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及翻译原则

合集下载

《英语标语翻译错误》课件

《英语标语翻译错误》课件

错误翻译标语示例三
探讨第三个错误的英语标语翻译 案例,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修复方法。
翻译错误的负面影响
误导消费者
讨论翻译错误如何误导消费 者并影响产品或服务的形象。
失去市场机会
探讨由于翻译错误而导致的 失去市场机会的实际案例, 强调准确翻译的重要性。
造成潜在的法律问题
分析翻译错误可能导致的法 律纠纷,提供避免这些问题 的措施。
准确翻译的重要性
1 树立专业形象
讨论准确翻译对于树立专 业形象的重要性,包括企 业文化和品牌形象。
2 传递准确信息
强调准确翻译对于传达正 确信息的关键作用,以及 错误翻译可能带来的负面 后果。
3 建立全球声誉
探讨准确翻译对于建立全 球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性, 并提供相应的案例。
有效的英语标语翻译技巧
《英语标语翻译错误》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英语标语翻译错误》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 探讨英语标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深入剖析其原因,并分享一些有效的翻译 技巧和解决方案。
常见的英语标语翻译错误
1 习语和短语的错误翻

探讨英语标语中习语和短 语的错误翻译,分析其造 成的困惑和误解。
2 语法的错误使用
讨论英语标语翻译中常见 的语法错误,并提供相应 的纠正方法。
3 文化误解的翻译
探讨英语标语翻译中涉及 到的文化误解问题,以及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糟糕的翻译标语示例
错误翻译标语示例一
分析一则糟糕的英语标语翻译案 例,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供修正 方案。
错误翻译标语示例二
展示另一则糟糕的英语标语翻译 案例,深入剖析其中的错误,并 提供改进建议。
参考资料和进一步学习资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标识语,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商店、地铁、公园等。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英语标识语被误译,给人们带来不便甚至造成误解。

本文将对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标识语,准确理解其含义。

英语标识语的误译可能源于对语言的理解不准确。

一些商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PUSH”,意为“推”,但是某些标识上却被错误地翻译成了“拉”。

这与英文中的含义相反,容易引起误解。

一些广告牌上常见的标语“Enjoy life”,意为“享受生活”,但是有些中文翻译成了“享受人生”,在语义上稍有差异。

我们在理解英语标识语时,需要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

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还可能与文化差异有关。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对于某些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

在一些国外公共场所,常见的标识语是“Mind the gap”,意为“注意缝隙”,用来提醒人们注意地铁车厢和站台之间的安全距离。

某些中文翻译却被解释成了“留意空隙”,并没有准确传达出英文中的含义。

这样误译可能对读者的直观理解造成困扰,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风险。

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还可能与翻译的语言技巧有关。

有时候,为了使翻译更加贴近当地文化和习惯,翻译人员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意译和转译。

有时候这种操作可能会导致失真,使得翻译后的标识语与英语原文有所偏差。

肯德基的标语“Finger lickin’ good”意为“吃得舒服”,但是某些中文版本翻译成了“唇齿留香”,虽然这样的翻译更有诗意,但是并没有完全忠实地传达出原文的含义。

英语标识语的误译可能来自于语言理解的不准确、文化差异以及翻译的技巧等原因。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英语标识语的含义,我们需要对英语标识语进行准确的理解,并且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翻译人员也应该注意注重语境和文化的因素,以避免误译出现。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的英语标识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提醒我们注意事项。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这些标识语会被误译导致产生不同的理解。

本文将以1000字为篇幅,分析并讨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以及其造成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标识:“Caution: Wet Floor”。

这个标识通常会被放置在湿滑的地板上,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脚下的情况,以免滑倒。

在一些场合,这个标识被误译为“小心:湿地”。

这样一来,人们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湿地区,而不是在提醒他们地板上有水。

这个误译可能导致人们对标识的意义产生误解,进而忽略了脚下的危险。

另一个例子是“Do not touch”这个标识,它通常放在潜在危险的物体或区域上,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触摸。

在一些地方,这个标识被误译为“不要碰”,这个译法相对来说比较严厉。

如果人们误以为这是一个禁止碰触的地方,而实际上只是不希望人们触摸特定物体,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困惑和紧张。

一些标识语由于翻译不准确而导致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No parking”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被翻译为“禁止停车”,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不允许停车”。

这个误译可能会给人们造成困惑,他们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不允许停车,而误以为这是一个禁止停车的区域。

以上只是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例子,这些误译可能源于语言和文化的不一致以及翻译的不准确。

