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目标的确定

【教材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题。经济全球化既是“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本框内容承上启下。同时,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责任、创新等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都是“90后”的尾或“00后”的头,他们生活在一个世界更开放、国家更强大、信息技术发展更迅速的新时代。他们更开放、更自信,更爱交流、更关注这个世界。比如,他们崇拜的偶像,除文体明星外,还有许多财经界、政届人物,地域也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同时,他们也更自我,更个性,追求观点的独特和行为的独立。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扩大了高中生获取信息途径,他们从网络上获取了大量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各方面信息,生活中也不乏这方面的切实感受。但受年龄及自身人生阅历的限制,对于某些问题缺乏辩证的分析。综上,对于“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个课题,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希望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对于辩证的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及实质,则怀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成长关切,按照教材知识的逻辑,分环节设置教学目标如下:

一、走进生活探索发现

1.通过走近“国内和国外”的生活,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分析G20峰会上奥巴马的座驾的生产、苹果公司销售和我国的投资,明确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的意义,树立开放包容、竞争合作意识。

3.联系海尔公司的举措,概括跨国公司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利弊分析直指实质

1.运用已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明确经济全球化是机遇,要有积极参与意识。

2.通过辩论,理解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通过计算,理解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不平衡,明确经济全球化是挑战,增强防范意识。

3.通过分析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

三、学以致用 共筑国梦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机遇与挑战的角度,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忧患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承担民族责任。

【重点难点】

1.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2.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教法与学法】

继承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度讲解、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感悟,综合运用图片、数据、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设计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本课从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切入,设置三个环节,结合视频、图片、数据、材料等,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提问——交流讨论——形成理念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载体,进而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从而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这种设计富有生活气息,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经

济建设所处的国际大坏境—

经济全球化

走进生活 探索发现 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学以致用 共筑国梦

“寻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奥巴马座驾、苹果公司:经济全球化的为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利弊分析 直指实质 “论刺”: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明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国内外商品”: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导入】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离不开经济全球化这个国际经济大背景。本节课我们来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载体,重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实质,并找出我们应当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授课过程】

第一环节:“走进生活探索发现”

师生互动、共探新知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展示“国内外的品牌”(PPT,下同)

[设问]综合“国内外的品牌”你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说明中国家庭离不开“世界制造”;通过美国家庭圣诞节的发现和实验,体会美国家庭离不开“中国制造”。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

展示“奥巴马座驾各部件与国家”图片

[设问]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哪个表现?有何意义?

[思路]通过图片的展示和第一个设问,让学生认识到许多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国际分工与协作,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虽然许多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完成的。顺利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生产全球化。

通过第二个设问,让学生思考生产全球化的意义。世界各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国际分工和协作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2)贸易全球化

展示“消费者抢购苹果手机”图片与“新款苹果手机世界销售”材料

[设问]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哪个表现?有何意义?

[思路]通过了解苹果手机的全球销售情况,感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交换,明确贸易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满足全球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资本全球化

展示“苹果公司投资中国绿色能源领域”“来华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数据”材料与“资本全球化”漫画图片

[设问]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哪个表现?有何意义?

[思路]通过分析苹果公司投资中国绿色能源领域的举措,明确资本全球化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率,为被投资国提供资金支持。

3.跨国公司

展示海尔公司的简介

[设问]根据苹果公司的上述三个举措,说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目的及作用。

[思路]通过介绍海尔公司的发展情况,体会跨国公司的含义。结合经济全球化中海尔公司的三个举措,让学生探究跨国公司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它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第二环节:“利弊分析直指实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设问]经济全球化虽美,但却是“带刺的玫瑰”,对此你怎么看?

一寻:“美在哪里?”

利用学生已学“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的意义和跨国公司的作用”的知识提炼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进行精简的概括,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

二论:“刺在哪里?”

展示图片和材料

[设问1] 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出这对世界经济有何不利影响?

[思路]通过分析材料,进而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说明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着发展中国的经济安全。

[设问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GDP在世界中的比重,说明数据表明的问题。

[思路]通过计算,用数据说明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全球化并不一定使所有国家普遍受益。

三明:“为何有刺?”

