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5年回族人口统计(单位:人)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排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排名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壮族1617.88满族1068.23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回族981.68苗族894.01维吾尔族839.94土家族802.81彝族776.23蒙古族581.39藏族541.60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布依族297.15侗族296.03瑶族263.74朝鲜族192.38白族185.81哈尼族143.97哈萨克族125.05黎族124.78傣族115.90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畲族70.96僳僳族63.49仡佬族57.94东乡族51.38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拉祜族45.37水族40.69佤族39.66纳西族30.88羌族30.61土族24.12仫佬族20.74锡伯族18.88柯尔柯孜族16.08达斡尔族13.24景颇族13.21毛南族10.72撒拉族10.45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布朗族9.19塔吉克族4.10阿昌族3.39普米族3.36鄂温克族3.05怒族2.88京族2.25基诺族2.09德昂族1.79保安族1.65俄罗斯族1.56裕固族1.37乌孜别克族1.24门巴族0.89鄂伦春族0.82独龙族0.74塔塔尔族0.49赫哲族0.45高山族0.45珞巴族0.2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民族人口总数汉族1220844520壮族16926381回族10586087满族10387958维吾尔族10069346苗族9426007彝族8714393土家族8353912藏族6282187蒙古族5981840侗族2879974布依族2870034 瑶族2796003白族1933510朝鲜族1830929 哈尼族1660932 黎族1463064哈萨克族1462588 傣族1261311畲族708651傈僳族702839东乡族621500仡佬族550746拉祜族485966佤族429709水族411847纳西族326295羌族309576土族289565仫佬族216257锡伯族190481柯尔克孜族186708 景颇族147828达斡尔族131992撒拉族130607布朗族119639毛南族101192塔吉克族51069普米族42861阿昌族39555怒族37523鄂温克族30875京族28199基诺族23143德昂族20556保安族20074俄罗斯族15393裕固族14378乌孜别克族10569 门巴族10561鄂伦春族8659独龙族6930赫哲族5354高山族4009珞巴族3682塔塔尔族3556其他未识别的民族640101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448 合计:133281086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4直辖市:1.北京市(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2.天津市(津)3.上海市(泸)4.重庆市(渝)23省:1.河北省(冀)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衡水市沧州市邢台市邯郸市2.山西省(晋)太原市朔州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吕梁市运城市3. 辽宁省(辽)沈阳市朝阳市阜新市铁岭市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4. 吉林省(吉)长春市白城市松原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5.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市七台河市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庆市鹤岗市伊春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鸡西市牡丹江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6.江苏省(苏)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7.浙江省(浙)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舟山市宁波市绍兴市衢州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丽水市8.安徽省(皖)合肥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六安市巢湖市池州市宣城市9.福建省(闽)福州市南平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宁德市10.江西省(赣)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萍乡市赣州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11.山东省(鲁)济南市聊城市德州市东营市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滨州市菏泽市12.河南省(豫)郑州市三门峡市洛阳市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开封市商丘市许昌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湖北省(鄂)武汉市十堰市襄樊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荆州市宜昌市随州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4.湖南省(湘)长沙市张家界市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广东省(粤)广州市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东莞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16.海南省(琼)海口市三亚市省直辖行政单位17.四川省(川)成都市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自贡市泸州市宜宾市攀枝花市巴中市达州市资阳市眉山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18.贵州省(黔)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云南省(滇)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思茅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 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陕西省(陕)西安市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21.甘肃省(甘)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22.青海省(青)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 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3.台湾省(台)5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来宾市贺州市3.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市那曲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镇) 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2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注:1、以下城市为副省级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河南省劳动力流动情况调查分析
《劳动经济学》调查报告(四)——河南省劳动力流动情况调查分析摘要:河南省剩余劳动力流动相对较落后的情况,影响因素主要有城市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
大多数农民农闲时期外出打工,外出务工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作业,在一些劳动力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地方,自身权益不能得到维护,如拖欠工资,医疗问题等,因此应该妥善解决劳动力外流,尤其是农门外出务工的问题。
正文(一).河南省劳动力分布及流动现状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 380万人,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 872万人,占常住人口仍占45%。
我省有耕地1.1亿亩。
根据我国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等价格水平,每人经营20亩土地可保本,经营30亩土地才有钱可赚。
