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品德教育教案好习惯从小培养礼仪美德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中班品德教育教案好习惯从小培养礼仪美德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中班品德教育教案好习惯从小培养礼仪美德与行为规范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的礼仪意识,懂得尊敬、关心他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会遵守规则和秩序。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如整理物品、勤俭节约等。

教学重点:1.教育幼儿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意义。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和秩序的好习惯。

3.教育幼儿如何培养整理物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深入理解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内涵。

2.如何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和秩序的良好习惯。

3.如何引导幼儿培养整理物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实物:幼儿礼仪道具、整理物品等。

2.PPT、图片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礼仪道具,如鞠躬图示、握手等,并向幼儿介绍礼仪的概念。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礼貌吗?为什么要有礼貌?二、讲授(15分钟)1.通过多媒体教具,让幼儿了解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意义,并观看相关的故事、视频等。

2.谈论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现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

3.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模仿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行为。

三、实践(15分钟)1.游戏时间:幼儿分成小组,组内成员两两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场景。

2.幼儿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展示他们模仿的场景,并讲述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四、引导(15分钟)1.引导幼儿讨论校园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让幼儿了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3.游戏时间:让幼儿自由讨论并提出学校规则和秩序的好处,并展示出来。

五、巩固(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并与幼儿讨论整理物品的好处。

2.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课桌,培养幼儿的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讨论勤俭节约的意义,并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勤俭节约的好处。

总结反思:1.小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好习惯从小培养的重要性。

2.老师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品德发展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品德发展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品德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促进其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个人成长,还能够对幼儿的品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起床、洗漱、穿衣、吃饭、睡觉等方面。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教育幼儿关注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幼儿的社交习惯对于其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例如,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并教导他们要友好与他人交往,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

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勤奋学习的习惯。

同时,还应该关注幼儿的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能力,培养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自律习惯自律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习惯之一。

通过培养自律习惯,可以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制定规则和要求,并与他们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重视品德培养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有意识的品德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品德品质。

例如,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友善、诚实等,引导他们分辨是非,争取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幼儿期是个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呢?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道德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模仿和实践,把良好的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一些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包括:•热情鼓励:在幼儿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认可。

•适时引导: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应该适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规范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规范,引导幼儿遵守。

•自主练习:让幼儿自主练习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逐渐养成。

讲述示例故事讲述示例故事也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具体的道德内容,例如爱、友谊、诚实和勇敢等等。

在讲述故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勾勒情节:在介绍生动的情节的同时,要注意精选词句,把基本内涵讲的通俗易懂。

•情感体现: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为人物赋予情感颜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合理涵义:适当地安排故事情节中的行为,体现道德行为与美好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营造和谐教育环境在幼儿园中,教师是最具有道德教育影响力的人。

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感滋养和道德模范,是正确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

具体而言,营造和谐教育环境的方法包括:•提供社会化体验机会,通过教育游戏、校园文化节、观看精彩的课外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切身感受和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鼓励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让幼儿在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合适的道德规范。

•通过“点滴记录”等方式,定期反馈幼儿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和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加强家校沟通,让家庭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习惯

幼儿园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习惯

幼儿园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习惯幼儿园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习惯在幼儿园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本文将对幼儿园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道德习惯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教育引导。

一、注重行为示范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出良好的示范。

家长应该积极向孩子展示礼貌、友善、诚实、守时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这些道德品质。

二、关注情感沟通家长要通过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让孩子深刻理解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善良的情感。

通过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态度。

三、奖惩结合,明确规则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奖惩结合的教育。

明确家规、学校规则和社会规范,引导孩子自觉遵守。

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要及时表扬、奖励,激励孩子坚持做好事。

对于不良的行为,家长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和改正。

四、培养责任心和独立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独立空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承担一些小事情,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五、教育引导多样化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

对于内向的孩子,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外向的孩子,要加强约束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

六、坚持培养,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道德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持之以恒,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正面的价值观。

家长要在言传身教方面下更大功夫,让孩子在不经意间接受到正确的道德观念。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具体目标:1.行为习惯幼儿衣着整洁,言行礼貌,站、坐、行、睡姿态端正,仪容、仪表大方得体。

讲究个人卫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有关的行为习惯。

2.志趣情操阳光乐观,积极参加早操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能锻炼。

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喜欢看书,有爱好,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

