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从初一位诗人。

”这里的“旧时代”“新时代”分别指
A.奴隶时代封建时代B.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D.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代
2.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壮举。

单调的航海生活使水手们吵着要返航,但是哥伦布绝不会让他的船队半途而废。

他有时候甚至拿出宝剑,强令水手们向前、再向前。

上述材料表明,哥伦布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具体因素是
A.哥伦布答应将黄金分给船员
B.哥伦布意志坚定,甚至采取强制手段
C.地圆学说对当时水手们的极大影响
D.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哥伦布的远航
3.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起被贩卖到美洲。

”昆塔的遭遇与下列哪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A.“发现”美洲
B.美国独立战争
C.“三角贸易”
D.美国南北战争
4.如下图内容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
A.经济前提B.精神动力C.物质条件D.政治支持
5.“三角贸易”航程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欧洲殖民国家经营“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
A.贩卖印第安人到非洲B.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D.贩卖亚洲黄种人到欧洲
6.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对艺术和对人类、事物的仔细观察而孜孜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他的代表作品是
A.《荷马史诗》B.《哈姆雷特》C.《蒙娜丽莎》D.《神曲》
7.有人说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这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A.他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人权宣言》D.领导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8.《人类简史》中描述:“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再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至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因此丧命,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欧洲人能在茶里加糖吃到甜点!”材料体现了
A.欧洲庄园的逐步瓦解B.三角贸易的罪恶C.城市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9.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10.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1.汲取名人智慧,丰富自身修养,下列名人与言论对应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B.亚里士多德——人应该认识你自己C.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D.莎士比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2.“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奥斯曼帝国的崛起B.欧洲地理学的发展
C.造船技术的突破D.新航路的开辟
13.“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史学家布克哈特)文中评价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14.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潮是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科学精神
D.神权至上
15.在13、14世纪的西欧,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A.各地开展垦殖运动B.租地农场纷纷建立
C.富余粮食进入市场D.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16.《西方文化之路》中写道:“1292年左右,(他创作的)这部诗集充满了对爱情和人生的赞美,(在中世纪的欧洲)第一次射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不过他却始终没有把自己称为人文主义者。

”这里的“他”应是
A.但丁B.达·芬奇C.拉斐尔D.莎士比亚17.《新全球史》中写道:“哥伦布向西半球的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主要是因为哥伦布的远航()
A.到达了真正的印度 B.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完成了环球航行 D.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
18.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主要表现在()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D.雇主与雇工形成雇佣劳动关系
19.借助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恶习的是
A.但丁B.达·芬奇C.薄伽丘D.莎士比亚
20.欧洲殖民者将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

这一过程客观上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增加非洲的人口D.提高亚洲人的社会地位
21.仔细观察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文艺复兴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内容B.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影响C.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意义D.欧洲中世纪晚期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22.12、13世纪,欧洲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这表明手工工场的特征是
A.生产直接面向市场B.社会生产日益分散化
C.手工业者劳动程序化D.未实现雇工分工合作
23.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24.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

”与“昆塔”的遭遇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发现美洲B.英国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D.美国独立战争
25.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达˙芬奇——《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但丁——《最后的晚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想先驱,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从初一位诗人”。

“旧时代”指封建时代,“新时代”指资本主义时代;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但丁”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单调的航海生活使水手们吵着要返航,但是哥伦布绝不会让他的船队半途而废。

他有时候甚至拿出宝剑,强令水手们向前、再向前”可知,上述材料表明,哥伦布能够
开辟新航路的具体因素是哥伦布意志坚定,甚至采取强制手段,所以B项符合题意。

而ACD都是原因,但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故选B。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史上欧洲人利用暴力手段到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劳动力,再把美洲的金银等财物运回欧洲,我们称之为“三角贸易”。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据图片“世界地图”“帆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C符合题意。

A对应的是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对应的是天主教的传播,D对应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ABD项图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

“三角贸易”航程中,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满载奴隶,是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因此,欧洲殖民国家经营“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意大利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对艺术和对人类、事物的仔细观察而孜孜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达芬奇,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代表作有《蒙娜丽莎》,C符合题意;《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作品,A排除;《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文学方面有杰出贡献,B排除;《神曲》的作者是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D排除。

故选择C。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颁布《法典》,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所以说“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这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A符合题意。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不是拿破仑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D项内容与拿破仑无关,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欧洲”“非洲”“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17--18 世纪欧洲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制成商品再运至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称为“三角贸易”,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三角贸易的罪恶。

所以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故选B。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前后,在西欧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市遗址逐步形成了城市,这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相对的自治共同体;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故A 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王权的加强、世界市场的开辟、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的名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C正确;“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是莎士比亚的言论,排除A;“人应该认识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言论,排除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排除D。

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美洲新大陆,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符合题意;ABC项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因和条件,排除。

故选择D。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的是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欧洲被宗教神学所笼罩,气氛沉闷、压抑。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的价值是追求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神学。

意大利人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建筑、雕刻、音乐各方面成就突出。

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所以说文艺复兴运动使“由信仰、幻想和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

文艺复兴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自由,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作品都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即人文主义。

B项
符合题意。

C项不合题意;理想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A项不合题意;神权至上是西欧宗教的核心思想。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故“土地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租地农场纷纷建立,故B符合题意;各地开展垦殖运动使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排除A;富余粮食进入市场是“土地关系变化”的结果,不是表现,排除C;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与“土地关系变化”不符,排除D。

故选B。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他创作的)这部诗集充满了对爱情和人生的赞美,(在中世纪的欧洲)第一次射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他的长篇诗作《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第一次射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

故A符合题意;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极负盛名,排除B;拉斐尔是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合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排除C;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

排除D。

故选A。

17.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哥伦布到达的美洲,他只是误以为自己到达的是东方的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首先是达·伽马,而不是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ABC项均不符合史实,哥伦布向西半球航行,发现美洲,从而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故选D。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发生变化,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了农
业资本家,手工业的发展促成了雇佣和被雇佣关系的形成,出现了手工工场,是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干的“资本主义化”不符,故选D。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可知,这里的“他”应该是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集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D符合题意;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A排除;达·芬奇、薄伽丘都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与题干内容不符,B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殖民者的殖民活动促进了物品的交往,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A符合题意;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排除;增加非洲的人口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没有提高亚洲人的社会地位,D排除。

故选择A。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渐渐集中”等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欧洲中世纪晚期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市民阶级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ABC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D。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12、13世纪,欧洲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不再与市场
发生直接联系”可知,这表明手工工场的特征是生产直接面向市场。

A正确;材料中的集中手工工场说明社会生产日益集中化。

B错误;CD材料没体现。

CD错误。

综上故选A。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对哥伦布抵达美洲,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
‘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可知,题干材料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ABC表述均不准确,故选D。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蔗糖烟草等工业原料返回欧洲。

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三百多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美洲,A排除;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B排除;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

所以C项搭配正确,符合题意;ABD项搭配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