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设计
备课人:王金全营里中心小学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同步阅读《感动过后》、《偷了豆饼回家》、《一粒种子的信念》、《老鼠也有父母》等课文,来诠释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篇课文都有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生活”这本书,处处皆学问,善读之,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学习和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让学生多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并感悟生活之美,从
而去创造生活之美。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进行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
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
2.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感动过后》、《偷了豆饼回家》、《一粒种子的信念》、《老鼠也有
父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熟记文中重点词句,了解由故事引出道理的写作手法,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
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阅读指导课、阅读实践课、阅读汇报课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阅读指导课(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知
道是哪篇文章的?
──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书本,一起去领会生活带给
我们的启示。
主题回顾:同学们,从这四篇课文中,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
简单的总结)
《钓鱼的启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落花生》: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珍珠鸟》:人和动物完全能够和谐相处。
二、阅读方法指导
在主题学习丛书中,编者也为我们选编了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的文章。那么如何更快速更
有效地阅读课外文章呢?
1、快速识记文章的生字生词,为阅读扫清最初的障碍。
2、确定文章的“主题”词。我们在阅读任何文章时,最重要的是需要确定这篇文章写的是什
么主题或者指文章的中心思想。
3、寻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词,即文章要点。寻找关键词是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去
把文章各部分各段落中最能体现其意义的关键词找出来并记住。
4、注意发现文章所写的精华或问题所在。如你是带着欣赏的角度去阅读,或许就会注意发
现作者所写的精彩和精华的方面而达到其欣赏的目的;如你是带着实用的考虑去阅读,或许你就会找到作者为你提供的答案和思路满足你寻找办法的需求;如你是带着疑惑去读书,或许你会发现作者的问题所在,它会像镜子一样帮助你知晓自己和别人的得失。
5、均衡把握文章内容,记忆文章重要细节。就叙事类文章而言,需要对文章的“时间”、“地
点”、“事件”、“人物”、“过程”、“原因与结果”等重要元素进行记忆。
三、阅读的篇目
《感动过后》、《偷了豆饼回家》、《一粒种子的信念》、《老鼠也有父母》、
四、教师对本次阅读提出的要求
1、记住生字词,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
2、划出优美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句式以及其它有特殊含义的语句。
3、简单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实践课(1课时)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阅读汇报课(1课时)
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类展示,教师再进
行总结。
A、生字词及成语展示
B、优美语句展示,简单说说好在哪里
C、概括文章大意,说出受到的启示
2、针对课文,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感动过后》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引导学生从
学会放弃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偷了豆饼回家》
文章最后一句说“这些道理不在书本里,不在课堂上,可这些道理使我一生受益。”你知道
指的是哪些道理吗?
《一粒种子的信念》
“听完母亲的话,女儿落泪了。她明白了。”你明白了吗?“一粒种子”是怎样的种子?
《老鼠也有父母》
“真正的仁爱不是对好众生的慈爱,而是对恶众生的悲悯——何况众生有什么好恶的分别
呢?”
A、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B、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的这句话的?
3、主题拓展
A、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承载着一些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你在某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说出来和大家
分享……)
B、生活像一杯浓咖啡,如果怀着囫囵吞枣的心态去对待它,只能尝到苦苦滋味;如果用心细细品尝,则会是另一种味道:香甜,仿佛杯种盛着满满的一杯温情,使人品后更觉温暖。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尊贵
的人,生活都不会偏向谁。
C、展示体现生活之美的两首古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教师简单讲述这两首古诗,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并感悟生活之美,从而去创造生活之美,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真善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