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地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养老地产研究报告

目录

1.市场空间 (3)

2.东西方养老地产的发展与主要情况 (6)

3.开发、运营与盈利 (7)

4.总结:模式尚在探索 (12)

2/ 14

1. 市场空间

1.1 养老产业市场巨大

◼养老问题现实严峻

1. 人口拐点来临: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截至2012 年底我国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 亿,2020 年将达到

2.43 亿,占人口总数的17.1%;2025 年将突破3亿;到2030 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届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总人口31.2%,老年人口总数将达 4 亿。维持现有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将在2014 年达到峰值,总抚养比将从2014 年之后开始趋势性上升。

2. 养老金账户严重收不抵支:《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 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14 个,收支缺口达767 亿元。2011 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达 2.2 万亿,继2007 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又快速突破 2 万亿大关。

3/ 14

◼庞大人群催生巨大市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中,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2010 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达8383 亿元;到2020 年时将达到28145 亿元;到2030 年,将增加到73219 亿元。老年群体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 1 万亿元,2050 年左右将达到 5 万亿元,而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却不足1000 亿元,市场空间非常大。可以预见,经过10~15 年,直到目前的60 后70 后等具有稳定退休金及财产性收入的群体进入老年时期,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政策环境、老年服务产业的改善,将是长期经营性养老地产的快速发展时期。

1.2 配套政策已出台

◼纲领性政策出台,明确定位。

13 年9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 、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举多得之策。

4/ 14

◼内容丰富,措施有力。

《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提高养老设施供给:到2020 年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 张,目前约是21 张。相关鼓励措施包括:1)土地:要求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2)税收: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3)手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4)鼓励民营、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地方落实,积极探索。

在地方政府层面,有关养老地产的支持政策也正陆续出台。

5/ 14

2. 东西方养老地产的发展与主要情况

2.1 养老地产发展趋向市场化

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外养老地产逐渐从机构照顾服务向以社会形式、社区为基础的照顾服务过渡,政府的直接参与度降低,商业的、非盈利及非正规的机构发展迅速,养老地产配套服务更趋灵活性、全面性、个性化。但是,养老地产开发运作模式与各国对老年问题的政策、制度有关,同时也与其文化背景有关,因此,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各国的养老地产各具特色。

对于美日欧等成熟发达经济来说,普遍的规律是当人均GDP 处于 1 万美元,65 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0%时,养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当人均GDP 处于 2 万美元、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介于12~15%之间时,养老市场步入成熟稳定发展阶段。

而亚洲新兴国家的阶段性时点特征略有不同,由于其老年人口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所以当人均GDP 突破 1 万美元,65 岁以上人口高于6%时,养老市场就已开始由初期阶段转入快速发展阶段。

2.2 美国模式:市场化,专业分工

6/ 14

美国养老地产经历了长期的市场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由投资商、建筑商、运营商形成一个完整的融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偏重以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养老问题,各环节的专业分工实现了高效低风险运作。扶持政策主要为联邦住房管理局可向62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有保险” 和“无保险” 两种住房“倒按揭” 贷款。

3.开发、运营与盈利

3.1 投资方与产品特征

◼四类养老地产的供给方

面对养老地产这片蓝海,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养老地产的开发大军中。归纳起来,目前参与或拟参与养老地产开发的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类: 1. 传统地产开发商,以万科、保利为代表,目的是拓展细分市场、丰富产品线、寻找利润增长点和创新经营模式; 2. 保险资金,以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为代表,特别是自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投资

7/ 14

8 / 14

不动产暂行办法》以来,其目的我们认为是长期资金的稳定回报; 3. 地方政府与慈善基金,更多偏重于社会福利,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 4. 国外机构,以城堡投资为代表。

◼ 产品特征

目前我国处于前期阶段或正在运营的养老项目大多都选址于城市远郊和一些三四线城市,或是环境较好的景区,以嵌入护理、医疗等老年服务为配套, 主要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客户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居住服务。

9 / 14

3.2 经营模式

◼ 持有+销售是主流

养老地产目前存在持有、持有+销售和销售三种运营模式。 考虑到与普通住宅项目相比,养老项目对各种设施要求较高,社区往往还要有医疗、康复、理疗和活动空间,公共空间要求面积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对于大多数开发商来说,迫于资金压力和平衡风险,“销售+持有”的运营模式是当前较好的选择: 拿出一定比例的住宅面积进行销售,另一部分则用来满足老年人健康、 娱乐等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运营。

◼ 经营模式的差异实际来自土地性质

在国内现有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选择销售还是持有经营,实际上多数是由拿地性质决定的。 目前大部分养老地产都是通过旅游地产、工业地产等方式获取大面积土地, 或虽以招拍挂方式取得,但已预先和当地政府达成养老项目合作协议。养老项目如果使用的是居住用地,房产具有 70 年产权, 可以销售,对于其他类型用地,如工业用地(50 年产权), 则只有使用权,不可销售。因此,土地性质的不同,会导致项目开发、经营管理模式的差异。

通过市场招拍挂等公开出让渠道拿到的 70 年产权的商品住宅建设用地项目,

当前最直接有效的开发模式就是借鉴常规住宅开发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