展示“金融危机”材料和图片

[设问] 结合文字和图片,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优势的表现

[思路]培养学生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经济优势,理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共筑国梦”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

[设问]经济全球化美在机遇,刺在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你有好的建议吗?

[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作为今日中国之少年,责任和使命不容推卸。该探究活动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体现新课程理念。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并解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使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辨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既自然而然的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又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可谓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在设计本课的过程中,我再一次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果能用心体会学生的关切,精心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必能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面对经济全球化A卷

面对经济全球化(A卷) 一、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 ①生产全球化②资本全球化③贸易全球化④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升温,愈演愈烈,在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A.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面对挑战,视若不见 C.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援助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4.跨国公司奔走全球,寻找“最有利的生产条件、最有利的销售市场”,其目的是() A.促进国际分工 B.推动经济全球化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 5.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全球化是大势,但在不同的体制里,全球化会结出不同的果实。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全球化最不可能结出的果实的是() A.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受益 6.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①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优势 ②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③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7.我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连锁集团拓展业务的首选目标之一。家乐福、麦德隆、罗林等国际著名商业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 A.是我国发展民族经济的一种战略 B.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C.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应予以抑制 D.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8.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①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④支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面对经济全球化

必修1第十二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北京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出发,突出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要努力做到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要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因而,结合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兴趣着眼,从社会的现实问题出发,借助时代感强、有冲击力、易启发的典型事例,组织探究活动,在体验、合作的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的有效统一。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地位: 从知识的角度看,本框题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动力、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利弊影响。 从生活的角度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学习的全过程来看,本框题是在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设置的,体现着前面内容的理论观点和现实要求。本框题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也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个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学习本框题内容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 结构: 本框内容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这一框分为两目。 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趋势”:置身于经济生活,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的身边。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前一目的深化,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分析。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学生情况分析 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参与活动、有所获取的主动性增强,有关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倾向,但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尚显幼稚和肤浅,对经济全球化有关知识的了解不完整、不准确,相关事例接触不多。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看,学生生活中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尤其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些品牌商品。 3.教学方法 遵循“背景-问题-探究-结论-验证-探究-拓展”的教学思路,突出归纳法的运用,沿用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和把课外调查与课内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表现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启发,让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的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面对经济全球化优质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A.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 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2)理解:A.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实质;B.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C.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

