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干部如何正确看待权力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正确看待权力和利益
滑县公安局政委郝昌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学习时,郑重提出全党同志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三个为民”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的现实要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一、执政党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我们党成立已90年了,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的执政地位的变化,党员和干部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也给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战争年代,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而在和平建设时代则主要是权力、地位与利益的考验。
应该说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了这些考验,但也有少部分人在考验面前吃了败仗。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党执政久了,就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容易滋长既得利益,失去生机与活力。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不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
群众?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不仅如此,近年来,不少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一大批年轻干部在新老交替中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这些同志科学文化水平高,思维活跃,富于开拓进取精神,但是他们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
而且在当前,改革日益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并且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方向,立稳人生坐标,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正确对待权力,努力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观念根深蒂固。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达到权为民所用,必须要尽快打破这些旧思想、旧观念。
为此,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弄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权力是从哪里来的。
当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
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
现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是由选举产生的,还是由上级委任的,都是受人民委托或授权的,决不单纯是上级领
导的欣赏与恩赐,也不完全是因为个人有能力、有才干。
少数人汲汲于“跑官”、“要官”,“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满意”,热衷于搞花架子,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都是由于在权力来源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
第二,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邓小平曾说,“领导就是服务”,形象地表明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掌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颂扬与怀念,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当然我们说执政为民、与民兴利,并不否认党员干部拥有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
但这种个人利益要以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提。
“君子求财,取之有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如何看待进退升降。
当干部、做领导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正确加以对待。
如果得到提拔重用首先感到的应该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因为权力就是职责。
暗地窃喜或喜形于色,飘飘然、欣欣然,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更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如果因组织需要换到次要岗位,更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进步,切不可怨天尤人,无端发泄。
如果因自然规律而退出领导岗位,更要顺其自然,心态平和,做到功成身退、保持晚节。
切不可心态失衡,心存侥幸,“搭上最后一班车”、“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能得到的一定得到,
不该得到的也想得到。
所谓“59现象”就是如此。
殷鉴不远,不可不记。
第四,如何看清权力的“边界”。
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
所以,我们党近年来特别强调以法治国,依法行政,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级别高低都要主动接受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这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
三、甘当人民公仆,始终与群众心连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些佳言名句体现了封建士大夫忧民的朴素情怀。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了不少七品芝麻官式的清官廉吏,但统治者与人民群众始终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而我们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来自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是“鱼水”关系。
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是种子,人民好比是土地”。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党员干部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在行动上亲民爱民。
也只有这样才会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第三,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温家宝同志在当选国务
院总理后接见中外记者时说:“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
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
”郑培民同志在担任湘西州委书记期间,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跑遍全区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党的高级干部尚能如此,身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就更没有任何理由脱离群众。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五体投地”,实地体验群众的生活,实地体会群众的甘苦,实地体察群众的忧乐,实地体谅群众的困难,实地体味群众的情感,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四、坚持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利为民所谋。
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利为民谋,牢固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就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快发展经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作为党员干部,工作繁忙,会议多、事务多,但不管工作多么紧张,都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记发展是硬道路,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为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其次,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与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人家江阴市在实施沿江开发和城市化战略过程中,每月以10余万平方米的速
度拆迁民房,影响到数以千计的家庭的生产与生活,至今都没有发生一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决策符合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实施的安臵补偿政策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反,如果领导干部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与舆论效应,只顾眼前利益与个人政治前途而不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就只能招致群众的不满和抵制。
第三,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俗话说“人民心中有杆秤”。
群众评价一个党员干部是好是坏,并不看他的官职有多大、级别有多高,而主要看他是不是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是不是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是不是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了好事、办了实事,给群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湘西群众心目中,郑培民“比天还大”,并不是因为郑培民是州委书记,而是因为郑培民为他们修造了公路、接通了自来水、用上了平价电,这种实惠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
五、完善自我,永葆本色
共产党员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需要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首先,要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前提。
列宁曾经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
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又有科技文化知识,便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压力感,多挤出时间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第二,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增长才干。
实践锻炼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群众观念、改造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
党员干部要敢于到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摔打锻炼,到最基层、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进行一番锻炼,做出一番业绩。
第三,要警钟长鸣,慎独慎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就会不自觉放纵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此,党员干部千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定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用党章党纪严格约束自己,经常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对照检查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
领导干部该如何看待权力和利益
滑县公安局政委郝昌斌
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可以造福一方,滥用权力必然祸害人民、毁掉自己。
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预防腐败的警惕性就应该越高。
毛主席有句名言:“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
”人民为什么要给各级领导干部权力?就是因为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所以,权力的人民性,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各级领导干部,交的是信任,交的是责任。
“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应尽的义务就越多。
党的各级领导如何掌好权用好权,怎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职业,是一种“高危职业”。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捧场,哪里就有拉拢和腐蚀。
手中的实权越多、权力越大、风险就越大。
如果不谨慎用权,不出以公心用权,就会败下阵来。
所以,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过:“我们拿到这
个权以后,就要谨慎。
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
”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的官员却忘记了这种告诫,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一朝权在手,便把私利谋”;有的认为“权力是个人奋斗得来的”,对自己“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不以为然;有的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只对领导负责,臵群众的安危冷暖于不顾……凡此种种,都是十分错误有害的。
实践证明,谁把权力当作一种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的责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己,谁就是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拿权力当作“寻租”的工具,不择手段地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损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也许一时一事得势、得利,但从长远看,早晚得露馅,狐狸尾巴总会漏出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可见,有权力不会造福人民,是庸官;有权力滥用,是昏官;有权力私用,是贪官。
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掌权不是风光,不是安逸,而是一份劳累,一份辛苦。
因此,无论干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对权力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为人民掌好权,为人民用好权,保证手中的权力不变味,不变质。
否则,权力一旦姓“私”,地狱随之为你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