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竞赛专题辅导-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部分)14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共46张PPT)

合集下载

《植物的逆境生》课件

《植物的逆境生》课件

植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01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在生命过程中,细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对基因
的表达进行精细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02
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基因表达响应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抗逆相关的蛋白质
,以抵抗胁迫。
03
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转录因子是能够与特定DNA序列结合,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在植
物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体内蛋白质的调节
蛋白质调节概述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功能分子之一,其合成和降解受到严格的调节。
逆境胁迫下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
重要蛋白质及其功能
例如,热激蛋白是在高温胁迫下诱导表达的一类蛋白质,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热性;脯氨酸 蛋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参与植物的抗旱胁迫。
植物的表皮细胞也会发生变化 ,如角质层加厚、蜡质增加等 ,以增强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生长发育变化
01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如生长速率减缓、 发育进程推迟等。
02
植物的生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如开花期延迟、结实率降低等

植物的抗性也会发生变化,如抗寒、抗旱、抗盐等抗性增强,
03
以适应逆境条件。
生态修复
利用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 植物,对受损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和重建,恢复生态 平衡。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生态系统诊断
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诊断,了解退化的原 因和程度,为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
生态恢复技术
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生态补水等措施,促 进退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再生。

《植物生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叶片等组织显著失水时,其呼吸速率在短时间内一般( )。

A、变化不大B、会降低C、会增强D、无规律变化正确答案:C2、光周期现象是植物对( )发生反应的现象。

A、光和温度B、光暗周期C、光的成分D、光照度正确答案:B3、一般说来,生物膜功能越复杂,膜中的( )种类也相应增多。

A、核酸B、蛋白质C、糖类D、脂类正确答案:B4、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的胞间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称为( )。

A、韧皮部卸出B、木质部装载C、韧皮部被动运输D、韧皮部装载正确答案:D5、植物缺( )时,叶片出现“光环效应”,首先从叶缘开始变黄,然后扩展到中央。

A、镁B、铁C、铜D、钾正确答案:D6、光敏色素是一种极其溶于水的( )。

A、多肽激素B、吲哚类物质C、色素蛋白D、甾醇物质正确答案:C7、在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最先积累的储藏物质是( )。

A、脂肪酸B、蛋白质C、淀粉D、油脂正确答案:C8、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 )。

A、丙氨酸B、一氧化碳C、氰化钾D、丙二酸正确答案:D9、叶、花和果实都是由( )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

A、基生B、次生C、顶端D、侧生正确答案:C10、需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发芽( )。

A、比暗中好B、同暗中一样差C、比暗中差D、同暗中一样好正确答案:A1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转移与运输的方向是( )。

A、长距离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短距离运输也可逆浓度方向进行B、既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也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C、不能确定D、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而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移正确答案:A12、典型的植物有限生长曲线呈( )。

A、倒钟形B、线形C、S形D、抛物线形正确答案:C13、1939年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上用无土栽培法生产( )。

A、大豆B、蔬菜C、水稻D、小麦正确答案:B14、寡霉素通过以下哪个方式干扰A对P的合成?( )A、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氢离子梯度B、使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C、抑制了线粒体内A对P合酶的活性D、阻止电子传递正确答案:C15、要消除果树的“大小年”现象,下列栽培措施合理的是( )。

