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6麻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6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搏”等13个字,理解“挖挈”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读懂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感受老麻雀的坚定无畏以及对小麻雀深深的母爱。

体会作者写清楚重点内容的具体方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迁移练笔。

【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读懂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感受老麻雀的坚定无畏以及对小麻雀深深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写清楚重点内容的具体方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迁移练笔。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这有一群小麻雀,你对它有什么印象?4.是啊,小麻雀既普通又平凡,今天我们就围绕小麻雀展开一段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说说小麻雀在自己心中的初步印象,为后面体会老麻雀的精神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A.嗅到、庞大、拯救、愣住、嘶哑、掠拳】①重点指导“拄拳”的读音(轻声),放到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意思,②出示字典中的解释:张开、伸开[B.多音字:露出牙齿】①指生读,出示不同读音和对应的意思,学生进行选择。

②小结: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是个不错的方法。

【C.生字指导:“嗅”“搏”“愣”】①仔细观察这3个字在四线方格中的布局和占位,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②通过学生观察,适时总结:a.左右结构,左窄右宽;b.右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的“横”要托起上面。

③以“搏”字为例,师范写,生练写。

2.整体感知①浏览课文,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方法小结:(出示示意图)抓住三个主要角色,关注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概括、归纳。

《麻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麻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麻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麻雀的基本知识,包括麻雀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麻雀,描述并比较不同品种的麻雀。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促进他们珍惜和保护麻雀这一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麻雀的特征和习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麻雀的图片、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投影屏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传达学习目标,引入本课主题:“你们看过麻雀吗?麻雀是一种小巧可爱的鸟类,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出没。

”2. 学习麻雀的特征(约15分钟)通过展示麻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麻雀的外貌特征,比如麻雀的体型、羽毛颜色等。

教师在展示的同时,利用投影仪将麻雀的特征逐一呈现在投影屏幕上,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3. 探究麻雀的生活习性(约15分钟)让学生观察麻雀在校园或周围环境中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麻雀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等习性,并与其他鸟类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观察记录表,帮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4. 学习麻雀的多样性(约15分钟)提醒学生,麻雀并不只有一种品种,它们有多种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老师通过探究不同品种的麻雀,展示不同品种麻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品种的麻雀,如中华秧鸡、树麻雀等。

5. 小结与归纳(约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麻雀的特征和多样性。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心得和感受。

6. 拓展活动(约10分钟)让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家中或周围环境中寻找麻雀的踪迹。

要求学生拍摄或绘制自己观察到的麻雀,并写下相关的描述。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包括麻雀的品种、数量、行为特点等。

7. 课堂分享(约10分钟)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麻雀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分享给全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老师指导学生从中发现麻雀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麻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麻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麻雀的基本知识,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2. 学习观察麻雀的技巧,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3. 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麻雀的外貌特征;2. 麻雀的生活习性;3. 观察麻雀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麻雀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关于麻雀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麻雀的外貌特征:- 身体小巧,通体棕褐色;- 头顶和背部有黑斑,翅膀和尾巴黑色,嘴尖黄色;- 雌雄外貌相似,但雄鸟头部黑斑更大。

b. 麻雀的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在人类聚居的地方,如村庄、城市等;- 集群生活,常见于小组或大群;- 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食物;- 繁殖季节为春季至夏季。

3. 观察活动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一名观察员;b. 观察员观察校园中的麻雀群,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如行动、鸣叫声、栖息地等;c. 观察员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d. 整理观察结果,对麻雀的生活习性进行总结。

4. 总结讲解请学生总结观察结果,交流归纳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1. 麻雀的外貌特征是怎样的?2. 麻雀主要以什么为食物?3. 麻雀常见于哪些地方?4. 麻雀的繁殖季节是什么时候?六、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观察家庭附近的麻雀群,记录麻雀的行为,并制作观察报告;2. 设计一套关于麻雀的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对麻雀的了解程度;3.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麻雀以外其他鸟类的生活习性。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麻雀的基本知识和生活习性,并培养了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动物和环境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麻雀》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教案)

《麻雀》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教案)

《麻雀》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麻雀》,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善良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保护身边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麻雀。

简要介绍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各段大意。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分析。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 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 写一篇关于麻雀的小短文,可以是介绍麻雀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

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麻雀公开课教案

麻雀公开课教案

麻雀公开课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学生对鸟类知识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麻雀的分类地位及特点2. 麻雀的生活习性3. 麻雀的生态环境4. 麻雀的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1. 麻雀的分类地位及特点2. 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四、教学难点1. 麻雀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 麻雀的保护意义及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麻雀的分类地位、特点、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麻雀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麻雀的保护意义及方法。