这些误译可能对人们的行为和对标识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翻译人员在翻译标识语时应该对其背后的意图有清楚的理解,并尽量避免产生歧义。

如果有必要,可以请专业的翻译人员进行翻译,确保准确传达标识的意义。

应该加强对标识语的解读和理解。

不仅翻译人员需要理解标识的意义,人们在面对标识时也应该对标识的意义进行正确的解读和理解。

有必要加强对标识语的教育,提高人们的语言和文化意识。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语言、文化、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特别是对于英语标识语这种涉及到人们生活的重要信息,其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翻译工作,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现象,分析误译原因、误译案例以及对误译问题的影响与后果。

将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建立正确的翻译意识,确保英语标识语在生活中得到正确传播和理解。

1.2 问题意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标识语,比如商店标识、产品说明、交通标识等。

随着国内外交流的增多,一些英语标识语的误译现象也日益突出。

问题意识方面,首先需要认识到误译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给人们造成困扰和误解。

一些误译的交通标识可能导致驾驶者执行错误操作,造成交通事故。

误译也会影响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给外国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误译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如果产品说明书误译导致消费者无法正确使用产品,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我们要认识到误译问题的严重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误译现象的发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进行分析,探讨误译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建立正确的翻译意识,加强对英语标识语翻译的重视。

2. 正文2.1 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这些标识语通常出现在公共场所、商业建筑、交通工具等地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1. No Smoking: 这是禁止吸烟的标识,通常出现在公共场所、医院、机场等地方。

它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的健康,禁止在指定区域吸烟。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英语标识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这些标识语通常出现在商店、餐厅、景点等场所,用来指导或提醒顾客。

由于翻译的不准确或者不恰当,有时候这些标识语的意思被误解,甚至是荒谬可笑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并进行分析。

误译1: "洗手间" 翻译为 "Hand-washing Room"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译。

在中国,我们通常把厕所叫做 "洗手间",因为我们认为厕所里不仅可以方便解决大小便问题,还可以进行洗手之类的卫生活动。

英文中的"Hand-washing Room" 通常指的是专门用来洗手的房间,而不是厕所。

这个误译可能会导致外国人误以为这个房间只能用来洗手,而不是方便解决大小便问题。

分析:这个误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英文单词的理解不够准确。

在翻译时,应该考虑到英文和中文在描述卫生设施时的习惯用语的不同,尽量选择更贴近实际用途的词语进行翻译。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译。

在中国,我们通常将 "禁止吸烟" 翻译成 "No Smoking",但实际上 "No Smoking" 的意思是 "不要抽烟",而不是 "禁止吸烟"。

这两者的语气不同,翻译成 "No Smoking" 会显得比较礼貌,可能导致一些人误解为只是提醒不要抽烟,而不是完全禁止。

分析:这个误译可能是因为直译了中文的意思,而没有考虑到在英语中表达禁止的更严厉的语气。

在翻译时应该根据情况选择更符合原意的表达方式。

误译4: "禁止随地吐痰" 翻译为 "No spitting"在中国,我们常常用 "禁止随地吐痰" 来提醒人们不要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英语标识语,比如商店、公共场所、交通出行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标识语存在误译现象,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误译,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让我们来看几个在商店里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误译。

比如“打折”在英文中是“discount”,但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商店的标识写成了“打破”,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翻译。

这是因为很多商家直接使用翻译软件或者请不太专业的人员进行翻译,导致出现了这样的误译现象。

有些商店在标识上使用了一些中式英语,比如“满减”翻译成了“Full Drop”,这显然与其原意相去甚远。

针对这样的情况,商家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或者使用专业的翻译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商店的标识语误译外,我们在公共场所也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误译。

比如在一些博物馆或者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禁止摘花”被误译成了“Do not pluck flowers”,这个翻译在语法和语义上都存在错误,正确的翻译应该是“Do not pick flowers”,因此这样的误译可能会导致游客产生误解。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禁止吸烟”被翻译成了“Prohibit smoking”,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No smoking”,这些错误的翻译可能会降低标识语的实际效果。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公共场所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进行复核,或者邀请外国人士对标识语进行审查。

那么,为什么这些英语标识语会出现误译现象呢?其实,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有些翻译人员可能不够专业,或者对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使用不够了解,导致了误译的发生。

有些商家或者机构可能为了省钱而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或者直接使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这也会导致误译的出现。

一些地方性的用词或者习惯用语可能也会导致误译,比如中式英语的使用可能会给标识语的翻译带来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翻译人员的专业性、翻译工具的选择以及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