据此计算,河南农业经营仅需要 367万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外流成为趋势,农民工纷纷选择到外出打工。
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额工资吸引了大批剩余劳动力,2008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41.2%在省内城市打工,在省城打工的有19.6%,分别有20.9%,11.6%和11.9%的人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打工。
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劳务经济,2005年,河南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增加到1557万人,全省劳务输出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年实现劳务收入730亿元。
劳动力还存在高学历人才向大城市及国外流动的现象,以寻找更多机遇。
(二).河南省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河南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影响综合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全省为23.2%。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也在40%左右,全国平均水平为36.1%。
其次,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不能充分吸纳劳动力参与就业。
第三,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劳动力数量逐年递增,供过于求,现有市场不能吸纳过多的劳动力。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河南省2001年市县人口统计百度统计数据
/pages/jxyd/21/29/1cec3c0b26236672033a2fd69cd7c523_0.html(第 3/15 页)[2009-12-15 23:03:02县
嵩县 139533
310739 515509
区
776698
405986
370712
570671
解放 71878
区
280157 145527 134630 250278
中站 34579
区
117118 62236
54882
72978
马村 31971
区
137207 74079
63128
68844
山阳 60200
区
242216 124144 118072 178571
乡市
市辖 224397
区
772478
397306
375172
633173
红旗 77014
区
268779 137173 131606 232966
新华 69190
区
224140 116432 107708 223997
北站 25344
区
郊区 52849
89276
49863
190283 93838
39413 96444709 420286 394423 70322
鲁山 223062
县
814565
429216
385349
74242
郏县 140991 556307 290462 265845 40877
舞钢 93752
市
321587 170430 151157 95706
43306
长垣 172389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大数据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信息港发布时间:2010-08-20 15:48:49进入社区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
调查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
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证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国组成了各级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并制定了统一的简易可行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严格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直接调查;但有少数地区不能进行直接调查,而用其他办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未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待解放的省,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
为了使这次普查资料全面、确实,曾及时组织了抽样复查,对已经调查登记的人口数目的正确程度进行检查。
全国围共抽查了五千二百九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调查登记人口的百分之九),检查的结果是:重复的人口占千分之一点三九,遗漏的人口占千分之二点五五。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审核和汇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现将中华人民国人口调查登记的结果公布如下: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其中: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为五亿七千四百二十万五千九百四十人;用其他办法调查的人口为二千七百七十三万二千零九十五人,有:没有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八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据各该地方政府的资料);待解放的省七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据一九五一年公布的数字);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据华侨事务委员会等机关的资料)。
二、在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中:男子为二亿九千七百五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八人,占百分之五十一点八二;女子为二亿七千六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一八。
全国各省1995——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
2734 3825 3411 6135 4400 9429 5711 6380
2384 4889 818 3122 8725 3904
2386 4660 828 2798 8212 3730
2397 4719 836 2808 8169 3757
2405 4768 845 2816 8127 3762
2326 4633 743 3042 8430 3606
2345 4675 753 3060 8493 3658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3990 240 3514 2438 481 513 1661
4042 244 3543 2467 488 521 1689
4094 248 3570 2494 496 530 1718
4144 252 3596 2519 503 538 1747
1999 总人口(万人) 125786
2000 总人口(万人) 126583
2001 总人口(万人) 127627
2002 总人口(万人) 128453
2003 总人口(万人) 129227
1257 959 6614 4171 8883 7213 4475 3316 7270 1474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山西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2628 3751 3141 6127 4150 9243 5873 6465
2644 3773 3172 6184 4191 9315 5907 6502
西部地区 内蒙古区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2284 4543 724 11325 3508 2307 4589 734 11430 3555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以下是北京、巴西利亚和堪培拉三个城市的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 (图6-2至图6-4),其中红色折线表示日平均最高气温,蓝色折线表示日平 均最低气温. 1.如图 6-2,该城市九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最低气温 为( ),两者温差是( ). 2.如图 6-3,该城市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最高值在( )月,日平均最低气温 的最低值在( )月.
1837 1402
1949 1657
2492 2251
2662 2436
3256 2952
温度
图(1)(2)分别是我国1997-2000年全国初中生平均在校人数和 全国初中学校数统计图.
学校数(万个)
(1)试求出全国1997年的在校初中生总人数约有多少? (2)求出1999年全国在校人数比1998年全国在校人数增加多少人? (3)1999-2000年全国在校人数的增幅是多少?
