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讲 传统营造技艺地域性与历史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摔望板、卷戗板、鳖壳板、遮椽板、瓦口板 是应用于戗角屋面的五种板材。其中,摔望 板相当于正身屋面的望板,是位于摔网椽上 的木基层。卷戗板则是钉在摔网椽上的木基 层,其上钉立脚飞椽,立脚飞椽随高里口木 和戗山木起翘,上面钉鳖壳板作为基层。这 样,屋面在转角的曲面就形成了。遮椽板与 瓦口板是戗角檐口处的曲形板材,用以控制 和校正檐口曲线形态。戗角两侧的遮椽板在 嫩戗端部合拢,用马口连钉固定。遮椽板另 一端则与正身遮椽板相连。
❖ 轩的名称因椽之 形式不同,可分 鹤颈轩、菱角轩、 船篷轩、海棠轩、 一枝香轩、茶壶 档轩、万形轩等。 轩根据构造不同 有:抬头轩、磕 头轩、半磕头轩 等。
屋架戗角制作工艺
❖ 嫩戗发戗 ❖ 水戗发戗
❖ 由于江南气候多雨,传统建筑屋脊高耸,翼 角的冲出与起翘值均大于北方建筑,其发戗 技术是一大特色。发戗分为“水戗发戗”和 “嫩戗发戗”两种形式,前者是主要以水作 发戗,起翘较小,后者以木作发戗,嫩戗作 为起翘的主要承重构件,起翘较大。嫩戗发 戗屋角木作构造较为复杂,关于戗角的木构 件,除了作为结构层的老、嫩戗,摔网椽、 立脚飞椽之外,工匠将其主要构件归结为 “五板五木”,“五木”指菱角木、扁担木、 孩儿木、戗山木和高里口木;“五板”则包 括:遮椽板、瓦口板、摔望板、卷戗板和鳖 壳板。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 江南木构架营造技术,是中国传统木构架的 重要分支,表现出与北方和中原地区风格迥 异的艺术风格,有着独特的营造技术。
❖ 《营造法原》一书的编写,扩大了香山帮的 影响力,使其成为江南木构架营造技艺的代 表。
❖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山帮建筑构架特征
❖ 实滚芦菲片墙是平放和侧立的砖组合砌筑的形式, 在每一层砖砌体中扁砌和丁头侧砌交替出现
❖ 空斗墙又称斗子墙,砖纵横相间放置,围砌 成中空的结构。其斗状空腔中以碎砖、灰浆 填实。以围砌方式不同可分为单丁、双丁、 三丁、空斗镶思、实扁镶思、小合欢、大合 欢七种基本形式。
❖ 花滚墙实际上是实滚与 空斗相间砌筑的一种方 法。一般扁砌两三皮, 立砌一层,立砌时墙体 留有空腔,以碎砖拌以 灰浆填实。
❖ 苏州香山帮匠师以建筑的纵轴线上的一排梁架称为 一贴,也称贴式,每一贴根据其所在建筑的方位而 命名。位于建筑中间部位的梁架称之为正贴;与正 贴相邻的梁架称之为次贴;位于最边缘的构架称之 为边贴。
❖ 一般情况,正贴、次贴构架以步柱落地,以大梁联 系,其上作抬梁,使建筑中部有较大的空间。边贴 屋架则采用“柱柱落地” 形式,或步柱和脊柱落地, 金柱不落地的“三柱落地”构架形式,使构架更为 稳定。
❖ 西山雕花楼扁作梁木雕
❖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扁作大梁
轩的样式与构造
❖ 香山帮建筑梁架结构变化多样,厅堂、殿庭 构架充分利用草架。建筑往往架钉重椽,建 筑成轩,这是香山帮厅堂构架建筑的基本特 点和风格。轩是在屋内增加一层天花做法, 轩梁、轩椽、轩桁等连成结构体系。轩椽上 覆以望砖,形成天花,有防尘、隔热的作用。 轩架之上为草架,用料比较粗糙,结构也不 很工整。轩在香山帮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美 化作用。轩的高低位置,还对室内空间起到 了一定的划分作用。
❖ 老戗、嫩戗、菱角木、扁担木、孩儿木、千金销、木箴等位 于戗角斜线上,是主要的承载构件。老戗嫩戗是角梁的主要 结构构件,嫩戗下料时截面基本为方形,在安装弯眠檐、立 脚飞、遮椽板时切削成型。老、嫩戗之间以菱角木、扁担木、 孩儿木、千金销相连。摔网椽、立脚飞椽及其他相关构件 (捺角木、弯眠檐、高里口木、戗山木等)构成其他部位承 载构件。摔网椽与立角飞椽与檐椽与飞椽作用相当,是基本 的受力构件。高里口木又称弯里口木或关刀里口木,钉于摔 网椽上,将立脚飞椽逐根垫起。它不仅有封没椽子之间空隙 的作用,还有加固立角飞椽和生起立角飞椽的作用。弯眠檐 又称关刀弯眠檐,是位于戗角处的眠檐。弯眠檐是戗角处立 脚飞、瓦口板、遮椽板等构件的制作与安装的重要依据。戗 山木相当于生头木,位于廊桁和梓桁上,其作用是将摔网椽 逐根垫起,直至最后一根摔网椽上皮基本与老戗基本相平。 捺脚木是立角飞的固定构件。这主要因为靠近嫩戗的几根飞 椽几乎没有后尾,同时立脚飞与高里口木之间不做榫卯,仅 用椽钉钉死。为了防止这几根立脚飞的倾覆,就采取在其后 根处加钉捺脚木的方法。
