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方向研究.doc
我国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方向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 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 产权保护意识。
0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01
02
03
04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部分国有企业长期依赖传统产 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
经营效率低下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 冗员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改革包括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等。通过这些改革,国有企业整 体上呈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仍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 争力仍然不强,存在产能过剩、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治理结 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 善、效率不高、创新 能力不足等问题。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 下,受政府干预较多,缺乏自主
经营权。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 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创新,提 高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
形势。
0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现状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投入 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
权。
政企不分问题
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界限不 清,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
和市场垄断。
对策建议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总体上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特别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然而,站在世纪之交嘹望点,展望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面临新的巨大挑战.特别是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强调了今年要全面加强管理,要突出抓好管理,国家经贸委四月初在上海就此进行了部署之后,如何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开拓我国企业管理的新局面,需要全国企业家共同做出艰巨的努力。
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迅猛发展,世界企业掀起新一轮的管理变革浪潮下,中国企业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正在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最后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体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后,步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正在进行艰巨的改组,创造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宏观环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全面走向市场。
企业发展的所有资源(资金、人力、物资、信息等)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优化配置,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面向市场".面向市场的管理不仅要实施营销、开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项管理,还要实施更具全面性和竞争性的战略管理。
在国企仍然占相当比重的我国企业中,必须对原有的企业制度进行战略性的改组、转制,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做现代企业,就必须下决心认真解决产权关系明晰,解决产权问题对管理的深层制约,而且有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出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形成完善的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从制度上强化经营者的责权利和职工参与管理,这是符合当代管理发展潮流的。
公司制的法律体系使管理纳入了法治轨道,明确了企业依法经营的界限和内涵。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谢谢大家!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目标包括以 下两个层面: 第一,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优化国有 经济的布局结构。 第二,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推进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通过国有经 济的战略性改组,要在国有企业中பைடு நூலகம்立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基本原则,是确 定优先顺序,同时兼顾国有经济的现有 基础,然后根据国有财力的可能性,安 排国有经济的活动范围。根据当前情况, 其顺序可以大体作如下的安排: (1)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包括军事 工业、造币工业、航天工业等; (2)大型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具有较大 外部性效益(即社会经济效益)的建设 项目; (3)特大型不可再生资源,对油田、 煤矿等的开发项目; (4)对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 高新技术的开发。
第三,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又称法人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一词从国外引入,含“统 治和管理”的意思。它比较准确地表达 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制约关系。一方面 是指公司的机构设置;另一方面是指这 些机构的运作规则。公司的治理结构就 是指现代企业所具有的科学化、规范化 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公司的组织制度又称公司组织结构, 表现为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2.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国有 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 “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 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和地 区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其布局要相应 调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 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
3.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
4.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
三、国有企业改革所需要的 外部配套改革
2024年国企改革的成效及经验总结(2篇)

2024年国企改革的成效及经验总结引言: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但过去的国企改革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灵活、效益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推进国企改革,2024年,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本文将对这些改革的成效及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成效分析:1. 提高了国企的经营效益。
在国企改革中,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如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经营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等,有效激发了国企内部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国企的效益明显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某些关键领域,国企的竞争能力已明显超过了私营企业,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
2. 加强了国企的创新能力。
在国企改革中,注重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了各级国企的创新活力。
通过改革,国企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国企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不仅在技术领域有着显著进展,还在管理模式上有了重要突破,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3. 提升了国企的社会责任感。
国企改革注重强化国企的社会责任感,使国企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国企开始加大对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投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同时,国企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农村和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经验总结:1. 注重市场化改革。