课堂小结
1.画统计图的一般过程。 2.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3.利用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
甲、乙两人(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从A城出发
到B城旅行,下图是甲、乙两人离开A城到B城的行程
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路程(千米)
100
乙
甲
90
80
70
60 50
40 30
人与若干类生物 基因数量统计表 Nhomakorabea(制表日期:2013年6月4日)
人与若干 类生物 人类
基因数量 (个)
30000
流感病毒 1750
果蝇 13600
蠕虫 17800
拟南芥 植物 稻米
25500 50000
人与若干类生物 基因数量统计图
河南省省情
河南省省情一、概况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二、行政区划河南省包括18个地级市。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
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
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
1982_2005年间回族人口分布变动研究
人口的地理分布分散情况可以用人口离散度
(或称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来反映。 人口离散
Σ Σ ΣΣ 度的计算公式为: I=1-
n
Σx2
n2
Σ
i=1
i=1
其中 n 为地 理 分 区 数 ,x 为 各 地 理 分 区 中 的 人
口数。 如果人口全部集中在某个地区,则人口离散
度等于 0;如果人口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区,则人口
·74·
Vol.30 No.5(129)2009
Northwest population
2009 年第 5 期 第 30 卷
67.81%、50.79%、47.94%、46.88%、45.43%和 41.12%。 根据各省回族人口增长情况,可以将全国省份大致 分为以下四个区域:一、回族人口快速增长区,包括 西藏、福建、广东和浙江四省区。 二、回族人口稳定 增长区,包括西北地区的三省区(宁夏、新疆和青 海 )、西 南 地 区 的 两 省 ( 贵 州 和 云 南 )、 华 中 地 区 的 湖 南、华南地区的两省(广西、、和海南)。 三、回族人口 增速放缓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两个省(辽宁和吉林)、 华北地区的全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华中地区的三省(河南、湖北和江西)、华东地区的四 省市(山东、江苏、安徽和上海)、西北地区的两省(陕 西和甘肃)、西南地区两省(四川和重庆)。 四、回族 人口下降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省。
一、 引言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①显示: 我国
有回族人口 981.68 万人,其人口数仅次于壮族和满
族,是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 相对于我国其他少数
民族,回族人口地理分布是最分散的。 2005 年全国
1%人 口 抽 样 调 查 数 据 显 示 : 分 省 区 回 族 人 口 占 全 国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正文: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数据分析:一、全国人口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
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单元习题集锦含答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检测题本测试题满分100分,共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面四幅图属于中国最北端景观的是( )2.我国跨经度最多、跨纬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新疆、甘肃B.云南、陕西C.内蒙古、海南D.西藏、新疆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向南依次是( )A.韩国、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B.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C.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D.韩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4.下列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是( )A.福建省、陕西省B.四川省、青海省C.云南省、甘肃省D.江西省、湖南省5.明明在泰安市街头看见一辆汽车,车牌号码如图所示,这辆车来自我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 )A.湖北省B.四川省C.山西省D.福建省6.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的钓鱼岛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D.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7.下面的省区轮廓图表示上海和天津的一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下列能反映出人口疏密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B.人口密度C.自然条件D.经济条件9.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亮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光,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C.生产力水平超过发达国家D.经济发展缓慢11.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2.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位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位小公民才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推迟的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高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负增长D.大量人口迁移到国外13.我国人口最少的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14.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云南B.新疆C.江苏D.甘肃15.右图所示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B.傣族C.藏族D.朝鲜族16.右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省级行政区中①的人口密度最小B.四个省级行政区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多C.四个省级行政区中③的面积最大D.四个省级行政区中④的人口密度最小读下面两省区轮廓图,回答17~18题。
建国初期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述论——以河南省为个案分析
个农业大省 、 口大省 , 人 基层选举 的任务非常重大。据此河南 省普选运动呈现 出了 自身 的显著特点 ,为今后民主选举 提供 了 可借鉴 的经验。
一
二、 河南省普选运动的特点
1以普 选 为 契机 促 进妇 女 地 位 提 高。 .