《植物生理学之逆境》PPT

《植物生理学之逆境》PPT

总结词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理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盐胁迫是指土壤中盐分过高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高盐环境下,植物会出现渗透胁迫,即细胞内的水分被大量吸出,导致细胞萎缩和功能受损。此外,盐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等生理过程。为了适应盐胁迫,植物会采取一系列生理和生化机制,如积累无机离子、合成渗透调节物质等。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Hale Waihona Puke 植物通过减少水分散失和增加水分吸收来适应干旱环境。例如,通过增加角质层厚度、减少气孔开度、发展深根系等。
抗旱性
在淹水环境中,植物通过发展通气组织、增加氧气供应和减少水分胁迫来适应。例如,水生植物如水稻和荷花能在水中生长。
耐涝性
植物通过离子排除、离子替代和减少盐分吸收等方式来适应盐分胁迫。例如,一些植物能积累甜菜碱等有机物来抵抗盐分胁迫。
生态恢复与保护是植物生理学在逆境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通过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例如,在荒漠化治理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旱性和固沙能力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施肥等措施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在湿地保护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来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管理措施是植物生理学在逆境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通过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
生物膜 胁迫蛋白 活性氧 渗透调节 脱落酸
避逆性:是指植物对不良环境在时间上 躲避开如沙漠中的植物只在雨季生长, 阴生植物可在树荫下生长.
耐逆性:是指植物忍受逆境的作用.
成的危害 (一)吸水困难 土壤盐分过多,降低溶液的渗透势,植物吸水困
难,不但种子不能发芽,生长的植物不能吸水 或很少,形成干旱.
(二)生物膜破坏 高浓度的氯化钠置换细胞膜的钙离子,膜 结构破坏,功能改变 细胞内的钾、磷和有机溶剂外渗。 (三)生理紊乱 盐碱土中的钠、氯、镁、硫酸离子的浓 度过高,阻碍钾、磷酸、硝酸离子的吸 收。
(三).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
(一).内部条件 不同作物对冷害的敏 感不同.
(二).外界环境 低温锻炼对提高喜温 的 抗寒性是有一定效果的.植物生长速 率与抗寒性强弱呈负相关.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植物的抗冻性
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内外条件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5 冻害的机制 冻害基因和抗冻蛋白
(1)温度:逐渐降温促使植物进入休眠,抗寒力提高。 (2)日照:短日↑脱落酸↑→休眠,抗性↑ (3)光强 (4)土壤含水 (5)土壤中元素
光照长短对叶子的影响
(三)、冷害的机制
细胞间结冰伤害(通常温度下降的时候,
细胞间隙中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
细胞内结冰伤害(温度迅速下降,胞间隙
结冰,胞内也结冰,然后液泡结冰)
• 自由基的消除: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H2O2酶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消除危 害。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影响气孔运动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水分亏缺B、光照C、温度D、湿度正确答案:B2、膜脂在水相中可自发形成双脂层,这是脂类的( )特性。

A、自我装配B、流动性C、自我闭合D、自我修复正确答案:A3、C₄途径中二氧化碳泵浓缩二氧化碳是由( )来开动的。

A、U对PB、蔗糖C、A对P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C4、多年生竹子开花后即死亡,其衰老属于( )。

A、脱落衰老B、整体衰老C、地下部衰老D、渐进衰老正确答案:B5、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质膜中的脂类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合,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质膜上,这表明组成质膜的脂类分子( )。

A、沿膜平面做侧向运动B、做自旋运动C、在双脂层之间做翻转运动D、尾部做摇摆运动正确答案:A6、水稻植株瘦小,分蘖少,叶片直立,细窄,叶色暗绿,有赤褐色斑点,生育期长,这与缺( )有关。

A、镁B、氮C、磷D、钾正确答案:C7、在维持或消除植物的顶端优势方面,下面( )起关键性作用。

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生长素和脱落酸C、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赤霉素正确答案:A8、以下不属于细胞极性表现的是( )。

A、细胞器数量的多少B、核位置的偏向C、细胞质浓度的不均匀D、细胞的大小正确答案:D9、植物体的必需元素中矿质元素有( )种。

A、11B、15C、9三、多项选择题D、12正确答案:B10、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

A、二者在体内运输方式不同B、二者的分子式不同C、二者的合成方式不同D、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正确答案:C11、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的动力( )。

A、均为渗透势B、均为衬质势C、开始为衬质势,随后为渗透势D、开始为渗透势,随后为衬质势正确答案:C12、关于环割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

A、此处导致环割上端韧皮部组织中光合同化物积累引起膨大B、如果环割不宽,切口能重新愈合C、此处理主要阻断了叶片形成的光合同化物在韧皮部的向下运输D、如果环割太宽,环割上端的韧皮部组织因得不到光合同化物而死亡正确答案:D13、植物在逆境下水分代谢的变化特点是( )。

植物的逆境生理.doc

植物的逆境生理.doc

植物的逆境生理(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2,分数:32.00)1.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为植物的______。

∙ A.避逆性∙ B.御逆性∙ C.耐逆性∙ D.抗逆性(分数:1.00)A.B.C.D.2.植物在逆境下水分代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