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具体措施:(一)提高幼儿道德品质幼儿教育是素质的基础,幼儿品德的教育更为重要。

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

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才。

根据《指南》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培养幼儿分辨对与不对、言语坦率、诚实、有自信心、不怕困难、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依赖他人、爱劳动、主动为集体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以及爱祖国等等,做到这些也就具备良好的品德。

1.各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幼儿品德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方法不能让幼儿感到单调、古板。

要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

2.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培养(1)利用常规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日常规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幼儿从入园时能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能主动和家长告别。

早操升旗,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天轮流做值日生,一个星期选一次小班长等,利用这些常规活动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爱祖国的好品德;教师在让幼儿自由活动时,注重幼儿和同伴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交流;带幼儿户外活动时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了礼貌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品德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要从点滴入手,使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针对幼儿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

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从他的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都要在具体的行为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品德教育计划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幼儿园品德教育计划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幼儿园品德教育计划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引言在当今社会,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培养良好的品格对于孩子的综合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品德教育计划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目标1.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品格,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2.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如守时、守纪律、守秩序等;3.培养孩子健康的品德观和价值观;4.培养孩子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意识和能力;5.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包括诚实、正直、宽容等;6.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

二、教学方法1.游戏教育: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增强孩子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如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2.观察教育:利用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互动方式,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3.叙事教育: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传递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4.体验教育: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孩子能够深刻体会到良好品格的重要性,如参观社区、帮助老人等。

三、实施内容1.自我认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2.社交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如礼貌用语、分享、沟通等;3.守则规范:学习和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培养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4.爱与关爱: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5.美德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感,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学会做正确的选择;6.社区参与:组织带领孩子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7.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估方法1.观察记录:定期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记录他们在品德教育方面的进步和不足;2.问卷调查:通过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品德表现;3.小组讨论:组织孩子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品德教育方面的感受和体会;4.作品展示:通过孩子的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方式,展示他们在品德教育方面的成果;5.综合评估: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进行全面评估。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幼儿园一直被视为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正在形成,并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良好品德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与策略。

1. 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学习的地方,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室布置要整洁美观,墙上可以贴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海报和作品。

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励幼儿勤奋学习。

2.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组织孩子们参与团队游戏、集体表演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

3. 教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在幼儿园,教师应该向孩子们灌输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仪。

例如,教导幼儿学会问候、道歉、感谢和分享等,使幼儿明白这些规范和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培养幼儿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初次接触社会的场所,实施情商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活动,例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巧,使其与他人和谐相处。

5. 鼓励幼儿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到附近的养老院慰问老人、到公园清理垃圾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并且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6. 运用故事、游戏等教具开展道德教育幼儿对于故事和游戏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玩具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师可以生动地表达道德理念,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

幼儿园大班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与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与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与良好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道德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公德心在幼儿园大班,通过各种活动和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公德心。

老师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孩子学会爱护环境、尊重他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参与班级的整理、清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孩子的友爱和互助精神通过互助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园大班可以培养孩子的友爱和互助精神。

在集体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相互帮助、尊重他人,懂得共享和团结合作。

还可以通过共享故事和情境剧等形式,启发孩子关爱他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3. 培养孩子的诚实和守信意识在幼儿园大班,培养孩子的诚实和守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了解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们守时守信,让他们明白承诺的重要性,并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言行一致。

4. 培养孩子的自控和自律能力幼儿园大班也是培养孩子自控和自律能力的重要阶段。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建立规范的班级制度,让孩子明确规则和纪律,学会自律和自控,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大班的道德教育中,老师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

家长们也需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良好习惯。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引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和活动安排,全面提升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良好行为水平。

培养观念1.幼儿教育是全面发展的过程,良好行为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学习成绩,更关乎幼儿的整体素质。

2.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我们要重视幼儿的行为规范、礼仪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培养。

3.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合力,我们要密切家园联系,共同努力。

教学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幼儿良好行为的意识,能够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理能力、卫生习惯等。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行为,如合作意识、分享等。

5.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与方法1. 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幼儿传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同时,教师要做出示范,树立榜样。

2. 生活习惯培养通过幼儿园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整理玩具、清洁环境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整洁、爱护环境的习惯。

