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_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有3d和4d 轨道,镧系、锕系元素分别含有4f和 5f轨道。在配体的作用下,过渡元素五个能量相等
的d 轨道和镧系、锕系元素的七个能量相等的f 轨 道分别裂分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吸收
光后,产生d一d、 f 一f 跃迁。
由于d-d跃迁和f-f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 用下才有可能产生,因此称之为配位场跃迁。
O
O
H2 H3C C C C OEt
OH
O
H H3C C C C OEt
互变异构:
酮式:λmax=204 nm 烯醇式:λmax=243 nm
归纳总结 一、生色团与助色团
1.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 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 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的
E=Ee+Ev+Er
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 迁,即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分子只能 吸收等于二个能级之差的能量:
ΔE= E2-E1= hυ = hc/λ
9.2
式中,E2 , E1分别为高能级、低能级的能量, h为普朗克(Planck)常数,h =6.6256×10-34j·s ; v 及λ分别为所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c为光
如果对位二取代苯的一个是推电子基团,而另 一个是拉电子基团,深色移动就非常大。
如苯的两个取代基为-NH2与-NO2在对位时
λmax=381nm
§9-3 无机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电荷迁移跃迁: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 道上的电荷转移到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所产生 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光谱。(紫外区)
二、几种跃迁形式 1.σ→σ*跃迁(饱和烷烃)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生跃迁; σ*为σ键电子的反键轨道。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10200 nm; 例:甲烷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为125nm ;
乙烷λmax为135nm。
远紫外区又称真空紫外,因小于160nm的紫外光会被空 气中的氧所吸收,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在真空中的速度, c=2.997×1010cm·s-1。
ΔE= E1-E2 = hυ = hc/λ
9.2
根据9-2式可计算某能量对应的波长,或某波长 对应的能量,如5eV对应的波长计算:
已知h= 6.626 ×10-34j·s =4.136×10-15eV·s
c= 2.997×1010cm·s-1
ΔΕe>ΔΕv>ΔΕr
构成物质的分子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包括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对应于电子能级, 能级跃迁产生紫外、可见光谱;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对应于 振动能级,能级跃迁产生振动光谱;
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对应于转动能 级,能级跃迁产生转动光谱。
分子的总能量由以下几种能量组成:
1.K吸收带
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 K吸收带(由共轭作用的德文Konjugation而得名)。 其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 类等有关。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 生颜色,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 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2.R吸收带:
R吸收带 (由基团的德文 Radikal而得名) 是相当于生色团及 助色团中n→π*跃 迁引起的。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主要内容
§9.1 分子吸收光谱 ▲ §9-2 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9-3 无机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9.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9.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
§9.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有些溶剂,特别是极性溶剂,对溶质吸收峰的 波长、强度及形状可能产生影响。 (表9-5)
p → p*跃迁:极性由小→大,红移; ; n → p*跃迁:极性由小→大,兰移; ;
溶剂的影响
苯
1
1:乙醚
酰
丙
2:水
酮
2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p280图9-7)
λ = hc/ΔE
= 4.136×10-15eV·s×2.997×1010cm·s-1/5eV = 2.48 ×10-5cm= 248nm
1eV= 1.6022 ×10-19j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 的同时,总伴随有 振动和转动能级间 的跃迁。即电子光 谱中总包含有振动 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P271/图9-1)
非极性 → 极性 p → p*跃迁:红移; ; n → p*跃迁:兰移; ;
溶剂效应的成因:
1.溶剂和溶质间形成氢键; 2.溶剂的偶极使溶质的极性增强,引起n→π*及π→π*吸收带
的迁移。 3.溶剂除了对吸收波长有影响外,还影响吸收强度和精细结构。
例:苯酚的B吸收带的 精细结构在非极性
溶剂庚烷中清晰可见, 而在极性溶剂中完全消失
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 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 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等。 P276(表9-3)
2.助色团:
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
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
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 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 基团称为助色团。 P275(表9-2)
C=C 发色基团, p p* ,λmax 200nm。
H c
c
H max=171nm
H
H 助色基团取代 p p * (K带)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NR2
-OR
-Cl
红移距离 45(nm) 40(nm) 30(nm) 5(nm)
CH3 5(nm)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p p
p
p₃
p
