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肥料,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却逐年下降。
到目前,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60%。
流失和被土壤固定的比例相当高,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
影响化肥利用率高低的因素很多,如作物种类、品种,土壤理化性状,气候状况,耕作管理水平,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等。
剔除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单纯施用有机肥,养分全面,其速效养分远远满足不了作物需肥旺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速效性差。
单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肥料速效性,但养分单一。
只有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实现速效性和养分全面的统一,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还有益元素,它们用量不同,其作用也不同,相互间有不可替代性,只有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针对作物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施肥作物施肥应掌握四个最佳:1.最佳施肥量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地区的主栽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按照作物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量,需要多少,施多少,既满足了作物生长的需要,又避免了肥料浪费,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最佳施肥时机作物一生的不同生育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如春玉米对氮的吸收:从出苗到拔节2.5%、从拔节到开花51.15%、从开花到成熟46.35%。
因此,只有掌握作物最佳施肥时机,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时间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3.最佳施肥比例作物一生需要各种养分很多,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需要的养分的比例各不相同,只有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调整好各个生育时期的最佳施肥比例,提高相互间的相助作用、消除相互间的拮抗作用,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1. 引言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氮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氮肥利用率较低,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主要原因2.1 肥料施用不科学我国农民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过度依赖于化学肥料,而且施肥量大、频次高,导致了氮肥的浪费。
一些农民对于施肥技术不够了解,不能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2.2 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农业中,农田面积小、农户分散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导致了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操作的不规范,进一步影响了氮肥的利用率。
2.3 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业科技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无法充分应用,从而限制了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3. 提高途径3.1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针对我国农民施肥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教育农民合理施肥的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施肥,从而减少氮肥的浪费。
3.2 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强农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性和规模化程度,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利用率。
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3.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田,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农业科技创新路径,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解决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上,政府、农民和科技人员都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民科学施肥,加强农田规模化经营,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农民应该增强科学施肥的意识,学习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一、原因分析:1.过度施用:农民在施用肥料时往往存在过度施用的情况,无论是为了求效果或是忽视了肥料的特性和作用机制,导致肥料的浪费和污染。
2.施肥技术不当: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要求的肥料配比不同,如果施用不当,就会导致肥料浪费和浪费。
3.土壤养分损失:土壤中的养分会因为氧化、挥发、淋失等原因损失,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养分的损失更为严重。
4.缺水缺肥:有的农民在施肥时忽视了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大量的肥料,也无法将其充分利用,影响肥料的利用率。
二、提高对策:1.精确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养分,并且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的损失。
因此,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3.合理配比肥料:不同作物、不同土壤需要的养分比例不同,合理配比肥料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分析,科学配备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4.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改进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可采取措施如翻压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料、定期进行土壤调理等,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的持久性。
5.优化灌溉管理:合理规划灌溉方案,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导致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加强培训和宣传:通过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肥料利用率的认识和意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经验,提高肥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肥料利用率,关键是合理施肥、精确施肥和加强土壤肥力的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1. 土壤养分不平衡。
传统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强化了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含量,却造成了其他养分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土壤肥力。
2. 土壤侵蚀加剧。
土地在长时间的种植过程中,会出现连作难题,一旦出现连作难题,就会导致一些土壤养分的消耗,还会增加土地的风蚀和雨蚀,对土地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3. 化肥用量过度。
化肥的过度使用会令土地变得严重依赖化肥,且会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长期后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二、对策1. 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加强有机肥料的使用,包括过期蔬菜、野草、枯树叶、畜禽粪便等,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养分的平衡,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有利于土壤的长期发展。
2. 采用轮作方法。
轮作方法可减少连作难题,避免土壤养分过度耗损,并养殖养料菌等,并且会有效降低消耗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3. 科学施肥。
