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革米勒计数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10 月 22 日,第九周,周四,第 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 507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盖革-米勒计数器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圆柱形γ计数管一支,自动定标器一台(带高压电源),示波器一台,137Cs放射源一枚。

实验目的:

1.掌握盖革-米勒计数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

2.验证核衰变的统计规律,熟悉放射性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实验原理简述:

1.计数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GM计数管有圆柱形和钟罩型两种,其共同结构为

圆筒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共同密封在

玻璃管内而成。管内通常充有约10kpa的惰性气

体及相应的猝熄气体。

当带电粒子进入计数管的灵敏区域时,将引起管

内气体的电离,电力产生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向

阳极运动,一方面因电场加速获得能量,一方面

又因与气体分子碰撞而损失能量。在充有猝熄气

体的计数管中,这些光子大部分将被猝熄气体所吸收,因而达不到阴极,但却会逐步沿铅丝极方向扩展并产生新的电子(光电作用),这些电子又会进一步产生雪崩式的放电。

当电子到达阳极的时候,因为正离子移动的很慢,基本上没有移动能力,从而形成了围绕着丝级的正离子鞘。

由于放电后电子中和了阳极上的一部分电荷, 使得阳极电位降低, 随着正粒子向着阳极运动, 高压电源便通过电阻R 向计数管充电, 使得阳极电位回复, 在阳极上变得到一个负的脉冲电压。 这个负的脉冲电压, 便起到了计数的显示作用。

2. 计数管的特性

2.1 坪特性——包括起始电压、 坪长、 坪斜等 当射入计数管的粒子数目不变时, 改变计数管两级之间所加的高压值, 发现由定标器测得的计数率有变化, 如图所示的曲线。 在这个图中, V0称为起始电压, ΔV=V2-V1称为坪长, 在坪区内, 电压每升高1V 是, 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斜, 由公式表示为

%100*)

(1211

2V V n n n k l --=

坪特性曲线反映了计数管的性能, 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它进行测量。

2.2死时间, 回复时间与分辨时间

将正离子鞘从r0移动到rc 这段不能输出脉冲的死寂时间称为死时间td , 而此后正离子鞘从rc 移动到阴极这段时间内, 阳极附近的电场逐步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这段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恢复时间tg 。

将从一个正常呗记录的脉冲之后, 到能产生第二个可触动定标器的脉冲这段时间τ, 叫做分辨时间。 即是说, 只有飞来的两个粒子的时间间隔大于这个分辨时间时, 才能够触发两个能够被识别的定标器脉冲。

由于分辨时间的存在, 有很多粒子将会被漏记, 影响测量值的准确度。 因而需要计数率修正公式进行修正, 修正公式如下

τ

m m

n -=

2

2.3 计数管的本底

计数管处于工作电压下, 在没有放射源时所测得的计数率叫本底。 在实际测量中需要在实测值中减去本底

2.4计数管的探测效率

探测效率是指当有一个粒子通过计数管的灵敏体积时, 引起一个输出脉冲的概率。

3. 核衰变的统计规律以及放射性测量的统计误差

3.1 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核衰变的统计性是指, 放射性元素的每一个核的衰变与否是相互独立的事件, 彼此无关。 每一个核什么时候衰变纯属偶然事件。 但是对于大量的放射性核来说, 实践证明其衰变规律遵从统计

规律, 即)ex p(0t N N λ-=

3.2 泊松分布与高斯分布 泊松分布: 若有N 0个未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 其寿命很长, 即λ很小, 单位时间内平均衰变数为n , 而且0N n <, 则可以认为在测量过程中0N n <近似不变。显然, 考虑到一些可以简化和忽略的条件,

在单位时间内有n 个核衰变, 其余核不衰变的概率为n N n N n n n n P --=0)

1(!)()(0

, 而P(n)同时可以表达为, 在满足以上假定的条件下, 进行多次测量时, 测量结果为n 的概率分布。

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ex p(!

)()(n n n n P n

-=

高斯分布: 当n 比较大时, 使用泊松分布来计算, 会因为阶乘的存在而使得计算困难, 因而改用

高斯分布来表达统计规律, 公式为)2ex p(21

)(22

σπ

σ∆-=

∆P 3.3 标准误差的概率含义

3.4 放射性测量中统计误差的表示 测量结果的表示式为N

N ±

相对标准误差为N N N 1±=±

实验步骤简述:

1.按照图连接电路,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使仪器预热

将放射源置于合适的位置,并用铅砖屏蔽好。将“高压细调”反时针调节至最低位置,打开“高压”

开关,是定标器处于纪录状态。缓缓提高电压,找出起始电压V0,然后每增加20V测量一次,每次1min,直到测完坪区为止,然后立即降下高压,保护计数管。

画出坪曲线,标出某几个点的标准误差。由坪曲线求出坪长。坪斜率,选择工作电压。

2.用示波器观测计数管的死时间与整个测量系统的分辨时间

打开示波器电源,调整示波器有关旋钮,使屏上呈现2-1-4所示的波形,测出定标器输入时的阈值电压,以及td和τ值。

3.测量时间和测量次数对计数率标准误差的影响

固定测量时间为5min,重复3次,分别算出每次测量的相对标准误差,在算出3次的平均计数率和相对标准误差。固定测量时间为10min。算出测量的相对标准误差,然后针对测量时间与测量次数对误差的影响进行讨论。

4.验证统计规律

在没有放射源的情况下,利用本底验证泊松分布。先对本底测量5min,根据所得的计数大小,选定一个测量时间,使每次测量的平均值在3~7之间,然后以这个选定的时间,重复测量300次以上。

并记录每个值出现的次数。在同一坐标纸上做出泊松分布的实验曲线和理论曲线,并加以比较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