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请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品牌商品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中国品牌商品。教材P106上的图片 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我们可以买到“洋货”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贸易全球化。请大家看教材P107关于贸易全球化的相关内容,了解贸易全球化的情况,并分析“甲乙两国”应如何充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从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来看,甲国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进一步比较会发现,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投机色彩加重。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国际性经济组织日益完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规则也日趋规范。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这几年,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扩大出口的努力。实践证明,稳定人民币汇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决策和措施是正确的。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经济全球化之所以成为时代潮流,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其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风险、非公平待遇、收益低、承受的受损多等影响。为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庄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体化。随着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的不断加剧,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各国经济的依存性变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剖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1985年由T.莱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指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它又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了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和技术的发展,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全球化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理解经济全球化应该弄清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经济全球化则不同,主体由国家变成个人和企业,个人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谈判机制的。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的谈判只是为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个人和企业竞争力量的不均衡,国家和国家之间必定存在财富分配的不均等。虽然分配不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却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总体特征。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全公司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再次,一个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教育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选择和实践检验,人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自我实现。最后,不论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有机会获得来自全球的最先进最廉价的,同时还是最切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消费。[!--empirenews.page--]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就经济全球化本质而言,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可说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投资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所有的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它们吸引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更担心全球化将有可能破坏经济稳定,摧毁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环境的恶化,导致文化认同的丧失,使得冲突增多,疾病、犯罪蔓延。实际上,不确定的经济发展机会,普遍的贫穷,体制的弊病丛生,制度以及技术革新扩散的极限等因素,均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 1、在政府机构内部创建技术分析部门并任命训练有素的政策顾问。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政府正致力于加强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使用经济学上的手段去分析激励机制和体制适应性等问题。使制度发展和改革等问题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 (二)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 1、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微弱,其实力不足以推动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能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三)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 1、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应引导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样才能使相应的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新技术、提高效率和改进管理,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2、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同产业部门,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在对国内需要挖掘潜力的产业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进行适度保护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向国外发展。 (四)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加速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当代大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当怎么做 当代大学生既要放眼天下,又要开拓创新。必须树立全球观念,以全球为背景,以崭新的视角与思维来思考问题、采取行动,不忘人类发展的大目标,增强共赢感和共存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正当地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1.改变就业观念理性的自我评价。通过反复准确的比较,对自身的潜在能力作出正确判断, 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 2.要冲破就业心理误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应该怎么做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怎么做? 院系:戏剧影视学院 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班级:11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名称:景麒駪 学号:201107513024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数的物质产品涌入我们的生活,而为什么会这项呢?寻根溯源还是因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历史上的西方国家对于这些对抗和斗争采取了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态度。前期以促进市场化和保护资本所有者权利为取向。由于从经济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中吸取了教训,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政策重心转向了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全面兼顾社会经济有关利益方的利益。 但是,资本的利润率在国家干预政策下受到了限制。利润作为一种剩余,在扣除了工会法和劳动法保护的工资率,专利法和商标法保护的知识产权收益,土地法和资源法保护的土地收益,社会保障法保护的退休、生病和失业等弱势人员的税费性转移收入,税法保护的国家公共收入以后,利润率必然比没有这些扣除或低水平的扣除要低很多。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在本质上是反感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和监管的。一旦遇到机会,资本就会要求回到“自由放任”的状态,任其获取在市场中的强势利益。然而,真正受到“公民待遇”的国内资本难以突破既定的政治博弈格局和利益格局,因此,最佳的出路是作为国际资本进入到提供“贵宾待遇”的国家或国际领域,让资本支配力得以自由发挥。 这种放任资本自由的机会终于在90年代到来。一是从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原来在国家监督和登记制度下进行的外汇交易,以及必须经过政府批准才能进行的大额款项的交换和划拨,逐渐被货币和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和大的金融市场投机商的操纵市场汇率的作法所取代。到1992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后解除对货币和资本流通的限制时为止,西方国家已经基本放弃了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 二是西方国家从80年代以来,对国内的金融市场相继实行了“大爆炸”的放松金融监管的市场化政策。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可以相互交叉,各金融行业实行自我监管,鼓励金融工具和金融活动的多样化。这样,资本的支配能力迅速扩张。目前的金融衍生工具已达到1200多种,使得资本的投机性大为增强。极大扩展了资本对实际经济的支配力。 三是前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西方市场为参照系的市场化改革,使得西方国家失去了自二次大战以来一直存在的意识形态压力和与“共产主义世界”比赛“社会福利”的动力。国家在一般公民参选意识日益淡薄的背景和大资本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其政策越来越向右转。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压制,大幅度和过度降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水平。国家对公共工程的投资淡漠,基本上放弃在大规模失业形势下创造就业机会的公共责任。对资本尤其是国际性跨国资本实行各种名目的减免税政策。对产业资本尤其是新兴产业资本实行大量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等等。 四是西方主要国家为了获得政府自身的利益,也有意识地放任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样,资本的跨国流动就将世界从国际间延续数百年的以单一交换关系为主的状态,带入了生产、就业、交换、分配、消费等各方面全面一体化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透过亚洲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人们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和应对不当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有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即

(完整版)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教材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等。本节内容主要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需要教师指导并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就地取材,搜集生活区域内的外国商品的实物或照片、资料。(包括汽车、电器、生活日用品音乐、服饰、外国餐饮店等),上网搜集或实地调查打入外国市场的中国企业。调查了解这些现象给人的切身感受,进而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有个初步的评价和感性的认识。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很多的外国事务,不用出国也可以感受到国外的生活,同学们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的外国商品吗?我们中国的商品打入外国市场的又有哪些呢?