《 选举法》 明确地规定“ 妇女 有与男子 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妇女 占全国人 口的一 半 , 动员妇女参加选举 能更好地体 现选举代表的广泛性 和群众性 。同时我 国妇女曾积极地参加革 命斗争 , 今后还要积极地参加 国家 的各项建设事业 , 是国家革命 和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力量 。因此必须在选举过程中重视男女地 位的平等和妇女 的积极作用。按照《 选举法》 要求把 妇女 的社会 平等地位在 国家法律上规定起来 ,从而鼓舞妇 女群众更加积极 地参加国家建设 、 努力生产的热情 。 但运动开始时 , 主要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 , 多数 家庭妇女 因 河南省 普选运动 的主要过程 孩子和家务牵累不愿参加选举 , 而劳动妇女又怕耽误生产 。 在这 15 9 3年 3月 1日, 中央人 民政府 委员会公 布了《 中华人 民 种情况下 , 开封市第一 、 、 二 三选 区就 根据具体情况 积极宣传动 共 和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选举 法》 旨 员 , , 分别召开老年妇女会 、 职工家属会 、 军属会等 , 明普选和妇 说 在通过普选方式 由人 民选 出 自己的代表 ,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 女切身利益 的关系。当认识提高后 , 她们便积极投身普选运动 , 会。 按照《 选举法》 的规定 , 15 从 9 3年 5 月到 1 月为基层单位选 在宣传动员 、 民资格审查等方面发挥 了巨大作用。“ 0 选 在开选举 举 时间 。所有基层单位选举工作必须于 1 0月底 以前全部完成 。 大会 的时候 ,更集中表现了妇女参加 普选 的热情 。三个选区有 遵照 中央指示 , 河南省迅 速成立 了省 、 、 市 县各级选举委员会 , 并 9 %以上的妇女选 民参加了选举 ” 。在开展选举过程 中, 0 日 各试办 于 5月上旬召开 了省第一次选举委员会议 ,进行周 密计划 和安 地 区十分注重培养妇女 干部和妇女积极分子 。 选举委员会 、 民 选 排。 省选举委员会通过典型试办的方式先取得实际经验 , 再在城 资格审查小组等组织都吸收了妇 女干部 和积极分子参加 ,依靠 市 和 乡 村全 面展 开 工 作 。尔 后 各 地 选 举 委 员会 积极 进 行 有 效 宣 妇女组织既可以提高妇女干部的能力 ,又可 以增强普选工作的 传 和动员 , 选拔干部认真贯彻学 习《 选举法 》 的内容 。不久在开 力 量 。 封、 郑州等地区进行典 型试办 , 取得实际经验后 由干部分 队分别 通过选举 , 广大妇女群众政治觉悟得到提高 , 认识到 自身不 到各地指导工作 。 仅在劳动生产和经济地 位上 与男子有着平等地位 ,还可 以通 过 15 9 3年 7月到 1 月期 间, 省 、县选 举委员会都选择 了重 参加普选运动与男子共 同参加政权 , 1 “ 管理国家大事 , 从实际行 动 点乡村进行试办 。 在宣传总路线 以及开展售粮运动 以后 , 各县又 中求得与男子在政治地位上的真正平等 。 通过选举 , 广大妇女检 陆续选 择了一些重点乡村。 全省前后共在 4 1 乡、 5个 镇中进行 了 举 揭 发 政 权 机 构 中 的许 多违 法 乱 纪 现 象 和 坏 分 子 , 同时 还通 过 试办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为领导农村基层选举提供 了经验还培 民主选举方式 , 选举出许多人民信 赖的妇女代表 , 切实代表与维 养了大批干部。 据统计 , 全省具有基层选举经验的普选指导干部 护人 民利益。 因此人民群众也开始信赖 和支持妇女干部 , 的 妇女 和技术 干部 已有 3 0 0多人 ”】 94年 2月根据重点试办地区 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50 _ 5 l 。1 的经验 ,河南省选举 委员会 布置在全省范 围内全面展开农村基 2 过 选 举 促 进 民 族 团 结 与和 谐 。 逼 层选举工作 。 中共许昌 、 阳等地委 召开 的县委书记会议上均专 安 河南地处 中原 ,回族人 口分布广且基数大 。“ 据统计 ,99 14 门讨论 了普选工作方案 。各县抽调与训练 了大批指导干部和技 年河南 民族人 口总数 为 3 5 1 , 回族人 口占 3 8 1 ,9 2年 4 6 1而 29 9 15 术 干部 , 到乡村去指导具体选举工作。 河南省选举委员会办公室 略有下降至 3 19 ,9 3 又回升至 3 8 9 。”懈 放前由于反 2 9 5 15 年 772 0 为及时传播与交流经验 , 还组织工作组到各专 区作巡 回检查 。 到 动统治压迫 , 多少数 民族地 区人 民遭受歧视 , 许 体会 不到什么是 15 94年 5 月全省 3 0 0 0多个 乡 、 的普选 工作 已经基本完成 , 镇 建 真正的民主。而不少 回族群众曾因民族习惯等问题 与汉族产生 立 了人 民代表大会制 的基层政权 。按照《 选举法》 及相关 文件 的 分歧 。普选运动一开始 , 为进一步贯彻毛泽东的 民族政策 , 解决 要求 , 河南省胜利实现了建 国初期的大规模普选运动。 然而作 为 回汉之间民族 矛盾 ,9 3 7 8日商丘市成立 了一区 回族 自 15 年 月
最新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基础知识复习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统计基础理论1、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群众性原则。
2、活产婴儿的标准是:当一个婴儿出生后,具有呼吸、心跳、随意肌动、脐带搏动等四种生命现象之一。
3、育龄妇女是指年龄在15-49周岁之间的妇女。
4、低生育水平是指生育水平在生育更替水平(即总和生育率2.1)以下。
5、出生统计误差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多报、少报和错报。
6、当今中国的婚姻状态统计有未婚、初婚、再婚、离婚、丧偶五种类型。
7、婚姻法中达到晚婚标准的年龄为男性25 周岁,女性23 周岁。
8、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是103-107 。
9、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作用是导向作用、督促作用、提升作用、稳定作用、规范作用、地位作用。
10、按照反映年龄构成的指标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分为“年轻型”人口(增长型)、“老年型”人口(缩减型和“成年型”人口(静止型)。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人口发展经历的三次高峰和三次低谷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答:第一次高峰从1949年到1958年,第一次低谷从1959年到1961年;第二次高峰从1962年到1973年,第二次低谷从1974年到1984年;第三次高峰从1985年到1991年,第三次低谷从1992年到2005年。
