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e96dea6c30c2258019e55.png)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课题观察藻类植物课时教学目标一课时课型实验重点难点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请改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难道: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结构①课前号召学生搜集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条件可以网上搜集资料。
②课上结合实验观察标本,请学生汇报所掌握的情况,特别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然后重点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实验法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池塘水样,探针。
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注意问题做到针对性强,多利用学生资源板书设计观察藻类植物 1、观察衣藻形态:椭圆形,有鞭毛结构:单细胞,叶绿体呈杯状 2、观察水绵形态:细丝状结构;长筒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多细胞,叶绿体带状,螺旋状排列 3、分析讨论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变绿了的池塘水里面有什么呢?你想不想亲自探究一下?一、观察衣藻学生取池塘水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衣藻的形态特点 2、衣藻的结构二、观察水绵。
在观察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
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
步骤如下 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
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
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
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
2、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藻类植物观察绘图教案中班
![藻类植物观察绘图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9cc080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c.png)
藻类植物观察绘图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藻类植物观察绘图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绘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藻类植物的样本。
2. 白板、彩色粉笔或干净的画板。
3. 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绘图工具。
4. 水槽或透明容器。
5. 活动区域的布置。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简单的海洋环境,包括水槽或透明容器,填充适量的水,并将藻类植物样本放入其中。
2. 引导学生观察藻类植物样本,并提问:- 这是什么植物?- 它们生长在哪里?- 它们有什么特征?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彩色纸和彩色铅笔。
2. 引导学生观察藻类植物样本,并鼓励他们用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 提供一些简单的绘图指导,如如何画出藻类植物的形状、颜色等。
4. 鼓励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互相帮助。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完成绘图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藻类植物的特征,并解释他们绘图的过程和技巧。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展示更多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图片,让他们尝试绘制其他种类的藻类植物。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他们观察到的不同特征,并尝试绘制出来。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藻类植物的知识和绘图技巧。
2. 强调观察和绘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绘制。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绘图的准确性和对藻类植物特征的理解。
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
![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405e9521482fb4daa58d4b03.png)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Ⅱ)>1.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品: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衣藻、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轮藻的新鲜材料,水绵的接合生殖、团藻、海带孢子体横切片、轮藻、紫菜永久制片,紫菜的材料。
三、内容与方法1.绿藻门(1)衣藻属(Chlamydomonas)衣藻在静止的水池、水沟、水坑中繁殖旺盛。
采回水样,在显微镜检查,若衣藻数量少、体积小时,可加少量氮肥或人尿置水样中,并放在窗口向阳的地方。
1-2天以后,衣藻可大量繁殖,体积也增大。
用吸管吸取一滴衣藻液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衣藻是呈卵园形的单细胞体。
在视野中可看到它从各个方向自由游动的情况,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一端吸去一些水分,使衣藻游动减缓或稳定。
仔细观察,在衣藻的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叶绿体,其杯底埋着一个蛋白核,在细胞前端杯状叶绿体的开口处充满着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中央有一个园形细胞核,红色眼点也位于细胞前端一侧,为了清楚地观察衣的鞭毛,可以盖玻片一端注入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端将碘液吸过去,使藻体染色。
这时细胞核呈黄色,蛋白核呈兰黑色,鞭毛因吸碘液膨胀加粗而易见。
注意衣藻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长短。
(2)团藻属(Volvox)取团藻装片标本,置低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许多染成红色的空心球体,这就是团藻。
由于团藻装片封胶很厚,一般不能用高倍镜观察,以防损坏玻片材料和显微镜镜头。
在低倍镜下,选择一个完整的团藻群体,仔细观察团藻是由许多衣藻型细胞组成的群体。
这些细胞在球状群体表面排列成单层。
共同居于胶质鞘中,球状群体的中央是一个大空腔,其内充满水和胶质。
群体中的每个细胞周围又有一层很厚的胶质鞘,由于各个细胞的胶质鞘,相互挤压,故从表面看去细胞呈多边形,细胞之间借胞间连丝相联。
1.观察池塘中藻类植物--衣藻
![1.观察池塘中藻类植物--衣藻](https://img.taocdn.com/s3/m/9614080f0b4e767f5acfce77.png)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衣藻方案一观察衣藻【实验器材】含有衣藻的绿色池水、碘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广口瓶、吸水纸、镊子等。
【实验步骤】1.从储积绿水的坑洼或池边舀一瓶水,带回来供实验用。
