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能力的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球上俯卧位平衡训练 训练球上坐位双腿负重训练 训练球上坐位单腿负重训练 训练球上双腿交叉坐位训练 训练球上站起训练
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

偏瘫患者



健侧手握杠→手松开,逐渐松开延长时间 重心左右移动,特别是患侧负重 重心前后移动 双侧足交替前后原地迈步 上下台阶训练
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
双手握杠站立 重心左右移动训练 双手交替松开 放开双手 逐渐延长时间
前庭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及视觉系统正常时,前庭冲
动在控制重心位臵上的作用小 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均不存在(被 阻断)或输入不准确而发生冲突时,前庭 系统的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中才变得至关 重要。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作用
种类 躯体觉
视 觉
感觉对象 支撑基底
周围的人 与物 重力与空 间位臵
正常起作用情况 阻碍起作用 情况 固定平整

临床应用
训练患者时注意事项



利用姿势矫正镜 及时通过口令反馈患者不良姿势 适时诱发患者姿势反射 保持患者躯干直立 合理利用辅助器具 及时查因,针对性解决问题
临床中常用的平衡训练实例
偏瘫患者坐位平衡反应训练
1、静态平衡的保持

治疗师的帮助:给予身体与手的接触且大力帮
助→给予双手助力→撤除助力→ 破坏平衡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 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 展并外展 阴性反应:头部与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 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 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一)平衡反应评定

跪位
跪位检查者将上肢向一侧牵拉,使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与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 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 并外展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 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 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基本概念

稳定极限LOS
人体在能够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与垂
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上
时,LOS前后方向的最大倾斜角为12.5度,左 右为16度,围成一个椭圆形

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及性质
基本概念
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



保持姿势 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 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当躯体感觉不良时视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发 挥重要作用,通过


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 保持水平视线
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有两个感受器

上、后、外3个半规管内的壶腹嵴

运动位臵感受器,感受运动角加速度的变化引起的 刺激

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பைடு நூலகம்
感受直线加速度变化引起的刺激及静止时地心引力 通过头的调整反射改变颈部肌肉张力来保持头的直 立位臵


患者双上肢:后侧方支撑→前方支撑→侧方
抬起→前方抬起→上举过头
患者双下肢:双足距离由大到小 姿势矫正镜:从有到无,从睁眼到闭眼 保持时间:由短到长
偏瘫患者坐位平衡反应训练
2、动态平衡的保持


Bobath握手触患侧足 翘二郎腿,双手抱膝、抬患侧臀部
利用训练球进行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训练
石棉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于泽飞
基本概念

平衡(Balance): 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 处在何种位臵、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 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 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
基本概念
利用手杖的立位平衡训练
患侧辅助、保护 重心左右、前后移动 前上方举起手杖 延长时间、破坏平衡
偏瘫患者



复习重点



掌握:平衡定义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截瘫患者长坐位的平衡训练 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 禁忌症和适应症 熟悉:偏瘫患者端坐位的平衡训练 利用训练球进行平衡训练 常用评定方法 了解: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障碍原因)
踝关节协同运动模式

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
类似钟摆运动。

当人站在地毯上时,如突然有人向后拉地毯则其 身体将向前倾倒,在地毯上我们将通过腓肠肌、 腘绳肌和骶棘肌的收缩使身体向后以免失衡,此 时头躯干成为整体,人以踝为轴向后摆动。
髋关节协同运动模式

是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 持平衡的。
静止的人与物
不平整或移 动基底
移动的人与 物、黑暗
前庭觉
移动不平整基底 非正常运动 移动目标或在黑 环境 暗中
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运动系统
—肌张力和肌力耐力 —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性
▲长坐位与髋关节屈曲范围 ▲行走、平衡与踝关节背屈
—骨骼系统—下肢不等长
运动系统

人体在对付外来干扰时采用三种对策或者 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 ——踝关节模式 ——髋关节模式 ——跨步动作模式
平衡反应

在身体重心达到稳定极限时,为了防止跌 倒,上肢、头和躯干也参与到维持平衡的 运动即出现各种平衡反应。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平衡反应评定 (二)静态平衡功能评定 (三)动态平衡功能评定 (四)综合性功能评定 (五)障碍原因评定
(一)平衡反应评定

坐位
受试者坐在椅子上,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立位平衡训练



平行杠→腋拐/肘拐/手杖 双足平行→前后迈步→单足 静态→前后左右重心转移 外力帮助→自我维持→对抗外力 姿势矫正镜→闭眼
踝对策训练

在坚实宽阔的基底上练习向左右前后主要 是前后的移动 施加外界干扰引出踝对策的应用 蹲坐位前后摆动及斜面上站立均可抑制髋 对策


髋对策训练
(三)动态平衡功能评定

包括稳定极限和体重或重心主动转移能力
稳定极限:坐或立位,身体尽可能向各个 方向倾斜,测量倾斜角度或测量支持面到 身体最大倾斜度时身体重心位臵的距离。 功能活动:通过目测观察、动态平衡或者 运动分析系统。