公共厕所




36男卫生间 错译:Male Toilet 正译:Men's Room\ Men 37公共厕所 错译:Public Toilet 正译:Toilet\Washroom\Restroom 38卫生间 错译:W. C. 正译:Toilet\Washroom\Restroom 39没有卫生间 错译:WC. NO. 正译:No Toilet 40干手机 错译:Dry Hand Machine 正译:Hand Dryer; Electric Towel
上下楼梯及电梯







6由此上楼 错译:UP STAIRS 正译:UP 7由此下楼 错译:DOWN STAIR 正译:Down 8乘客专用,请勿载人 错译:Passengers Only, Not Using for Any Other Purposes 正译:Passengers Only 9此电梯不能到达楼下卫生间 错译:The Lift Leads Don’t To The Toilet 正译:This elevator does not lead to the toilet. 10请将烟头熄灭后进入电梯 错译:Don’t Smoking in Lift 正译:No Smoking in Elevator
公共厕所







21男洗手间 错译:Man 正译: Men’s Room\Men 22残疾人厕所 错译:Deformed Man Toilet 正译:Accessible Toilet 23有人(厕所) 错译:Some Person Inside 正译:Occupied 24请便后冲洗 错译:Wash after Relief 正译:Flush after Use 25请便后冲洗 错译:Mang out after Shit 正译:Flush after Use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近年来,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各种英语标识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翻译或者使用英语标识语时,往往会出现误译的情况。

这些误译不仅可能引发笑话,更重要的是可能具有误导性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举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误译并探讨其原因。

1. “禁止停车”误译为“禁止放牧” (No Parking translated as No Grazing)这可能是最常见的标识语误译之一,但却是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这主要是由于停车与放牧两者在英语中使用的词语相似造成的。

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下,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词汇的多义性以及上下文的语境。

2. “危险!高压电!”误译为“危险!高精度!” (Danger! High Voltage! translated as Danger! High Accuracy!)这种错误常常是由于英语单词的相似性造成的。

在这个例子中,“voltage”被误译为“accuracy”,这是因为在中文中这两个单词的发音非常相近,所以很容易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误译,我们必须更加细心和耐心地理解英语单词的含义和背景。

这也是由于单词相似性所致。

在这个例子中,“smoking”被误译为“oxygen”,而这个错误是由于英语单词的“ing”前缀通常表示进行时态,我们在中文翻译时往往直接翻译这个后缀。

然而,在这个例子中,这种方法是不适当的。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仔细考虑英语的语境和语法规则。

这种错误通常可能出现在餐厅里。

在这个例子中,“exit”被误译为“takeout”,这是由于在中文中,“出口”经常与“外卖”混乱使用。

然而,在这个例子中,“exit”是指门或通道,而“takeout”是指外带食品。

因此,在翻译或使用外语标识时,我们需要更具体地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总之,生活中出现的标识语误译可能会扰乱英语的准确性和意义,特别是在涉及安全方面的场合。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英语标识语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商店、酒店还是公共场所,我
们都会看到许多用英文标识的信息。

由于翻译人员水平不一、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复杂性,很容易出现误译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误译,并解释其中的原
因。

第一个例子是“wet floor”(地板湿滑)的误译。

在中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店或者公共场所里面的地板上贴有英文的标识“wet floor”。

许多人将其误译为“地板湿滑”。

这是一个典型的直译错误。

造成这种误译的原因主要是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不准确。

在英
语中,“wet floor”指的是地板上湿润的状态,而并不是指地板自身是湿滑的。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地板潮湿”,而不是“地板湿滑”。

另一个例子是“no smoking”(禁止吸烟)的误译。

在中国的许多公共场所,我们可
以看到“no smoking”标识。

有些人将其误译为“禁止火源”。

这个误译的原因主要是对
词汇意义的理解不准确。

在英语中,“smoking”指的是吸烟的行为,而不是指火源。


确的翻译应该是“禁止吸烟”,而不是“禁止火源”。

这些例子表明,在翻译英语标识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词汇的意义、语法的使用
以及文化的差异。

只有正确理解了标识语的含义,才能够准确地翻译并传达给人们。

我们
还需要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以避免误译的情况发生。

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及翻译原则

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及翻译原则

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及翻译原则摘要:公共标识语不仅可以为来访的外国友人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其翻译水平的优劣直接体现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文化素养。

尽管标识语的翻译已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国内一些旅游城市中仍存在标识语英译不规范、望文生义等现象。