∙ A.各种逆境下水分状况有不同的变化∙ B.植物吸水能力降低、蒸腾量减少,但蒸腾量大于吸水量,植物萎蔫∙ C.仅在低温胁迫下植物吸水能力降低∙ D.仅在盐害、干旱条件下植物吸水能力降低(分数:1.00)A.B.C.D.3.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的抗盐方式称______。

∙ A.避盐∙ B.排盐∙ C.稀盐∙ D.耐盐(分数:1.00)A.B.C.D.4.在植物受旱情况下,细胞中含量显著提高的氨基酸是______。

∙ A.天冬氨酸∙ B.精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A.B.C.D.5.在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最为重要的植物激素是______。

∙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 C.茉莉酸甲酯∙ D.脱落酸(分数:1.00)A.B.C.D.6.膜脂中______与总脂肪酸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生理指标。

∙ A.不饱和脂肪酸双键∙ B.饱和脂肪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脂肪酸链长(分数:1.00)A.B.C.D.7.植物的抗逆性强弱与体内激素有关。

同一品种的植物经抗冷锻炼后,体内______的比值升高。

∙ A.CTK/IAA∙ B.ABA/JA∙ C.ABA/GA∙ D.ABA/SA(分数:1.00)A.B.C.D.8.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______∙ A.热激蛋白∙ B.冷响应蛋白∙ C.盐逆境蛋白∙ D.伸展蛋白A.B.C.D.9.植物在经过干旱或盐渍等处理后,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也有提高,这种现象是______。

∙ A.交叉适应∙ B.低温锻炼∙ C.逆境忍耐∙ D.逆境逃避(分数:1.00)A.B.C.D.10.在非生物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______。

植物生理学 第12-14章 逆境生理

植物生理学 第12-14章 逆境生理
生长延缓剂(矮壮素,多效唑等), ABA等对代谢产生影响
3、培育壮苗
增施P,K肥,少施N肥
第六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一、盐害概述
(一)盐害:土壤中可溶性盐过多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叫 盐害。含盐量0.2% -0.5%√ (二)可溶性盐种类√ 碱土: Na2CO3、 NaHCO3 盐土: NaCl、Na2SO4 (三)我国盐碱地分布
第四节 寒害与植物抗寒性
寒害:(冷害、冻害)√ 冷害(Chilling injury)√ 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 由低温引起生物膜的膜相变与膜透性改 变,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 冻害(Freezing injury)√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 由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 蛋白质结构被破坏引起的。
3、耐旱性( Drought avoidance)
维持低水平代谢能力;细胞膜,原生质耐脱水 和抗机械损伤能力;渗透调节能力
(二)植物适应干旱的机制√ 1、形态、结构改变 ⑴根系发达,深根量大,根/冠比大 ⑵叶脉变的致密,疏导组织更为发达; ⑶叶片表面角质化、蜡质化程度增加, ⑷ 叶片卷曲成筒状,减少水分丢失; ⑸ 新生叶片小而厚,叶肉细胞排列紧密
第二节 环境胁迫与渗透调节
一、渗透调节作用
(一)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
胁迫条件下,细胞主动形成渗透调节物质,提 高溶质浓度,从外界吸水,适应逆境胁迫这种现象 称为渗透调节。 (二)渗透调节作用的功能√
植物渗透调节作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细胞的膨压 和一定的含水量,这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细胞生长、细胞膜运输、酶活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植物适应冷害的机理√
1、膜相变温度低,膜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逆境生理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逆境生理

1.硫氢基假说(Levitt,1962)
要点:结冰对细胞伤害主要是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
冰冻时,原生质逐渐脱水,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相邻肽链 外部的-SH彼此接触,两个-SH经氧化而形成-S-S-键;或者 一个分子外部的-SH基与另一个分子内部的-SH形成-S-S-键, 于是蛋白质凝聚。
当解冻吸水时,肽链松散, 由于-S-S-键属共价键,比 较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被 破坏,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逆境生理
(二)抗性的方式
➢ 抗性是植物在对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中形成的。 ➢ 植物适应逆境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 避逆性:指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来避开 逆境的干扰,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 史。
➢ 耐逆性:指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通过代谢反
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 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通过化学方法,如使用硫 醇可以保护-SH不被氧化, 起到抗冻剂的作用。
第四节 抗旱性与抗涝性
一、抗旱性
( 一) 旱害
➢ 旱害(drought injury)则是指土壤水分缺乏 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 植物抵抗旱害的能力称为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
➢ 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干旱缺水是影响农林生 产的重要因子,南方各省虽然雨量充沛,但 由于各月分布不均,也时有干旱危害。
干旱类型
➢(1)大气干旱 是指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 度过低,常伴随高温和干风。
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常有大气干旱发生。
➢(2)土壤干旱 是指土壤中没有或只有少量 的有效水,这将会影响植物吸水,使其水 分亏缺引起永久萎蔫。
➢(3)生理干旱 土壤水分并不缺乏,只是因 为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 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 体内水分平衡失调,从而使植物受到的干 旱危害。