需要按照土壤养分含量、作物品种等因素科学施肥,合理地利用化肥和有机肥,规避化肥过度使用的问题,将农作物产量与环境保护双管齐下。
4. 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投入农田,以此将含有养分的废料变为有机肥料,为果蔬的生长提供养分。
5. 合理管理水资源。
合理管理农业用水,包括蓄水、减少浪费,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必要手段,在农业发展中,应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工作。
6. 种植抗旱绿化植物。
在农田中种植抗旱绿化植物,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的生物活性。
三、结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利用不良的问题越来越显著,需要加强科学施肥,提高有机肥料的利用率,推行科学轮作制度,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合理节约水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建设,为建设绿色农业和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土壤肥料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肥料利用率低、土壤污染、造成养分流失等。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肥料利用率低在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关于施肥的误区和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了肥料的利用率极低。
农民在施肥时往往盲目追求速效肥料,而忽视了有机肥料的重要性;或者是过量施肥导致了养分的积累和浪费。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土壤养分的浪费,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对策:1. 合理施肥。
农民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作物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尽量避免过量施肥和单一追求速效肥料的情况。
2. 注重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供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的侵蚀和硬化程度,有利于水土保持和作物生长,因此应该注重有机肥料的利用。
二、问题:土壤污染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肥料使用量的增加,农田土壤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中残留有害物质的增加,使得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策:1. 减少化学肥料使用。
降低化肥的使用量,采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来替代化学肥料,可以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2. 合理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时应该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对土壤的副作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
三、问题:养分流失养分的流失对于土壤肥料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比如施用的氮、磷、钾等元素流失到了土壤深层或者直接流失到了地表水体中,从而导致了养分的失控和浪费。
对策:1. 采用合理施肥技术。
比如滴灌、喷灌等技术可以降低施肥时的养分流失风险,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开展梯田、水库、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土壤侵蚀,预防养分流失,保护土壤肥力。
有机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机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机肥料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它能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由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冲击,传统的以有机肥为核心的施肥制度正逐渐被化肥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耕地营养失调、地力下降、环境污染等许多现实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重视有机肥料的使用,对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1 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有机肥料的最大作用是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
在南方,除潜育性土壤外,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一直是评价农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有机肥的投入是维持土壤较高有机质水平的重要途径。
研究资料表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在40g/kg以内时,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从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属性关系看,无论是自然土壤还是耕地,与其含氮和全磷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对土壤结构、孔隙率等物理性质的改善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因此,大力增施有机肥(厩肥、秸秆、堆肥)和扩种绿肥(稻田绿肥和旱土绿肥),一直是农业增产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
1.2 有机肥料能丰富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有机肥料能提供土壤养分,当它施入土中,有机物在矿化过程中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作物所需的各类营养成份,包括氮、磷、钾、硫及微量元素,由于土壤中有机胶体物质的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土壤的胶体品质,增强了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作物吸收的大部分氮,1/2到1/5的磷,大部分钾均来自土地有机质。
根据资料报道:红壤有机碳每提高lg/kg则每公顷有效养分分别增加N12.1~47.3kg、即:6.4~8.6kg、K。
07.0~8.2kg;有机肥料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由于有机质是良好的土壤颗粒胶粘剂,能有利于形成水稳性团聚体,有研究证明:水田有机碳增加0.2gkg-1,则容量降低0.13g /cm3,孔隙度增加4.32,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破碎率降低6.3%。
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土壤磷矿石含量低:有些土壤磷矿石含量较低,导致土壤磷资源有限,使磷肥利用率低。
2. 磷肥添加方式不当:磷肥添加方式不合理或者施用时间不当,导致磷肥与土壤反应不充分,无法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
3.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土壤酸碱度对于磷的吸收和利用有很大影响。
酸性土壤中磷溶解度较低,使磷肥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4. 土壤磷素固定:土壤中磷素很容易与铁铝氧化物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使磷肥在土壤中固定,无法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和利用。
5. 根系受限制:根系受限制,无法充分接触到磷肥,导致磷肥吸收能力降低,利用率降低。
6. 长期施用过量:长期施用过量磷肥会导致土壤中磷的积累。
尽管土壤磷含量增加,但磷溶解度也会降低,导致作物的磷吸收能力下降。
7. 其他因素:如磷肥与其他肥料相互作用、不当灌溉、盐碱化等因素也都可能影响磷肥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磷肥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施用磷肥:根据土壤磷素含量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磷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
2. 改善土壤酸碱度:通过石灰石的施用,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磷肥利用率。
3. 施加有机质: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磷肥的溶解度和利用率。
4. 使用磷肥增效剂:磷肥增效剂能够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5. 利用磷肥复合施肥:磷肥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能够减轻磷肥的固定和保持磷肥的有效性。
6. 增加根系活力:通过合理的灌溉管理和增加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磷肥利用率。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措施,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浅析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多,农业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质量。
