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探究式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探究式学习
延津一中:刘仁贵
2006年3月10日
浅谈化学探究式学习
延津一中:刘仁贵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本文就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式学习的尝试,得到一些经验、体会和心得,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自主、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本专著,对探究式教与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有说服力的阐述。
其中,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它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简单的说,自主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相对的。
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探究式学习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重教法、轻学法。
把教学活动看成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就会忽视过程教育;重智力因素挖掘,轻非智力因素开发;重理论,轻实践;重解题技巧的训练,轻科学思维的培养。
这一切是以应试为目标,对学生来说,放学后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去做,没有了休息和玩乐的时间,许多学生的情绪长时间被压抑,没有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这样,学习效果一定很差,且学生也没有快乐可言,学生就会开始讨厌学习。
总之,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就是传统教学片面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
传统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就是讲课,学生学习就是听课。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信息的灌输者,而学生只是信息的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
但是现实生活下的我们,教学在呼唤一种改革,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我们要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看齐,这就是探究式学习方法。
本人就自己的一些课堂经历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例如在讲《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节时,
我尝试着采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首先,新课导入时的导入语要切题、生动、有趣,运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张工厂图片。
有些繁荣,有些萧条,这时,教师设问:“如果你是某产品的制造者,你愿意做哪个工厂的领导?”再问:“那么,工厂效益的好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能否用一定的原料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是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从而就导入新课。
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些什么,可以围绕这些目标来展开学习。
现在,我着重就本节课第二个目标: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如何进行探究的,和大家一起探讨。
我和学生们是如此进行探讨的:先在大屏幕上向学生们展示两个问题作为引子: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哪方移动?给学生们两分钟的时间寻找依据,猜想结论,两分钟后,找四个小组说出本组的猜想结论,并说明你们小组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是:
小组一: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依据是课本上得出的结论。
老师鼓励:这个小组的同学课前预习的效果很好,这也是一种依据。
小组二:结论相同。
依据是根据活化分子数的问题分析出来的。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次数也增多,使正反应速率猛然加快,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会逐渐减小,所以,正反应速率在增大的基础上又逐渐减慢。
生成物因为浓度增大,所以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到一定时刻,正、逆反应速率会相等,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所以,我们组的结论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类推的话,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则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老师鼓励:这个小组根据已学知识,通过积极思考,分析的过程是不是也很有说服力?大家为他们的学习精神鼓掌!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大家的依据很充分,但再有依据的猜想都需要用实验来论证,现在请大家用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发生的可逆反应来论证,请结合大屏幕上给大家设置的任务表来进行[附表]。
请认真理解此实验的原理,认真分析这些实验用品怎么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看哪组方案又快又好。
4分钟后,学生们的方案是:
方案一:1、分别在三支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
2、再分别滴入浓FeCl3溶液、浓KSCN溶液、NaOH溶液。
3、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与猜想的对比,证明其正确与否。
方案二:1、在一支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
2、其它分成四份。
3、向其中三份中分别滴入浓FeCl3溶液、浓KSCN溶液、NaOH溶液,留一
份作参照。
4、把这三份与参照相比,验证我们的猜想。
然后进行讨论、分析这些方案的优缺点,评出最佳方案。
方案一:思路清晰,因为看的是对比颜色,所以第一步三支试管可能颜色会因溶液的多少而不同,影响比较。
方案二:把一支试管中溶液均匀的分开,使开始的颜色都相同,并留一个作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