❖ 傅熹年先生对北朝时期五种基本构架的总结
❖ 第一种建筑四壁都是厚墙,前 檐墙内立门窗框,装门窗,墙 顶为由斗拱、叉手组成的纵架 ,上承屋顶。它所表现的是屋 身全为承重墙,无柱,墙上用 纵架、横梁构成屋顶,是土木 混合结构。
❖ 第二种建筑山墙及后墙为厚墙,前 檐在两山之间架设一由斗拱、叉手 组成的通面阔长的纵架。纵架卢两 端由山墙支承,中间部分用一或二 根木柱承托。它所表现的是山墙、 后墙为承重墙,前檐及屋顶为木构 架的土木混合结构房屋。
❖ 包袱锦,是苏式彩画中最具特色的形式。
❖ 香山帮建筑雕刻技艺精湛,主要分为木雕、 砖雕、石雕三类。三类雕刻在技法、工艺上 各有特点,但题材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多相同 之处。相比而言,北京帮雕刻构图严谨,端 庄华丽;山西帮粗犷大气,风格浑朴;东阳 帮画面丰富,精致繁复。香山帮雕刻在构图 不拘一格,轻松活泼,表现清秀之美。
❖ 春秋战国以来,盛行以台榭建筑为宫室,其特点是夯筑高大的多层 土台,每层在夯土台中挖出房间,中间留隔墙,墙上架檩,前檐敞 开处立柱和纵向构架(简称纵架,以区别于使用梁的“横架”),檩 和纵架上架椽,构成单坡屋顶,实际上是横墙承重的土木混合结构 。台榭顶上都要建一主体建筑,目前已发现两个主体建筑的基址。 其一是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平面方形,中间有方1.4米的柱础,其 上原有“都柱”,四周为夯土或土坯墙,墙身内外用壁柱加固,用 为承重外墙。其二是西安王莽九庙中最大一座台榭,台顶主体建筑 也是方形,中间有都柱,四周为用壁柱加固的夯土墙,内外壁柱不 相对,也是承重外墙。这两座台榭顶上的主殿仍是土木混合结构。
❖ 网师园轿厅北面万卷堂前砖雕
❖ 网师园文王访贤砖雕
❖ 网师园郭子仪上寿图砖雕
❖ 东山明善堂独占鳌头砖雕
❖ 东山明善堂麒麟送子砖雕
东山雕花楼木裙板上的雕刻
虎丘中石雕的亭
明善堂中的阴亭
木构建筑的历史性
❖ 容易被忽略的南北朝
❖ 建筑结构两晋南北朝三百年间(281-581年)是中国建筑发生较大变 化的时期。在这以前,建筑基本属于古拙端严的汉代风格,建筑以 多用劲直方正的直线为特点,构造上以土木混合结构为主;在此之 后,是豪放流丽的唐代风格,建筑以多用遒劲挺拔的曲线见长,构 造上以全木构架为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构造方法间的 演进、过渡就发生在这三百年里。这一阶段就是汉风衰歇、唐风蕴 酿兴起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主要应探讨它的演化渐进过程。
梁架用材工艺特点
❖ 香山帮木构件构造及用材与北京做法有许多 不同之处。根据梁的断面,可分为圆作与扁 作。一般来说,扁作等级较高,装饰华丽, 多用于富裕人家的厅堂、宗祠或园林建筑中。 圆作用料较省,用于低等级建筑。香山帮建 筑平房梁架的大梁都用圆料,不用矩形方料。 殿堂和较大的厅堂建筑用扁作,较小的厅堂 用圆作。也有的建筑在边贴用圆作,明间用 扁作的,做法灵活。
❖ 北方官式木构架翼角起翘的比较
❖ 香山帮建筑围护墙体按砌筑方式可分为实滚墙、花 滚墙和空斗墙。
❖ 实滚墙:根据排砖方式不同可分为扁砌、实滚、实滚 芦菲片三种基本形式 。
❖ 扁砌墙是指所有的砖平放砌筑,扁砌墙承载能力最 强,强度最大,防水性能最好,常常用于墙体的勒 脚部分砌筑。
❖ 实滚墙是平放和侧立的砖分层砌筑的形式,一般扁 砌3~5层后丁头侧砌一层,交替进行。
❖ 第三种是外檐全用柱列承托纵 架。它表现的房屋有二种可能 ,一种是四面都是这样的全木 构建筑;一种是中心部分仍是 厚墙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如 工型所示,而在四周加一圈全 木构的外廊。