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要推进国企改革就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市场化改革要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多方面改革入手,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增强国企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2. 强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提高国企效益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使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国企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国企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国企的效益和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摘要:确保国有企业高速高效发展,需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而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方向,可促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就针对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希望对企业能有所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前言: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个国产企业的运营状况、生产状况、管理水平、企业效益等方面都能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生存,也是国家经济与实力的展现。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改革内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较低、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能促进现有问题的快速解决,实现国有企业高效快速发展。
1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一项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制度,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制度保障,由“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组成。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依据我国国情而形成的特色理论。
企业主要是指经营主体以营利为目的,持续不断经营某一项事业的意思,而现代企业是一种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组织形式,遵循人本质上原则,并且以实现社会个体的社会价值和提升个体生活品质为宗旨,不断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进而获取合理利润,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企业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要求,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企业制度为核心,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企业资产所有制清晰明了,企业资产所有者明确并能履行相关职能,资产实物与价值边界清晰;第二,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存在明确战略管理,生产经营制度完善;第三,治理制度完备,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置企业所需职位,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1]。
2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2.1国有企业市场程度较低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大部分企业融入了世界经济当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实现了市场化。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速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竞争日渐激烈,对国有企业经营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加强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引言新时代背景下,资产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稳定运营的主要保障。
现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就应当加强重视资产管理,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
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准确把控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解决方案,为国有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1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由各级政府出资并履行出资人职责,具有明显公有制性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科学的资产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有效配置资源,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实现国家资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此外,提高资产管理还有助于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强化规模效应,节省投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一般企业,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广,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出资、财政拨款、通过其他渠道进行社会化融资等,且比一般企业更稳定。
但是国有企业被赋予更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需要完成获取利润之外的目标,导致国有企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国有企业不能仅仅靠政府支持,也要向一般企业一样致力于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运营,占领市场份额。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加强资产管理越来越被国有企业重视,资产规模、结构、资金运用等的管理尤为重要。
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运用能力、企业运营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于市属国企国资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市属国企国资改革的调研报告在全国、全省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大潮涌动的背景下,我市的国企国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针对这一问题,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组成课题组,一方面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收集了解外地改革经验,另一方面,主动听取市属国有企业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汇报,深入部分国有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认真分析目前市属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推进市属国企国资改革的工作建议。
一、市属国有企业的现状据统计,截至201X年底,市属国有企业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共有122户,其中,国有企业92户(商业类企业70户、公益类企业11户、功能类企业11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30户。
国有企业92户不包括二级及以下层面的企业。
从企业性质来看。
在92户国有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63户、国有控股企业17户、国有参股企业12户,控股和参股企业,即股份制企业占全部户数的32%;在30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中,全部为国有独资。
从资产状况来看。
据市国资委初步统计,92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约518亿元,负债总额307亿元,净资产211亿元,平均负债率为59.3%。
资产上亿元的企业16户。
其中:资产规模百亿元以上1户,为XX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362.6亿元,占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69.2%;10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下3户,为城市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XX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建筑工程总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64.2亿元、37.6亿元、10.1亿元;1亿元至10亿元的12户。
从人员情况来看。
92户国有企业共有在职职工40745人、离退休人员8578人。
平均在岗职工上百人的企业16户。
其中:万人以上1户,即XX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岗职工25229人;千人以上3户,即XX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XX纺织有限公司、XX市保安守押有限公司,在岗职工分别为3367、1355、1302人;百人以上千人以下12户,平均在岗职工124人。
国资委企业发展报告