2.用滴管吸一滴绿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能看到一个个绿色、椭圆形的微小生物在水里游动,其中多数是衣藻(图8一1一1) 。
注意:绿水里的单细胞绿藻有许多种,除了常见的衣藻之外,还有小球藻和眼虫。
小球藻没有鞭毛。
眼虫也有眼点,不过它的体形呈纺锤形,前端只有一根鞭毛。
它们的体内都有叶绿体。
池水里这些绿藻的数量多了,都会使水变绿。
3. 从盖玻片侧的边缘滴一滴碘酒,再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液,使碘酒浸人盖玻片。
再换高倍镜观察。
这时衣藻身体被染成棕黄色,已被杀死不动,可以仔细观察它的结构。
衣藻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是单细胞植物。
体外由一层透明的细胞壁包裹着。
里面有一个大的杯状叶绿体,几乎占满身体的全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细胞核位于杯状叶绿体的凹窝里。
在身体前端有两条超过体长的鞭毛,也被染上色,它活着的时候依靠鞭毛运动很快,不容易观察到。
衣藻前端靠近细胞壁的地方还容易看到一个红色的小点,有感光作用。
活动一探究衣藻需要阳光【实验器材】含有衣藻的绿色池水、清澈的河水或井水、碘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广口瓶、吸水纸、镊子、黑纸等。
【实验步骤】1.在A,B两个广口瓶里注入清澈的河水或井水注意:最好不要用新鲜的自来水培养。
自来水里含有氯气,会影响衣藻的正常生活。
如用自来水,须静置数天,待水里氯气散去后方可使用。
2.然后各注人5 mL采回来的含有衣藻的绿水。
这时倒人的绿水被广口瓶里的清水稀释,看来近于无色。
3.把A广口瓶置于温暖向阳的地方,B广口瓶裹上黑纸,放在不见光的橱柜里。
4.在温暖季节,置于向阳温暖的地方几天后,A广口瓶里的水变绿。
放在暗处的B广口瓶里的水仍然是无色的。
这说明阳光是衣藻重要的生活条件。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4e072336c1eb91b375d12.png)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藻类植物教案
![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e47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5.png)
藻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3.了解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无根、无茎、无叶,体型单细胞或多细胞,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2.藻类植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和生活方式可分为原始藻类、真核藻类和蓝藻类。
2.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1.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2.藻类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活在水中或潮间带,有些能够在陆地上生长。
3.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藻类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2.藻类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3.藻类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食物链的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4. 观察和实验1.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实验探究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史和生态习性,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史和生态习性;2.教学难点: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好奇心。
2. 讲授环节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3.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环节1.实验目的:探究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2.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藻类植物培养液;–将藻类植物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盐浓度等;–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
《第一节 藻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 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46844f5335a8103d22008.png)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衣藻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衣藻、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水绵并不难,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与思考中材料的准备
教学过程:。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e7f14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f.png)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藻类植物的分类及生态环境。
三、教学准备1.教具:藻类植物图片、视频、实物标本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一些藻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讲解,具体内容包括:(1)藻类植物的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
(2)藻类植物的分类:根据颜色可分为绿藻、蓝藻、褐藻等。
(3)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氧气、食物、药物等。
2.教师通过视频、实物标本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五)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列举五种藻类植物,并简要介绍其特征。
2.思考: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藻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藻类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资料时,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帮助。
2.对话示例:教师:小李,你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吗?小李:老师,我不太明白藻类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1e63919a960590c69ec37670.png)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第三节藻类植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
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bf0ba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f.png)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藻类植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引入:
1. 展示图片或观察现实中的藻类植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带领学生思考:藻类植物属于植物中的哪一类?它们在哪些环境中生长?