(HOMO
C H3 C
n p ; R带
O
p p ; K带
3.B吸收带(精细结构吸收带-五指峰)
在230-270nm处较弱的一系 列吸收带,称为精细结构 的吸收带。
E1,E2两个强吸收带是苯环上 三个共扼双键的 p → p*跃 迁所产生特征吸收带;若 苯环上有助色团,如-OH,CI等取代基, E2吸收带向 长波方向移动(210nm 左 右)。
光分析方法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原子吸收法
紫外可见法
光分析法
原子发射法
荧光法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红外法
核磁法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9.1 分子吸收光谱
一、 分子内部的运动及分子能级 1.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B吸收带是由于π→π*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 B吸收带的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辨认芳香族化合物。
二取代苯的两个取代基在对位时,εmax和波 长都较大,而间位和邻位取代时,εmax和波长都较 小。如苯的两个取代基为-OH与-NO2,
对位 λmax=317.5nm 间位 λmax=273.5nm 邻位 λmax=278.5nm
二、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 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
λma百度文库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
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 移 (或紫移)。吸收强度即摩
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
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 应。
注: 本书摩尔吸光系数为κ!
三、K吸收带、R吸收带、B 吸收带
(图9-7)。
应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表9-6溶剂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构造:与可见光光度计相似(图9-8)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组成
的结果:σ键电子、π键电子、n键电子。
HC O
n
s
Hp
分子轨道理论:
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p*
E K
Rn
E,B
p
s
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续)
HC
O
s
H
p
s*
n
p*
K
Rn
E
E,B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ΔE后,就从基态跃迁到 激发态,此时电子所占得轨道称为反键轨道,反键轨 道能量更高。
主要的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由小到大顺序为: n→π* < π→π* < n→σ* < σ→σ*
(讨3论):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
0.025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称 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9-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价电子跃迁
K 带红移,R 带兰移;
p
R带max =205nm ;10-100
p
p
p R
n p
p
③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165250nm R 带兰移:290310nm
165nm n p
n
p
p
p
cc
cO
cO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P276图9-4)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 合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 εmax 为摩尔吸光系数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3.π→π*跃迁(不饱和烃)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
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71nm,εmax为:15530 L·mol-1·cm-1
p → p*与苯环振动的重叠 甲苯
261
300
引起;含取代基时, B带 间二甲苯
263
300
简化,红移。
1,3,5-三甲苯 266
305
六甲苯
272
300
P278图9-5
(5)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H C
H C
H C
C H
顺反异构: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讨论:
讨论
(1)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为: 1~20eV。
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200-
780nm),称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25~1eV,
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称红外光谱或分子
振动光谱;
P272表9-1 电磁波谱
Mn+—Lb- h M(n-1) +—L(b-1) -
[Fe3+SCN-]2+ h [Fe2+SCN]2+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 104L·mol-1·cm-
1
Fe2+与邻菲罗啉配合物(1,10-邻二氮 菲)的紫外吸收光谱属于荷移光谱。
二、配位场跃迁 元素周期表第四、五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分别
165nm
LVMO)
217nm p₂
max
p
p₁
p
丁二烯: max=217 nm,εmax为:21000L·mol-1·cm-1
(3)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 p → p*
R
CO Y
① Y=H,R n → s* 180-190nm
p → p* 150-160nm
p KR K
n → p* 275-295nm ②Y= -NH2,-OH,-OR 等助色基团 p
C H3 C
O
n p ; R带
p p ; K带
(4)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苯:
E1 带 180185nm ;
=47000L·mol-1·cm-1
E2带200204 nm =7900
是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 p → p*跃迁特征吸收带;
B带230-270 nm ,=200 苯
max(nm) 254
max 200
饱和烷烃在200-1000nm内无吸收带,常作为溶剂使用。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远紫外区与近紫外区之间)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
)均呈现n→σ* 跃迁。 n比σ更易激发,所需能量降低,吸收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2.三种不同能级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
