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高2016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编号012

编写人:程君 审阅:何爱琼

班级: 学生姓名: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讲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考点分析:

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2、3课时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自主学习】

1、下垫面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等。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与水源。

2、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因为热容量(比热)海洋>陆地,故海洋增、降温幅度 陆地,升、降温速度较 。

--- ,寒流---

5、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 【探究学习一】

考点一;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100C 150C 200C

陆地 海洋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降水多,陆地区降水少。 【规律总结】

1、高温高纬凸;低温低纬凸。

2、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典型例题一】

(1)据图可知,A 、B 、C 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图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什么?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3)图中C 、D 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水热及组合状况的差异

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1)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垂直气候带 (2)向阳坡温度高于背阴坡。

100C

150C 200C

海洋 陆地

(3)降水:迎风坡>背风坡。一定围,迎风坡降水随高度而增加,存在最大降水高度;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

【探究学习二】

1、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比较,山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原因:

2、洼地(谷地、盆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原因:

3、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原因:

4、分析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总结】

在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海拔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在中小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年较差越小(例如泰山日较差一年四季总低于附近平原上的);

【知识拓展】

一、地形对等温线的影响

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地势较高(高高低低)

2、等温线封闭全年冷中心:山地

3、夏季热中心,冬季暖中心:盆地、城市热岛效应:

4、等温线疏与密→温差小与大:山地比平原密

5、等温线平与直→地表状态:平直→地表平坦(海洋、平原);曲折→地形复杂(山地)。

6、等温线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大致或等高线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

二、判读山地走向与主导风向

①喜马拉雅山②阿尔卑斯山

③天山④祁连山

⑤乞力马扎罗山⑥马达加斯山

⑧太行山⑦中南半岛

⑨安第斯山

【典型例题二】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2、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B.盆地C.湖泊D.城市

3、若图中表示的是12月份平均气温分布情况,则E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

4、图中A、B山脉对两侧气候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

考点三: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输送热量、水分,影响着所经地区的大气温度、湿度,

减小南北温差

1、暖流经过的地区,大气变得潮湿不稳定,容易形成降水。寒流经过的地区,大气稳定,有时还会产生逆温,湿度较大时,易形成海雾 ,但降水稀少。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使热带温度降低了7~13℃,60°N 以上的高纬地区升温达20℃。

2、洋流异常→环流异常→则气候异常。 【探究学习三】

标注出图中洋流的性质:

① ②

③ ④ 【总结】等温线弯曲的向与洋流的流向 。

判断寒暖流:等温线向高纬(低温)弯曲,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回答。

图中A 、B 、C 分别是北纬60°大陆西部、中部和东部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中A 地气温最高(大于0°C )的原因是:

00C

A

B

C

140 C 120 C 160 C

160 C

140 C 120 C

160 C 140 C 120 C

160 C 140 C 120 C

考点四:裸地和植被覆盖地(沼泽、森林、湖面、水库库区)对气候的影响从气温、降水、空气湿度几面来描述:植被覆盖地、沼泽、湖面、森林、水库库区的气温年、日变化较小,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可调节气候。

【知识拓展】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冷空气经过湖泊等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时,底层的冷空气会从较暖的湖水吸收热能,连同湖面蒸发的水气向上升,在上层遇冷后凝结成云,随风移向陆地,引致大规模降雨或降雪。

判读下列地区大“湖效应”产生的过程和影响。

1、日本海:

2、丘陵:

3、中南半岛:

4、斯里兰卡:

5、美国五大湖区:

【典型例题四】

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材料二:据美国气象局消息,2014年11月18日早晨,美国已经有50.2%的地区被积雪覆盖。其中,美国东北部地区更是遭遇罕见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过腰”,可达2-3英尺。纽约州西部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水牛城)最大1小时积雪10厘米以上,不到24小时堆积近1.8米的雪。

布法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