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7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后练习(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驾驶员系安全带
B.禁止汽车超速行驶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D.超载的汽车卸下部分货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立
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他的运动
D.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木块的惯性逐渐减小
3. 如图是清代高鼎的《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描绘的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下列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风筝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线的拉力、风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
B.放风筝的儿童奔跑得越快,他具有的惯性就越大
C.线拉风筝的力大于风筝拉线的力
D.风筝飞行的方向改变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下滑
B.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C.从枪膛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5.如图所示,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若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则足球将()
A.继续做曲线运动
B.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C.静止不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6.在同学们1分钟投篮的体育考试中,小李投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篮球被投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
B.手投球使球投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空中运行的篮球不受重力作用
D.小李同学穿的运动鞋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有一气泡。
当用手推动玻璃管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管内气泡将()
A.向前方移动。
B.向后方移动。
C.可能向前移动,也可能向后移动。
D.静止不动
8.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D.加速、减速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是改变了,但匀速转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二、多选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不用力推,小车静止。
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才有惯性
C.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10.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沿着曲线飞行,是因为受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B.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对地球一定有吸引力的作用
C.木块受到推力的作用时会向前运动,撤去推力木块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当推课桌而没推动时,推课桌的力比课桌所受地面摩擦力小
11.生活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场景很常见,下面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正确的是()
A.洗手后甩一甩手使水滴脱落,是利用了水滴的惯性
B.鸡蛋在碗边上磕破而碗仍完好,说明碗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碗的力
C.乘客在乘车时需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乘客的惯性带来危害
D.用力推课桌而课桌仍然保持静止,说明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此时推力小于摩擦力
C.地面上的木箱必须持续用力推才能不停地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B.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C.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三、填空题
14.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若考虑空气阻力(速度越大,空气的阻力越大),小球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中,它受的合力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若在最高点一切外力都消失了,则小球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15.棒球比赛时向斜上方击球,当球上升到最高点时,若所受力全部消失,球将______,球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因为______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16.一个小球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滚动,若滚到斜面顶端时速度为v,这时重力突然消失,请判断物体小球的运动情况是: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
17. 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地面,锤柄由______变为______,锤头由于______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18.“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总结概括出这一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9.线上教学期间,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他让儿子的玩具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进入到水平桌面上的毛巾、棉布和玻璃板三种不同物体的表面。
(1)为了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2)实验现象: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
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3)理想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
(4)三次实验,水平面对小车所做的功______(选填序号)
A.毛巾面最多
B.棉布面最多
C.玻璃面最多
D.一样多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
1. C
2. B
3. A
4. A
5. D
6. B
7. A
8. B
9. CD
10. ACD
11. AC 12. AD 13. AD
14. 减小处于静止状态
15. 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
16. 小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与斜面之间的压力为0,摩擦力为0,支持力为0,小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17. 运动静止惯性
18. 牛顿
19. 同一远慢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解析】
1.
解:
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A错误;
B、禁止汽车超速行驶,是因为速度越大时,汽车由于惯性刹车的距离往往越长,容易带来危险,故B错误;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提高跳远成绩,故C正确;
D、禁止汽车超载行驶,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卸下部分货物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D错误。
故选:C。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生活中即要学会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又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由于物体惯性的存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哪些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惯性要加以利用。
2.
解:A、由力学发展理论可知,物体在速度极快(接近光速)或物体极小时,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故A错误;
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故B正确;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规律;即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重要的力学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其实是有条件的。
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解:
A、对风筝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风筝受到的拉力、风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故A正确;
B、放风筝的儿童奔跑得越快,他具有的惯性不变,因为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B错误;
C、线拉风筝的力和风筝拉线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风筝飞行的方向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A。
(1)对风筝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
(2)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惯性、力的相互性、物体的受力分析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4.
解:A、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下滑,其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其速度不变,但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枪膛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其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改变,运动状态改变,故C 不符合题意;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速度变大,运动状态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知道通过分析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5.
解: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若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足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6.