第14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14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14章植物的逆境生理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与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逆境的种类很多(图14-1)。

图14-1 逆境的种类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为植物的抗逆性,简称抗性。

植物的抗性方式主要有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等三种类型。

其中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而避开逆境的干扰,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的方式称为避逆性。

御逆性则指植物体通过营造适宜生活的内环境,来免除逆境对它的危害。

避逆性和御逆性总称为逆境逃避。

植物通过代谢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不良环境造成的伤害,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叫逆境忍耐(耐逆性)。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常具有双重性,在某一逆境范围内植物通过逆境逃避抵抗,而超出某一范围又表现出耐性抵抗。

第一节低温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一、低温对植物的影响(一)冷害和抗冷性1.冷害很多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不能经受0~10℃低温,这种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危害叫冷害。

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叫抗冷性。

在很多地区冷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冷害经常发生于早春和晚秋,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苗期与籽粒或果实成熟期。

种子萌发期受冷害影响,常造成死苗或僵苗不发。

晚稻开花灌浆期遇到低温造成籽粒空瘪。

10℃以下低温会影响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降低其结实率。

果蔬贮藏期遇低温会破坏其品质。

2.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受冷害后不仅表现在叶片变褐、干枯和果皮变色等外部形态上,而且表现为细胞的生理生化也发生剧烈变化。

如细胞膜选择透性减弱,膜透性增加;原生质流动减慢甚至停止;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体分解加速,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速率减弱,呼吸速率大起大落;蛋白质分解加剧以及有害物质如乙醛和乙醇的积累等。

3.冷害机理植物冷害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在低温下,构成膜的脂类由液相转变为固相,即膜脂相变,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失活。

膜脂相变的温度随脂肪酸链长度的增长而增加,而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第七章逆境土壤环境中的植物营养

第七章逆境土壤环境中的植物营养

第七章逆境土壤环境中的植物营养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但在自然环境中,很多地方土壤条件较差,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限制因素而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这类土壤称为逆境土壤。

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逆境土壤有酸性土壤、盐(碱)土壤、淹水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

这些土壤分布广,面积大,不容易被彻底改造,成为当今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又被称为问题土壤。

植物在长期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某些植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忍耐或逃避这些不良的土壤因素,从而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

了解植物对这些不良土壤环境的生理反应、忍耐或逃避机制,可以为进一步改造植物对问题土壤的适应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酸性土壤中的毒害因素及植物的适应机制大多数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pH为6左右。

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

在全世界大约有30%的土壤为酸性土壤(pH<5.5)。

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着许多重要的农作物,例如,世界范围内有20%的玉米、13%的水稻和5%的小麦是生长在酸性土壤上。

因此,了解酸性土壤上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以及作物对这些限制因素的适应性机制,对提高这些土壤上作物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酸性土壤中的主要障碍因素酸性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复杂,在酸性土壤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有:1)氢离子(H+)浓度过高而造成的H+毒害;2)铝离子浓度过高而造成的铝毒;3)锰离子浓度过高而造成的锰毒;4) pH过低而降低大多数阳离子的有效性,造成镁、钙和钾等养分元素缺乏;5) pH过低而降低磷和钼的可溶性,造成磷和钼缺乏;6) pH过低而限制根系生长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造成养分流失和干旱。

这些土壤障碍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随着植物种类、土壤类型、土壤母质、土层深度、土壤pH、土壤中铝的浓度及其存在形态、土壤结构、通气状况和气候条件等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木薯、花生和马铃薯等对酸性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玉米、豆科作物则对酸性土壤反应较为敏感。