二、概念解释:
1. 介绍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如无根、无茎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
2. 分类:根据生活习性的不同,介绍浮游藻、附着藻、浮游丛藻等类型。
三、生活习性:
1. 着重介绍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如光合作用、吸收营养、繁殖方式等;
2. 演示或观察实验:如观察藻类植物在水中的生长状态,了解其生活习性。
四、生态作用:
1. 引导学生思考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氧气的释放、浮游动物的食物来源等;
2. 讨论藻类植物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小结:
1. 确认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小测验,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备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藻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新部编本2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新部编本2](https://img.taocdn.com/s3/m/38fb09afe009581b6ad9eb07.png)
与其他植物比较说明低等的原因。
(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与老师一同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
与老师共同归纳总结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可以答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情感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认识水绵细胞的结构。
教法及教具
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预习简查
1、你知道的藻类植物有哪些?举例说明。
2、藻类植物共同特征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观察水绵
1、生活习性:
可在课前组织几个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课上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并请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2、形态结构: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绵时,可提出以下思考题:
(1)水绵的颜色及形态如何?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4b3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a.png)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初中藻类植物的教案
![初中藻类植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da9c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1.png)
教案:初中藻类植物课程目标:1. 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2. 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3. 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2.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3. 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
教学难点:1.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2.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經濟意义。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2. 教具:藻类植物标本、图片、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藻类植物标本,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如细胞结构、叶绿体分布、繁殖方式等;2. 讲解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策略,如生活在水中、阴湿处等;3. 讲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如氧气产生、食物链基础等。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藻类植物标本,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形态结构和特征;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的叶绿体分布和繁殖方式;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和作用;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图,加深对形态结构的理解;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藻类植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水处理、食品工业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掌握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了解了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显微镜和观察藻类植物标本,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a46233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1.png)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理解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
3. 掌握藻类植物的重要代表种类和其特点。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a. 藻类植物的特点: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和叶等器官;b. 藻类植物的分类:绿藻、金藻、蓝藻等。
2. 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a. 生活方式:水生或湿生;b. 生态功能:光合作用、氧气释放、水中提供食物等。
3. 藻类植物的代表种类和特点:a. 绿藻:多为淡水或海水藻类、具有叶绿素a和b;b. 金藻:分为黄金藻和硅藻,主要栖息于水域和土壤中;c. 蓝藻:又称蓝藻菌,一类原始的细菌,生长在富含养分的水体中。
4. 实验设计:a. 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b. 进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c. 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新知讲解:a. 讲解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b. 简要介绍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c. 分别讲解绿藻、金藻和蓝藻的特点和代表种类。
3.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记录观察结果;b. 学生设计并进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记录实验结果;c. 学生观察藻类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概念复习与讨论:a. 复习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点;b. 讨论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
5. 总结与小结: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b. 教师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1. 藻类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实验所需的藻类植物样品和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概念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回答。
六、教学延伸:1. 拓展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研究和应用。
《第三节 藻类植物》教案新部编本3
![《第三节 藻类植物》教案新部编本3](https://img.taocdn.com/s3/m/26372830fe4733687e21aaad.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一、导入新课1492年9月16日,哥伦布在大西洋上已经航行了一个多月,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草原”。
“上帝,终于到达大陆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都兴奋得欢呼起来。
他们打起精神,飞速前进。
可是,当他们驶进“草地”时,却大失所望了。
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陆地,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大片海草,海草里还栖息着小鱼、小虾、小蟹、章鱼和其他生物。
这就是最早被发现的“海上草原”,被人们成为是帆船的地狱。
后来,人们知道这片“海上草原”生长的主要是一种藻类植物——马尾藻,于是给这片海域起名为“马尾藻海”。
马尾藻是一种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植物类群,约有3万种。
那么,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直观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学生: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
今天我们就以水绵为例,来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1、观察水绵(1)水绵的外部形态?(2)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3)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4)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观看视频)(1)绿色丝状,无根茎叶的分化(2)水绵是多细胞植物(3)水绵细胞为长筒状,叶绿体为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4)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都有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
实验报告:一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生物苏教版八上)
![实验报告:一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生物苏教版八上)](https://img.taocdn.com/s3/m/10bd893e4afe04a1b171dec1.png)
实验探究一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本实验以自来水、变绿的池塘水为材料,要求学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来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从而认识和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时间组别合作者
目的要求:观察池塘中藻类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变绿的池塘水、自来水等。
方法步骤:
1.学生2人一组,取自来水和变绿的池塘水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观察到的藻类植物的名称、形态和结构等。
2.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形态,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临时装片。
3.针对池塘水变绿这一现象,讨论池塘水变绿的原因。
实验结果及结论:
1.将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按要求填写下表。
藻类植物名称形态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细胞结构特点
2.在显微镜下,你观察了衣藻(或其他藻类)的哪些结构?请绘制一个衣藻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上表示结构名称。
3.池塘水变绿的原因是。
4.根据你所观察的藻类植物,写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所说的“绿”是指什么生物?