国资委企业发展报告1.引言1.1 概述国资委企业发展报告概述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国资委企业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国资委企业是国家资产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企业,其发展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报告旨在对国资委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战略规划。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例如: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对全文的逻辑结构和章节安排进行介绍,说明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概要,为读者提供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此外,还可以对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联进行简要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的脉络和主旨。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全面总结国资委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和战略规划。
通过对国资委企业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同时,也旨在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的企业发展报告,从而增进企业的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该报告,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国资委企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2.正文2.1 国资委企业背景国资委是中国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国有资产。
国资委所管理的企业涵盖各个行业,包括能源、通信、金融、制造等领域。
这些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国资委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结构调整和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资委对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和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国资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和并购等方式,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工作总结: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工作总结: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我国事业单位进入新一轮全面改革的进程。
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事业单位改革相比,这次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对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往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政策导向为公益化所取代。
经过整个“十二五”,事业单位改革的进展状况引人关注,而后续改革如何进行更是关系到改革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进展《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头5年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包括: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等。
从总体看,5年来,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清理和分类初步完成,重点环节和领域的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行业改革持续推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事业单位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印发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强调,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在中央印发的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制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系列文件中,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成为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去行政化、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落实单位管理自主权等成为改革的关键词。
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互带动,使事业单位改革成为一段时期以来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
增强公益性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战略导向2011年以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对事业单位进行新的分类排队,而在于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明确了事业单位公益性的功能定位和战略导向。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分析及建议--以山西省为例

Liaoning Economy一、基本情况山西省内上市企业共38个,国企数量为24个。
从实控人角度看,为山西国资委、中国五矿集团、山西省财政厅、国务院国资委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其中山西国资委控股占比为75%,可见山西省内上市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对于经济起主导作用;从控股比例来看,按行业类别分析数据,分别属于家庭与个人用品、材料II、公共事业、能源II、多元金融、资本货物、食品、饮料与烟草、运输行业,其中材料行业数量为6个,占比为25%;能源行业为8个,占比33.33%,传统的能源制造业产业占比大,现代运输、服务业占比小。
山西省作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角度较慢,虽然经过了市场改革,但是国有经济仍是地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慢,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二、山西国有企业混改现状(一)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多山西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服务方面以及员工就业、职工福利、退休人员保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国营大众机械厂承办八个社会机构,并且积极推进供水、供电、供暖分离改造;晋西集团为一万余员工提供就业保障,企业新建大量职工住房,为地区经济社会稳定作出贡献,西山煤电有序推进玉门小区保障房建设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开展困难职工救助工作,承担社会责任。
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工作目标更倾向于行政目标,政府部门会通过控制或影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来实现。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与企业绩效目标相违背的行政目标。
(二)国企“混改”存在交叉持股,改革成效有待检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重点在于跟“谁”混、怎么“混”。
当年山西国企改革的名义混改重于实质混改,如山西汾酒集团,作为山西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排头兵,在混改的第一梯队中发挥先锋作用。
在股权转让的混改模式中,汾酒集团通过向华润集团转让所持汾酒集团的11.45%的股份,作为战略投资者引入华润集团,并且在未来五年中不再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汾酒通过转让股份的形式引入了华润集团,但是华润集团从本质上来说仍是国有控股集团,与最初的向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开放大门略有违背。
国企管理改革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国企管理改革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李媛媛 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摘 要 立足新时代新方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管理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意义。
其次分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管理理念、全力推进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与现状相匹配的现代化管理改革模式、加强企业员工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动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时代 国有企业 管理改革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3)19-051-04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新方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复杂变局。
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大国博弈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复杂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企业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担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1]。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有企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