(word完整版)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

(word完整版)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

第六单元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

逆境:2。

抗逆性:3。

锻炼:4. 寒害:5. 抗寒性:6. 热害:7. 旱害:8。

萎蔫:9. 涝害:10. 抗涝性:11。

盐碱土:12。

病害:13。

植物抗病性:14。

植保素:15. 土壤污染:16。

胁迫:17. 避逆性:18。

耐逆性:二、填空题1。

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和( )3 种。

2。

植物的抗盐性主要体现在()、()、( )和()4 种方式。

3。

植物冷害主要包括()和()2 种类型。

4. 植物的旱害类型主要包括()、( )和()3 种。

5. 萎蔫可分为()和()2 种。

6.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 )、( )3 种。

7.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有2 种方式,分别为( )和( )。

8. 冻害是由于植物或植物组织结冰引起的,结冰伤害有2 种类型:()和( )。

9.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环境的种类的不同又可将逆境分为()因素逆境和( )因素逆境等类型。

10。

生物膜的()对逆境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如在干旱、冰冻、低温、高温、盐渍、SO2污染和病害发生时,质膜()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或破损。

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膜脂呈( )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变为晶态.11。

根据田间观察害虫在植物上生存、发育和繁殖的相对情况,寄主植物对虫害的反应可分为如下类型:()型;( )型;()型;()型;()型。

12。

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发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胁迫,()失调与( )毒害,( )透性改变,( )紊乱。

13。

涝害对植物的影响核心问题是液相中含()量少,缺()给植物的代谢、生长和形态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会引起( )紊乱,( )失调()增加()受抑等现象。

作物抗涝性的强弱决定于对缺( )的适应能力。

14。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脱水,()对细胞的机械损伤。

解冻过快对()的损伤。

植物生理学习地的题目11

植物生理学习地的题目11

(一)填空1.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环境的种类的不同又可将逆境分为因素逆境和因素逆境等类型,植物对逆境的忍耐和抵抗能力叫植物的性。

(生物,理化,抗逆)2.由于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而表现出的调节作用称为调节。

调节细胞液浓度的渗透物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外界进入细胞的离子,一类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物质。

(渗透,无机,有机)3.常见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有:、和等。

(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4.在逆境下脯氨酸累积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脯氨酸加强。

二是脯氨酸作用受抑,三是合成减弱。

脯氨酸在抗逆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调节物质,用来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

二是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合成,氧化,蛋白质,渗透)5.渗透调节物质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分子量、易溶解;有机调节物在生理pH范围内不带;能被细胞保持住;引起酶结构变化的作用极小;在酶结构稍有变化时,能使酶构象稳定,而不至溶解;迅速,并能累积到足以引起渗透势调节的量。

(小,静电荷,膜,生成)6.ABA是一种激素,它在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显得最为重要。

ABA主要通过关闭,保持组织内的水分,增强根的透性,提高水的性等来增加植物的抗性。

(胁迫,气孔,平衡,通导)7.生物膜的对逆境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如在干旱、冰冻、低温、高温、盐渍、SO2污染和病害发生时,质膜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或破损。

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膜脂呈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变为晶态。

(透性,透性,液晶)8.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逆境条件下诱导形成的蛋白质(或酶),统称为蛋白,它具有多样性。

如:蛋白、蛋白、蛋白、蛋白、蛋白等(逆境,低温诱导,热休克,病原相关,盐逆境,厌氧,紫外线诱导,干旱逆境,化学试剂诱导)9.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

