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七大洲和四大洋导学案

初一地理七大洲和四大洋导学案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组内评价主备人教研组长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洋、海、海峡的概念.2、看地图或地球仪快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3、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各大洲的轮廓图.【重点难点】重点在图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难点七大洲之间分界线的掌握【预习自学】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识别。

2、读图2.6回答:全球陆地可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的面积最大,_____的面积最小。

有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北冰洋。

【合作探究】1、在地图册,地球仪或课本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看看他们的相对位置。

2、地图册16,17页上,看看各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3、由课本35页活动题3 可得知: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各大洲的分布特点为:①大陆轮廓多为北宽窄,大致呈形;②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呈分布。

将合作探究1、2题答案,标在下图中。

【达标测试】1、下图中,A洲全部在_______半球上,B洲全部在______半球上,C洲面积居各大洲的第______位,A、B两洲共同濒临______洋,A、C两大洲共同濒临_______洋和______洋,三大洲自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新学案第19-21页,填充图册16-17页。

【课后反思】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亚洲

亚洲

辛庄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授课题:亚洲与欧洲执笔:陈天想审核:王志强课时:4 时间:2012.1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习重点: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图1-1亚洲地形,从图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第一课时亚洲地形一、预习导学:(一)阅读第2页文字和图,思考以下问题:1、“亚细亚”和“欧罗巴”在当地的语言中是什么意思?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西与洲相连,分界线为山、河、里海、山、黑海和海峡;西南与洲为邻,分界线为运河;东隔海峡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是世界第大洲。

3、找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从南北半球看,主要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主要在半球。

(二)、阅读课本第2页,欧洲地势地平,主要以平原、山地为主。

欧洲的三大平原:平原、平原和平原。

三个主要河流:河、河和河。

山脉:山。

(三)、阅读第5、6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通过观察亚洲地图,分析亚洲地形有哪三大特征?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丘陵。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山(海拔最高);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海(海拔最低),海拔为-米;亚洲最大的平原为平原。

二、课堂练习:(1题为A类,2题为B类)1.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2、读亚洲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洋,B______洋,C______洋, D______半岛,E______山脉,F______山脉, G______平原,H______半岛, I______半岛, J_____江,K_______河。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学习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自主互助合作学习】1、地方时:2、世界时:3、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①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②余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③余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4、区时(1)含义:(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①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例一: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例二: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例三: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四: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注: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巩固练习】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D 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D 22点。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地形特点
评价方法:读图应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评价指标:(1)读图并正确分析出亚洲的地形特点
评价
(2)能举一反三,读图说出其他大洲的地形特点
要点 2.地形与河流流向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分析出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2)应用练习海南岛如图,
请回答问题: ① 图中的短线可能是什么? ② 海南岛地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气候特点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读图正确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适用年 级
七年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2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学习 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运用于某一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 略。通过对这一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 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 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不光是对亚洲的 学习,更是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单元主要选择了亚洲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学习,共有 三个专题,专题一:位置和范围;专题二: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 专题一,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重点要让学生学会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一个大 洲的地理位置,重点在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描述。专题二在 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本专题的学 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
活动二:学以致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 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 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 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2.利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 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 响。 4.通过总结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对比亚洲和 非洲气候分布图,使学生掌握大洲气候特点的分析方法,在分析 非洲气候的活动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亚洲与欧洲导学案

亚洲与欧洲导学案

课题:亚洲与欧洲(第五课时)主备:王玉二备:谭露丹备课组长:王玉教研组长:马慧容课型:新课班级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目标导学:1、记住亚洲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亚洲及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2、分析人口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一、复习回顾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世界最深的湖泊,世界最大的湖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二、带问自学、交流质疑(先自主阅读教材P12-14页,重点部分用笔划记好并做好“☆”,疑惑部分用笔做好“?”,然后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2、读P12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图,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稀疏。

3、讨论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4、阅读P3资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回答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

2、相邻的时区,时间差为小时,东边的时间西边的时间。

3、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时区之间的_________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_________。

4.从日界线西侧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日界线的东侧,日期要_________一天;从日界线东侧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日界线的西侧,日期要_________一天。