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作为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伴随20多年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而渐成潮流,伴随l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利益大调整而越加变化多端。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形象地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 一、谁坐上了经济全球化列车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通过制定规则受益。迄今美国在推动世贸组织、经合组织框架下投资自由化谈判的同时,已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超过40项双边或区域投资协议,广泛制定与投资相关的国际制度、法律、规则等,以求在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过程中维护和扩大其利益。2004年,美国GDP占全球的34%。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字,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口占其经济增长的25%,支持了1200万人就业,20%的工厂就业直接依赖于贸易。农民1/3土地上的作物用于出口,占总销售额的25%。美国每年还大量出口技术、专利、商标和标准.获取的特许和许可费逐年增加.仅通过版权贸易每年就赚取5000多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2005年美国海外投资收入增至4656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大量开发性投资,控制和利用海外自然资源.保障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促进其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 我国也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超过1.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16.8%。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连续1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加入世贸组织4年吸收外资2200多亿美元,占1978年以来外资总量的l/3强。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1500 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400亿美元,已有49家企业进入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我国进出口税收占全部税收的18%,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20%。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融入经济全球化不仅引进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目前,我国95%左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大国共同利益不断提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水平迅速提高.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参与了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亚欧会议、“10+3”等多边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对外贸易的25%。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有效地缓解了经济发展瓶颈,明显提高了国际地位。 印度和墨西哥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分别推行了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化改革,走上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印度积极发挥本国在语言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借助政府大力扶持,积极承揽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成为世界主要软件出口国之一。墨西哥则于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与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使经济发展获得了稳定的国际市场和资本、技术来源,由于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市场开放过度等原因,墨西哥曾在1994年底出现过金融危机,但经过短暂调整,经济重新恢复平稳增长。 国际社会上的一些国家,尽管希望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其经济结构以农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缺乏现代制造业,也缺乏有效的促进投资和积累的机制,而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之外。也有少数国家对经济全球化仍持否定态度,主张回避经济全球化,甚至对抗经济全球化。 二、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1.改造战略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欧美发达国家通过提高航空航天、生

(完整版)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优质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个框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特征分析】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寓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辨证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另外,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层面比较高,对于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因此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2013年05月29日09:30 来源:四月网 过去30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是目前中国正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据估计随着中国价格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上升快于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回报迅速下滑,由此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变得迟疑,而且可能有多达8500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移往其他国家,这对其他国家来讲是一个机会,对中国显然是巨大的挑战。 发展为何会趋于停滞与衰退?其原因在于发展推动生产成本的提升,特别是劳动力工资,人口红利的用尽,产业的转移,同时也在于产业升级转型的迟缓和不到位,由此结果是产业的空心化,失业率的上升,国家财税的减少。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他们无不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目前他们无不又陷入经济的低迷与衰退,那么,中国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如何才能避免停滞与衰退呢?归纳讲就是阻止或者减缓产业转移,以及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保卫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如何才能阻止或者减缓产业转移呢? 产业转移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提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提升,由此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利润空间的萎缩,企业为了生存和高额利润,就会推动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对此采取的反制方法一是引进廉价劳动力,但是这会产生移民问题,以及遭到国内劳工的反对。二是政府在市场外部通过财税收入补贴企业,或者政府承担劳动力成本与社会福利的提升,以维持企业竞争力。短期内政府可能损失财税收入,但是长期来讲政府将保有企业,保有就业和保有财税。对此,美国在产业转移后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正在采取相应政府政策,阻缓产业的转移以及鼓励产业的回流,据调查,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自去年11月份以来,只有5月份同比出现0.05%的短暂同比正增长,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其中6月FDI同比回落6.87%。 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输出地,但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有序推进,美国资本和技术流出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的吸引力下降。2010年8月美国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将暂停或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该法案可能使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9月的《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提出,将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终止为向海外转移工厂和生产企业提供的数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今年初,奥巴马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确定其2012大选竞选主题,并提出由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四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美国甚至要成立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贸易行为,誓言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 与美国相比,在过去的30年中,要素红利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有利的人口因素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创造了条件。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投资中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全球生产性资本不断流入中国。然而,随着人口有利优势的消失,中美两国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差距快速收窄。据预测,以美元计的中国工资将每年增长15%-20%,超过了生产率增速,在考虑美国较高的生产率后,中国沿海地区与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间劳动力成本以往巨大的差距有可能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如果考虑航运成本以及各种隐性成本、供应链成本,中国的总体成本优势将变得微小。另外,中国的要素价格普遍在上升,2010 年以来,中国的电力成本已飙升了15%。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税率的终止,也推高了这些占中国电力消耗74%的行业的经营成本。 此外,中国工业用地已不再便宜。事实上,中国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在沿海城市宁波工业用地的成本为每平方英尺11.15 美元,在南京为14.49 美元,在上海为17.29 美元,在深圳为21 美元。中国全国平均为每平方英尺10.22 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1.86 美元至7.43 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为1.30 美元至4.65 美元。虽然向西部转移可以降低用地成本,但企业物流成本会出现较大上升,并有可能失去沿海的产业集群便利。显然,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目前已经面临发展的悖论,那么,中国是坐等,眼看,还是马上补救呢? 如何才能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升级与转型既是内生的,但是又是外生的,所谓内生是指要要素禀赋的改变会自然要求和推动产业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所谓外生是指产业的升级转型又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否则就会难产,导致原有产业已经转移,但是产业升级不到位,产生产业的空心化。所以,政府在产业升级与转型过程中具有主导的作用,任市场自由流动,只能是产业转移,而不是产业升级,因为产业转移成本低,企业爱国,但是更爱利润,对此美国也是在衰退中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最近两年,尽管美国经济基本面难有大起色,但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即达1480亿美元;企业研发投入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微软一家,去年的研发投入即达95亿美元,其中90%投向了极为关键的“云计算”领域,排名第二的英特尔去年技术投入也有65亿美元。在全球IT企业研发投入30强中美国有12家,其次是日本,有10家,中国只有华为一家企业上榜。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创新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教材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等。本节内容主要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需要教师指导并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就地取材,搜集生活区域内的外国商品的实物或照片、资