3. 友善待人行为培养教师要利用每日活动时间,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友善待人的行为。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4. 合作意识培养教师要组织幼儿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并及时给予正向激励。

例如,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拼图等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价值观培养教师要结合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尊重他人的劳动、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等价值观。

教学评价与总结1.采用观察评价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估,关注幼儿的进步和改善情况。

2.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培养,分享经验,形成合力。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 德育从家庭中做起家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温馨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健康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因此德育应从家庭做起,从" 我" 做起。

1.1德育从"我"做起。

幼儿学习主要的学习方式的模仿,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道德的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

因此,德育应从家庭做起,从" 我" 做起。

爸爸妈妈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榜样如:作为爸爸妈妈回到家主动与家人问好,尊敬老人等,避免在幼儿面前吵架、说粗话等。

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1.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影响着幼儿人格的发展,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人际关系,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个性等。

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和向导力量,可见亲子关系是幼儿德育的重中之重。

1.2.1创设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正确的处理自己情绪情感,尽可能的在孩子面前表现积极、乐观的情绪。

同时,作为父母应该尊重、理智的的爱孩子。

给幼儿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兴趣等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1.2.2给予理智的爱:孩子是家长的宝,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在当今的家长中更加体现,多少的孩子甚至是小小班的孩子都被家长们送进画画、舞蹈、钢琴等各种培训班。

也许很多家长认为这就爱孩子,可是他们它们却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记问一句" 宝宝,你要什么"。

这要不仅扼杀幼儿玩的天性,限制了他们的人际关系,还让幼儿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抵抗父母等各种不良的行为。

作为父母应该为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也要理智回应幼儿的要求。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旨在塑造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儿童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社会参与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建立积极的行为激励机制幼儿在行为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肯定和激励。

家庭和学校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应建立起积极的行为激励机制。

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家庭和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机制,例如使用小红花、鼓励卡等形式,及时肯定和表扬幼儿在行为上的表现。

这样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力,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注重规则的培养规则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

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规则,并学会遵守规则。

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并通过耐心的引导和解释,让孩子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原因。

同时,要保证规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让幼儿获得规则的预测性和依赖性。

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幼儿培养自律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们一些小的责任任务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例如,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或者班级协作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于家庭和集体的重要性。

同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关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在培养幼儿责任感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适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避免过度要求和批评。

四、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在驱动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提供一些具体的道德模范,让孩子们学习榜样,了解正义、公平、宽容等道德核心价值观。

其次,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引导幼儿从情感上感知和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规范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1.1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园教师可通过普及个人卫生知识、组织卫生日常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讲究饮食卫生等。

搭建洗手场所和垃圾分类处,给幼儿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他们亲手感受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其次,培养幼儿整洁的穿着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学习穿衣整理、学会自己清洗小物件等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生活自理,形成良好习惯。

1.2 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应关注幼儿社交行为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友善行为。

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队比赛等,借此引导幼儿学会团结和合作。

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争抢、打架等不良行为的纠正,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1.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幼儿园应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资源,鼓励幼儿参与各类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植物养护、小动物照顾等活动,让幼儿了解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为幼儿提供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素材和教育资源,引导他们发展艺术兴趣和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行为规范2.1 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幼儿园教师可采用积极的奖惩机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幼儿园市场上有的一些折扣券等方式鼓励他们在针对行为规范上的努力,形成正向的动力。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并配合家长进行家园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效果。

2.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幼儿园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引导幼儿遵守。

在早操、午休、用餐等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集体活动的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在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也要让幼儿参与制定活动规则,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3 示范和引导正确行为幼儿园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和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孩子的将来发展、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从早期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我以家长和教育者的身份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与心得,希望对其他家长和教育者有所启发。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

因此,我们家庭和教育环境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家庭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我们要教会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什么要做好的事情。

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引导孩子去认识和体验到正确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

家庭和学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共同去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孩子从小就有模仿的天性,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自己做起,自己首先要按照规则行事。

要做到言行一致,让孩子能够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习惯和做事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一些实际示范的机会,让他们能亲身体验到良好习惯的好处。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孩子具备自律的能力。

自律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基础。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让他们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做到自我约束。

我们可以通过规定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定时做作业等,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孩子具备责任感。

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家务劳动或小组活动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明白自己的行为对整个家庭或团体的重要性。