然而,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土壤肥料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土壤肥料利用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的利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肥量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大多数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肥料,导致施肥量不足。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知识,许多农民在施肥时过于节省,导致施肥量不足。
二是施肥不合理。
土壤肥料的施用应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要和土壤条件来确定,但实际上我国农民施肥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随意施肥,导致浪费和损失。
1. 土壤的肥力下降。
由于过度耕种和过度施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过度消耗,导致肥力下降,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甚至大量死亡。
2. 土壤污染。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农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也随之大量堆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甚至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3. 肥料浪费。
许多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采取了过量施肥的方式,导致肥料浪费。
此外,由于农民对肥料施用规律和习惯缺乏了解,肥料也更容易损失。
为了有效解决土壤肥料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是我们需要采取的一些对策:1. 优化土壤肥料的利用方式。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开展科学合理的肥料利用,指导农民根据土壤和作物的情况进行肥料选用、配比和用量的合理化决策。
2. 推广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增加土壤肥力、改善传统化肥对农作物品质和生长的影响,减少肥料浪费,降低污染风险,同时有益于保持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
3. 科学配合农药使用和农业技术。
农民应该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同时配合高新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增产。
4. 加强环境监控。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保障土壤生态环境的健康。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土壤肥料的利用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度使用肥料造成土壤污染、肥料利用率低下、农民对肥料的使用没有科学指导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促进土壤肥料的合理利用。
过度使用肥料导致土壤污染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农民在追求高产的往往会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使得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积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二是进行合理施肥。
农民在使用化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适量施用肥料,避免过量使用。
肥料利用率低下是另一个存在的问题。
许多肥料在土壤中容易损失,导致肥料的利用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肥料利用率。
比如喷施肥料、淋溶肥料等技术手段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施肥效果。
二是进行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将肥料精确地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农民对肥料的使用没有科学指导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很多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凭经验盲目施肥,导致效果不好,甚至产生一些不可逆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肥料利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
二是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为农民提供科学化肥的使用指导和技术支持。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推广有机肥料、合理施肥、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民培训和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等对策,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土壤肥料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肥料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肥料过量施用。
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品质,一些农民往往会过量施用化肥,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肥料选择不当。
一些农民在选择肥料的时候,缺乏科学依据,盲目跟风,导致施用的肥料种类不合理,不能满足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施肥效果。
3.肥料利用率低。
由于土壤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用的肥料利用率较低,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浪费了资源。
4.肥料的污染问题。
化肥和有机肥料中的部分营养成分难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累积,污染土壤,给生态环境带来风险。
5.化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废水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策1. 科学合理施肥。
在施肥前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量,科学制定施肥方案,适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 选择合适的肥料。
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有机肥和化肥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施肥效果。
3. 加强土壤养分管理。
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监测,合理调整施肥方案,避免养分浪费,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加强有机肥和绿色肥料的研发和推广。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化肥的依赖性,对环境影响也较小。
5. 加强化肥生产的环保措施。
化肥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废气和废水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倡农作物秸秆还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降低对外部肥料的依赖。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方法、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善。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优化施肥方法1.合理选择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如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穴施等,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损失,比如选择合适的施肥器具和方法,减少氮肥的插秧漏施、秧田追墒等。
2.错峰施肥:尽量选择在植物活动较弱的时间段进行施肥,避免高温、旱季等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
3.冠水施肥:对于稻田和蔬菜等作物,可以采用冠水施肥的方法,将肥料置于水中,利用水流带动肥料与根系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1.了解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
比如,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的作物,应在栽植前适时施用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搭配肥料:肥料的配方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养分的供给更加平衡。
