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3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14 No.3 2005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Sept. 2005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控制措施

——以常德市为例

于小俸1,杨春玲2,周隽婕2

(1.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系,湖南常德 415000;2.常德市环境监测站,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对近20 a来常德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能量消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由于防治措施有效,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M10、SO2的浓度呈下降趋势;同时受地理气候、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机动车尾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SO2的浓度有一定的波动,NO2的浓度呈上升趋势.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常德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115/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04(2005)03–0027–03

1 常德市概况

1.1 社会经济、地理及气象条件概况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依洞庭湖,有沅水、澧水流径本市,注入洞庭湖.整个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形成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辖区面积1.82万km2,600万人口,GDP 500亿元人民币.工业为以轻为主,轻重结合的工业体系,食品、纺织、机械、电子、造纸、医药、化工等工业均有一定的基础.常德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多年平均气温16.7℃,历史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3.2℃;年平均气压1.009×105 Pa.全年主导风向北东向.年平均风速在1.9 m/s,瞬时最大风速22 m/s;年平均降水日146 d,年最大日降水量251.5 mm,年平均蒸发量1193.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呈酸性.

1.2 交通概况

常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相互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2002年建成区面积61 km2,人口1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机动车量约3万量(包括摩托车),共有主次干道40条,全长89.93 km,平均车流量854辆/h.

1.3 城市能源结构

常德市能源结构以燃煤(部分是含硫率大于1%的本地产煤)为主,占总能耗的80%~90%以上.近年来虽然发展了城市管道煤气、液化气,年排放SO2有几万吨,空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

2 近20 a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1 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从1986年至2003年日均值PM10由1986年的0.311 mg/m3下降到2003年的0.095 mg/m3,月降尘由7.08 t/km2下降到5.15 t/km2.月排放SO2由0.099 mg/m3下降到0.064 mg/m3;而NO2略呈上升趋势,由1986年的0.029 mg/m3上升到2003年的0.033 mg/m3.

2.2 污染综合指数与污染负荷系数变化趋势

根据S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对1986年至2003年空气中污染物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O2、PM10、降尘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1、-0.40,大于临界值,其年均值呈明显的下降趋势,NO2秩相关系数0.12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总体空气污染指数秩相关系数-0.81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按污染指数排序季节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一季度>二季度>四季度>三季度;按污染物污染负荷系数排序:“七五”、“八五”为PM10>降尘>SO2>NO2;“九五”、“十五”为SO2>降尘>PM10>NO2,并且NO2污染负荷有加重趋势.3 空气污染变化的原因

3.1 加强城区空气污染控制

近些年,常德市建立以城区为中心的300 km2大气环境保护圈,圈内关停1 t以下燃煤锅炉和砖

收稿日期:2005-07-10

作者简介:于小俸(1965-),女,吉林长春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教学与研究.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28

瓦厂;使用管道煤气和石油液化气,使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2年、2003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日优良率达87.4%、89.5%.

3.2 地理气候的影响

常德市整个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形成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大气越稳定,表明湍流越弱,D类出现频率47%~52%,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酸性土壤也是污染的一个方面.空间分布为一、四季度污染较重,二、三季度相对来说轻些,符合该市的地理、气象、气候条件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3.3 机动车尾气污染在加重

1986年到2003年,常德市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城区交通干线的车流量由287辆/h增加到868辆/h,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耗油量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必然使空气中NO2(或NO X)的污染减少.

3.4 污染治理设施不运行

由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成本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不相抵,而短期内社会效益又不明显,所以一些排污单位,将污染治理设施闲置不运行.所以,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3.5 非工业企业废气

城市除存在工业企业排放废气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外,饮食等三产业的空前发展,所排放的油烟等加大污染负荷,也成为环境信访的新热点.仅次于噪声污染的投诉.

3.6 二次扬尘的污染

根据大气容量核定结果,不同地段尘污染的10%~30%来自于扬尘.进一步加强绿化,减少裸露地面,加强建筑施工地和道路维修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4 控制措施

依据常德市2010~2050年城市规划方案,建成区非农业人口60~80万人、106 km2,空气环境质量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控制,全年优良率大于90%.对于不断提高的环境质量要求,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有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措施,如发展循环经济、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加强立法和加强民众参与等.

(1)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形成经济高增长、环境低污染的格局.找到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那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是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可持续发展.因此,涌现出了金健米业、洞庭水殖等一批上市公司,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生态化步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既要“小康”,又要健康.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小康”的重要目标.为此常德市先后关停取缔数十家污染企业,无一死灰复燃;否决各类有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十几项.在经济增长速度8%左右的情况下,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995年明显减少,酸雨频率由1997年的97.2%下降到2000年的25.6%.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酸雨污染明显得到缓解.

(2)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建成了日处理量15万t的城市污水净化中心,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52%;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开通管道煤气,供气量9 800 t/a,城市汽化率82%.加强建成区的园林绿化,绿化覆盖率已达38%.经过几年的发展,城市环境得到了完善.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是在巩固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大气保护范围,建立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为300 km2的大气环境保护圈,圈内关停1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砖瓦厂,缓解了由于城区3面环山静风频率高,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的问题;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建成了5万t工业型煤生产线;推行城市集中供热,供热率达30%;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旧车报废率年90%,汽车尾气达标率77%以上;城区渣土清运实行定车、定时、定线、封闭运输等规范管理.二是加强城区沿江滨湖建设,提高城市的环境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得到净化、美化、绿化,修建了堪称“中华一绝”并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中国常德诗墙;建设穿紫河绿化带和柳叶湖环湖绿化带.

(4)以实施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契机,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预防和防治.一是逐年增加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投资,完善污染治理,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有所提高;2000年度工业企业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