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

【温习故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嫩.()绿眨.()眼披蓑.()戴笠.()风筝.()抖擞.()簌.()簌游逛.()

踌.()躇.()蹒.()跚.()栅.()栏举箸.()储粟.()靡.()途熹.()微壶觞.()庭柯.()流憩.()出岫.()翳.()翳窈.()窕.()

二、名句填空。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朱自清《春》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目标定位】

(按三维目标定位,内容适当具体)

【自主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的“不宁静”?请做简要分析。

提示: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环境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且”字表明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一丝喜悦。

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难以摆脱绵绵的愁绪,照应了文眼“颇不宁静”。

⑶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可惜”又从热闹的采莲盛说中返回了灰色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作者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和赞美江南灵山秀水的文章,到清华后,常表达出思乡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难以摆脱,身处忧烦,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2.试分析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提示:⑴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

⑵明显的对比,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

⑶强烈的衬托,以“没精打采”的灯光来映衬月色的明亮,以蝉声和蛙鼓来烘托四周的寂静;

⑷生动的拟人,那袅娜地开着的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

⑸奇特而新颖的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摹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通感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例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勾通。

例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视觉与听觉相勾通,写出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

例3.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高风《金黄的大斗笠》)视觉与听觉相通。

例4.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听觉感受与触觉感受打通。通感与拟人连用。

3.试简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提示:⑴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这篇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

⑵景物描写细腻委婉、生动形象。

⑶语言素朴优美,遣词造句十分准确贴切。

【尝试演练】

1.文章的第五段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2.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4.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5.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当堂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蓊蓊.()郁郁踱.()着独处.( ) 弥.()望袅.()娜.()似.()的霎.()时脉脉.( ) 参.()差.( ) 倩.()影乍.()看敛.()裾.(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点缀:

2.斑驳:

3.丰姿:

4.袅娜:

5.脉脉:

6.羞涩:

7.没精打采:

8.蓊蓊郁郁:

三、试分析文章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