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题目: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资源,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变的严重不协调,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对深层的矛盾。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的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本文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研究背景出发,探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状,并且分析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对策,最后展望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前景。

关键词:科学;人文;分歧;融合

科学与人文源远流长。它们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本身有着深刻的关联。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消除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促进其相互融合,无论是对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或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与人文有不同的内涵,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 “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如何做人。科学不能解决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人文不能直接解决科技问题。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便能产生最佳效应,推动社会和事物前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的意志在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具体体现,二者有不同的内涵,但也有必然的联系。

科学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19世纪,此时的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将之看作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文化是基于现代科学而产生的一种现代文化。“人文”与表示自然界变化的“天文”相对,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和人类文明,就开始有了人文文化。而系统的科学文化的形成,则在近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后。人文文化历史远比科学文化源远流长。”但科学从产生之初就与人文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比喻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的文化难题。有两个基本因素制约着人们的认识:一是人们是从一定的科学观或者人文观出发来认识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因而是受其局限的;二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人们往往是在不同的层次上谈论问题,结果是争论愈多距离愈远。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可以区分为下面几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直接的对立性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在性、客观性,研究手段的实验性、控制性,研究结果的定量性、可检验性,理论功能的解释性、预见性等,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建立一系列的对应关系。这种对立是现实的,对于人的自我理解和发展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从本源上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以“外向地认识自然”和“内向地观察自己及生活”(卡西尔语)的方式进行自我理解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近代科学的独立、科学传统的建立和巩固导致了二

者的分化和嬗变,但同时却导致了人的文化世界的丰富性,因为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作为人的文化的基本样式,反过来又成为了人把握世界、塑造自己本性的基本方式

二是人们关于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主观意见之间的关系。科学与人文对于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常因人的具体评价而表现出某种对立。如,科技工作者以“功利性”、“有用”的价值标准衡量人文科学,将自然科学的认识方式、方法和知识看作是唯一深刻的能使人获得真理的东西,而人文学者反以自然科学对世界把握的“抽象性”、“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远离”来反诘科学。这种情况在某些社会科学学科,如数量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等的关系上表现得分外鲜明。这种对立本质上是人们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非系统化反思,它源于科学研究的职业化以及人以自己本学科为中心理解和解释文化的解释学属性。学科“职业化”导致了人们理解视域的狭隘,而当这种对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主观评价成为日常生活中个人理论评价和生活选择的尺度,因而成为我们的日常文化的一部分时,它的片面性、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就异常明显了。

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这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反思。它们之间的对立,是哲学思潮也是哲学形态的对立。在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出现了从冲突到交融的新趋势。交融不是无差别的统一,而是对话,沟通,借鉴,以达到新的哲学形态。一般地说,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目前的这种异质状态仍然存在,社会科学研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范式转换的情况下,完全消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是不现实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归根结底有赖于当代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扩大、丰富。

四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是人哲学地理解科学规范,将科学的特征推至极值而领会到的科学的理想的精神气质。当人们用这种精神规范科学家群体的行为、价值取向、道德培养时,就变为了我们所说的科学的人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想精神,默顿最初的“四规范说”是从现实的科学活动中提炼不出的,而只能通过科学规范来理解。既然它是人的一种理想,因而与以人的自由为终极意义的人文精神就不可能是矛盾的,它们都是人作为人的精神。

2、科学与人文之产生与分途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现在所谓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在漫长的历史

阶段中是没有的。蒙昧时期,人一直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进行努力,关于自然最基本的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最原始的雏形,此时的科学后来被称为博物科学。同样地人在与自然相处中由于有很多现象不能解释,对自然有天生的敬畏心理,而应该与博物科学同时产生了原始的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在仪式中,巫师的与神灵的沟通的念词、动作等,其创作的一面后来发展为诗歌、舞蹈等等艺术门类,其规范的一面发展为典章制度等社会性的科学。从这个阶段看出,作为后世截然相分的两大领域,在此都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不过前者是现实的挑战与回击,后者是心理上的关切与克服。当我们来到古代希腊这个被看作真正的“科学”的起源地时,“理性科学”作为科学的改善人类物质条件服务则成为了近代与古希腊的第一区别。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这个作为人类主体性词语的出现,成为了个体意志扩展的核心。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欲征服自然,必先了解自然,而要了解自然,必以可被控制的因素为科学对象。要抓住规律性的东西,要人工能操作、可重复、可控制、讲计划方案。而到17、18世纪,两位思想先驱的精神内涵终于体现在了两大领域的分裂上。可以说从表层上看,是否具有现实的功利性、是否具有可靠的实验性,最终导致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分途。二者的分途,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而使得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难以想见的发展,人类的理智的完善、精神的丰富与物质水平的提高不须赘述。至于后来的危机,自非当时人所能预料。

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学科品质:两种自由观与两种存在方式通过第一部分对两大领域的发展概述,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贯穿于其中的内在逻辑。事物的发展因素相当之多,但我们现在要尽量抛弃社会的、物质的之类因素,而着重从其内部进行考察,这就需要讨论两者的基本性质。可以看出,原始博物学与原始宗教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学科。在形成学科的过程中,脱离功利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3、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状

科学与人文是探究主体性思想何以具有某种客观现实性的两种不同手段,是构筑未来理性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在现代性的历史征途中,科学似乎成为了架构外在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唯一主角。然而,现代性异化的结果打破了科学的美梦,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理性主宰一切的深刻反思。现代性异化的结果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