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体制僵化、机制不灵活、战略定位不准确等问题[2]。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严格意义 上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时至今日,我 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已取得较大的成就。然而,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新的矛 盾和问题。探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前景,探讨国 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出路,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及相关建议, 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对顺利了推进我国国有企业 改革意义重大。
[ 关键词 ] 国有企业
改革
对策 明确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 , 有 独 立 的 法 人 财 产 , 享 有 法 人 财 产 权 , 为现代企业制度提供给了法律支持 。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 出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 , 抓 大 放 小 , 加 快 中 小 国 有 企 业 改 制 。 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 明确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规 范 的 公 司 制 改 革 , 建 立 和 健 全 国 有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 制和约束 机 制 , 探 索 多 种 形 式 经 营 者 激 励 机制改革 。 此后 , 通过兼并破产 、 改组联合 、 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 措施 ,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 著 成 就 , 到 2000 年 ,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和 “ 三年脱困目标 ” 基本实现 。 (4 ) 第四阶段 : 国有企业改革 以 深 化 国 有 资 产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为重点 , 实行政资分开 , 推进 企 业 体 制 、 技 术 和 管 理 创 新 阶 段 (2002 以来 )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及对策.pdf 56 三、发展篇 波兰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启示.pdf 59 德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与借鉴.pdf 61 关于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企业改革创新的思考.pdf 65 国有企业改革路径及成效中俄比较.pdf 66 73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于如何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一焦点上,是国有资本面向企业外部和社会资本,谋求企业发展和资本集中、重组、扩张的改革。
即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互结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传统领域打开大门。
然而,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认清其内涵和其中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分析,需要辨别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最早来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传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模式的改良理论——“混合经济”论。
混合经济主要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经汉森、萨缪尔森、科斯、诺斯等人的发展而形成,实质上指的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根据《牛津经济学词典》,混合所有制是关于所有制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多元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混合经济是用于描述一个介于放任自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经济,特指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
通过文献梳理和作者分析判断,混合所有制是微观层面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不同类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合,不仅包括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还包括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语义概念,它是指国家所有、集体所有、非公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至少两种组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交叉持股、股份制、上市,发展而成的微观形态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经济是西方国家的概念,指的是私人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加入了国家干预调控,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的背景和社会体制不同,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从公有制发展而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在分类改革的推进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举措-2022年学习材料

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一“双轨制'-·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 ·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 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 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健全 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类国有企业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这类企业-可以 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 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入社会评价。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微观层面的、国企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 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改制上市-和整体上市,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 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未来走向分析

N 0 7, .1 2O1l
!n r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ies rd n ut ns T a eId s y r
2 1 年 第 1 期 01 7
2 2 我 国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的现 状 .
维制造业 ; 只有 交 通 运 输 设 备 制 造 业 一 项 属 于 竞 争 行 业 。 在 国企 利 润 和 资 产 总 额 节 节 攀 升 的 背 后 是 行 业 垄 断 力
9 4年 的 “ 税 制 ” 革 , 方 财 政 自给 率 分 改 地 不 管 具 体 措 施 上 有 多 少 差 异 , 是 所 有 改 革 举 措 都 是 在 不 存 的 局 面形 成 。1 9 但
仅 0 原 , 触 动原 有 的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框 架 的 基 础 上 努 力 挽 救 国 企 体 下 降 了 , 为 6 左 右 ( 来 地 方 财 政 基 本 可 以 自给 ) 迫 使 系 , 时 在 中 央 政 府 与 地 方 政 府 问 寻 找 最 优 分 权 模 式 。 从 地 方 政 府 甩 掉 由 国 有 企 业 压 在 它 们 身 上 的 财 政 压 力 的 包 同
分 为 两 个 阶段 :
企分 开 、 管理 科 学 ” 。推 进 了 国 有 企 业 的 产 权 界 定 , 善 了 完
国有 企 业 的 公 司治 理 结 构 , 离 了 国企 的 社 会 负 担 , 剥 国企 作
第 一 个 阶 段 ( 9 8 19 ) 这 一 阶 段 的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为 独 立 的 法 人 实 体 和 竞 争 主 体 与 其 他 多 种 产 权 安 排 企 业 并 17 — 92 ,
9 3年 即 产 权 政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 立 国有 资 产 管 理 新 体 制 阶段 、 确 国有 企 业 善 。 1 9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度 , “ 权 明 晰 、 责 明 确 、 战 略 布 局 调 整 和 股 权 多 元 化 阶 段 等 这 几 个 过 程 , 致 可 以 大
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行政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目前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着效率低下、决策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管理挑战,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战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