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
动能量Er,
即: E=Ee+Ev+Er
9.1
的d 轨道和镧系、锕系元素的七个能量相等的f 轨 道分别裂分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吸收
光后,产生d一d、 f 一f 跃迁。
由于d-d跃迁和f-f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 用下才有可能产生,因此称之为配位场跃迁。
O
O
H2 H3C C C C OEt
OH
O
H H3C C C C OEt
互变异构:
酮式:λmax=204 nm 烯醇式:λmax=243 nm
归纳总结 一、生色团与助色团
1.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 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 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的
E=Ee+Ev+Er
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 迁,即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分子只能 吸收等于二个能级之差的能量:
ΔE= E2-E1= hυ = hc/λ
9.2
式中,E2 , E1分别为高能级、低能级的能量, h为普朗克(Planck)常数,h =6.6256×10-34j·s ; v 及λ分别为所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c为光
如果对位二取代苯的一个是推电子基团,而另 一个是拉电子基团,深色移动就非常大。
如苯的两个取代基为-NH2与-NO2在对位时
λmax=381nm
§9-3 无机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电荷迁移跃迁: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 道上的电荷转移到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所产生 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光谱。(紫外区)
二、几种跃迁形式 1.σ→σ*跃迁(饱和烷烃)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生跃迁; σ*为σ键电子的反键轨道。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10200 nm; 例:甲烷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为125nm ;
乙烷λmax为135nm。
远紫外区又称真空紫外,因小于160nm的紫外光会被空 气中的氧所吸收,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在真空中的速度, c=2.997×1010cm·s-1。
ΔE= E1-E2 = hυ = hc/λ
9.2
根据9-2式可计算某能量对应的波长,或某波长 对应的能量,如5eV对应的波长计算:
已知h= 6.626 ×10-34j·s =4.136×10-15eV·s
c= 2.997×1010cm·s-1
ΔΕe>ΔΕv>ΔΕr
构成物质的分子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包括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对应于电子能级, 能级跃迁产生紫外、可见光谱;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对应于 振动能级,能级跃迁产生振动光谱;
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对应于转动能 级,能级跃迁产生转动光谱。
分子的总能量由以下几种能量组成:
1.K吸收带
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 K吸收带(由共轭作用的德文Konjugation而得名)。 其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 类等有关。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 生颜色,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 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2.R吸收带:
R吸收带 (由基团的德文 Radikal而得名) 是相当于生色团及 助色团中n→π*跃 迁引起的。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主要内容
§9.1 分子吸收光谱 ▲ §9-2 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9-3 无机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9.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9.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
§9.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有些溶剂,特别是极性溶剂,对溶质吸收峰的 波长、强度及形状可能产生影响。 (表9-5)
p → p*跃迁:极性由小→大,红移; ; n → p*跃迁:极性由小→大,兰移; ;
溶剂的影响
苯
1
1:乙醚
酰
丙
2:水
酮
2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p280图9-7)
λ = hc/ΔE
= 4.136×10-15eV·s×2.997×1010cm·s-1/5eV = 2.48 ×10-5cm= 248nm
1eV= 1.6022 ×10-19j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 的同时,总伴随有 振动和转动能级间 的跃迁。即电子光 谱中总包含有振动 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P271/图9-1)
非极性 → 极性 p → p*跃迁:红移; ; n → p*跃迁:兰移; ;
溶剂效应的成因:
1.溶剂和溶质间形成氢键; 2.溶剂的偶极使溶质的极性增强,引起n→π*及π→π*吸收带
的迁移。 3.溶剂除了对吸收波长有影响外,还影响吸收强度和精细结构。
例:苯酚的B吸收带的 精细结构在非极性
溶剂庚烷中清晰可见, 而在极性溶剂中完全消失
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 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 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等。 P276(表9-3)
2.助色团:
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
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
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 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 基团称为助色团。 P275(表9-2)
C=C 发色基团, p p* ,λmax 200nm。
H c
c
H max=171nm
H
H 助色基团取代 p p * (K带)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NR2
-OR
-Cl
红移距离 45(nm) 40(nm) 30(nm) 5(nm)
CH3 5(nm)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p p
p
p₃
p
(HOMO
C H3 C
n p ; R带
O
p p ; K带
3.B吸收带(精细结构吸收带-五指峰)
在230-270nm处较弱的一系 列吸收带,称为精细结构 的吸收带。