本文以三亚市为例,分析其商业、交通系统标识语的英译错误并提出相关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标识语;英译;翻译原则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94-01标识语,又称公示语,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凡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宣传和服务的语言标牌或标语都可归于标识语范畴(于伟昌,1998)。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加快,三亚以其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获得了广泛关注,国际交流日益增多。

然而公共场合的英文标识普遍存在翻译错误或不规范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本文着重分析三亚市商业、交通系统存在的标识语英译错误等问题并提出翻译原则。

一、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1.汉语拼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借鉴我国首部地方标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国人名、地名专名、公交站名中的地名专名和通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如:街、大街译为street (st);小街、巷一般情况下译为alley;路译为road (rd)。

但三亚的一些标识语却存在汉语拼音和英文直译混淆使用的现象。

例1:三亚市一处道路指示牌上把“鹿回头公园”译成“the road turns head the park”。

“鹿回头”作为地名专名需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故正确的翻译应为”luhuitou park”。

例2:三亚市区一路牌把“解放路”译为“jiefang lu”。

按照国际惯例,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译。

故此处应改为“jiefang road”。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标识语,这些标识语不仅给我们带来便利,也让我们对外语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由于翻译的误差或者语言表达的差异,有时候这些标识语也会出现误译的情况,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就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标识语。

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餐厅标识语。

在很多餐厅的菜单上,常常看到标有“Flush Pot”这样的标识。

在中文中,“Flush Pot”会被翻译成“冲水壶”,然而这个翻译并不准确。

事实上,“Flush Pot”是指“冲泡式咖啡壶”,是一种用来冲泡咖啡的设备。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冲泡壶”,而不是“冲水壶”。

我们再来看一个经常出现在购物中心的标识语。

在很多购物中心的洗手间门口,都会有一个标识写着“Push”或者“Pull”,用来指示门的拉开方向。

很多时候这两个标识经常会被误解,导致进出洗手间时出现混淆。

实际上,“Push”是指“推”,而“Pull”是指“拉”,这两个标识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翻译的错误或者标识的制作错误,这两个标识有时候会出现颠倒的情况,给人们带来了误解。

再来看一个常见的路标标识语。

在中国的一些旅游景点或者热门商业街区,常常会看到标有“Shopping Paradise”这样的标识。

在中文中,“Shopping Paradise”通常会被翻译成“购物天堂”,但是这个翻译并不完全准确。

事实上,“Paradise”是指“天堂”或者“乐园”,而“Shopping”是指“购物”。

所以,“Shopping Paradise”的准确意思应该是“购物天堂”,而不是“购物乐园”。

我们再来看一个常见的酒店标识语。

在很多酒店的客房内,常常会看到标有“Please Clean Room”或者“Do Not Disturb”这样的标识。

在中文中,“Please Clean Room”通常会被翻译成“请打扫房间”,而“Do Not Disturb”通常会被翻译成“请勿打扰”。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标识语,这些标识语旨在向人们传达特定的信息或者规则。

由于一些原因,有时候这些标识语会出现误译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

路标标识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标识语之一。

一些路标标识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误译的情况。

有些路标标识直接将其翻译为"快车道"和"慢车道"。

在英语中,"快车道"应该翻译为"fast lane",而"慢车道"应该翻译为"slow lane"。

这种误译会给人们带来误解,导致他们在驾驶时产生错误的理解。

一些安全标识也存在误译的情况。

有些地方将“出口”标识翻译为"export",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译。

事实上,"出口"应该翻译为"exit",而"export"是指出口商品的意思。

将安全标识误译为错误的单词会给人们带来困惑,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行为。

另一个常见的误译是在餐厅或商店中的标识语。

一些餐厅的菜单中将“奶昔”错误地翻译为"milk shake"。

在英语中,"奶昔"应该翻译为"milkshake"。

这样的误译可能会导致顾客对菜单上的选项产生疑惑,可能会点错菜或者不满意所点的饮料。

一些旅游景点的标识语也存在误译的情况。

有些旅游景点的标识语将“禁止拍照”错误地翻译为"no film"。

在英语中,"禁止拍照"应该翻译为"no photography"。

这样的误译可能会导游客对景点的规定产生错误的理解,可能会产生争议或者不适当的行为。

生活中的标识语的误译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误解或者困惑。

这些误译可能是由于翻译人员的疏忽或者对目标语言的不熟悉所导致的。

公共场所标识用语英译常见错误

公共场所标识用语英译常见错误

公共场所标识⽤语英译常见错误国内部分城市标识语的英语翻译存在多⽅⾯的问题,不规范现象⽐⽐皆是。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机械式翻译 所谓机械式翻译是指翻译时不仔细分析句⼦语法结构,不考虑措辞,或忽略⽂化内涵和风俗习惯,简单机械地照搬母语,造成翻译母语化,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式英语”。