因土壤水分缺乏引起的干旱称干旱;因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引起的干旱称干旱;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称干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
因氢离子浓度过高造成的氢离子毒害;
因铝锰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铝锰毒害;
因pH过低降低大多数阳离子的有效性,造成 钾、镁和钙等的缺乏;
因pH过低降低磷、钼的可溶性,造成其缺乏; 因pH过低限制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造成 养分淋失和干旱
1. 氢离子的毒害 ➢直接的毒害作用
对植物根的毒害尤重。当土壤pH值小于4时,植物 根系变短、变少,严重时根尖死亡。
第一节 概 述
一、逆境土壤的定义
在自然环境中,很多地方的土壤条件较 差,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使植物生长不良, 这类土壤称之为“逆境土壤”。
二、 常见逆境土壤的类型
酸性土壤、盐(碱)土壤、旱(涝)土壤和重 金属污染土壤等。
三、研究逆境土壤中植物营养的意义
了解植物对这些不良环境的生理反应 和忍耐机理,可以为进一步改造植物对问题 土壤的适应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节 盐土中的毒害因子及 植物的适应机理
一、盐土的定义及类型
定义:指土壤饱和提取液中电导率高于 4分西门子/米,并且可交换钠百分数的含量低 于15%的土壤
类型:内陆盐渍土和滨海盐渍土
全世界约有9.6亿公顷盐渍土,我国的盐渍土也 有约2700万公顷,其中约有700万公顷是农田。对盐 渍土开发利用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植物 的耐盐遗传特性。
2. 可能细胞内的酶有较好的保护系统,使 生理生化敏感部位或其他活性物质免受 其害。
图 植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机制
第三节 石灰性土壤的障碍因子 和植物的适应性机理
一、石灰性土壤的定义及情况
指含有大量游离碳酸钙,pH大于7的土壤, 占全球土壤总面积的30%以上,主要分布在干旱 和半干旱地区
二、主要的阻碍因子
生化和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重金属对植物毒害的一般机理
➢ 影响酶活性和功能,从而引起植物生理代 谢功能的紊乱,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 影响养分膜运输,原因可能重金属抑制膜 上ATP酶的活性,或是取代了钙等离子, 使膜稳定性下降
➢ 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拮抗作用
六、植物对重金属的适应机制
2020高中生物竞赛专题辅导
植物生理学
(植物营养部分)
第十四章
植物对逆境 土壤的适应性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酸性土壤中的毒害因子和植物的适应机理 3. 石灰性土壤的障碍因子和植物的适应性机理 4. 盐土中的毒害因子及植物的适应机理 5. 淹水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适应机理 6.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个/株 干 重 (mg/株) (mg/瘤)
5.90 4 3.6 1.08 77 99
93
5.20 28 3.2 1.08 65 95
86
4.55 81 2.4 1.07 21 79
65
不加铝 氯化铝 苹果酸铝 草酸铝 柠檬酸铝
不同铝化合物对 水稻根系的影响
不同铝浓度对绣 球花颜色的影响
(2) 铝毒害的可能机理
3. 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以解决养分的缺乏问题, 作物适应酸性土壤磷胁迫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机 理的研究很多
4. 根际的微生物 通过改变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来 影响植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其中菌根提高 磷的有效性
(二) 植物对酸害的忍耐机理
1. 细胞内部对毒害离子进行分隔,使之处 于一些生理生化非敏感部位;
内陆盐渍土
二、盐害的离子种类 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
子等。
三、盐害影响 盐分本身的毒害作用 生理干旱 (渗透压效应) 养分失调
渗透调节
无渗透调节
NaCl对植物根K+外渗的影响
处理
K+外渗量(μ mol/g 鲜重/30min)
小麦
鹰嘴豆 菜160mmol/NaCl 13.0
低pH影 响土壤中养分 元素的有效性 及一些毒害离 子的活度等
2. 铝锰离子的毒害
(1) 铝毒症状
植物的铝 毒症状首先体 现在根系:根 主轴伸长受抑, 根粗短而脆, 褐色,畸形弯 曲,抑制植物 根系生长
土壤铝饱和度对大豆和结瘤的影响
土壤 铝饱和度 干重(g/株) 结 瘤
含氮量
pH
(%) 地上部 根
酸性土壤
Causes of Soil Acidity
• Natural acidity
•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breakdown of organic matter (common in tropical areas)
• Overuse of NH4- based fertilizer • Industrial emissions (SO2 H2SO4)
植物生长随水淹深度变化示意图
第六节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重金属污染源