五、建立规则和奖惩制度建立规则和奖惩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在家庭和学校中建立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1. 做出良好的榜样孩子们往往会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大人。

家长、老师等家庭和学校的成年人应该做出良好的榜样,展示出积极向上并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例如,言行一致,举止得体,尊重他人等。

这样的行为榜样将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幼儿需要明确的指导和界限,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和约定,如“不损坏公共财物”、“不说脏话”、“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规则应该被明确地告知孩子,并且在家庭和学校中贯彻执行,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3. 引导幼儿思考行为后果在幼儿年龄阶段,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因此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

当幼儿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借机引导他们思考行为后果。

通过与幼儿讨论和解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4. 实施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是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肯定和奖励,例如表扬、奖励或者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对自己良好行为的正向认知,同时也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 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基础。

当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主动分享、合作和交流。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2. 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怎么写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怎么写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怎么写一、教研目的本次教研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教研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建设和谐园所,共同努力培养优秀的未来社会人才。

二、教研内容1. 良好行为的培养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行为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

良好行为习惯还与幼儿的学习成绩直接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2.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策略(1)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责任: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责任。

规则要简单明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而责任要对应具体的行为。

通过让幼儿明确知道何为正确行为,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小抓起,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善行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幼儿学会反思与关爱,以此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

(3)激励与奖励机制:教师应建立激励与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努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激励可以通过表扬、小礼品等方式实施,让幼儿感受到积极行为带来的快乐。

同时,要注重激励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进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3. 教研实施(1)教师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幼儿模仿师长的良好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同时,教师要注重情感辅导,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幼儿在情感上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2)教材选择与创新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材创新上,可以加入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元素,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分享幼儿在园所的表现和进步,并征求家长对幼儿行为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包括尊敬长辈、保持卫生、遵守规则等。

2.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包括学会分享、懂得尊重、友好相处等。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学习、善于思考、不怕困难等。

4.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包括交通安全、防火知识、自我保护等。

5.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包括爱护物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

6.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包括诚实、勇敢、有爱心、有责任感等。

为了有效地进行幼儿德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和体验,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让幼儿深入理解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正面引导。

4.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支持体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交习惯、学习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例幼儿德育的途径

举例幼儿德育的途径

举例幼儿德育的途径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下面将列举十个幼儿德育的途径,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 游戏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观念。

例如,组织团队游戏,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鼓励。

2. 情景教育: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

例如,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

3. 故事阅读: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和启发性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念。

例如,讲述《小红帽》故事,教育幼儿要小心陌生人。

4. 视频教育:通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视频,向幼儿传递道德信息。

例如,播放《熊出没》等动画片,教育幼儿要勇敢面对困难。

5. 角色扮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行为和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道德情操。

例如,让幼儿扮演父母角色,体验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6. 社区参与:带领幼儿参观社区、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带幼儿参观社区图书馆,让他们了解阅读的重要性。

7. 讨论分享:定期组织讨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8. 榜样示范:通过展示和赞扬优秀的榜样,激励幼儿向优秀学习。

例如,邀请优秀的学生或社区志愿者来班级分享经验,激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9. 反思总结:在幼儿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总结,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例如,每天结束前,带领幼儿回顾一天的活动,让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10. 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定期与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分享幼儿德育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呵护儿童的成长。

好习惯培养大班教案: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与道德观念

好习惯培养大班教案: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与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们目前的习惯和道德观念。

2.引导孩子们追求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念。

3.通过生动的互动来加强孩子们的印象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1.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好习惯培养。

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习惯,在孩子的年龄阶段,他们正在接受新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因此,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习惯和道德观念比现在更加重要。

不管孩子们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需要激励他们形成有益的自我认知。

现在,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2.团队讨论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讨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例子。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应该告诉孩子们哪些是好习惯或坏习惯。

让孩子们相互分享好习惯和坏习惯对他们自己的影响。

3.比较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请您通过演讲,画画或写作来表达良好的习惯。

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讨论它们背后的道德标准。

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深刻的认识。

4.请家长参与请家长来到教室,让他们与孩子们互动,分享他们的良好习惯。

邀请家长谈论他们所做的事情,以保持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平衡。

孩子们也可以学习到,家庭和社区价值观的重要性。

5.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请孩子们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让他们分享刚刚学到的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看看现在孩子们对它们的看法是否有不同的变化。