4. 实践活动法:观察周围的麻雀,了解其生活习性。

麻雀公开课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麻雀的食性,掌握麻雀的觅食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七、教学内容1. 麻雀的食性2. 麻雀的觅食技巧3. 麻雀的饮食习惯八、教学重点1. 麻雀的食性及觅食技巧2. 麻雀的饮食习惯九、教学难点1. 麻雀的觅食技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麻雀的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麻雀的食性、觅食技巧和饮食习惯。

2. 观察记录法:观察并记录麻雀的觅食行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麻雀的觅食技巧和饮食习惯。

麻雀公开课教案第三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麻雀的繁殖行为,提高学生对鸟类繁殖知识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麻雀的繁殖行为2. 麻雀的繁殖习性3. 麻雀的繁殖环境三、教学重点1. 麻雀的繁殖行为和习性2. 麻雀的繁殖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四、教学难点1. 麻雀的繁殖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 麻雀的繁殖环境及影响因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麻雀的繁殖行为、习性和繁殖环境。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麻雀》,是一篇反映小动物生活情况和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的文章。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麻雀之间的互相关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麻雀之间的互相关爱。

1.4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1.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麻雀团结互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

第二步:学习《麻雀》•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梳理文章重点,带领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讲解生词和句子意思,让学生理解内容。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麻雀之间互相关爱的体现,并展示成果。

第三步:情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写一封情书,模拟麻雀之间的互相关爱。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情书,分享彼此的感受。

1.6 总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关爱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ely,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学习,产生情感共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②想一想:屠格涅夫作为猎人为什么会选择站在猎 物一边?4.选择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读出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三)聚焦猎狗 1.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描写猎狗进攻时和退缩时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交流汇报: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猎狗? (1)进攻时的猎狗: 训练有素:抓住“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慢慢地走近”“嗅了嗅”等词语,感受这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猎狗。 凶恶:抓住“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等动词看出这是一只凶恶的猎狗。 (2)退缩时的猎狗: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 慢慢地向后退。 思考:猎狗为什么会愣住?从两个“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 (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的勇气所震慑,因此慢慢地往后退。此处以猎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了老麻雀身上表 现出的母爱的伟大。) .抓住连续的动作演一演猎狗进攻时的样子。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读一读本册第四单元刚学过的三篇写事的课文,回顾每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己朗读课文,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借助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读《麻雀》,说一说作者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读准词语:
嗅到摇撼控掌拯救嘶哑庞大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学生自由梳理顺序。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任务四:赏读品析,领悟表达 (一)聚焦小麻雀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小麻雀的可怜和无助写清楚的? .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找出不同的描写方法,圈画出关键词,体会小麻雀此时的状态,在空白处做好批注。 (1)神态描写:“呆呆地、无可奈何”体会小麻雀茫然无助。 (2)外貌描写:“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稚嫩幼小,无力自救。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小麻雀为什么会从巢里掉下来?画出相关语句。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一一“猛烈”“摇撼”写出了风力之大。风大树摇,为后文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埋下伏笔。 .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你会对它说什么?

《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完整版)

《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完整版)
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 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
升华。
四、教案过程
(一)谈话倒入
1、出示麻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
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
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4. 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假如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 生怎样的变化?
(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 课文里哪句话标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 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
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 4 自然段的第 2、3 句,“突然,一
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 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
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 下来的。 (1) 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 ( 2) 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
可怜)
3. 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
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
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 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 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 又小又无助,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猎人在寒冷的冬天,发现一只老麻雀为了掩护小麻雀而被猎狗追赶的故事。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体会亲情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动物世界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借助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和表达的训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传达。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4. 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理解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麻雀和猎狗之间的故事。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6麻雀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麻雀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勇敢行为。

2.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感受母爱的伟大。

3.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小、见义勇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母爱。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老麻雀的勇敢行为。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插图、相关视频、音频等)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音频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头饰、树枝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生字词卡片快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请学生简要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微笑)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麻雀》这篇课文,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学生A:课文讲了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被猎狗发现,老麻雀勇敢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还记得。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感受老麻雀那份伟大的母爱。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勇敢行为。

2.讨论交流:找出描写老麻雀勇敢行为的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请大家找出描写老麻雀勇敢行为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C:我找到了“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老麻雀非常迅速且坚决地保护小麻雀。