此类翻译问题在旅游英语和标⽰语中尤为常见。

以下是⼀些作者收集到的此类错误例⼦。

某烟酒店内有⼀“中国烟酒”招牌,旁附英语翻译“China Smoke and Drink”,这是典型的汉语式翻译,正确的翻译应为“China Tobacco”。

再如某公厕旁有“Public Toilet”标⽰,这种翻译也有照搬汉语之嫌,其实只需要写“Tiolet”就能表明含义了。

再如在旅游景点,常常见到类似于“办公区域,游客⽌步”、“注意安全,请勿攀爬边墙”等的警⽰性语⾔,笔者见其英语翻译为“OFFICE AREA, PLEASE DON’T COME IN.” ,“PAY ATTENTION FOR YOU SAFETY, DON’T CLIMB THE SINGLE WALL.”这样的翻译往往令外国游客疑惑不解。

实际上,地道的英语翻译应为“STAFF ONLY!”和“NO CLIMBING!”,既醒⽬易懂,⼜⾔简意赅。

同样,“⼩⼼路滑”适合翻译成“To take 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不是“Cautions! Slippery path.”。

2.累赘式翻译 此类翻译问题出在将原本简单的翻译复杂化,反⽽不能起到醒⽬、提醒等作⽤。

例如,某城市湖区边有⼀警⽰牌,上有“The water under the lake is complicated, please don’t swim in the lake!”的警⽰语。

很显然,这句话原本之意仅在于提醒游客们注意安全,不要在湖区游泳。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分析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分析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分析【摘要】目前在许多城市,标识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而标识语的汉译英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标识语在使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唤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标识语翻译质量的重视,以使其更加规范和谐。

【关键词】标识语;翻译错误;汉译英1标识语的意义英语使用的场合,除了报刊和广播电视媒体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外,社会用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旅游景点的宣传介绍、街头路牌、商店招牌等公共场所所标识用语的英文翻译也不在少数。

目前在许多大城市,城市标识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对来华的外国旅游者、学习者和经商者来说,由于标识语是一种最便捷的路标和信息载体,因此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标识语翻译能否实现它本来的功能,不但影响到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吃穿住用行,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有损我国各开放城市的声誉。

因此,研究标识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标识语翻译的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相当紧迫。

2标识语的失误分析误译是公共标牌和标识语汉译英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错误,译文无法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

导致误译的原因很多,如对原文理解失误,从而导致误译;或译文不忠实于原文而导致误译。

从很大程度上讲,误译与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掌握和修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译者英汉语言水平越高,误译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误译的可能性就越大。

死译或硬译也是公共标牌和标识语汉译英中的常见错误之一。

死译或硬译是指译者直接按照原文词句、内容、结构或顺序译出,搞对号入座。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译文不符合公共标牌和标识语的用词特点和行文习惯,使其难以理解,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导致死译或硬译的原因可能是译者对原文真正的含义缺乏理解,或是在翻译时害怕漏掉原文的内容,或不知语言乃是文化的载体。

这些错误具体表现如下:1)交际信息失灵从语用上看,公共标牌和标识语翻译的一种常见的问题是使用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导致所要传达的信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错误及规范化建议-最新文档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错误及规范化建议-最新文档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错误及规范化建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加深,作为对外交流工具的英语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公共场所,各式各样的双语标识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英文标识不仅显示了这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的程度,而且大大减少了外国朋友在中国生活的不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标识用语的错误翻译问题比比皆是,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交流的国际形象。

鉴于此,许多学者纷纷撰稿,呼吁重视标识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

本研究对我国城市标识语的英译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该类语言的特殊性,从实用角度提出一些规范化建议。

一、翻译规范化现状笔者利用假期时间,实地考察了国内部分城市,对城市标识语的英译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

调查结果发现标识语的英语翻译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机械式翻译所谓机械式翻译是指翻译时不仔细分析句子语法结构,不考虑措辞,或忽略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简单机械地照搬母语,造成翻译母语化,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式英语”。