研究如何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探索新的管理路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研究将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出发,探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必要性和关键路径,旨在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通过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和提升管理效率的认识,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对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提供具体的研究依据;探讨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必要性,明确为何需要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接着,提出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加强信息化建设等路径,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探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结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明确和阐述,本文旨在为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行政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持续。
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其行政管理效率亟待提升。
关于国有企业调研的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调研的报告1. 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股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本次调研报告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和深入的访谈,以便全面了解国有企业的现状与发展。
2. 调研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对各个国有企业的官方网站进行了查阅,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对面访谈,包括企业高管、员工以及相关专家学者。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国有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办公场所,亲身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内部管理。
3. 国有企业的现状3.1 企业规模和产业布局针对调研的国有企业,我们发现其规模庞大,拥有庞大的资产。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涉及的产业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冶金、化工等多个行业。
3.2 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各不相同,有的企业运营稳定且利润丰厚,有的企业则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困难。
财务状况方面,一些企业净利润较高,资产净值稳步增长;另一些企业则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
4. 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4.1 深化改革与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国家加大了混改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强化企业股权激励,国有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2 创新与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督促国有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一些国有企业正在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探索,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5. 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5.1 市场竞争压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来自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种竞争压力,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5.2 内部管理问题一些国有企业仍存在着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决策过程低效、利益冲突等问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是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开展活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改革。
__市自1998年就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目前已处于攻坚阶段,如何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期我们深入有关县(市、区)和企业进展了现场调查、座谈,并搜集有关资料进展了分析研究,最后完成了本篇报告,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历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展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以此为指导,我市开场着手大规模的企业改革,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公司制改造、优化重组调整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三个阶段。
(一)公司制改造阶段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在借鉴外地经历的根底上,199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聊发〔1998〕13号),从指导思想、改革形式、配套政策、工作程序、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进展了标准,拉开了我市国有企业大规模改革的序幕,推进了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热潮。
据统计,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全市有80%的企业参与了这一轮企业改革,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中通客车三户企业先后上市,一大批中小企业退出了国有序列,转换了企业机制,涌现了茌平金号、东阿水泥等先进改制企业。
(二)优化重组调整阶段20__年,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先是对东胶、昌润、鲁化三个国有独资公司相继实施了授权经营,标准为市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采取划转、重组等方式将局部国有资产充实三个营运机构,建立了“三个层次”的监管运营体系。
随后,对规模稍小、辐射力较强的供水、物资、医药、旅游等四类资产,再度进展功能分析和布局定位,并按照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优化重组的原那么,采取人、财、物大力度改革的措施,组建了水务集团、新开集团、医药集团和水城集团,使市直企业户数的60%,市直近70%的国有资产纳入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将分散的国有资产攥成了几个拳头,增强了国有资产的吸纳力和控制力。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笪常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眼摘要演全面分析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按功能分类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文章认为,应加强国有资产所有权;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分开;根据国有企业的功能分别设立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行分类治理;大力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有组织地分步推进,并注意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协调。
眼关键词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3-0015-052016年3月第38卷第3期Mar.2016Vol.38No.3一、引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是涉及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以及国家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体制和机制。
它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1-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其中宏观层面反映政府内部所有者的权能关系,微观层面反映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及资源性国有资产等所有权属于国家的一切财产的管理体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历了数次调整,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政府多头管理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资企分开的政府统一管理模式转变。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引言根据河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北省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落地。
因此,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将是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国有经济实力。