教师:很好,这个比喻非常生动,确实体现了老麻雀的果敢和勇敢。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想分享?学生D:“蓬起了全身的羽毛”和“绝望地尖叫着”,这些句子让我感觉到老麻雀虽然害怕,但为了孩子,它还是奋不顾身地站了出来。

教师:非常深刻的理解!老麻雀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母爱和勇气。

3.思考:老麻雀为什么会如此勇敢地保护小麻雀?这种行为体现了什么?4.分角色表演这个场景,更深入地体会老麻雀的情感。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嗅、奈、拯、哑、庞"6个生字。

2.能说出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如何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清楚,把经过部分印象深的地方写清楚。

(重点)3.品读课文,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表达方法,体会老麻雀的母爱的伟大。

(重点)4.仿照课文,把事情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难点)教学过程设情境,谈话导入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这个本领。

出示: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齐读)师补充:这里的写清楚是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把印象深的地方写清楚。

俄国屠格涅夫的《麻雀》就是一篇很好的例子哦,让我们走进文中去发现作者的写作妙招吧。

活动一整体感知,知课文按顺序写清楚1.读一读,说发现出示:呆呆地站无可奈何地拍打巢里掉下来嗅了嗅庞大的怪物愣住扎挲起羽毛拯救幼儿嘶哑的声音(指名读)这三组词语分别描写了课文中三个不同的角色。

你猜到它们是谁了吗?预设1: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师板书)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角色——“我”2.完成思维导图,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板书:(想吃、保护、逼退)师: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起因、经过、结果的写清楚的。

(板书:按顺序写清楚)活动二再读课文,知经过部分如何写清楚在这件事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预设:老麻雀勇敢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作者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清楚,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到文中去发现作者写清楚的妙招。

举一:“老麻雀的无畏"部分如何写清楚一、读“老麻雀的无畏”部分,发现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怎样写出了老麻雀的无畏。

齐读课文4、5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边读边勾画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和句子。

16《麻雀》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上《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准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挓挲"等词语。

2. 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知道可以用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3. 体会作者是怎样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几个方面把老麻雀勇敢救小麻雀的经过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能把握事情的主要内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麻雀的无助。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单元学习目标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麻雀。

(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2. 了解这个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3. 出示单元导语: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小结: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需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板贴:把事情写清楚)下面就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出示三组词语,读准字音第一组:挓挲拯救嘶哑(正音,理解“挓挲”的意思)第二组:呆呆地无可奈何第三组:嗅了嗅庞大愣住(这三个字都是本课要求写的,请学生说说书写时哪里需要注意?)2. 找出课文中的角色读完这三组词,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第一组是写老麻雀的,第二组是写小麻雀的,第三组是写猎狗的小结:是的,它们就是课文中的主要角色。

除了这三者,还有谁呢?(“我")3. 课文围绕这些角色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完成练习单中的关系图。

4. 交流:请大家根据关系图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 小结:同学们,一个故事只要抓住了主要角色,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

三、感悟“无畏”,学习写法1. 学生快速阅读,谈印象最深的画面,讲清原因。

引导:这些角色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自由说)2. 感受老麻雀的无畏和勇敢。

这节课,我们就先走进这只老麻雀。

《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麻雀》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运用描写动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品读、讨论、创作等环节,深入理解文本,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麻雀》一文,通过讲述一只老麻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小麻雀免受猎狗伤害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母爱的力量;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母爱的主题,以及如何运用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麻雀的图片和叫声,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常见的小动物。

(2)简要介绍作者屠格涅夫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麻雀》,了解故事情节。

(2)分享阅读感受,讨论文章主题。

3. 品读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分析故事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重点讨论老麻雀挺身而出的情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4. 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四、课堂活动与互动1. 角色扮演(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扮演老麻雀,其他成员扮演猎狗、小麻雀等角色。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

(3)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理解。

2.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麻雀》中母爱伟大的例子吗?请分享你的经历。

”(2)每组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成果,进一步感悟母爱的力量。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

事情的起因是猎狗要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章的叙事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的写作顺序有了整体感知,再点明这种写法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样,让学生感悟什么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Q【教学目标】1.能说出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及课文如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清楚的。

2.品味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及课文如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清楚的。

3.品味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

其中有夹杂着温暖感动的亲情友情,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时趣事,也许还有让你心烦意乱的小麻烦,酸甜苦辣皆有之。