五、练习反馈1.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2.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7时B、9时C、15时D、23时4、当北京时间(东八区)是上午8点时,此时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是几时。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二、学生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1、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个分区?中国位于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国家?
2、亚洲有几个分区是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北面的
是亚、西北的是亚、西面的是、、在中国南
面的是亚。
三、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
、、、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
(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2页6.1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不但所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
2)、读6。2(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各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东西距离最长。亚洲是世界大洲。
3、亚洲众多的人口,对___ 和_____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4、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
(二)、选择题
1、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A 北亚、西亚、南亚 B 东亚、东南亚 、南亚
C 南亚 、 中亚 、北亚 D 东南亚 、西亚 、 中亚
2、下列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是( )
A 蒙古 B朝鲜 C 印度尼西亚 D 新加坡
C.C——热带沙漠气候
D.D——地中海气候
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型、气候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亚洲东部和南部常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
4、亚洲地跨带、带带,受和的影响,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和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1)、找出亚洲主要有气候类型、、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型:新知探索主备人: 参与人:总第课时【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导入】【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精讲点拨】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小结】看看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6_1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二课时)

6_1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二课时)

仁怀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科学案
共备时间: 2014 年 3月日审印人:
课题 6.1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课型
学习目标1、理解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2、知道亚洲和欧洲主要的河流以及它们的水系特征。

3、知道亚洲的人口特点。

学习
流程
课前浏览学案,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注意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
整体
分工
主要
方法
学习
流程
学习活动学法指导
四、复杂的亚洲气候:
知识点一:
1、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
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

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东北部的小镇
,是北半球的。

3、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差异显著。

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显著。

4、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世界各大洲中,亚洲和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教材助读自主学习。

《海陆分布》 导学案

《海陆分布》 导学案

《海陆分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3、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重要的大洲和大洋分界线。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

(2)大洲分界线的位置和名称。

2、难点(1)在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遥望,是一颗蓝色的星球。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颜色呢?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着独特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海陆分布的奥秘吧!(二)知识讲解1、海陆比例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3、七大洲(1)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2)位置和轮廓: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环绕。

大洋洲: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3)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四大洋(1)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位置和特点: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

5、大洲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 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运用亚洲的学习方法学习欧洲。

【重点难点】1.结合亚洲分区地图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海与相通。

(4)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曼德海峡与为界,东南隔海与相望.2.亚洲的范围——分区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2.河流和湖泊(1)河流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入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外流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简介水系概念后让学生找出三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北冰洋水系: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3)三条重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4)四个重要湖泊: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3.气候: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特征:(1)特点:类型、显著、分布广。

思考: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2)主要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大陆性气候(包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寒带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其他:(地中海气候)(3)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最多的大洲(1)人口总量: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1%。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2)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以土地为例分析)2.多样的地域文化(1)民族: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汉族人口最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21七大洲与四大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21七大洲与四大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21七大洲与四大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21七大洲与四大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21七大洲与四大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1七大洲与四大洋学案导学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先学后教1、根据人们的计算,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而陆地占________%,所以,人们常用________海洋、________陆地来说明全球海陆的比例.2、从地图上看,世界海陆分布________。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 ____,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______;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____,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________。

3、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__,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_________。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

4、我们把______和它附近的_____合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洲、______洲。

5、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面积最小是小组合作阅读33面图2。

6,回答下列问题(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当堂达标1、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A. 3:7B. 6:4C. 4:6 D。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亚洲及欧洲_导学案

亚洲及欧洲_导学案

浞景学校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亚洲、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运用地图和手头资料归纳出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重点:位置和地形自主学习过程:地理位置:(一)、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是。

主要半岛有和。

1、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地跨、、、三个温度带。

2、海陆位置: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西与洲相连,西南与洲为邻,东隔海峡与洲相望。

3、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上看主要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上看主要位于半球。

试着说明理由。

(二)、欧洲的地理位置:1欧洲北部被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带;2欧洲三面临海,北临洋,西临洋,南隔海和海峡与洲相望,东隔山、河、山、海峡与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大陆。

3主要位于半球和半球;三:地形特征:(一)、亚洲的地形特征:(三大地形特征)1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2地面起伏,高低悬殊;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山脉的峰,号称“地球之巅”。

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3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的是高原,山脉等大山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多分布在四周,比较大的平原如位于俄罗斯的。

此外,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地壳不稳定,为火山地震带带的组成部分,该处主要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二)、填表格:1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的大洋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2、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B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C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4、世界上高低起伏最悬殊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5、下列选项中,不是描述欧洲地形特征的是()(多选)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B、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人口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大洲地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亚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5.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以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最多。