2.衣藻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它是不是动物?为什么?
3.如果要清晰地观察衣藻的结构,滴加碘液染色处理可行吗?说明理由。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水中的藻类植物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水中的藻类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a5463312a1c7aa00b42acb12.png)
(二)观察水绵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二部分内容,观察图片10-11,思考:
3.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0-51页第三部分内容,结合图片10-12,10-13,思考:
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2.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大气中氧气的70%来自与它们;对人类有好处,也有危害。
学生观察图片,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水为何变为绿色。学生讨论并汇报观察结果。
2.观察水绵
(一)水中藻类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
1.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
2.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3.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
5.总结
1.藻类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水绵的结构特征。
3.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跟随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点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体内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二、观察海绵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题
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e8706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8.png)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广泛生活在水中,包括海水、淡水、潮湿土壤等。
3. 藻类植物的生态作用: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对渔业、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藻类植物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分析其结构特点。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6. 拓展:介绍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用、药用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和不足:1. 优点:(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2)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了对藻类植物结构特点的理解。
(4)总结环节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不足:(1)在讲解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时,涉及的内容较多,可能导致学生难以消化。
今后可以适当简化内容,突出重点。
(2)在实践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时,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考虑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研究。
(3)在拓展环节,介绍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时,内容较为有限。
今后可以增加更多实例,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改进措施1. 精简讲解内容,突出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作用。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032c7714791711cc791777.png)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陆吉龙1 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这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中的动物之后,探究水中的藻类植物。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体系。
本节选取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进而建构概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
本节的学习,也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植物类群奠定基础。
2 设计理念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领略植物世界的精彩。
在布置学生课前认识身边的藻类植物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各处海藻图片、观察形态、了解用途。
使学生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内在和谐美。
倡导体验性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景,从生活引入,并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注自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3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5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6 教学过程设计6.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心动播放视频: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美好时光海苔”广告视频)讲述:美好时光海苔是广东省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每年的销售量非常巨大。
然而就在我们的家乡连云港市,同样也有一种特产——连云港神仙海苔。
但是神仙海苔的销量却远不如美好时光,此时,连云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非常焦急,想请热爱家乡的同学们帮忙宣传,可以吗?不过,没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行吗?紫菜等植物属于藻类植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6.2 自学质疑、讨论交流、让学生脑动自学质疑:请同学们快速自学本节内容,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做到针对性强,多利用学生资源
板书
设计
观察藻类植物
1、观察衣藻
形态:椭圆形,有鞭毛
结构:单细胞,叶绿体呈杯状
2、观察水绵
形态:细丝状
结构;长筒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
多细胞,叶绿体带状,螺旋状排列
3、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变绿了的池塘水里面有什么呢?
你想不想亲自探究一下?
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
一、观察衣藻
学生取池塘水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衣藻的形态特点
2、衣藻的结构
二、观察水绵。
在观察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步骤如下
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
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
2、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水绵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藻类?水绵的细胞由哪些结构组成?”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显微摄影向学生同步演示所要观察的内容,并且巡回加强指导。
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水绵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呈螺旋状排列。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绵丝团周围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题
观察藻类植物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实验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
请改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
三、分析讨论
1、衣藻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它是不是动物?为什么?
2、衣藻和水绵的细胞是否有分化能力?
3、衣藻和水绵结构上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4、想一想,衣藻和水绵与我们常见的树木,花草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四、小结
五、完成实验报告
难道: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结构
教学措施
①课前号召学生搜集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条件可以网上搜集资料。
②课上结合实验观察标本,请学生汇报所掌握的情况,特别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然后重点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具
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池塘水样,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