为了留住这份美好与回忆,现需要咱们班每位同学共同创建名为《生活万花筒》主题的班刊,记录独属于我们的珍贵回忆。

各位小作家们,我们即将踏上写作探秘之旅,你准备好了吗?先来看看本单元的单元页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生齐读内容,师强调分别为单元导语啊和语文要素。

我们今天这节课先来探究写事情的奥秘。

板书课题:麻雀,生齐读课题。

认识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其成名作是《猎人笔记》。

他的作品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6 麻雀【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嗅、奈"等6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荫、嗅”等16 个字,和“打猎、林荫路"等16 个词语。

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归纳课文讲述的事件。

学习作者对看到、听到的内容作出合理解释把经过写清楚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说出作者最终唤回猎狗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认读“嗅、奈”等6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荫、嗅"等16 个字,和“打猎、林荫路”等16 个词语。

2.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归纳课文讲述的事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目标,明确习作任务。

(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出示单元页,了解单元目标。

“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今天我们将开启习作单元的学习。

先来看看,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1.第一条目标,谁来读?请你读。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点评:这是我们在学习课文时的要求。

2.第二条目标,你来读。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二)明确习作任务,初步了解习作要求。

1.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看看本单元习作让我们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一件事?——起因,经过,结果。

对,我们要按这样的顺序写一件完整的事。

2.那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写清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向作者学习。

二、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 课,一起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文章的作者是——屠格涅夫。

他是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小说家"已经很了不起了,“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就——更了不起了。

为什么人们给予他如此高的赞誉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短篇小说——《麻雀》。

三、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过渡:作者围绕麻雀写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

(一)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分阶段说一说。

1.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故事。

通过讲述一个猎人射杀了一只老麻雀,而另一只小麻雀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不惜与猎人对抗的故事,展现了小麻雀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悬念,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词语理解、语法分析等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生字词。

2.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动物、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麻雀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简介课文大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课,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把目标定位在“写清楚"上,着眼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比较归纳,了解作者是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灵活表现出来的,并通过一定情境中的迁移运用,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学习目标】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及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教学重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老麻雀无畏”和“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中的描写,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的方法,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知道写事的时候不只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

【教学过程】师:孩子们,虽然上课的时间有限,但是老师还是先忍不住要表扬你们,刚刚在等待的时间,每一个人都是精气神满满的,为你们点赞。

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请坐。

师:孩子们看,这个啊是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这支熟悉的小金笔又出现了,证明这个单元是本学期的习作单元。

来看看这个单元都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男孩子读第一条。

男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师:女生读第二条。

女生: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师:你看,通过这个单元,我们就要练就一项习作本领,把事情写清楚。

(板贴:把事情写清楚)那到底该如何练就这一项本领呢?我们先来学一学伟大的作家图格涅夫,学习他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的麻雀。

看老师写课题。

一起把课题读好。

任务一讲清事情今天我们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讲清事情。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麻雀》一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麻雀的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对人物心理、情感的描写需要引导和帮助。

在自然科学方面,学生对小动物的认知有限,因此需要通过文字、听力等形式深入了解麻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麻雀》。

2.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麻雀的赞美之情。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麻雀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教学内容1.课文《麻雀》的阅读。

2.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探讨作者对麻雀的感情表达。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

2.学会描述麻雀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3.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现麻雀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麻雀的好奇感和兴趣,导入《麻雀》这篇课文。

2. 学习课文《麻雀》(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带读,重点解释生词和理解难点。

3. 分组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麻雀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每组派代表汇报。

4. 课文赏析(10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者对麻雀的感情表达,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5. 创设情境(15分钟)•请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以小组形式编写一则短小故事,描述麻雀的生活情节,加以赞美。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点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来。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自然生物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深入理解课文并加深对自然生物的保护意识。

