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醇及四氢呋喃的生产工艺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丁二烯的下游应用
丁二烯(butadiene)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它的最大用途是生产各种合成橡胶(丁苯、丁腈、顺丁橡胶),占国内目前丁二烯产量的90%以上,所以丁二烯工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国外乙烯装置规模的不断增大,丁二烯的产量也大为增加,丁二烯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以及精细化工产品合成方面也开发了广泛的用途,尤其在日本,由于其裂解装置的原料主要以石脑油为主,所以C4产量较高,C4资源丰富,为丁二烯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其主要下游产品关联见图-1。
目前,在国内丁二烯仍主要用作合成橡胶和树脂的原料,约占其产量的90%以上,除此之外,主要用来生产环丁砜、液体聚丁二烯、环十二碳三烯、亚乙基降冰片烯和四氢邻苯二甲酸酯,尚未有用丁二烯生产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的工艺。
2 1,4-丁二醇
2.1 概述
1,4-丁二醇(1,4-butanediol)的分子结构式为:
HO—CH2—CH2—CH2—CH2—OH,其产品标准为:凝固点:20.2℃;
沸点228℃;相对密度(20℃/5℃):1.071;
粘度(25℃):71.5mPa·s;
闪点(开口):121℃
1,4-丁二醇主要用于生产四氢呋喃、γ-丁内酯,在美国这两种产品消费的1,4-丁二醇占
1,4-丁二醇总的消费量的60%,西欧约占30%—40%。但近年来,对苯二甲酸二丁酯工程塑料、聚氨酯弹性体等发展迅速,对1,4-丁二醇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日本1982—1992年间对1,4-丁二醇的需求量年均增加10%—20%,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工程塑料对1,4-丁二醇需求增长所致。1992年日本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生产所消费的1,4-丁二醇量约占其国内1,4-丁二醇消费量的70%。
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由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合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体工程材料,广泛用于汽车、电子、以及家用电器具等生产领域。1,4-丁二醇与己二酸反应可制成聚酯,或进而与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制造聚氨酯(包括预聚物、模铸、热塑性弹性体和反应注塑制品、人造皮革)。1,4-丁二醇与适当的一元酸生成的酯类是热塑性聚合物的有效增塑剂,如用作硝酸纤维素、聚丙烯酸酯类等的增塑剂。
可制医药中间体二氢呋喃;还可用作溶剂及生产四氢呋喃、吡咯烷酮和不饱和醇酸树脂等的原料,用途广泛。故世界生产能力递增很快,从1978年—1992年美国年均增长率为7.1%,西欧为5.4%。表1和表2列出美国、日本、西欧1,4-丁二醇的用途分配情况。
2.2 1,4-丁二醇的生产方法
以乙炔为原料的Reppe法是1,4-丁二醇的经典生产方法,70年代以来,又陆续开发了以顺酐、丁二烯、丙烯、乙烯等为原料的多种工艺路线,其中顺酐液相加氢工艺、顺酐酯化低压法气相加氢工艺、烯丙醇氢甲酰化法、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和二氯丁烯水解法已先后实现工业化。对于生产工艺的选择,主要根据资源状况决定,日本由于拥有较丰富的C4,因而多采用C4为原料的技术,美国则多采用烯丙醇法和Reppe法,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也多采用Reppe法。1,4-丁二醇的上下游产品关联图见图一。
乙炔(Reppe四氢呋喃
γ-丁内酯
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
聚氨酯
丙烯醇
图-1 1,4-丁二醇上下游产品关联图
2.2.1 Reppe法
Reppe法生产1,4-丁二醇包括两步主要反应:乙炔化反应和丁炔二醇加氢反应,这两步反应均在催化剂存的条件在下进行。
乙炔化反应:
HC≡CH + HCHO(甲醛)HC≡CCH2OH + HCHO HOCH2C≡CCH2OH 加氢反应:
HOCH2C≡CCH2OH + 2H2HOCH2CH2CH2CH2OH(1,4-丁二醇)Reppe法的原材料及公用工程单耗见表3。
表3 原料及公用工程单耗(以每吨1,4-丁二醇计)
2.2.2 顺酐液相加氢工艺
顺酐加氢工艺最早由美国Du Pont等公司研究,使用Raney Ni、Co或Ni-Co、Co-Mo等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顺酐加氢,主要生成四氢呋喃,而且反应条件苛刻,压力高,催化剂用量大,未能实现工业化。
日本三菱油化公司开发出顺酐液相加氢工艺,并与三菱化成公司合资在水岛建成5000t/a装置,于1971年投产。该工艺使用Ni-Co系催化剂,
在260℃和氢气压力11.8Mpa条件下进行液相加氢,该反应的主要产物为四氢呋喃和γ-丁内酯,二者总收率约90%。γ-丁内酯再加氢即得1,4-丁二醇。该法由于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工业化装置不多。
2.2.3 顺酐酯化低压气相加氢工艺
该法为美国UCC公司和英国Davy Mckee公司开发,是从低压羰基合成技术发展而来。1988年完成工艺流程的重新评价,并提出工业设计。1989年先后向韩国动桑化工公司和日本东燃化学公司转让此技术建设20000t/a 1,4-丁二醇工业生产装置。
该工艺先将顺酐酯化成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再在以铜为主催化剂存在下低压加氢生成1,4-丁二醇,联产四氢呋喃。按此流程,顺酐和乙醇酯化反应分两步:首先顺酐酯化,顺酐和过量乙醇(包括循环乙醇)在50—80℃下进行非催化酯化生成顺丁烯二酸单乙酯,然后,单乙酯通过两个串联的二酯化反应器,在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再酯化。经过改进的连续酯化工艺,其二乙酯选择性可达08%。顺丁烯二酸二乙酯经过热汽化,在绝热加氢反应器中,通入氢气,使用钡或镁稳定的亚铬酸铜催化剂,在140℃—220℃和0.138—0.412Mpa条件下气相加氢反应,生成γ-丁内酯、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混合物,经分离、精制得到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γ-丁内酯循环再用。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产品比例,最大限度地生产1,4-丁二醇。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