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_孙留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0月湘潮

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留华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701)

摘要:大学生作为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重要群体,其政治认同感是高校政治教育效能的直接体现,对社会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状况,从影响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加强90后大学生政治意识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10-0024-02

政治认同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它是在一定环体(社会环境)影响下,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政治体系、政治行为者及政治产出等)的接受与顺从,是一种信任与信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成长在特定时代背景的一个群体,90后大学生政治意识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认同感作为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而90后的大学生在生理条件、心理素质和思想状况等诸多方面较之前的大学生存在着巨大差异,关注其政治认同状况就是关注他们自身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关注社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一、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状况

大学生政治认同感主要表现在对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的认同、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者的认同、对政治产出与效能的认同等多个方面。根据教育部一直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的滚动调查分析显示,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基本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现阶段的身份特征及政治人格特征的约束,以及受国际国内纷繁复杂变化形势与社会意识多元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1.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认同方面

对主导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总体具有坚定性,同时表现出多元化趋向。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信仰马克思主义,高度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普遍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理想。与此同时,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原有的政治信仰和理想受到冲击和震荡,政治信仰呈现出一定的动摇性和多元化,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特点。

2.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者认同方面

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意识性和政治觉悟性,对国家、政体、政党认同感强烈,有较强的忠诚感和爱国热情,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困惑和疑虑。90后大学生并不是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的那样缺乏责任感和担当,他们对国家繁荣和民族团结充满信心,对中国的整体发展形势持乐观态度,他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但社会上现存的一些腐败现象及短期矛盾性状态又让其对现实政治感到困惑和失望。

3.政治产出与效能的认同方面

90后大学生有着更为强烈的自主意识,对政治产出与效能有着较为务实的认同感,但由于具体的政治实践对政治产出和效能有着失落感与质疑感。政策出台不周,管理行为失当,政出多门,政策显失公平等问题都使得90后大学生给予政府以较多质疑。

二、影响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要素分析

政治认同结构有以下三要素:认同的客体(被认同者:政治体系、政治行为者及政治产出等),主体(认同者)以及环体(社会环境)。

1.政治认同客体因素

影响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客体因素主要有政治体系、政治行为者及政治产出等,根据其自身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价值性

具有这一特性的客体主要指政治体系层次上,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功能发挥决定着公众与国家的关系,也影响着政治认同的状况。政治体系如何将其所秉承的价值和精神传输给社会大众取决于它的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促使大众对政治体系认同的重要途径。90后大学生作为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的一代,生存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其政治领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态度,保持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意义非凡。

第二,官僚性

具有自由裁量权或行动权的客体即政治机构和政治行为者富有官僚性特征。作为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树立权威,赢得人民的广泛认同是实现政治整合的前提条件。政治行为者诸如腐败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削弱,损害了政治行为者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工具性

衡量和评价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能的重要依据是政治产出和政府绩效。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更强,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件,这方面处理不妥,也会严重影响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2.政治认同主体因素

政治认同主体是指90后大学生,他们自身复杂的特性也对其政治认同感有着重要影响。90后大学生理论思(下转第26页)

收稿日期:2010-9-22

作者简介:孙留华(1985—),河南商丘人,上海政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湘潮(下半月)2010年10月

2010年第10期(总第343期)

2010年10月湘潮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全军面临生死存亡的绝境。为使党摆脱困境在贵州的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使毛泽东成为中国化道路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逐渐认识并接受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主张,毛泽东也得以更好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掌握中国革命的规律,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并且,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完全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第一次会议。此后,党开始摆脱对共产国际的依赖,减少了革命的盲目性,认识到要按照中国国情来制定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开始成熟的标志。这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遇到的问题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新起点。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之路。党内更多的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高到一个自觉的新阶段,使全党进入了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时期。

总之,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着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革命道路,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4]范浩卿:“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载《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5]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黄玉谨

(下转第24页)维还不够成熟,社会阅历也较浅,其政治意识往往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而特定的成长时代也对其政治认同感有着重要影响,他们处于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阶段,缺乏风险意识,学生时代的学习压力使其有着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感,造成一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上的迷惘和政治信仰上的相互感染和模仿。加上改革开放深入导致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多元化对不谙世事的90后大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解决信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增强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3.政治认同环体因素

政治认同环体因素主要指社会环境。政治认同好似任何植物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土壤或生物环境一样,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结构、历史文化和制度的变迁转型、全球化、网络化等社会转型因素就是社会环境对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影响最为深远和持久的主要有四点:全球化、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化、社会转型。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合作交流,也带动了政治和思想层面交流,90后大学生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政治认同感使得其对传统政治身份的认同感逐渐淡漠,这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家认同的传统政治价值理念,削弱了其对中国核心价值文化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

21世纪以后,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大众传媒的开放性,网络环境存在着多元的价值理念,一方面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并存,这会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趋于淡化。另一方面,网络使政治认同的不可控性增强,环境的干扰增多,大量思想信息的散播使政治社会化处于一种极具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政治信息无疑增加了90后大学生判断的难度和效度。西方敌对势力等团体的混淆视听往往使得90后大学生受到误导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另外信息时代在许多领域模糊了国与过的边界,这也使跨国犯罪活动得以有机可乘。这些都使对90后的政治认同感产生了影响。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转折期,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相应的社会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的匹配。利益阶层分化、政府行为不规范、政策体制不完善、腐败现象趋烈、贫富差距加大等等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都会在90后大学生中引起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方面的动摇和震荡。

三、关于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一些思考

罗森堡姆在《政治文化》中如是说:“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1政治认同作为一种现存的政治现象,是一定历史时期现实的个体对现实政治的认同活动。9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精英和先锋群体,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前沿,被赋予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学习和认同现存政治体系规则和运作。“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教育部党组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积极制定政策和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2所以,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培养方案中,政治认同问题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来进行必当一直贯彻下去。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政治社会化介体,完善政治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认同感,维护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罗森堡姆:《政治文化》,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月。

责任编辑:邓文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