麻雀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麻雀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麻雀公开课教案完整版第一章:麻雀的介绍1.1 麻雀的形态特征1.2 麻雀的生活习性1.3 麻雀的分布范围1.4 麻雀的生态作用第二章:麻雀的分类与进化2.1 麻雀的分类地位2.2 麻雀的进化历程2.3 麻雀的亲缘关系2.4 麻雀与其他鸟类的区别第三章:麻雀的繁殖与发育3.1 麻雀的繁殖习性3.2 麻雀的筑巢过程3.3 麻雀的孵化与育雏3.4 麻雀的成长与发育第四章:麻雀的食性与觅食行为4.1 麻雀的食性分类4.2 麻雀的觅食技巧4.3 麻雀的食物选择4.4 麻雀的饮食习惯第五章:麻雀的行为特点与适应策略5.2 麻雀的防御行为5.3 麻雀的迁徙行为5.4 麻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第六章:麻雀的生态研究6.1 麻雀生态研究的重要性6.2 麻雀生态研究的方法和技术6.3 麻雀生态研究的应用6.4 麻雀生态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第七章:麻雀的保护现状与问题7.1 麻雀保护的重要性7.2 麻雀保护的现状7.3 麻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7.4 麻雀保护的对策与措施第八章:麻雀观察与研究方法8.1 麻雀观察的基本技巧8.2 麻雀研究的方法与技术8.3 麻雀观察与研究的注意事项8.4 麻雀观察与研究的实践案例第九章:麻雀的遗传与进化9.1 麻雀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9.2 麻雀的遗传多样性9.4 麻雀遗传与进化的研究意义第十章:麻雀与人类的关系10.1 麻雀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10.2 麻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3 麻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10.4 人类对麻雀的保护与责任第十一章:麻雀的生态环境与保护项目11.1 麻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1.2 麻雀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11.3 公众参与麻雀保护的方式与意义11.4 麻雀保护项目的案例分享第十二章:麻雀的观察与记录12.1 麻雀观察的基本工具与设备12.2 麻雀行为记录的方法与技巧12.3 麻雀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解读12.4 麻雀观察记录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三章:麻雀的繁殖生态学13.1 麻雀繁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3.2 麻雀繁殖行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13.3 麻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素13.4 麻雀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第十四章:麻雀的迁徙与导航机制14.1 麻雀迁徙的基本知识14.2 麻雀迁徙的导航机制14.3 麻雀迁徙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4.4 麻雀迁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十五章:麻雀保护的教育与普及15.1 麻雀保护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麻雀保护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5.3 麻雀保护教育的实践活动15.4 麻雀保护教育的效果评估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麻雀的介绍、分类与进化、繁殖与发育、食性与觅食行为、行为特点与适应策略、生态研究、保护现状与问题、观察与研究方法、遗传与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环境与保护项目、观察与记录、繁殖生态学、迁徙与导航机制以及保护的教育与普及等十五个章节展开。

16《麻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6《麻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麻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老麻雀的母爱。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麻雀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麻雀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展示麻雀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麻雀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麻雀在面对危险时是如何表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麻雀是如何保护小麻雀的?(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述故事背景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打猎”和“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等句子,感受故事的紧张氛围。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猎狗和小麻雀的情况。

(1)学生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找出描述猎狗和小麻雀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露出锋利的牙齿”、“凶猛"、“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等词语,感受猎狗的凶猛和小麻雀的无助。

3.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了解老麻雀是如何保护小麻雀的。

(1)学生朗读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找出描述老麻雀的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浑身发抖"、“绝望”、“尖叫"、“呆立不动”、“一种强大的力量"等词语,深入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雀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的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的四到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爱的力量)。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
2、师带读,请小老师带读。

(二)回忆基本故事情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麻雀》的基本内容,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将大概的故事情节回忆一下。

1、课文中有哪些角色?反馈交流,老师随机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我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出示PPT。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难。

1、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猎狗要吃的到底是怎样的一只麻雀?
(1)出示PPT填空。

(2)集体交流。

(3)教师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面对这样一只可怜的小麻雀,猎狗张开了它的大嘴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就要吃掉小麻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
3、老麻雀是怎样出现的,它又做了哪些事情呢?一起齐读四五自然段。

画出让你感受最深词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对比读:课件出示内容,谈感受。

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什么样子?结合实际说一说,老麻雀既然已经绝望了,为什么还要尖叫?
(2)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它害怕吗?它紧张吗?它为什么害怕?它为什么紧张呢?生讨论并回答。

(3)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读课文,进一步加深理解
老麻雀这么勇敢,奋不顾身的去救小麻雀深深的感动到我们,我们先自己读一读,再请几位读得又流畅感情又饱满的同学来读一读。

5、面对这样一只勇敢的麻雀,不知我们被震撼到了,还有谁被震撼到
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用课文原文回答我。

(1)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为什么后退呢?
在前面课文中也有一句有两个慢慢的,我们找一找,再比较一下,两个慢慢地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回答。

(2)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会唤回我的猎狗?我在想些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三、想象写话,并拓展
(一)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一下,再回答。

(二)出示原文的结尾
“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恭敬的心情,走开了。

是啊,请不要见笑。

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

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四、总结全文
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使我们深切在感受到人世间最真挚而炽烈的爱的力量。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这种强大的爱,征服了猎狗;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强大的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五、作业布置
1、收集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