同时,让他们继续讨论如何保持自己的好习惯。

6.游戏时间通过游戏时间来强化正确的习惯和道德观念。

例如,可以打扫,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者借给别人自己喜欢的书。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来学习共同责任和合作等7.总结老师可以总结今天的内容。

鼓励孩子们在今后继续坚持有益的习惯。

也要提醒孩子们,不好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正确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较大的态度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三、教学评估:1.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们的表现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明白良好和不好习惯的差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在课后写下总结,来加深对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呢?首先,家庭教育是树立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展示出正确的道德行为,比如诚实、宽容、尊重他人等。

同时,家长还应该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对与错,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人。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教育孩子。

比如,在与他人相处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树立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孩子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和评优评先等方式激励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课堂纪律、卫生习惯等。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政府可以加大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度。

媒体也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参与到幼儿道德教育中来,比如社区组织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幼儿园也是树立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如何正确地与他人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使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通过幼儿具体、反复的生活实践和经常不断的重复以培养其优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关键词:幼儿;道德;培养;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

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友爱同伴,不欺负弱小,心中有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遵守公共道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共场所大专喧哗;爱护公物,注意节约能源;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那么,如何加强行为道德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
一、从培养幼儿爱家人入手,培养幼儿爱他人、爱集体的情感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苗,一家人都为着这棵独苗苗转,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

他们根本不懂得关心家人,更何况去关心他人和集体呢!因此教育幼儿爱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如请幼儿了解家人的生活,观察父母的劳动,让幼儿谈谈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自己也应该怎样爱爸爸妈妈,以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及行为。

在通过父母是怎样孝敬老人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

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爱
他人和爱集体的情感,如,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使幼儿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也都非常了不起,从而懂得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还应爱更多的人,如,看到老师站着做事,应主动搬椅子,请老师坐下,再如,爱小朋友,看到小朋友摔倒后应及时的把他…….。

因此,从教育幼儿爱父母入手能够萌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及行为,这种做法是养成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途径。

二、多渠道培养幼儿的德育意识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幼儿的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为,就需要通过情感和意志这个中间桥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使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1)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积极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表现为:谦让、助人、合作、同情、等。

这是个性品德的基础部分,是社会责任感更为复杂的道德概念和情感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如大班饮水时老师特意安排了几个小班的幼儿一起取水,教师注意观察本班幼儿行为,饮完水后,教师将幼儿取水时,她看到的某些行为告诉大家,引导大家讨论谁的做法好?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送水杯时,很多幼儿已经知道应该让小弟弟、小妹妹
先放,教师有意识的在”饮水”这样一个小的生活细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又通过讨论、激发了幼儿的道德行为意识,送水杯时,幼儿的行为意识已发展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可见,特定情景的多次反复创设,将会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更有利于道德意识向行为的迅速转化。

此类活动在吃点心、分水果时都可以进行。

(2)增强幼儿的自觉性行为。

幼儿在特定的氛围中,常常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便会变成另一个样。

因此角色游戏则是增强幼儿自觉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

(3)寓德于乐。

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不仅要有计划、有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更应坚持寓德于乐,组织一些愉悦性模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将快乐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如活动:《分果果》、《让座》等,这些活动中的道具都用食物,这样做可以使幼儿扮演得更加逼真形象,更具感染力,还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使他们在模仿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

三、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
随机教育是构成幼儿德育的主体,幼儿德育重点是优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这一德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幼儿具体、
反复的生活实践和经常不断的重复来逐步完成,着就使得随机教育在强化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幼儿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使得幼儿的个性特点、思想品德状况都存在差异,因而老师要使幼儿德育行之有效,必须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注意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教育挈机,进行多样化的个别引导。

(2)及时表扬幼儿的良好德育行为。

幼儿德育是知、情、意、行的结合,禁忌训诫,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时予以适当的表扬,可以起到强化和鼓舞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是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展。

(3)以身作则,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作为教育者,在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面诱导,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对亲眼目睹的行为接受的快,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知道关心、谦让、友爱、合作。

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

其次,注重情感导向的功用,即运用身体语言作为幼儿模仿的辅助手段,形象的传递是非判断和道德评价信息,增添教育的效力。

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思想沟通,使双方加强了解,互相配合,
互相合作。

只有这样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尽快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