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垃圾、污 泥和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等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涉及的元素主要 有汞、镉、铬、铅、铜、砷、氟等
三、重金属的影响及特点
1. 重金属的影响 影响植物产量与品质、大气和水环境质
量,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2. 重金属的特点
(三)植物对淹水的可能机理
1. 形态特征:皮层薄壁组织特别松散, 形成较多的空隙或孔腔,植物的孔隙度 增加,氧气的扩散阻力降低,根部在淹 水后变短加粗
2. 生理特征:一方面控制乙醇、乙烯及 低分子有机酸等物质的形成,另一方面 能够保持一定的能量供应,植物根部具 有乙醇酸氧化途径
旱地
淹水
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根系的解剖结构
干扰DNA的复制功能 破坏细胞膜和壁的结构和功能 对养分的拮抗作用 破坏植物体内激素平衡
(3) 锰离子的毒害 毒害的机理主要为:
提高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生长素遭到破坏; 破坏氨基酸的代谢; 增加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降低ATP浓度及呼吸强度; 减少植物的钙镁铁的吸收
防止和矫正锰毒害方法:
(二)淹水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
1. 淹水土壤的主要特点
氧气减少,氧化还原电位急剧下降
2. 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 呼吸作用下降,光合强度也下降,养分吸收 减少
➢ 有毒物质的生成,如锰、铁离子、硫化氢、 甲烷、乙醇、乙烯及低分子酸
➢ 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 影响矿质养料的活化,对于氮由于硝化作 用
植物组织积累 植物排斥
植物挥发 植物降解 植物固定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示意图
本章小结:
1. 酸性土壤中的毒害因子和植物的适应机理** 2. 石灰性土壤的障碍因子和植物的适应性机理 3. 盐土中的毒害因子及植物的适应机理 4. 淹水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适应机理 5.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施用石灰或改善土壤排水状况 ➢选育高抗锰毒品种也是有效的途径
三、植物适应酸性土壤的机理
在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既要克服高氢 离子、铝离子和锰离子的不利影响,又要忍 受钙、镁、磷、铁等养分的缺乏。
(一)植物对酸害的逃避机制
1. 排斥作用 植物控制有毒离子进入体内的控制 过程
2. 根际效应 一些植物在酸性环境中有提高根际 pH和Eh的趋势,有利于降低离子的毒害作用
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三、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离子吸收和累积的因素
重金属离子的性质、土壤条件和植物的遗传特性
四、重金属毒害的外观症状及危害
症状:根系发育异常,地上部青枯,叶片失绿等, 严重时全株死亡 ➢ 重金属可完全抑制土壤中的共生固氮过程
➢ 对土壤中酶活性产生影响 ➢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理
图 大米草的盐腺
1. 帽细胞,2. 基细胞, 3. 基细胞与周围细胞的 沟通孔道
图 藜科植物的盐毛
1. 气细胞,2. 轴细胞, 3. 叶肉细胞
盐害的毒害机理及植物的可能适应机制
第五节 淹水植物的营养特性 及其适应机理
一、淹水土壤的定义
指表层或不同层次的底土层中土壤间 隙的空气被水完全置换,地下水位较高的土 壤的总称。
嫌钙植物:可能在细胞对钙离子的分隔作用较小,因而
使作物因较高的钙浓度而收到伤害
2. 铁效率的失绿忍耐能力
长期生长在石灰性土壤的植物形成各种不同的适应 性机制,包括非特异性机制和特异性机制
非特异性机制:是指植物对石灰性土壤的普遍适应 性机制,与体内铁的营养状况关系 不密切
特异性机制:是高等植物适应石灰性土壤的特别机 制,包括机理一和机理二
仙人掌
豆科灌木
菠菜
沙漠之星
黑云杉
第二节 酸性土壤中的毒害因子 和植物的适应机理
一、酸性土壤的定义及概况
➢ 植物正常生长土壤的pH值为6左右
➢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 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 全世界约27%土壤为酸性土壤 (pH<5.5),约有 46亿公顷酸性土壤
➢ 在我国酸性土壤的分布遍及 1 4个省区,总面积 达 2 0 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
8.3
40.8
(四)抗盐机理
机理:斥盐和聚盐 1、斥盐植物:
➢降低蒸腾耗水; ➢增强根细胞膜排钠吸钾的功能; ➢产生特殊的结构特性如肉质性或多汁性、盐腺盐毛等
2、聚盐植物:
➢通过分化作用合成渗调物质,加强吸水能力 ➢增强钾钠替换作用、快速转移、分泌和落叶,排盐
抗盐机制是以较低的吸收速率和不向地上部运输盐分为特征的
原因是过多的氢离子影响质膜的稳定性,细胞膜 透性增加,溢泌作用加强;且由于氢离子的竞争作用, 根吸收的钙、镁离子减少,不利于膜的稳定,影响根系 的生长。
➢间接的影响
例如,低pH会影响一些微生物的活性,特别是有 益细菌如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活性,从 而影响养分元素的转化
pH值
土壤反应和植物有 效养分含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