此类翻译问题在旅游英语和标示语中尤为常见。

以下是一些作者收集到的此类错误例子。

某烟酒店内有一“中国烟酒”招牌,旁附英语翻译“China Smoke and Drink”,这是典型的汉语式翻译,正确的翻译应为“China Tobacco”。

再如某公厕旁有“Public Toilet”标示,这种翻译也有照搬汉语之嫌,其实只需要写“Tiolet”就能表明含义了。

再如在旅游景点,常常见到类似于“办公区域,游客止步”、“注意安全,请勿攀爬边墙”等的警示性语言,笔者见其英语翻译为“OFFICE AREA, PLEASE DON’T COME IN.” ,“PAY ATTENTION FOR YOU SAFETY, DON’T CLIMB THE SINGLE WALL.”这样的翻译往往令外国游客疑惑不解。

实际上,地道的英语翻译应为“STAFF ONLY!”和“NO CLIMBING!”,既醒目易懂,又言简意赅。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英语标识语,它们出现在商店、餐厅、公共场所等各种地方。

由于翻译的不准确或者文化差异,导致有些标识语的翻译出现了误解或者不通顺的情况。

本文将对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更准确的翻译。

我们来看一些在商店中常见的标识语。

在一些商店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标识语,比如“24 hours service”,在翻译成中文之后,有些商店的标识上写的是“24小时服务”,这个翻译并不准确。

实际上,“24 hours service”应该翻译成“24小时营业”,因为“service”在这里指的是商店的营业时间,而不是提供的服务。

这个误译可能是因为翻译者对英语中“service”的含义理解有误,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中文和英文的表达习惯不同所导致的。

除了上述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

这些误译可能是因为翻译者对英语的理解有误,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中文和英文的差异。

为了避免这些误译的发生,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翻译工作,并且需要更加了解中文和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的不同。

在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表达习惯以及文化背景,避免直译或者误译。

我们还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我们还可以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多次的校对和修改,以确保最终的翻译结果是准确的。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些误译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误解和困惑。

为了避免这些误译的发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翻译工作,深入理解原文,同时也需要更加了解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产生更加准确、通顺的翻译,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避免产生误解。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参考模板范本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参考模板范本
inconvenience caused ❖ 12请勿将身体伸出扶梯外 ❖ 错译:Do Not Reach Your Body Out of Escalator. ❖ 正译:No Leaning Out of Escalator ❖ 13请勿将行李手推车推入自动扶梯 ❖ 错译:Please do not push the trolley to the escalator ❖ 正译:No Trolleys on Escalator \No Carts on Escalator ❖ 14请勿让您的孩子在扶梯上玩耍 ❖ 错译:Don’t let your Children play ❖ 正译:Don’t Let Your Children Play on Escalator. ❖ 15小心站稳 请勿奔跑 ❖ 错译:Keep your legs and no running ❖ 正译:Hold the Handrail
公共厕所
❖ 26伸手出水 ❖ 错译:Puts out a hand the water leakage ❖ 正译:Sensor Tap ❖ 27座便 ❖ 错译:Be Seated Defecate ❖ 正译:Toilet ❖ 28本公厕为免冲式,请您便后离开即可 ❖ 错译:This WC IS Free of Washing. Please Leave off after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 与规范
通用公示语
上பைடு நூலகம்楼梯及电梯
❖ 1北门 ❖ 错译:northgate ❖ 正译:North Gate ❖ 2勿靠两侧(电动扶梯) ❖ 错译:Don’t Lean Against the Both Sides. ❖ 正译:Keep Clear of Edges ❖ 3遇到火灾,勿用电梯 ❖ 错译:When there is a fire, don’t use the elevator! ❖ 正译:Do not use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 4如遇火警,切勿使用电梯 ❖ 错译:In Case Of Fire, don’t In use Left ❖ 正译:Do not use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 5儿童乘扶梯需有家人陪同 ❖ 错译:When old man’s child go up hand Ladder Temporary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在餐厅、商店、公共场所等场合,我们经常能看到英语标识语。

然而,由于翻译的技巧、语言水平等原因,一些英语标识语被误译,给人们带来了困扰。

接下来,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结合实例,对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

例1:请区分“WET FLOOR”和“FLOCCOSE FLOOR”在不少公共场合,比如超市、饭店等,我们可以经常看到“WET FLOOR”的英语标识语。

这里的“WET”意为“潮湿的,湿的”,“FLOOR”为“地面,地板”,因此,这个标识语的意思是“地面潮湿,请谨慎行走”。

然而,在一个商场的厕所里,一则标识语却写着“FLOCCOSE FLOOR”,这让不少人感到迷惑。

事实上,该标识语在翻译上存在误区。

“FLOCCOSE”的意思是“羽毛状的,蓬松的”,也就是说,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地面有毛发,请谨慎行走”。