E1,E2两个强吸收带是苯环上 三个共扼双键的 p → p*跃 迁所产生特征吸收带;若 苯环上有助色团,如-OH,CI等取代基, E2吸收带向 长波方向移动(210nm 左 右)。
光分析方法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原子吸收法
紫外可见法
光分析法
原子发射法
荧光法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红外法
核磁法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9.1 分子吸收光谱
一、 分子内部的运动及分子能级 1.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B吸收带是由于π→π*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 B吸收带的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辨认芳香族化合物。
二取代苯的两个取代基在对位时,εmax和波 长都较大,而间位和邻位取代时,εmax和波长都较 小。如苯的两个取代基为-OH与-NO2,
对位 λmax=317.5nm 间位 λmax=273.5nm 邻位 λmax=278.5nm
二、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 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
λma百度文库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
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 移 (或紫移)。吸收强度即摩
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
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 应。
注: 本书摩尔吸光系数为κ!
三、K吸收带、R吸收带、B 吸收带
(图9-7)。
应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表9-6溶剂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构造:与可见光光度计相似(图9-8)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组成
的结果:σ键电子、π键电子、n键电子。
HC O
n
s
Hp
分子轨道理论:
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p*
E K
Rn
E,B
p
s
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续)
HC
O
s
H
p
s*
n
p*
K
Rn
E
E,B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ΔE后,就从基态跃迁到 激发态,此时电子所占得轨道称为反键轨道,反键轨 道能量更高。
主要的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由小到大顺序为: n→π* < π→π* < n→σ* < σ→σ*
(讨3论):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
0.025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称 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9-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价电子跃迁
K 带红移,R 带兰移;
p
R带max =205nm ;10-100
p
p
p R
n p
p
③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165250nm R 带兰移:290310nm
165nm n p
n
p
p
p
cc
cO
cO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P276图9-4)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 合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 εmax 为摩尔吸光系数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3.π→π*跃迁(不饱和烃)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
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71nm,εmax为:15530 L·mol-1·cm-1
p → p*与苯环振动的重叠 甲苯
261
300
引起;含取代基时, B带 间二甲苯
263
300
简化,红移。
1,3,5-三甲苯 266
305
六甲苯
272
300
P278图9-5
(5)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H C
H C
H C
C H
顺反异构: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讨论:
讨论
(1)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为: 1~20eV。
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200-
780nm),称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25~1eV,
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称红外光谱或分子
振动光谱;
P272表9-1 电磁波谱
Mn+—Lb- h M(n-1) +—L(b-1) -
[Fe3+SCN-]2+ h [Fe2+SCN]2+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 104L·mol-1·cm-
1
Fe2+与邻菲罗啉配合物(1,10-邻二氮 菲)的紫外吸收光谱属于荷移光谱。
二、配位场跃迁 元素周期表第四、五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分别
165nm
LVMO)
217nm p₂
max
p
p₁
p
丁二烯: max=217 nm,εmax为:21000L·mol-1·cm-1
(3)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 p → p*
R
CO Y
① Y=H,R n → s* 180-190nm
p → p* 150-160nm
p KR K
n → p* 275-295nm ②Y= -NH2,-OH,-OR 等助色基团 p
C H3 C
O
n p ; R带
p p ; K带
(4)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苯:
E1 带 180185nm ;
=47000L·mol-1·cm-1
E2带200204 nm =7900
是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 p → p*跃迁特征吸收带;
B带230-270 nm ,=200 苯
max(nm) 254
max 200
饱和烷烃在200-1000nm内无吸收带,常作为溶剂使用。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远紫外区与近紫外区之间)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
)均呈现n→σ* 跃迁。 n比σ更易激发,所需能量降低,吸收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2.三种不同能级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
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
动能量Er,
即: E=Ee+Ev+Er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