(四)综合性功能评定

Berg平衡量表 平衡功能分级: 1级:静态平衡 2级:自动态平衡 3级:他动态平衡

提高前庭适应性及促进视和躯体感觉参与的练习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逐渐 使支持基底变窄,双脚间距离缩短至1/2 足长。双眼断续闭拢,然后闭眼时间逐渐 延长。与此同时前臂先伸展,后放臵体侧, 再交叉胸前,每一体位保持15秒
患者步行,练习在进走中转头

提高前庭适应性及促进视和躯体感觉参与的练习
截瘫患者




利用平衡板进行立位平衡训练

患者双足左右分开站立→诱发患者的头部、躯干
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左右转移。

患者双足前后分开站立→诱发患者的头部、躯干
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前后转移。

注意:平行杠内、幅度由大到小。
利用腋拐立位平衡训练

截瘫患者


靠墙站立确保安全 重心左右移动训练 举起单拐 举起双拐 全身上提 肩部离开墙壁 肩部臀部离开墙壁

横站在平衡木上有利于促进髋对策

单足站
提高前庭适应性及促进视和躯体感觉参与的练习

患者双脚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 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其后手不 扶墙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逐渐 使支持基底变窄,双脚间距离缩短至1/2 足长。前臂先伸展,后放臵体侧,再交叉 胸前,每一体位保持15秒
让某受试者站在一窄的横梁上,其支撑基

底即变小而且不与全足底接触,因而平衡
不佳。此时若后移横梁,为免失衡,受试 者将伸直下肢,屈髋、前倾躯干以免失衡, 这种依靠髋活动的对策称为髋对策。
跨步动作模式

当外力过大使身体晃动明显增加,重心超 出其稳定极限,踝对策、髋对策均不能克 服时,人体自动地向作用力方向快速跨出 一步,即人体采用跨步的对策来重新建立 身体重心的支撑点,为身体重新确定站立 支持面。
端坐位的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训练


躯干前屈、后伸、侧屈、左右旋转 作业活动
手膝位的平衡训练

四点支撑→三点→两点
外界帮助维持静态平衡→自我保持静态平 衡→躯干前后、左右移动→抵抗外界力量

跪位平衡训练

相比手膝位,支撑面积减少,身体重心提高,增加了躯干 与骨盆的控制力。


外界帮助维持→自我保持→身体重心前后 左右移动 →抵抗外界力量 双膝→单膝→双侧交替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 注意力集中到不注意 睁眼到闭眼 干扰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平衡
平衡训练的顺序

系统性
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位平衡→立位平衡

由易到难
最稳定→最不稳定;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体重 心由低到高;由静到动;从睁眼到闭眼;从无头 颈参与活动到有头颈参与活动。
长坐位的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训练

抛接球训练:
距离、速度、角度

支撑器训练:
双上肢支撑抬起臀部,左右、前后摆动身体。
端坐位的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治疗师的帮助:给予身体与手的接触且大力帮助→给
予双手助力→撤除助力→ 破坏平衡


患者双上肢:后侧方支撑→前方支撑→侧方抬起→前
方抬起→上举过头
患者双下肢:双足距离由大到小 姿势矫正镜:从有到无,从睁眼到闭眼 保持时间:由短到长

(一)平衡反应评定

站立
受试者取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前后推动受试者
身体

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 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 头部与躯干不出现调整
(二)静态平衡功能评定


体位:站立或坐位 方法:端坐位、双腿站立、单腿站立、足 尖对足跟站立、睁眼及闭眼站立 分析:维持的时间以及身体重心自发摆动 或偏移的程度。

皮肤感觉(触、压)输入


体重分布情况 身体重心位臵

本体感觉输入

随支持面变化而出现的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 定位与运动方向
躯体感觉系统

正常人站位时,起主导作用的为

足底皮肤的触觉
踝关节的本体感觉

当上述两种感觉消失时,闭眼直立时不能
保持平衡
视觉系统

在视环境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准确感受环境中 物体的运动以及眼睛及头部的视空间定位


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上 开始,逐渐过渡到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 发垫上站立 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 逐渐变得越来越小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平 衡功能障碍。
禁忌证 中枢性瘫痪伴有中度痉挛者;精神紧张导 致痉挛加重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 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

支持面
人在各种体位(站立、坐、卧、行走)下
所依靠的面,即支持面,又称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
支持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基本概念

支持面
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须落在支持面
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持面中心連
线与经过支持面中心所作的垂线所成的夹 角大小来评定
长坐位的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治疗师的帮助:从后方给予身体与手的接触且大力帮
助→从后方给予双手助力→从前方给予双手助力→撤除助 力→破坏平衡


患者双上肢:后侧方支撑→前方支撑→侧方一侧抬起
到双侧抬起→前方一侧抬起到双侧抬起→上举过头
患者双下肢:角度由大到小 姿势矫正镜:从有到无,从睁眼到闭眼 保持时间:由短到长
Thank you !
基本概念
平衡的种类

静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他动态平衡
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来自本身和 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 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 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
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感觉系统障碍
感觉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