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末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复习要点(08SG-2 马磊)
★免疫的基本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②特异性③免疫记忆
★免疫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
★免疫学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①免疫学诊断:免疫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兽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血清学试验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直接从某些标
本中检出病原微生物。还可用于检测相应抗体,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②免疫学预防:应用免疫接种可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据此可用疫苗来保护动物免受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
③免疫治疗:抗血清被动免疫可用作紧急治疗和预防。
★免疫系统的构成:
骨髓(造血器官,分化T细胞前体,B细胞前体,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器官)
法氏囊(禽类诱导分化B细胞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淋巴结(功能:过滤淋巴液,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脏(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功能:血液滤过,滞留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素)
外周免疫器官骨髓(产生抗体主要为IgG,其次为IgA,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哈德氏腺(可激发全身免疫系统,协调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
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杀伤细胞
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都具有吞噬功能)
粒细胞系统(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红细胞(可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抗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
免疫相关分子补体(非特异性杀菌物质)
细胞因子等(多种细胞产生)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固定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在功能上都具有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在骨髓中经前单核细胞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液,随血流到全身各组织,进入组织中随即发生形态变化。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一般不再返回血液。也很少分裂。单核巨噬细胞膜表面有许多功能不同的受体分子,介导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和吞噬功能。不具有特异识别功能。
★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①非特异免疫防御。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激发免疫应答前就可被其吞噬清除,但少数可在胞内繁殖。
②清楚外来细胞。
③非特异免疫监视。
④递呈抗原。
★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①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②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统称抗原性。
★构成抗原的条件:
①异源性(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间差异越大,抗原性越强。)
②大分子物质(分子质量>10000u的物质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③分子结构复杂(化学组成和结构越复杂,抗原性越强。)
④物理状态(球状>直链,聚合>单体:佐剂的添加。)
⑤适当的进入途径。(抗原分子只有完整的进入免疫活性细胞所在的场所,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抗原的类型:
(一)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分为①胸腺依赖性抗原②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二)根据抗原物质的性质,分为①天然抗原②人工抗原③合成抗原
(三)根据抗原的来源,分为①异种抗原②同种抗原③自身抗原④异嗜性抗原
(四)根据免疫原性,分为①完全抗原②不完全抗原
(五)根据化学组成,分为①蛋白质类②脂质类③多糖类……
(六)根据抗原存在部位,分为①表面抗原②深部抗原
(七)根据临床应用,分为①凝集原②沉淀原③病毒中和原④免疫保护性抗原⑤血凝素抗原
★抗体: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四肽链结构:单体由4条肽链构成,两条轻链(L链),两条重
链(H链)。根据H链恒定区结构的不同,分为5类:μ、γ、α、
δ、ε,由它们组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别称为IgM、IgG、IgA、IgD、IgE。
(二)可变区与恒定区:①可变区(V区),在多肽链的N端,约占
轻链1/2或重链的1/4。②恒定区(C区),在多肽链C端,占轻链的
其余1/2和重链的3/4。
(三)功能区:H链有V H、C H1、C H2、C H3等4个(或5个,多一个
C H4)功能区,其中IgG、IgA、IgD的H链有4个功能区,IgM、IgE的
H链有5个功能区。
(四)超变区(五)铰链区(六)连接链
★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其生物学作用:
①IgG为哺乳动物最主要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主力免疫”。血清中含
量最高(75%)。有调理吞噬、凝集、沉淀抗原、中和病毒和毒素的作
用,在体液免疫中效果最为显著。唯一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
②IgA血清中主要为单体;粘膜表面为双体;还有三聚体等形态。分泌型单体,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为粘膜的主要体液防御因素,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初乳、唾液、泪、鼻气管分泌物、胆汁、胃肠道、泌尿道存在。在粘膜表面发挥其抗菌病毒作用,对呼吸、消化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起重要作用。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但初生动物可在母乳中获得。
③IgD主要见于人血清,含量少、个体差异大。
④IgM五聚体,分子质量最大。为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Ig,“先锋免疫”作用。不能穿过血管壁,人工免疫或病原感染后首先出现,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与Ag结合,主要表现为凝集反应,补反,对肿瘤免疫中IgM为细胞毒性抗体。①溶菌作用:IgM与细胞膜结合,由补体参与使细胞溶解(G—感染有意义)。
②调理作用:与细菌结合,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补体参与使细菌死亡。
⑤IgE为单体,血液中含量最低,能介导速发型超敏反应。
★单克隆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如果把单个浆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使其大量增殖,形成一个群体,即单克隆。由此产生的抗体,就是结构相同,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CK):指一类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相关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质分子,它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一般生理性细胞产物。
☆细胞因子主要有:①白细胞介素(IL)②淋巴因子(LK)③干扰素(IFN)④其他类型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①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以由多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
②生物学功能多样性。一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可作用于多种不同的靶细胞。
③生物学活力的高效性。细胞因子的半衰期短,在机体内含量低,活性高。
④合成分泌的快速性。细胞因子是一种分泌型多肽或蛋白质,当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接受刺激作用后,迅速合成。
⑤生物学作用的双重性。具有免疫调节、刺激造血、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理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介导病理性作用,导致或
促进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①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经典途径;
②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细菌启动的MBL激活途径;共同的末端通路: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
③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从C3开始激活的替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