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追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增加土壤肥力1.有机肥的应用:增施有机肥,可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顺利生长。
2.绿肥种植:采用绿肥种植轮作系统,在休耕期间种植一些能够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来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3.合理土壤管理:加强耕作措施,如合理耕深、适时平整土壤、增施有机质等,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的持久。
四、其他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肥料的损失或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我国化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化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目前化肥产业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产能利用率总体逐年下降,浪费较为严重。
2019、2020、2021、2022和2023年2月末,12市化肥生产企业实际产能分别为651.99、758.22、849.01、854.78和1089.58万吨/年,分别占设计产能的91.03%、89.17%、89.69%、87.94%和85.87%,4年下降5.16个百分点。
(二)产能结构不合理,氮肥、复合肥过剩,磷肥严重不足,钾肥空白。
12市2019、2020、2021、2022年氮肥使用总量及2023年计划需求氮肥总量分别为184.11、187.66、190.04、199.35和196.39万吨,分别占设计产能的38.95%、31.64%、29.16%、28.96%和20.97%,分别占实际产能的44.55%、36.25%、32.55%、31.91%和22.53%;复合肥分别为43.96、42.58、49.93、50.85和50.22万吨,分别占设计产能的19.22%、17.56%、17.95%、19.49%和16.71%,分别占实际产能的19.31%、18.31%、19.5%、24.01%和25.49%;磷肥分别为48.47、52.28、57.73、61.51和56.8万吨,分别为设计产能的11.02、11.88、13.12、5.91和3.46倍,分别为实际产能的12.12、13.07、14.43、6.03和5.55倍;钾肥计划需求总量分别为2.2、2.2、2.3、2.1和1.7万吨,而12市无钾肥生产企业,全部依靠外购。
(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经营难度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
如2021年初,山西省无烟煤平均价632元/吨,到2023年初上涨至739元/吨,上涨16.93%;2022年初,国内硫磺平均出厂价930元/吨,到2023年初上涨到1010元/吨,上涨8.6%;同时,国家对煤和磷矿石运输加收铁路建设基金,铁路运费逐渐上调等,均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经营难度增加,造成停产、半停产化肥生产企业增加。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 优化肥料种类和配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合理的配比,合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优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配比,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肥料中的营养成分,减少农药和农药残留。
2. 修改施肥方式:合理的施肥方式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全量施肥、分次施肥、底肥追肥等。
全量施肥是在一次性施入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分次施肥是将养分分几次施入,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可以减少养分损失;底肥追肥是在播种前施入部分量肥料,作物生长后再追加肥料。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肥料的作用时间,调整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 种植合适的作物品种: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种植适应性强、耐逆性好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
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4. 合理的灌溉管理:灌溉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冲刷肥料的情况发生,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
采用精细化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可以减少水肥流失。
5. 加强土壤管理:土壤是肥料的承载体,土壤肥力的改善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酸碱性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肥料的利用效果。
合理轮作和休闲耕作是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利用的重要手段。
6.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物有机肥:农业废弃物和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以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7.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肥料利用率还需要农民有一定的科学施肥知识和技术指导。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可以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肥料的利用效率往往不高,导致肥料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讨论影响肥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一、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1.不恰当的施肥方法:不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过量施肥或集中施肥,会导致肥料超出作物的需求量,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分散施肥,则可能导致肥料无法被植物有效吸收利用。
2.土壤性质:土壤性质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颗粒组成等,都会对肥料的释放和吸收产生影响。
例如,土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可以提高肥料的保水保肥能力,较高的土壤酸度则会影响肥料中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3.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或过湿的环境都会影响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例如,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系发育受到限制,导致肥料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
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植物根际菌群,对肥料中特定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化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有害的土壤嗜热菌、夏季淹水等都会降低肥料利用效果。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关键。
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量,合理选择肥料品种和施肥时间,避免肥料浪费和过量施肥。
此外,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可以进行肥料的混合施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式,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根际环境,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发育和肥料的吸收。
3.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也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水分过度或不足,从而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的方法:1.土壤测试和施肥配方:首先,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根据作物的需求来施用适当的养分。
避免过多或不足的施肥,以免浪费肥料或导致养分缺乏。
2.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化肥可以迅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但过量使用会增加养分损失的风险。
3.正确的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并减少养分的损失。