料。(包括汽车、电器、生活日用品音乐、服饰、外国餐饮店等),上网搜集或实地调查打入外国市场的中国企业。调查了解这些现象给人的切身感受,进而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有个初步的评价和感性的认识。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很多的外国事务,不用出国也可以感受到国外的生活,同学们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的外国商品吗?我们中国的商品打入外国市场的又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之上,教师适时抛出问题:这些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的什么现象?为什么在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经济全球化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学生:结合材料,积极思考)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古人能轻易地得到国外生产的物品吗?为什么他们没有感受到经济的全球化呢?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动力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92页内容,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说明经济

面对经济全球化

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案背景】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 密。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既立足国内,又放眼 世界,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教材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 开放》第一节课的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利弊影 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等。本节内容主要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准确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的辩证思维能力;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培养忧患 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 自己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利弊影响,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三、教学方法 视频导入法案例分析法图片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商务部30秒“中国制造”宣传广告 教师:从刚才的视频中以及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基本上世界上各个角落都有我们中国制造的一席之地。美国的一个家庭做了这样的实验,美国的一名普通家庭主妇在圣诞节发现家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于是她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她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她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面对经济全球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面对经济 全球化 www.5y kj.co m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①生产全球化:如许多商品(汽车、计算机等)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②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③资本全球化: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3)载体/实现方式: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

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c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消极影响: A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B这使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累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c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合作的同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5)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②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接受挑战。 2.跨国公司 (1)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优质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含义、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应对全球化挑战,关键在自己,从而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分析我们面对的挑战,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教学方法】 以讨论、讲授为主。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提纲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 (1)生产全球化 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加强 好处: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全球化 案例分析: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充分发挥本国的相对优势? 好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3)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2)作用 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刃剑”) 1.有利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等。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一阶段,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参与活动、有所获取的主动性增强,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需要教师指导并给予直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预习检查、总结 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 了解学生的疑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很 多的外国事务,不用出国也可 以感受到国外的生活,同学们 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的外国商 品吗?我们中国的商品打入 外国市场的又有哪些呢?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 观察到的现象。 结合材料,积极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四人 一组,最后由组长代 表发言,感受在经济 全球化的表现并归纳 经济全球化 使教学具有针对 性 吸引学生,由此进 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