很显然,这个翻译错了,导致了人们困惑。

在商场、医院、机场等场合,我们常常能看到“STAFF ONLY”的标识语。

这个标识语的意思是“仅限工作人员”,含义很明确。

然而,还有一些地方会标上“OUT OF ORDER”,这个标识语的含义也很明确,即“不能使用,故障中”。

但是,由于某些翻译员的水平不高,也可能出现“出租借不行”的标识语,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例3:请注意“DO NOT DISTURB”和“DO NOT ENTER”之间的区别在酒店或者医院病房的门前,我们会看到“DO NOT DISTURB”的标识语。

这个标识语的意思是“请勿打扰”,表示居住者或者病人不愿意被干扰。

此外,在很多场合,我们也会看到“DO NOT ENTER”的标识语。

这个标识语的意思就是“禁止进入”,表示该区域不允许外部人员进入。

但有些翻译员会把“DO NOT DISTURB”误译为“不进来”,把“DO NOT ENTER”误译为“不要打扰”,这显然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分析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分析

1标识语的意义英语使用的场合,除了报刊和广播电视媒体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外,社会用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旅游景点的宣传介绍、街头路牌、商店招牌等公共场所所标识用语的英文翻译也不在少数。

目前在许多大城市,城市标识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对来华的外国旅游者、学习者和经商者来说,由于标识语是一种最便捷的路标和信息载体,因此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标识语翻译能否实现它本来的功能,不但影响到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吃穿住用行,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有损我国各开放城市的声誉。

因此,研究标识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标识语翻译的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相当紧迫。

2标识语的失误分析误译是公共标牌和标识语汉译英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错误,译文无法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

导致误译的原因很多,如对原文理解失误,从而导致误译;或译文不忠实于原文而导致误译。

从很大程度上讲,误译与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掌握和修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译者英汉语言水平越高,误译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误译的可能性就越大。

死译或硬译也是公共标牌和标识语汉译英中的常见错误之一。

死译或硬译是指译者直接按照原文词句、内容、结构或顺序译出,搞对号入座。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译文不符合公共标牌和标识语的用词特点和行文习惯,使其难以理解,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导致死译或硬译的原因可能是译者对原文真正的含义缺乏理解,或是在翻译时害怕漏掉原文的内容,或不知语言乃是文化的载体。

这些错误具体表现如下:1)交际信息失灵从语用上看,公共标牌和标识语翻译的一种常见的问题是使用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导致所要传达的信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如,某市是著名的文化活动中心,经常有欧美音乐家应邀前来演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其收费处的英文译文竟然是pay box,且不说box 在俚语中有不少粗俗的含义,观众也不知道该如何进入这个box 来买票。

又如,在一个著名旅游胜地的大门入口处,门票出售窗口上方标有“收费处”几个字,这样的文字说明在中文里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此处收费处给出的英文是“toll gate ”。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城市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英语标识语在各个场所中使用,比如商店、餐厅、地铁站等。

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以及翻译的错误,有些英语标识语存在误译的情况。

本文将对生活中的几个常见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

让我们看一个常见的标识:禁止吸烟(No Smoking)。

在很多场所,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标识,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在此处吸烟。

许多地方的标识语在翻译时直接将“No Smoking”翻译成了“禁止抽烟”,这种翻译的错误在意思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用词上却有误导性。

事实上,“抽烟”和“吸烟”是同一个行为的不同说法,但在中国,“抽烟”更常用,所以直译成“禁止抽烟”会让人误以为只是禁止使用打火机或火柴,而不是禁止吸烟。

另一个例子是在购物场所看到的标识:退货须知(Return Policy)。

这个标识用来告诉顾客关于退货的规定和要求。

有些地方将“Return Policy”直接翻译成“退货政策”,这在语义上没有错,但在表达方式上却有些生硬和官方化。

事实上,在一些商店中,“退货须知”更符合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

这种翻译误差可能会让一些不太懂英语的顾客感到困惑。

一些酒店和旅游景点也经常使用英语标识来提醒游客注意事项。

在游泳池附近的标识语常常是“请勿跳水”(No Diving)。

在一些地方,这个标识被误译成了“禁止潜水”,这就引发了一些问题。

事实上,“跳水”是一种特定的动作,意味着从高处跳入水中。

而“潜水”是指在水中进行下潜活动。

这样的误译可能导致游客误以为在游泳池中根本不允许下水,给游客带来一些困惑。

最后一个例子是一些餐厅中常见的标识语:“自助餐”(Buffet)。

这个标识用来表示这个餐厅提供自助餐服务。

有些餐厅将“Buffet”翻译成了“自理餐”,这在语义上没有错,但在表达方式上却显得有些拘束和正式。

实际上,“自助餐”更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及翻译原则
作者:刘沙沙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12期
摘要:公共标识语不仅可以为来访的外国友人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其翻译水平的优劣直接体现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文化素养。