比如,在作物生长期开始时进行基肥施用,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4.精细化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实现精细化施肥。
比如,利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将肥料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际,减少养分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定点施肥等方法,根据作物的需求将肥料施到最需要的地方。
5.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适应性强的品种通常具有良好的养分吸收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
6.优化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避免过量灌溉,减少养分的淋洗和流失。
采用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7.合理管理土壤: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适宜,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避免土壤侵蚀和风蚀,减少养分流失。
8.秸秆还田和生物质肥料的利用:将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同时,利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制备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肥效。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化肥利用率受施肥量、施肥种类、土壤特性、作物品种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区氮、磷的利用率很低,在大田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一、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1、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和随机性。
致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施肥方法不科学。
农民们往往注重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另对肥料的自身特性不了解,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土肥的“同等重要律和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1、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调整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如小麦、玉米对氮、磷、钾的需要量都较大,而豆类、油菜对磷比较敏感,薯类、烟草等作物对钾比较敏感。
对越敏感的元素吸收利用率越高。
2、不同性质的土壤施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在砂质土壤中,磷肥全部做底肥,氮肥一半做基肥,另一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期追肥,然后浇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大水漫灌后造成漏肥;粘质土壤中,有水浇条件的可将磷肥及三分之二的氮肥做基肥,三分之一的氮肥分期追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氮磷全部做基肥;在肥沃的土壤中,要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宜早施,以防作物后期因氮肥过剩而造成贪青晚熟,要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3、不同的化肥品种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碳酸氢氨应该深施、沟施或穴施,而后覆土,切勿与碱性肥料混施;尿素可深施,若不便深施可结合中耕顺垄撒施,使肥土相融,2天后再浇水,若浇水过早,会使尿素随水流失,而降低肥效;过磷酸钙应环绕作物根系穴施或开沟深施,以增加磷肥与作物根系的接触,便于吸收利用;硫酸钾做基肥要深施,以防碱土层干湿变化迅速,引起钾素的晶格固定;磷酸二铵、三元素复合肥,要开沟穴施后覆土,隔2-3天后小浇1次水为宜。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和措施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和措施一、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化肥利用率普遍偏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2. 节约资源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从而节约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优化施肥方案提高化肥利用率需要对施肥方案进行优化,合理搭配不同养分的肥料,使施肥更加科学和合理。
这不仅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还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施肥和节约资源,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从而降低农业成本。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通过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购买和施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6.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流失和挥发,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7. 提升农产品品质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通过优化施肥方案,可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给,使农产品更加健康、美味。
这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认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 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化肥利用率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和应用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装备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1.适量施肥: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基础。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期的不同,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2.深层施肥:通过将肥料施用到作物根部附近的深层土壤中,可避免肥料流失和淋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可以使用深施肥机具或深穴施肥等方法,将肥料施入土壤较深的地方。
3.精准施肥:通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养分快速检测和作物生长监测等,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养分需求情况,量身定制施肥方案,减少肥料的浪费。
4.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采用合理的肥料组合和施肥方式。
通过科学配方,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减少农田中其中一种养分的过剩或缺乏,提高肥料利用率。
5.翻耕措施:通过适当的翻耕措施,如翻犁、耕整地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等方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的供应能力。
6.耕作改进:通过改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如适时灌溉、保水保肥措施、精细管理等,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肥料的吸收效果,减少农田中的养分流失。
7.土壤改良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石灰和磷肥等,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土壤固氮菌和磷资源微生物等生物改良剂,提高土壤养分转化和利用率。
8.混施技术:利用不同性质的肥料进行混合施用,可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通过在施肥过程中混合应用速效肥料、中效肥料和缓效肥料等,可以实现不同生长期作物的不同养分需求。
9.肥料包衣技术:通过将肥料包衣,可以减缓肥料的释放速度,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包衣技术可以在肥料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延缓养分的释放速度,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10.科学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利用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释放作用,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科学轮作可以改善作物的立体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1.施肥不合理:许多农民在施肥时缺乏科学指导,盲目使用化肥,不根据土壤的特性和需要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导致化肥浪费。
