积极的认知重评
积极的认知重评,指的是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理解产生负性情绪的事件。它是一种“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即不要等到对情绪做出反应,而是在产生和接收情绪的当时,就对情绪进行重新解释。
这个过程包括,当我们遇到一件让自己感受到负面情绪的事件时,先试着识别自己的负面情绪,给他们打标签,比如“我开始有愤怒的情绪了”或者“我感到非常焦虑”。然后,系统地重新分析这件事对我们个人产生的影响,以新的、乐观的方式去叙述和评价创伤,分析它对我们现在和今后的人生的积极意义。
2.有意的沉思
对于创伤后成长而言,有意的沉思指的是“对于意义寻求、问题解决、回忆和期待的反复思考”。如前文所说,经历创伤事件后,我们往往会先进入无意的沉思,再进入有意的、建设性的沉思。当有意沉思和积极重评相继发生的时候,创伤后成长的程度最高。
3.接受式应对
在对9·11创伤人群的研究中,使用“接受应对”策略,即在应对创伤时,平静地接受已经发生的创伤事件,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是能够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一项重要策略。相反,如果采用防御性应对,即对灾难性事件表现出否认、愤怒,则不利于个体积极的成长。4.追求意义感
快乐感和意义感往往并不重叠,快乐感往往更注重当下和利己,意义感则更长远和利他;并不是快乐感高的人意义感就一定越高,反之亦然。。在针对脊髓损伤的人群、丧失孩子的
父母的研究中都发现,如果个体具有较强的意义感(觉得世界是有意义的,正面和负面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并且愿意去追求意义,认为具有挑战性的情形也值得为之投入),那么他们就会更好地获得创伤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