解:A、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篮球被投出去,篮球受到力的作用,人也受到力的作用。
故A错误;
B、手投球使球投出去,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空气的阻力,故C错误;
D、小李同学穿的运动鞋鞋底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
增大摩擦的,故D错误。
故选:B。
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②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③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和使两接触表面彼此离开。
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摩擦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7.
解:当密闭玻璃管突然向右运动时,密闭玻璃管内的液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动,从而把气泡挤向前方,即气泡向右运动。
故选:A。
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水平仪中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可以理解成液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把气泡挤向液体运动的反方向。
8.
解:
A、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一定会改变;例如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绝对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的,故C错误;
D、匀速转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
(2)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原来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
物体将永远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它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实验推理后得出的力学基本定律。
(4)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此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受到外力而改变的,但若受到的外力是平衡力,则其运动状态不变,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9.
解:
A、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不用力推,小车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静止,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仍然有惯性,故B错误。
C、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是非平衡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C正确。
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与水平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人不受摩擦力,此时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D。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是非平衡力。
(4)站在车上的人与车相对静止,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人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此题考查了力学中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
解:
A、球在空中沿着曲线飞行是因为重力作用,因为离开了脚,所以不受踢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苹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落,也就是地球对苹果有引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苹果对地球也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
C、推一木块会运动,由于阻力的作用木块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当推课桌而没推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故推力大小等于课桌所受地面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CD。
(1)根据施力物体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
本题综合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力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1.
解:
A、洗手后手上有水,用力甩手,手与水一起运动,手突然停止运动,而水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从而与手脱离,即把手上的水珠甩掉是利用了水滴的惯性,故A正确;
B、把鸡蛋向碗边沿一磕,碗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碗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故B错误;
C、乘客在乘车时需系好安全带,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 正确;
D、用力推课桌而课桌仍然保持静止,是因为推力与摩擦力平衡,不能说明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AC。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
(3)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惯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基础性题目。
12.
解:
A、不接触的物体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比如两块磁体不接触也存在力的作用,故A正确;
B、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因此推力等于摩擦力,故B错误;
C、停止用力,木箱停下来,是因为木箱受摩擦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D。
(1)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了平衡。
两个相互平衡的力大小相等;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的变化,说明受到了力的作用。
此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要明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
解:
A、若物体受平衡力,可能静止,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
B、若没有力的作用,则运动的物体会永远不停地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C、物体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会改变,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D正确。
故选:AD。
(1)若物体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3)根据物体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进行分析;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大小、方向的改变。
此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此题属于易错题。
14.
解:
(1)小球上升时,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同,合力为二力之和,即F合=G+f;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变小,空气阻力f变小,则合力会变小,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空气阻力减小为0,合力减小为G;
小球下降时,阻力方向与重力相反,合力为二力之差,即F合′=G-f;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大,空气阻力f变大,则合力会继续变小;
故在整个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力越来越小;
(2)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0,若在最高点一切外力都消失了,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减小;处于静止状态。
对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情况下的合力进行比较,可得出合力的变化;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有一定的难度。
15.
解:球做曲线运动,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若此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球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因为重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即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以体育比赛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要注意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16.
解:一个小球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滚动,若滚到斜面顶端时速度为v,这时重力突然消失,此时小球与斜面之间的压力为0,摩擦力为0,支持力为0,则小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小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小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与斜面之间的压力为0,摩擦力为0,支持力为0,小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判定其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分析好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7.
解: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板凳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即在分析判断时,先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某种原因,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
对于惯性的问题的解释应这样:先确定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某种情况其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8.
解: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总结概括得出的。
故答案为: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掌握科学家在物理上的贡献,并且识记这些科学家的名字被命名成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19.
解:(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同一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3)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则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在实验中,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直到静止,小车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量,由于三次实验中,小车动能的变化量相等,因此这三次实验小车所做的功相等。
故答案为:(1)同一;(2)远;慢;(3)做匀速直线运动;(4)D。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应使小车从
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
(2)实验中,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克服阻力做功,小车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