❖ 第四种是柱子上伸,直 接承托檐抟(檩),把原 为一整体的纵架分割成 数段,阑额由柱子上栌 斗口中向下移到低于柱 顶处,成为柱列间的撑 杆。它表现的是全木构 架房屋。
❖ 第五种是把阑额架在柱顶之间, 成为柱列之间的连系构件,柱上 施柱头铺作(斗拱),柱间在阑额上 施补间铺作(叉手),与柱头枋、槫 共同构成纵架,上承屋顶构架, 表现为全木构建筑。
❖ 从时代顺序和构架特点看,Ⅰ、Ⅱ型最早,是土木混合结构。Ⅲ型可 以是混合结构,也可能是木构架。Ⅳ、Ⅴ型是全木构架建筑。其中Ⅲ 型见于云冈二期之末,即北魏迁都洛阳的前夕,Ⅳ型见于北魏迁洛阳 之初,都在五世纪之末。Ⅴ型始见于北魏末东魏初,即534年左右。 这正好反映了北魏中后期木构架逐步摆脱夯土墙的扶持,发展为独立 构架的过程。如果我们进一步拓展考察范围,通观北朝各主要石窟, 就可看到,Ⅱ型迟至北齐所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一、第十六窟中仍然 存在;Ⅲ型在北齐所凿邯郸南响堂山石窟第七窟、北周所凿天水麦积 山石窟第四窟、第二十八窟、第三十窟中都还存在;Ⅳ型在北魏洛阳 出土宁懋石室、、沁阳东魏造像碑、隋开皇四年所凿太原天龙山第八 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第四窟北周壁画中都出现过;第Ⅴ型在天水麦积 山隋代所开第五窟中出现,另在河南发现一陶屋也属此型。这情况表 明,在北朝中后期,Ⅲ、Ⅳ、Ⅴ型构架方式还共存了较长时间,到北 齐,北周末才统一于Ⅴ型
❖ 冠云楼木构架形式
❖ 圆梁用料省,截面直径一般仅为跨度的1/20, 底部挖地较大,端部做拔亥。梁的拱势向上, 一般可按1/300~1/150起拱。柱梁檩交接的 节点不用斗拱,也没有通长的枋与垫板。梁
下仅以仅以短小的机(替木)托于檩下交接
处。童柱为圆柱且有显著收分,下端做雷公
嘴咬接在梁背上。从用料来看,香山帮建筑
较北京民居建筑更为细小,内部空间更轻快 活泼。
圆梁的挖底拔亥
❖ 扁作梁断面为矩形,高宽比为1:2.5~1:2 左右。《营造法原》中讲,扁作梁用料分为 独木、实叠、虚拼三种。实际营造中,由于 独木做法浪费木料,一般仅用于小型梁架。 扁作梁上部受压,下部受拉受弯。因此,无 论实叠或是虚拼,下部主料不得少于2/3梁高。
❖ 苏州地区的苏式彩画与北京地区的苏式彩画有着很大的不同。 苏州苏式彩画色调柔和,常以浅蓝、浅红、浅黄作画,很少 用金,追求朴素无华、淡雅别致的风格。北京苏式彩画色彩 以青绿为主,间以大红大金,与和玺彩画、旋子彩画相映衬。 纹样上,苏州苏式彩画同样迥异于北京苏式彩画,其花式可 分为上五彩、中五彩、下五彩三等,但不及京式彩画严格。
建筑文化圈:
❖ 京都文化圈:受到北京明清官式建筑影响的做法,涉及承德 、沈阳、曲阜等地
❖ 黄河文化圈: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甘肃等
❖ 吴越文化圈:太湖流域以及浙江北部 ❖ 楚汉文化圈: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 新安文化圈:新安江流域的皖南、赣东北、浙西一带 ❖ 闽粤文化圈:浙南、福建、广东、台湾 ❖ 客家文化圈:广东、福建、赣南,闽粤文化圈的亚文化圈
❖ 苏州香山帮建筑中,歇山建筑在构造上表现 出极大灵活与简约的特点。香山帮歇山建筑 与官式做法的歇山建筑相比较,上脊小而山 瓦楞较长,显得更为灵巧。原因是香山帮建 筑的歇山脊墙在山面屋架的中心,山脊墙与 山面屋架相连。省去了顺梁、趴梁等构造, 山脊墙梁架搁在柱上,荷载更为承受合理。 除大殿类建筑外,香山帮歇山建筑还省去了 博风板做法,以墙体形式收尾,更为轻盈。
传统木构架的地域性与历史性
北京建筑大学 马全宝
地域性问题
❖南北差异:
❖ Leabharlann Baidu方使用穿斗体系,北方使用抬梁体系
❖ 南方木构在大式建筑上沿用月梁做法,北方 月梁消亡,直梁几乎成为唯一的形式
❖ 南方保留了干阑式居住形态的痕迹
❖ 南方建筑廊步采用轩的做法,北方仅陕西少 量使用
❖ 南方使用嫩戗发戗的做法,北方使用直线型 老角梁和仔角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