有的农民还喜欢在一次性施肥,而不是分次施肥,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和利用大量的化肥,造成化肥损失。
2.土壤质量下降:长时间的化肥滥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因过度使用化肥而发生退化,造成土壤结构松散、贫瘠、缺乏养分。
在这样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化肥中的养分,使化肥浪费。
3.过量施肥: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和快速效果,经常会过量使用化肥,超过作物实际需求。
过量施肥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成本,还导致了化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过量的化肥施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浓度过高,导致养分的浸出和流失,造成环境的污染。
4.缺乏有机肥料的补充:许多农民过于依赖化肥,减少或者不使用有机肥料。
而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富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但由于缺乏有机肥料的补充,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了植物对化肥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5.技术设备不完善:一些农民缺乏化肥施用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存在施肥不均匀、精确度低、浪费大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化肥施用效果不理想,导致化肥利用率低。
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特性和作物需求,确定施肥的类型、量和时间。
采用分次施肥的方式,将化肥分为几个阶段施用,使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与化肥的供应保持一致,减少化肥的浪费。
2.土壤改良: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例如开展土壤改良工程,加强有机肥料的补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强化肥施用的科学指导,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农民的施肥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的施肥意识,使其能够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化肥施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农田化肥使用量、效果和损失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占
施入的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其因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土壤类型、地力水平、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洛南县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玉米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0.6%、磷肥为14.2%、钾肥为34.5%;小麦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6.5%、磷肥为7.97%、钾肥为28.8%。
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肥料利用率表现特点:
1.1 作物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禾谷类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
1.2 肥料类型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中氮素利用率一般为10-30%,磷素为30-50%,钾素为60-90%;化肥中氮肥利用率为25%-40%,磷肥为20%左右,钾肥可达30%以上,磷肥的利用利率最低,但其残效长,其累加利用率可达40%左右。
1.3 同类元素肥料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酸氢铵利用率为27%,尿素为35%,硫胺为45%。
1.4 施用方法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铵深施覆土肥料利用
率为40%左右,表施为25%左右;尿素深施为40-60%,表施为30%左右。
磷钾肥集中施肥肥料利用率高于撒施。
1.5土壤含水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对于我县旱作土壤来说,土壤含水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
但水份过多时会造成肥料的淋溶,肥效也会降低。
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1.6施肥形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利用率高;化肥中各元素配施,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化肥单一施肥。
1.7肥力水平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来说,肥力水平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
2.1 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施肥量过大,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2 施肥方法不科学。
农民们往往重施底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即使追肥,施肥也是撒施或浅施,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2.3 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土肥的最小养分律和同等重要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3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坚持有机无机结合、配方施肥原则。
3.1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值,按照缺啥补啥原则,确定合理的施肥量与施肥方法、施肥时期,使作物得到合理、全面、及时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3.1.1 施用适宜的施肥量:将近年来开展的不同作物各类试验按不同区域、不同土类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各区域不同土类不同作物施肥方案,结合生产实际向群众提供适宜的作物配方。
3.1.2 使用正确的施肥方法: 根据肥料品种,合理选用施肥方法。
碳酸氢氨和硫酸氨较易挥发,应采用深施、沟施或穴施,并覆土;尿素可深施,若不便深施可结合中耕顺垄撒施,使肥土相融,2天后再浇水,若浇水过早,会使尿素随水流失,而降低肥效。
过磷酸钙是速效性肥料,但易被土壤固定,施用时应环绕作物根系穴施或开沟深施,以利于根系吸收利用。
硫酸钾做基肥要深施;氯化钾一般不做追肥,做基肥时,避免在忌氯作物上直接施用,可提前3~5d施用。
复
合肥、磷酸二铵及三元素复合肥,施用时,既要避免氮素的损失,又要减少磷钾的损失,要开沟穴施后覆土,隔2~3d后小浇1次水为宜。
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脱肥而无法根际追肥时,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结合病虫害防治,于晴天、无风的下午进行,一般常用尿素、磷酸二氢钾。
不同性质的土壤施用方法不同:砂性土壤,磷肥全部做底肥,氮肥1/2做基肥,1/2做追肥,然后浇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大水漫灌后造成漏肥;粘质土壤,有水浇条件的可将磷肥及2/3的氮肥做基肥,1/3的氮肥分期追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氮磷全部做基肥
3.1.3 确定合理的施肥时间: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
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
最大效率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3.2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中养分全面,含有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施用其可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蓄水能力和土壤团聚度、水稳性增加,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提高地力之目的。
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弥补单施化肥养分单一之缺点,同时其能与难溶性磷肥反应,增加磷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磷肥利用率。
3.3加强水份管理工作,促使化肥吸收: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必须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运输、代谢。
因此有条件的地方施肥后应立即灌水,使肥料在较短时间内溶解被根系吸收利用,但忌大水漫灌,防止肥料随水淋失,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