12、人口再生产类型分为哪3类?其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答:(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
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粗放型;(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
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型。
13、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习俗因素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因素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因素。
14、我省当前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一要坚持,二要改革完善。
15、什么是工作目标?什么是工作评价指标?设置此类目标的目的是什么?答:工作目标:主要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指标。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河南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河南基本信息所属数据项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提交时间:2005年12月12日01:24数据内容(河南省统计局2001年4月10日发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河南省的普查登记工作,在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省60余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以2000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
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
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2000年11月1日0时,在河南登记的常住人口为9256万人(不包括河南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外出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7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05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2人减少了0.5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775万人, 占51.59%;女性为4481万人, 占48.41%。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58。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401万人,占25.94%;15-64岁的人口为6211万人,占67.10%;65岁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6.96%。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143万人,占98.7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万人,占1.22%。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693万人,增长了8.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2万人, 增长了1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05年回族人口统计(单位:人)
郑州市125033
中原区24563金水区18579二七区14527管城回族区26566上街区989惠济区2313巩义市1391新郑市3238新密市3526登封市5450荥阳市14971中牟县8920
开封市86304
鼓楼区8125龙亭区5671顺河回族区25510禹王台区5133金明区5724开封县13192尉氏县2889兰考县6454杞县8135通许县5471
洛阳市63227
西工区6510老城区2359涧西区7936瀍河回族区12043洛龙区17339吉利区263偃师市5724孟津县102汝阳县602伊川县827洛宁县6503嵩县698宜阳县1112新安县930栾川县279
平顶山市58014
新华区6412卫东区5937湛河区4322石龙区3420汝州市3415舞钢市1530宝丰县4998叶县11829郏县10120鲁山县6031
安阳市4020
北关区1498文峰区593殷都区910龙安区74林州市32安阳县121滑县611内黄县45汤阴县136
鹤壁市1794
淇滨区41山城区819鹤山区298浚县172淇县464
新乡市53523
卫滨区6562红旗区5610凤泉区790牧野区437卫辉市4218辉县市6120新乡县3108获嘉县1563原阳县7038长垣县366封丘县17001延津县710
焦作市74320
解放区8010中站区8411马村区1665山阳区3546沁阳市13117孟州市6310修武县1320温县104武陟县9571博爱县22275濮阳市5864华龙区898濮阳县2045南乐县627台前县1194清丰县346范县758
许昌市77852
魏都区13188禹州市22631长葛市8754许昌县9377鄢陵县1469襄城县22432漯河市30628源汇区12769郾城区2552召陵区7115临颍县4762舞阳县3480
三门峡市13347
湖滨区2316义马市839灵宝市2481渑池县941卢氏县5945陕县825
南阳市167105
卧龙区18387宛城区28647邓州市28481桐柏县2543方城县16626淅川县2221镇平县25578唐河县12127南召县8092内乡县4994新野县10231社旗县5966西峡县3212
商丘市143046
梁园区17074睢阳区20030永城市421宁陵县22452虞城县892民权县37571夏邑县9125柘城县14005睢县21476
周口市155608
川汇区20199项城市19159商水县2684淮阳县31147太康县37573鹿邑县2815西华县10747扶沟县7595沈丘县23473郸城县216
驻马店市69411
驿城区8682确山县2756新蔡县6687上蔡县1463西平县16766泌阳县6417平舆县7642汝南县6838遂平县6162正阳县5998
信阳市46148
浉河区7125平桥区1112潢川县3801淮滨县188息县1311新县102商城县380固始县25530罗山县3559光山县
89省直辖行政单位济源市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