理论界对于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已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研究,并且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对于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李樱璐关于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研究,岑玉科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优化措施的探讨,郭冬晴关于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新机制的研究,李俏关于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研究等。
相关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但是,这些文献都不是专门针对河北省的研究,没有专门对河北省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演进过程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河北省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2河北省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演进过程河北省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按照改革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方式、改革经营者收入管理办法、改革企业工资决策机制、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方式的脉络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符合河北实际和过渡时期特点层次鲜明的工资管理体系。
2.1企业内部分配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国有企业实行的是1956年工资改革时制定的政策和办法,实行各行业管理人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和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
1985年,国务院加强对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除纺织企业实行五岗工资制外,将各行【基金项目】2021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JRSHZ-2021-01086。
【作者简介】白士轩(1963-),男,河北石家庄人,正高级经济师,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方向研究-
摘要: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由此拉开序幕。
本文通过分析国企改革所遭遇的问题,在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基础上,为我国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提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淡马锡模式
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曾经拥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遭遇过市场的挑战。
因而认清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地位虚置
今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所有者管理效率低下,且日益不能担负起其应尽的责任。
这就造成尽管法律和形式上,国有企业有其所有者,但在实际管理运行中,缺乏有经验与实际技术的高水平管理者。
另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经营者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状态,尤其是以改革以后伴随着一部分国企从无到有或从坏到好的老员工或者高层管理者实际上控制了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权等企业红利。
(二)国有经济收缩与退出困难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国有企业简政放权,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成为国企乃至国有经济收缩战线的重点。
但是,当前国有企业控制了众多涉及国家命脉的战略性产业,以
及其他垄断行业,如石油、化工、通讯、航天等。
国有资本从哪些领域退出,如何退出成为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
国有企业的退出不仅涉及多方的既得利益,同时退出的方式以及退出后如何处理该行业的管理以及是否单纯依靠民营企业来入股,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政企不分,影响国企内部活力的发挥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中,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应该是由股东投票选举产生的股东大会,而最高决策机关应该为董事会。
在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下,国有企业受政府的管理,所作出的决定还需经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接受监督。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既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同时又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
因而,政府会不可避免的赋予国企更多的社会责任与负担。
这就造成国企在保证自身盈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府也就难以衡量国企的盈利状况,也进一步阻碍了国有企业创造力和活力的发挥。
二、外国成功模式的借鉴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应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就是国有企业管理的一种成功模式。
所谓的淡马锡模式是指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营方式。
其以客户为经营导向,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信贷工厂,新加坡财政部则拥有着淡马锡100%的所有权。
在强大的行政权的控制下,淡马锡是如何避免经营扭曲又赢得傲人的业绩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放权,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尽管新加坡财政部拥有着淡马锡100%的所有权,但其在淡马锡实际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除了认命淡马锡董事局主
席、董事和总经理,审阅其财务报告等职责外,财政部只有在涉及企业合并或出售时才参与进来。
这就保证了淡马锡日常经营的独立性,不必受到政府的多重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办事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其活力与影响力。
(二)高效完善的经理人制度
淡马锡的经理人制度十分高效与完善。
首先其摆脱了政府的束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其次,淡马锡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团队所需的投资、管理等人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聘。
最后,淡马锡注重薪资的绩效管理,完美的将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与其所获得的薪酬待遇等结合起来,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三)控股方式高效灵活
对于其下属公司的管理,淡马锡管理层一直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即通过出售买卖股权体现其管理经营方向,选派高层人员进入下属公司参与其管理与决策。
但同时又避免参与下属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包括其领导层的各项商业决策等。
这不仅使淡马锡能够间接管理其下属部门公司,也能使其下属公司能够充分保持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涉及公司文化、经营理念、价值观等软实力时,淡马锡通过多种形式将企业文化深深植根于每位员工与领导心中,这一切都相辅相成确保了淡马锡的发展与壮大。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措施
(一)协调产权关系,促使所有者到位
按照现代产权理论,使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相互匹配,才能使产权安排合理有效,同时也会保证产权的清晰明确。
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剩余所有权由国家享有,剩余控制权由经营者所有的问题,应在厂长负责制、承包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
基础上,通过资本市场与相关制度的调节,促进民营企业的私人股、法人股等以一定比例进入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主体的多元性,这也势必将推动国有资本的扩大,弥补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二)政府简政放权,增强国企独立性
政府的步步干预、沉重的政策性负担,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简政放权,取消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性负担,同时建立起高效的委托代理机制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经营干预,充分发挥国企的自主权。
(三)坚持党的领导,鼓励国有资本入股民企
前几轮国企改革,已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民营资本进入国企遇到诸多困难。
新一轮国企改革鼓励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经济。
2015年1月至8月的数据清楚的看到,制造业的比重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民企准入房地产与虚拟经济中。
因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增强制造业活力,应依靠国家力量推动自主研发。
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经济必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进一步发展加强制造业的科技化与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