二、欧洲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望。

2. 地形特征: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 气候特征:欧洲气候类型多样,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欧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5. 人口分布:欧洲人口分布较均匀,以俄罗斯、德国两国人口较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洲和欧洲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猜测片中的景观所在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与欧洲。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Step 3:地图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Step 4:小组讨论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国家数量、人口分布等关键信息。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第六章亚洲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

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

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

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波斯湾,C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阿拉伯半岛F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及欧洲问案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亚欧两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与国家,理解区时的计算和过日界线
日期的变更;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图文结合,提高合作、交流、比较、析图能力。

3、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学习的快乐。

【能力立意】
深刻理解亚洲、欧洲的气候、地形、河流特征,学会区时的计算方法,提高合作、交流、比较、析图能力
【重点难点】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区时的计算和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
【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和合作探究问题这两部分,以备一上课的讨论。

2、自主完成,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基础知识导航】
名称的由来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亚细亚地球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土耳其海峡
经纬度位置:25ºE-- 170ºW,10ºS--80ºN
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在北、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西与欧洲
相连,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最东端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地形以_高原_、_山地_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_大__,高低悬殊;
地形特征(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地势__四周低__低,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纬度位置:地跨__热带__、__温带__、_寒带__三带
亚海陆位置:三面临洋,中纬度大陆面积广
洲地形因素: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气候特征特征显著: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气候差异显著
_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洲最长、流量最大的河,世界第三长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河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湖泊:贝加尔湖、里海、死海、巴尔克什湖(各自的世界之最,p10页▲)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人口的分布:亚洲的_东_部和_南_部人口稠密
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疏
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经纬度位置
半球:全部位于北_半球,, 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_北冰洋_洋,南临_地中海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
与非洲相临,东面大陆部分与亚洲相临,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欧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
地形特征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
冰川地貌显著:挪威的峡湾。

芬兰湖泊。

东欧平原的低丘。

阿尔卑斯山脉洲以温带气候为主
气候特点海洋性特征显著: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分配均匀
河流
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比重大(非洲最小)
【合作探究】
【区时的计算及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
1. 时区的计算方法:经度数÷15=商﹢余数
若余数﹥7.5则时区为商加1;
若余数﹤7.5则时区为商
说明:(1)余数小于7.5舍去,大于7.5进一
(2)余数正好是7.5,说明该经线正好是两时区的分界线
(3)余数是0,也就是说正好整除,说明所求经线正好是本时区的中央经线
2.计算时差
(1)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差=时区号数相减
(2)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时差=时区号数相加
3.求区时
A:所求在已知的东边:
区时=已知时间+时差【即: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加法】
B:所求在已知西边:
区时=已知时间-时差【即:已知东边求西边用减法】
4.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更
采用口诀法:“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即:从东向东日期减,从西向西日期加】
说明:自东12区向东,过日界线,
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
自西12区向西,过日界线,
进入东12区,日期加一天。

如图:
西方东方
定时定量:
例一:
(1)东二区与东八区相差 6 小时。

(2)当东八区是10点,东二区是 4 点。

(3)西十一区与西三区相差8 小时。

(4)当西十一区是3月31日18点,问西三区是 4 月 1 日 2 点。

(5)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1 时。

(6)当东八区是6月1日9点,西五区是 6 月 2 日20 点。

例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上一天B.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C.由西1 2区过日界线进人东1 2区,日期要减一天
D.由东1 2区过日界线进入西1 2区,日期要加一天
1、下列表述符合亚洲地形特征的是( C )
A、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B、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C、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D、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关于亚洲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大河顺地势由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B、亚洲只有小面积的内流区
C、锡尔河、阿姆河是注入里海的两条内流河
D、亚洲大河分别注入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3、亚洲分布最广和没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分别是(C )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亚洲主要位于温带和寒带,没有热带
B、地势西高东低
C、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类型比较简单
D、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D )
A 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D阿尔卑斯山系挺拔高峻,峰顶终年积雪
6、下列关于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日界线与1800经线完全重合
B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C 自西向东过180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D 日界线是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
7、当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辉,地中海之滨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辰,其原因:(B )
A 纬度差异
B 经度差异
C 地形差异
D 海陆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