尽管标识语的翻译已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国内一些旅游城市中仍存在标识语英译不规范、望文生义等现象。

本文以三亚市为例,分析其商业、交通系统标识语的英译错误并提出相关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标识语;英译;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94-01
标识语,又称公示语,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凡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宣传和服务的语言标牌或标语都可归于标识语范畴(于伟昌,1998)。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加快,三亚以其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获得了广泛关注,国际交流日益增多。

然而公共场合的英文标识普遍存在翻译错误或不规范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本文着重分析三亚市商业、交通系统存在的标识语英译错误等问题并提出翻译原则。

一、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
1.汉语拼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借鉴我国首部地方标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国人名、地名专名、公交站名中的地名专名和通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如:街、大街译为Street (St);小街、巷一般情况下译为Alley;路译为Road (Rd)。

但三亚的一些标识语却存在汉语拼音和英文直译混淆使用的现象。

例1:三亚市一处道路指示牌上把“鹿回头公园”译成“The road turns head the park”。

“鹿回头”作为地名专名需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故正确的翻译应为“LUHUITOU Park”。

例2:三亚市区一路牌把“解放路”译为“Jiefang Lu”。

按照国际惯例,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译。

故此处应改为“JIEFANG Road”。

2.拼写错误。

英译标识语不仅要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应该遵循准确性原则,严禁出现英文单词拼写错误等。

例如:三亚市某菜市场内将指示牌“水果区”翻译成“Dfuit area”;“淡水鱼”译成“Flesh water fish”。

这显然是由人为疏忽导致的低级拼写错误,应改为“fruit”和“freshwater fish”。

3.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即一味按照字面含义和句子结构生搬硬套。

译者对原意的错误理解将导致标识语无法实现其信息传递功能,造成误解。

例如:三亚某宾馆洗手间的“小心滑倒”译成了“Slip Carefully”。

译文偏离原意,完全没有起到警示客人“地面很滑,小心摔倒”这一作用。

应改为“Caution!Wet Floor”或“Caution! Slipper y”等。

二、标识语翻译原则
公共标识语对受众的社会行为起着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的作用(吴小忠,2010)。

指示性标识语的目的是为交际对象提供信息服务。

提示性标识语可以起到提示或告知作用。

限制性标识语则有限制、约束交际对象行为的功能。

强制性标识语更倾向于以强制的方式来发出命令。

基于以上社会功能,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必须遵循以交际对象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及两国的文化差异。

掌握标识语的翻译原则将有助于标识语实现其社会功能并促进公共标识语英译规范的建设。

1.准确性原则。

标识语的英文译写应当符合英语规范和国际惯例。

应当根据使用环境,选用符合中文内涵的英文词语。

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词语的中文,应对所指事物或概念进行分析,参照英语国家对同类事物或概念的指称用语,根据国际通用译法,选择使用相应的词语。

如:道观Daoist Temple。

英语中有多个对应词语的中文,应对所指事物或概念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根据英语的使用习惯选择最能贴切表达该事物或概念的词语。

如:“通道”在表达“地面通道”时,译作Passage,表达“地下通道”时,译作Underpass。

2.通俗性原则。

标识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根本的社会功能是向受众传达必要的、有用的信息。

因此标识语的翻译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相对于只解释原文的含义,更应该注重文本的语境意义,以通顺易解的文字向交际对象传递信息,使公示语的翻译达到理想效果。

3.文化对等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仅保证语义对等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坚持文化对等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及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标识语的翻译不仅要保持源语言中的信息,而且要顾及文化差异。

为使交际双方沟通顺畅,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约定俗称的语篇规律。

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必然会导致交际对象的误解,从而无法实现公共标识语的社会功能。

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程度及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尤其对国际化旅游城市而言,其翻译水平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文化交流程度的提升。

国内的公共标识语翻译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不符合国际惯例;不遵守英语语言习惯和缺乏跨文化
意识等。

因此,只有了解公共标识语的社会功能并遵守其翻译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国际化建设进程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李玉良,于巧峰.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上海翻译,2008(1).
[3]吴小忠. 浅谈公共标识语的汉英翻译原则[J].魅力中国,2010(3).
[4]于伟昌. 广州社会标志语汉译英的语用失误[J].广州师院学报,19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