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语言社会现象素材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6月语言社会现象素材积累

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人民时评)

盛玉雷

2019年06月06日04:43 来源:-人民日报

流行语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

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人民日报》( 2019年06月06日 05 版)

警惕网络流行语的标签效应

作者:赵清源

我们不仅要谨慎地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使极端的情绪不再蔓延,同时,也应当从这些语言中善于发现问题,尤其是主政者和管理者,要在负面的网络流行语中看看社会情绪有哪些苗头。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

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6月6日《人民日报》)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标签效应。所谓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然后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就是标签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证明。

可以看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说,诸如“杠精”“积极废人”“隐形贫困人口”“学渣”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如果在交流使用的时候不注意,甚至大肆使用,可能就会像一个个无形的标签贴在人们的心上,从而给个人制造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乃至渲染或放大负面情绪,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可不慎,也不可不防。

不过,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现象,我们也不应当过分夸大标签效应的作用,毕竟,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标签,都不是灵符或者膏药,一贴就灵。而且,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本身即反映出一些社会情绪,它是负面情绪的一种表达乃至宣泄。负面的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焦虑感的关系不是因和果,而是果和因。也

就是说,不是用网络流行语定义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定会有负面情绪;而是一个人有了负面情绪,所以才可能需要用网络流行语表达。

正因为此,我们不仅要谨慎地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使极端的情绪不再蔓延,同时,也应当从这些语言中善于发现问题,尤其是主政者和管理者,要在负面的网络流行语中看看社会情绪有哪些苗头,看看大众心态有哪些问题,看看我们的工作还有哪些失误和盲区,应该把这些负面的网络流行语当作一种预警和提示,当作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晴雨表,进而适时适度地引导舆论,逐渐改变那些不良的社会心态,消除那些不良的社会情绪。我想,只要解决好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好社会舆论的方向,那些负面的网络流行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点地从网络中逐渐消失。

“外婆”改成“姥姥”,编改教材不必这么刻意

2019-06-22 08:29:55 来源:新京报

我们今天学习普通话,就是在学习各地的方言。学习普通话,课本中的方言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网友晒出女儿7年前的课本,那时候还是“外婆”,并未做改动。

很多人不解,教材中为什么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上海教委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属于方言。

上海语文课本的这一改动,貌似微不足道,却涉及好几个重要的语言问题。“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